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为探究热带睡莲的抗寒生理,对上海古猗园内保存的6个品种(种)热带睡莲离体叶片进行低温胁迫(5℃、0℃、-5℃)处理,并以20℃常温处理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热带睡莲叶片抗寒生理指标随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0—5℃范围内,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不同程度的上升,温度继续降低,大部分指标出现下降趋势。表明热带睡莲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在0℃下,抗寒能力下降。总体来看,‘红宝石'、‘泰国王'和‘伊斯兰达'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草莓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规律和抗寒能力,2018年以4个草莓品种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WSP)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下降,草莓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保护性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脯氨酸等含量升高;保护性酶SOD活性降低.根据相对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不同草莓品种抗寒性能排序为:赛娃>四公主>宁玉>粉佳人.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细胞膜质过氧化加剧,丙二醛累积,电解质外渗,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在胁迫的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探索马铃薯耐寒机制及耐寒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和耐寒品种桂农薯1号、桂农薯4号苗期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于处理后0、1、2、3、5和7 d分别取样并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结果】5℃持续胁迫3 d对叶片造成的伤害在外观形态上开始出现,胁迫5 d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受低温胁迫后,各品种叶片POD、CAT和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整体上均呈升高趋势,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升降变化趋势不同。在低温胁迫5 d时,耐寒品种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低温胁迫提高了各品种的叶片MDA含量,在低温胁迫第5 d时,低温敏感型品种的MDA含量高于耐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OD、CAT和S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鉴定马铃薯品种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低温胁迫第5 d可作为早期筛选耐寒材料的时间节点。4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弱依次为桂农薯4号>桂农薯1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4.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且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供试小麦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对膜透性(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其余3个品种呈增加趋势;低温使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单株小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大。经隶属函数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类:小偃22和矮抗58属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为抗寒性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果蔗幼苗对低温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低温是影响北方果蔗Saccharum officinarumL.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探讨低温条件下果蔗的生理响应和适应低温的生理机制,为果蔗抗寒种质资源筛选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果蔗品种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各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以果蔗幼苗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果蔗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个品种的REC以及SS、SP和Pro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MDA含量以及POD、SOD、CAT和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果蔗品种综合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果蔗1号’‘拔地拉’、‘闽引黄皮果蔗’‘白玉果蔗’‘川蔗26号’‘龙黑果蔗’。【结论】隶属函数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果蔗抗寒能力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不同果蔗品种对长时间持续低温的适应能力不同,果蔗的抗寒性不仅与自身的遗传因素和生理特征有关,还与外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究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马铃薯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比较广西冬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耐寒性,为广西冬种马铃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费乌瑞它、兴佳2号、丽薯6号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4℃低温下进行0、3、6、12、24、48h胁迫,测定叶绿素、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在48h时,费乌瑞它显著低于丽薯6号、兴佳2号。3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而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温胁迫48h时,丽薯6号、兴佳2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均显著高于费乌瑞它。各品种的MDA含量在低温胁迫48h内呈上升变化趋势,在低温胁迫48h时,费乌瑞它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个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列为丽薯6号兴佳2号费乌瑞它,与广西主栽品种费乌瑞它相比,丽薯6号和兴佳2号2个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在南方冬作区种植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农4号小黑麦品种的抗寒性。【方法】以甘农4号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CK1)和中饲1048(CK2)为对照,利用超低温冰箱人工模拟低温,研究了不同低温胁迫下(0℃、-10℃、-20℃和-30℃)3个小黑麦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从单因素试验看,甘农4号小黑麦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平均SS含量显著高于CK2,CAT活性极显著高于CK1和CK2,MDA含量和SOD活性极显著低于CK1和CK2;随着低温胁迫加剧,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RWC和Chl含量呈下降趋势,平均MDA含量、SOD,POD和CAT活性逐渐上升,平均Pro、SS和S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小黑麦品种×低温胁迫天数的交互表明,0℃时,甘农4号小黑麦的RWC和MDA含量...  相似文献   

8.
