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白血病(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可诱发家禽多种肿瘤性疾病,给家禽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由于我国对ALV的大规模净化,商品蛋鸡和肉鸡的ALV净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AL仍在我国许多本地鸡群中流行。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以及临床症状、流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养殖场工作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禽白血病是呈世界性分布的可垂直传播的病毒性肿瘤性疾病,严重制约着养禽业的发展。该病主要通过对原种核心鸡群实施持续性逐一检测并淘汰禽白血病阳性鸡只,从而实现疾病净化。胎粪检测是建立阴性核心鸡群的第一步,因此胎粪检测方法的建立是禽白血病净化方案的重要一环,是禽白血病净化工作的基础保障。在规模化养殖场原种核心鸡群的禽白血病净化中,选择准确的、合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1日龄雏鸡胎粪样品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比较其对禽白血病病毒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胎粪样品经过冷冻后可提高检出率;冷冻的次数及冷冻的方法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多份胎粪混样检测会影响样品的检出率,有假阳或假阴性的产生。研究结果为规模化养殖场快速、有效和准确地检测禽白血病病毒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鸡血浆中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检出率,提高净化效果,本试验随机选择94只225日龄淘汰公鸡,采集血浆分别采用常规的离心法和改进的自然沉淀法进行血清分离、DF-1细胞培养,然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ALV P27抗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SPSS对比分析后利用改进法对两个品种鸡群开展净化检测。结果显示:改进法(A组)细胞培养状态优于常规法(B组),A组P27抗原检测阳性率比B组提高了6.39%,两组的OD值差异不显著(P 0.05),净化检测可基本实现ALV净化。结果表明,改进法省去了离心流程,有利于DF-1细胞的生长和维持,并提高了检出率,从而可以加快ALV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以垂直传播为主,被列为我国种禽场必须要实现净化的主要禽病之一,通过1日龄雏鸡胎粪检测淘汰等程序是实施AL净化的主要步骤之一。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是近年来在黄羽肉鸡群中流行的主要亚群。为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ALV-K的灵敏度差异,将ALV-K经卵黄囊接种感染SPF鸡胚后构建垂直感染模型,对1日龄雏鸡采集胎粪和抗凝血,接种DF-1细胞后进行病毒分离,维持7 d收取细胞上清。收集胎粪以及胎粪和抗凝血的病毒分离细胞上清等样品构建样品盘,分别以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3家公司ELISA试剂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确定样品盘利用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各检测技术检出结果一致;但不同方法的灵敏度有差异,其中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灵敏度优势明显,可更好地判定ALV垂直传播状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评估不同检测技术灵敏度的良好模型,为进一步理解不同检测技术用于AL净化的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是一种能引起禽类多种类型肿瘤的反转录病毒,包括A-J等10个亚群。其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J)是20世纪80年代末Payne等首先从肉鸡中分离鉴定出来的亚群。自1999年我国首次分离ALV-J以来,ALV-J已从肉用鸡群向蛋用型鸡群和地方品系鸡群传播。本文对我国鸡群J亚群白血病流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及其防控作以简要介绍,以期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产生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徽省部分禽场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 virus,ALV)感染情况,2017—2019年,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安徽省59个禽场的3 275份血清和2 100份蛋清进行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检测,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三间分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6%、7.66%和5.90%;从不同养殖规模看,大型场的ALV-J抗体、ALV-A/B抗体和p27抗原的场阳性率分别为73.91%、73.91%和62.52%,均高于中型场和小型场;从不同场点类型来看,祖代场的ALV-J抗体和p27抗原的个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1.52%和6.01%,商品代场的ALV-A/B抗体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从不同养殖品种看,黄羽肉鸡ALV-J抗体个体阳性率(26.24%)、鸭ALV-A/B抗体个体阳性率(12.31%)均高于其他禽种。结果表明,安徽省禽白血病流行较为严重,尤其是大型场、祖代场以及肉鸡和鸭的ALV感染风险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禽场和禽群的禽白血病监测,持续推进禽白血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禽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 ( avian le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 ,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成髓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样白血病 ,对养禽业危害最大的是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lymphoid leukosis,LL)。自 1 90 8年首次报道并分离到 ALV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病的流行和发生 ,其垂直和水平传播引起临床和亚临床感染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2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该病毒的囊膜基因、病毒受体、致病机理、内源性白血病病毒和培育 ALV抗性鸡等方面取得了不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浙江省禽白血病病毒(ALV)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8-2020年浙江省定点监测场点开展ALV J亚群和A/B亚群抗体检测,共检测来自9个地市518个场次的19 224份次鸡血清样品,通过对时间、群间、空间等情况分析,掌握当前浙江省禽白血病感染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浙江省ALV-J平均个体阳性率为11.63%,平均场次阳性率为61.78%,ALV-A/B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52%,平均场次阳性率为39.77%;不同群体、地市均有感染分布。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浙江省禽白血病存在一定范围的感染,种鸡场内相对可控但感染有上升,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禽白血病防控、净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PCR/PFLP鉴别伉禽白血病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方法从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Y)亚群毒株RAV-1、RAV-2感染或未感染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分别扩增出1.2kb基因手段。RAV-1囊膜基因可初BglⅡ分为2条相近的600bp片段,RAV-2囊膜基因被BamHI分为2条约600bp片段,对照组基因片段(内源性病毒)不被BglⅡ和BamHI切割。结果显示,ALV囊膜基因PCR/RFLP可用于诊断禽白血病和鉴别不同的AVL毒株。  相似文献   

10.
对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方案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20多年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特别是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诱发的鸡群白血病,给我国养鸡业带来了极大损失。为帮助种鸡公司在ALV净化方面做出相应的决策,本课题组在参考国际成功经验和过去多年自身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种鸡群的ALV净化要求,分别拟定了自繁自养的原种鸡场核心群、引进的祖代或父母代种鸡群、小型自繁自养黄羽肉鸡或地方品种种鸡群等三套相应的禽白血病净化原则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