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腰果酚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合成烯丙基醚腰果酚(AGE-C),再与甲基丙烯酸酐酯化反应制备含醚、酯键烯丙基腰果酚单体(MAA-AGE-C),并采用FT-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产物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腰果酚物质的量比1.2∶1,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腰果酚质量的1%,100℃反应2 h的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下,腰果酚转化率95%。MAA-AGE-C的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甲基丙烯酸酐(MAA)与AGE-C羟基物质的量比1.2∶1,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用量为AGE-C质量的2%,90℃反应3 h,AGE-C转化率93.5%。AGE-C的羟值154 mg/g,碘值2.4 g/g;MAA-AGE-C的羟值10 mg/g,碘值2.1 g/g。  相似文献   

2.
在氯铂酸催化作用下,由聚甲基氢硅氧烷(PMHS)与烯丙基缩水甘油环碳酸酯(AGC)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有机硅环碳酸酯(CCPS),并通过交联反应引入到没食子酸非异氰酸酯聚氨酯(GNIPU)中,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的GNIPU(GNIPU-CCPS)。采用FT-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CCPS化学结构,考察了CCPS改性对NIPU聚合物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CCPS改性的GNIPU涂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0.5 mm)、附着力(1级)和抗冲击性能(≥50 kg·cm),且随着CCPS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热稳定性、柔韧性及耐水性逐渐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及铅笔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由衣康酸(IA)与环氧树脂E-51酯化反应合成了环氧衣康酸酯树脂(IE),再接枝不同结构的半封端异氰酸酯调控IE的光固化活性,制备了半封端异氰酸酯改性环氧衣康酸酯水性树脂(DIHIE).采用红外(FT-IR)、核磁(1 H NMR)及激光粒度仪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和水分散体粒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羧基与环氧基物...  相似文献   

4.
以脱脂大豆粉为原料制备大豆蛋白基胶黏剂(豆胶,S),以普通甲醛制备的酚醛树脂(PF_1)和高浓度甲醛制备的酚醛树脂(PF_2)为交联剂,使用前将两者直接混合得酚醛树脂改性豆胶(PF_1/S、PF_2/S)。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和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分析对产品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等物质的量之比条件下,高浓度甲醛较之普通甲醛制备的酚醛树脂改性豆胶胶合板干、湿剪切强度分别提高4.3%和11.6%,并且强度稳定性好;动态DSC分析表明,PF_2可以降低豆胶体系的固化温度和活化能,与豆胶的交联反应较容易;~(13) C NMR分析表明,PF_2体系羟甲基达88.73%,明显高于PF_1的80.91%;FT-IR分析证实酚醛树脂与豆胶中的氨基发生反应,并且PF_2反应效率更高;DMA分析表明,PF_2/S能够改善胶合产品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降低豆胶的固化反应起始温度,提高固化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改性生漆是将提取出的漆酚与甲醛缩聚后再与环氧树脂交联反应后调制的一种改性生漆,与原生漆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光泽度、硬度、耐磨性、附着力、耐腐蚀性、干燥时间、致敏性等。但其涂饰工艺复杂且效率低,因此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UV树脂油墨为主体材料,采用研磨分散法处理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且辅以其他助剂配制出可用于数码喷印技术的UV生漆油墨,并通过测试UV生漆油墨的漆膜性能,探讨了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与UV油墨的调制比例对UV生漆油墨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方法配制的UV生漆油墨漆膜性能良好,其中当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与UV油墨的质量比为0.10~0.15时,体系分散性较好,漆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锅法,以木质素为原料,经二硫化碳、2-溴丁酸甲酯进行黄原酸酯功能化改性合成木质素基大分子链转移剂(lignin-CTA),通过FT-IR、~1H NMR、~(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丙烯酰胺的RAFT聚合反应制备木质素-丙烯酰胺共聚物(lignin-g-PAM),考察该反应的聚合特征。木质素功能化改性前后的红外谱图显示:改性后羟基吸收峰明显减弱,并且在1148和1732 cm~(-1)处分别出现了—C=S键振动吸收峰和酯键的羰基吸收峰,说明2-溴丁酸甲酯已成功接枝到木质素大分子上;同时lignin-CTA的~1H NMR谱图中于δ0.90处出现了2-溴丁酸甲酯末端甲基的活泼氢质子峰,~(13)C NMR谱图中于δ162处出现了—C=S的碳原子峰,进一步印证了接枝反应的进行。丙烯酰胺的RAFT聚合反应结果显示: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转化率基本呈现线性关系,同时其多分散系数较低且分布相对较窄(1.26~1.53),证明该聚合反应具有高效可控特性。  相似文献   