常绿水生鸢尾抗寒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低温胁迫处理常绿水生鸢尾(Iris hexagonus Hybrid)6个品种(二色、樱桃红、大红色、玫红色、蓝色和紫色),分别测定低温胁迫后6个品种的叶片电解质外渗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得出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玫红色品种的抗寒性最强,其次是大红色品种。该研究可为常绿水生鸢尾的推广和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7):945-950
为了探讨不同核桃品种及优系的抗寒机制,以核桃生长期叶片和休眠期一年生枝条为试材,应用石蜡切片法、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测定分析叶片结构、枝条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之间的相关性。SA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值)是影响抗寒性的主要组织结构指标,其叶片抗寒性强弱排序为:金薄丰金薄香1号香玲西林2号。在低温胁迫下,西扶1号、辽核1号、礼品2号当年生枝条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高;而优系FY-2、礼品2号、金薄香6号等品种的脯氨酸(FAS)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较高。因此,核桃品种的抗寒性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2年生海南高种椰子、红矮椰子和香水椰子3个椰子品种的幼苗为材料,根据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设置不同的低温度处理,分别为CK(自然温度处理)、16℃(T1处理)、12℃(T2处理)、8℃(T3处理),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椰子叶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对抗寒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筛选,对不同椰子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品种抗寒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幅度的不同,抗寒性强弱依次为海南高种椰子红矮椰子香水椰子。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高,不同低温处理间差异较大,可以聚为不同类分别代表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类的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指标可反映其他指标信息,可作为椰子抗寒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变温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抗寒性优良油茶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依据,以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豫油茶3号优良油茶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变温低温胁迫处理,以探明油茶在变温低温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造成油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增加,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增幅变大,胁迫解除后又明显降低,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个油茶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MDA含量、PRO含量、POD活性等指标均在144h达最大值,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因品种不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3个油茶品种的抗寒性依次为豫油茶3号豫油茶1号大别山1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墨西哥柏幼苗在不同低温环境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10个不同种源的墨西哥柏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淀粉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多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结论]不同低温处理下,墨西哥柏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米奴塔(Nymphaea minuta)睡莲对弱光环境的生理生化响应,为以米奴塔睡莲为代表的微小型热带睡莲种苗繁育和盆花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搭建不同层数遮阳网,设置遮光率0(全光照对照,CK)、30%(轻度遮光)、50%(中度遮光)和70%(重度遮光)处理。处理120 d时测定各处理米奴塔睡莲的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在遮光30、60、90和120 d时测定各处理叶片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及初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不同遮光条件对米奴塔睡莲叶片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含量及初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在遮光30~120 d期间,遮光率30%和50%处理米奴塔睡莲的平均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遮光120 d时,米奴塔睡莲的叶片数、平均叶干重、比叶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均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而降低,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而升高。与CK相比,遮光120 d时遮光率70%处理米奴塔睡莲的叶片数、平均叶干重和比叶...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杨桃品种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年树龄的4个杨桃品种(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及土种酸杨桃)的当年生营养枝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这些杨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个杨桃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POD活性表现出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且这4个生理指标较不做低温处理的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杨桃的品种及低温胁迫处理温度对这4个抗寒指标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评判4个杨桃品种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苹果是我国珍贵的野生果树资源,具有亲和力强、种源丰富、抗性强等优良特性。为了解其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特性,本研究通过低温胁迫(4℃)处理新疆野苹果离体叶片,分别测定不同胁迫天数下苹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天数的增加,苹果叶片中MDA含量呈递增趋势;POD活性、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出现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在处理1 d时略有下降,接着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温胁迫对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天数与MDA含量、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新疆野苹果的抗寒机理以及选育耐寒品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小幅度变化的低温条件下,研究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根系和叶片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和同一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性。以此探讨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对低温的响应差异,揭示紫花苜蓿抗寒性的机理,为紫花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处理下,抗寒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8℃处理下,4个供试品种根系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根系:F=7.683,p0.05;叶片:F=15.016,p0.05),抗寒性强的两个品种根系和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7℃(F=4.497,p0.05)和-8℃(F=12.464,p0.05)处理下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差异,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6℃(F=5.891,p0.05)和-7℃(F=6.921,p0.05)处理下均差异显著。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在-6℃(根系:F=113.593,p0.05;叶片:F=61.481,p0.05)、-7℃(根系:F=13.916,p0.05;叶片:F=10.469,p0.05)和-8℃(根系:F=90.890,p0.05;叶片:F=29.040,p0.05)3个低温处理下均表现出品种间的显著差异,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随着温度降低,抗寒性强的品种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和可溶性蛋白下降幅度小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可溶性糖上升幅度大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综上所述,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紫花苜蓿通过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保持相对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来减少低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黄淮麦区春季低温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为了探究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漯麦163、漯麦6010、郑麦9023(对照)和偃展4110共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且测定其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供试小麦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与常温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漯麦6010和漯麦163各指标显著提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漯麦163的保护酶活性(SOD、POD、CAT)持续提高,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除偃展4110外,各品种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低温处理至第3天和第4天,除郑麦9023外,其余3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缓慢增长;低温胁迫下,4个小麦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与常温对照相比,各小麦品种的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下降,不孕小穗数均显著上升,单株产量显著降低。研究发现,漯麦163和漯麦6010属于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而郑麦9023和偃展4110属于抗寒性较弱的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小麦产量降幅的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研究了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越冬期间,各品种的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各品种之间有差异,表现为越冬率高的品种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物质含量较高。其中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抗寒性关系密切,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可以作为选择抗寒性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舒茶早和乌牛早2个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茶树品种叶片内SO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处理到第10天时均超过了原始水平(处理前),说明低温可能诱导新蛋白的产生;可溶性糖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一直呈增加趋势,处理到第10天时,舒茶早相对原始水平增加了约12.8倍,乌牛早增加了约2.8倍,说明低温胁迫可以促进糖类的合成。根据上述生理指标的分析,以期了解这种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山茶品种的抗寒性。[方法]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的方法对3个山茶品种(逸香、克里木、六角大红)的耐寒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各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不同低温胁迫下(0、-5、-10、-15℃),逸香的抗寒性明显高于克里木和六角大红。相关性分析表明,山茶的耐寒性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成反比,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成正比。[结论]该研究可为低温地区山茶生产、引种以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