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该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建立了基于Arc GIS Server的校园电子地图平台。首先把百度卫星影像地图作为主要的数据源,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精测数据得到更新的影像,然后通过Arc GIS Deskpro 10.2矢量化影像,最后用ArcGIS Is.net对电子地图进行发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平罗灌区的基础情况入手,开展灌区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建设内容的分析,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重要水情站点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和存储以及实现总闸、干渠级别重要分水口的自动启闭及量测水。通过主要硬件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包括灌区信息化总体结构与数据信息流程、视频监控系统、闸门测控系统以及灌区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等系统软件设计工作,实现基于GIS、GPS等手段的灌区基础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灌区的可视化,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年工程建设情况,极大地提高了灌区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水利工程灌区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采集输入、属性数据库建立及GIS开发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利用智能数据采集技术、Visual Basic 6.0、Geomedia professional 3.0和GeoStar提供的GIS集成二次开发GeoMap,实现水利工程灌区管理GIS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水利信息化就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对水利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传输以及处理,进而促进水利工程效能的提升。如果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对水利信息化技术予以科学的运用,那么将会在水资源利用、环境监测以及防汛减灾等相关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作用。文章对水利信息化在灌区节水灌溉之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了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以及优化策略,旨在为促进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我国灌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了我国灌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在我国灌区进行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同时也分析了GIS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需求,阐明了GIS技术在我国未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原因,为我国灌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GIS在灌区信息化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GIS在灌区的应用就是把灌区内各种与水相关信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按照统一的数据规则,集成到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上,从而实现灌区内与水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统一管理。灌区GIS的建设目的是消除灌区问的信息孤岛,屏蔽系统异构,实现灌区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慧灌区的不断发展,针对大型灌区运维管理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无法互融互通、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构建了基于BIM+GIS大型智慧灌区运维管理总体框架,应用BIM、GIS、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从数据来源、数据储存、应用服务三方面阐述了大型智慧灌区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要点,对灌区进行网络化建设并构建数据库,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数据的共享,提高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某灌区为例,通过不同阶段的应用建设构建了灌区内设备及建筑物的BIM模型,与GIS数据相融合,最终实现灌区“一张图”的可视化管理以及灾害应急管理、设备系统运行状态评估、运维检修决策、安全运行管理等多方位服务,促进了大型灌区运维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对提高智慧灌区的运维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治是陕西等黄土高原分布较广的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保障,而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贯穿项目踏勘、施工、验收的始终。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三维数据和卫星影像图的运用在工程应用中得到普及。奥维互动地图具有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卫星影像图更新及时、坐标定位精确等优点,对土地整治项目选址踏勘、信息记录以及距离测量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以奥维互动地图为基础,介绍了其与CAD、ArcGIS、Google Earth以及Global Mapper等软件相互转换的关系,为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率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忠县土地生态安全的层次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产环境一号卫星数据、DEM、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在ArcGIS平台建设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数据库,利用国产环境一号卫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利用DEM提取地形信息,并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行政区划数据关联;然后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型,通过图形叠加分析,经数据融合、数值计算与统计,得到分乡镇的各评价指标特征值,再经极值法标准化处理,运用指标权重计算忠县各乡镇土地生态评价得分;最后按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土地生态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0.
灌区水利工程对灌溉绿色植物、促进农业增产具有积极作用,改善灌区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价值,灌区管理人员应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与自动化管理。本文重点阐述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与应对措施,以期帮助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灌区水利工程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遥感数据(RS)为年度监测的主要信息源,结合上一年度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监测成果及最新森林资源管理档案等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进行室内判读区划并借助GPS开展外业调查核实,形成本期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检测数据。同时,将本期数据与前期森林资源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了森林资源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规划调整、造林更新、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等是导致镇雄县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银川唐徕渠灌区为例,通过VB与GIS技术相集成,利用GIS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将已成熟的图形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揉合在一起,建立了具有可视化的灌区用水管理系统.整个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基本信息模块、水量调配模块、水量统计模块、水费计算模块、用水总结模块、电子地图7个模块.系统能够实现灌区管理数据编辑、添加、删除和查找,进行灌溉渠系水量调配以及水费计算、编制用水总结等.并应用Mapinfo的基本功能开发的查询工具,实现灌区相关信息的直观、迅速的可视化查询与特定信息检索,为灌区管理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则依据水平衡分析,因此,水平衡分析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与否。水平衡分析应从项目区供水能力、地表径流利用系数等分析供水量,从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复种指数、灌溉定额等分析需水量,从而确定是否采取工程措施,保证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农田灌溉要求。以四川富顺县福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水平衡分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对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水利施工工程资料对施工项目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析水利施工工程资料的管理责任,工程资料整理的基本规定以及检查与复核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霞 《北京农业》2012,(21):206
设计是实现农村水利工程灌溉的基础,是建设新型水利工程的依据,就农村水利工程灌溉建设设计中注意事项与设计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技术的山阴县盐碱地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芳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350-1351,1357
朔州平原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盐碱地状况对于盐碱地改良和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GIS,RS技术的支撑下,基于ENVI 4.7和ArcGIS 10.0平台,以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0年(ETM+)、2006年(TM)和2009年(TM)三景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山阴县10 a来盐碱地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000—2009年盐碱地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调查滁州市农业灌溉现状,涉及灌区、水利工程、农业种植结构和灌溉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农田灌溉用水现状和节水水平,指出农业灌溉管理以及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结合滁州市农业灌溉发展要求,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农业灌溉发展方向和对策,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滁州市农业灌溉发展提供参考,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产GF-1影像的川金丝猴生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产高分一号(GF-1)卫星遥感影像,综合神农架川金丝猴已有科考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分析手段,选取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向、水源和人类干扰等作为评价因子,快速进行神农架川金丝猴秋季生境适宜性评价,首次将GF-1卫星影像应用于野生动物生境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川金丝猴潜在的最适宜生境和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56.876和305.156 km2,分别占保护区面积的7.77%和41.69%;由于居民区和公路等的影响,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实际适宜生存面积变小,实际最适宜生境和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6.935和214.617 k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41%和29.32%。将基于GF-1卫星遥感影像得到的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得到的生境评价结果对比,二者评价结果符合度达91.7%,表明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领域国产GF-1卫星影像可以有效地替代国外Landsat影像,利用GF-1卫星影像进行野生动物生境评价是可行的。GF-1卫星突破了在野生动物研究领域普遍依赖国外数据的局面。GF-1卫星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低成本和数据来源可靠等特点,无疑是我国野生动物生境遥感应用研究中可供选择的新的数据源。由于GF-1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开展GF-1数据的应用验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利用GF-1开展此类研究国内外尚未见类似报道,本研究对于在林业实际业务中开展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