7.
松香改性生漆漆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松香改性对生漆漆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松香或乙醇溶解的松香均能改善生漆漆膜性能,加入生漆质量5%的松香效果最佳.生漆与金属铁离子反应后,再用5%松香改性,漆膜性能显著提高,干燥时间缩短为53h,附着力为4 ~ 5级,耐冲击力为30kg/cm,硬度为2H.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生漆中的漆酚和松香中的树脂酸发生酯化反应,从而改善了漆膜特性.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改性松香(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丙烯酸改性松香(AR)为原料,先与草酰氯反应合成丙烯酸改性松香酰氯(AR-C l),然后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丙烯酸改性松香(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AR-2-HEMA),并分别采用FT-IR、GC-MS、13C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改性松香(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主要由丙烯海松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37.88%)和树脂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52.48%)组成。丙烯海松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两种异构体质量分数分别为31.79%和6.09%。所制备的丙烯酸改性松香(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9.
以松香为原料,经过衍生化反应制备了富马海松酸改性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FA),并通过FT-IR、1H NMR和13C NM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以FA作交联剂,与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经脱醇缩合反应,制备了富马海松酸改性室温硫化(RTV)硅橡胶,研究松香氢化菲环结构对硅橡胶微观形貌、机械力学和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富马海松酸改性RTV硅橡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其中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22 MPa和315%;SRFA-1的10%质量损失温度增加到472℃,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提高到569℃,800℃残留率达3.88%。  相似文献   

10.
由氢化诺卜基溴(1)与乙二醇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合成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2),再与5种羧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的5种羧酸酯,分别为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甲酸酯(3a)、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乙酸酯(3b)、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丙酸酯(3c)、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正丁酸酯(3d)和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正戊酸酯(3e),5种产品得率和GC纯度均在90%以上。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分析表征2和3a~3e的结构,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6个化合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药液质量浓度500 mg/L时,6个化合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对拟茎点霉菌、油茶炭疽病菌、辣椒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毛竹枯梢病菌的抑制率均高达100%,化合物3a对辣椒菌核病菌、猕猴桃果实拟茎点霉菌及莴苣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高达100%,高于或等同于相同质量浓度下百菌清对这些病原真菌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木质素的反应活性,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方式,在HBr/十六烷基三正丁基溴化磷(HBr/TBHDPB)体系下对木质素进行脱甲基化改性。考察了HBr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木质素改性反应的影响。通过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木质素改性前后的官能团及分子质量变化,并由羟甲基化反应和曼尼希反应分析了木质素改性前后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木质素在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HBr用量为20 mmol/g,催化剂TBHDPB用量为木质素质量的2%,95℃反应1 h,制备的改性木质素含酚羟基为4.95%,相比原料木质素提高了32.71%,甲氧基为6.11%,相比原料木质素降低了20.44%。与甲醛反应的活性提高了18.15%,胺基侧链增加了7.54%。UV、1H NMR和FT-IR分析也表明,改性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增加,甲氧基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由β-蒎烯与多聚甲醛反应制得了诺卜醇,再经Ni(R)催化氢化合成了氢化诺卜醇(ROH)。然后由氢化诺卜醇与亚硫酰氯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醇的氯代物(RCl),由氢化诺卜醇与溴化钠和硫酸反应合成了溴代物(RBr),由RCl与碘化钠反应合成了碘代物(RI),各产物的得率均在93%以上,GC含量97%以上。各化合物都进行了IR,1H NMR,13C NMR与MS分析,表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3.
腰果酚(CD)和1,3-二溴丙烷经Williamson醚化反应得到一种腰果酚二醚化合物(CDE),然后以CDE、多聚甲醛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经Mannich反应制备得到一种浅色的腰果酚二醚曼尼希碱固化剂(MBCDE)。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并与氨乙基哌嗪(AEP)进行对比研究其相关性能。通过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两种固化剂与双酚A环氧树脂(DGEBA)固化材料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MBCDE/DGEBA的最大分解温度为351.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AEP/DGEBA环氧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为3.641 J/m,而添加80%的MBCDE后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则为5.155 J/m,提高了41.6%。SEM分析结果表明MBCDE固化材料中存在相分离。  相似文献   

14.
正【申请号】CN201810460944.5【申请日】2018-05-15【公开号】CN108559390A【公开日】2018-09-21【申请人】芜湖市宝艺游乐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饱和超支化聚酯改性木器涂料的制备方法,利用羟基与#CNO基团的反应,添加表面带有高反应活性#NCO基团的SiO_2中间体,参与到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和二异氰酸酯聚合物与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反应中,制得二氧化硅接  相似文献   

15.
以漆酚为原料,通过对其邻二酚羟基进行醚化反应,在其侧链尾部引入异羟肟酸基团,在苯环或脂肪链引入硝基、羟基等官能团,合成了3种新型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衍生物,分别是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化合物1)、8'-羟基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化合物2)和6-硝基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化合物3)。用1 H NMR,13C NMR和MS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分子对接研究了化合物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均能很好地与HDAC2的活性口袋结合,可与氨基酸(His145、Tyr308、Glu103和Asp104等)残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并能与活性口袋底部的Zn^2+形成稳定螯合。采用试剂盒AK-501检测化合物对HDAC2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3对HDAC2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化合物1,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和阳性药SAHA(0.20 mg/L)的相当,化合物1,2和3对HDAC 2的IC 50分别为0.33,0.29和0.24 mg/L。  相似文献   

16.
以季铵盐氯化胆碱(ChCl)与乳酸(Lac)、尿素(U)、草酸(OA)、甲酸(FA)分别合成低共熔溶剂(DES)并对工业碱木质素(AL)进行改性,研究了由不同氢键供体与ChCl合成的DES体系、反应条件及催化剂对碱木质素改性的木质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氯化胆碱/乳酸低共熔溶剂(ChCl/Lac)时,木质素的提取率最高。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ChCl/Lac改性的最优条件为:在120℃时,Lac与ChCl物质的量比值(nLac/nChCl)为12,DES添加量为碱木质素质量的20倍(mDES/mAL=20),反应时间12 h,木质素提取率达95.37%;当反应温度降低到100℃,无催化剂时,木质素提取率为40.39%,使用8%碳酸钠为催化剂时,木质素提取率提高至74.87%。采用FT-IR、13C NMR、TG和DTG对木质素样品进行表征,由FT-IR、13C NMR结果可得,改性中β-O-4键断裂并引入羟甲基和甲氧基,改性后木质素主要结构单元为紫丁香基结...  相似文献   

17.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桐马酸酐甲酯(MEMA)对杨木粉(PWP)表面接枝化学改性。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杨木粉改性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接触角测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光谱(13C CP-MAS NM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改性杨木粉的结构与表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MEMA与PWP质量比7.5∶1,催化剂吡啶用量为杨木粉质量的5%,120℃反应6 h,制备的桐马酸酐甲酯改性杨木粉的质量增加率为20%~25%;改性后杨木粉疏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漆酚作为常见的植物来源多酚之一,是漆树分泌物生漆经分离纯化得到的,结构中含有苯环、邻/间位双酚羟基和长(不)饱和烷烃侧链(C15~C20)等活性基团。近年来,漆酚在膜功能材料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通过化学聚合固化技术制备漆酚功能聚合物,在膜表面/界面工程、胶黏剂、止血剂等领域应用较广,是实现生漆资源化和提质增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关于漆酚聚合固化机理,以及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漆酶仿生催化、金属配位螯合、有机共混交联、溶胶-凝胶反应、静电纺丝等漆酚固化聚合技术;总结了漆酚功能聚合物在防腐涂层、疏水涂层、止血抑菌涂层等功能材料应用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生漆漆酚功能材料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由氢化诺卜基氯(RCl)与金属镁在乙醚中反应制得氢化诺卜基氯化镁(RMgCl),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并经稀盐酸水解合成了氢化诺卜基甲酸(RCOOH)。在草酸催化下,将氢化诺卜基甲酸分别与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正己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基甲酸的6种烷基酯,得率在85%以上,酯的GC纯度达98%以上,并对合成的酸与酯进行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与质谱(MS)分析,表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萜烯基环氧树脂(TME)与新戊二醇(NPG)反应,合成了萜烯基环氧树脂基多元醇(T-N),再以端羟丙基聚硅氧烷(HTP)、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及2,2-二(羟甲基)丙酸(DMPA)改性T-N,制备了阴离子型聚硅氧烷改性萜烯基环氧树脂多元醇(T-N-S)水分散体,并以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表征了多元醇的化学结构。研究了反应条件、改性剂HTP用量等对多元醇水分散体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DMPA与TDI物质的量比为1∶2,丙酮为溶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2倍),丙酮回流温度(56℃)下反应3 h,再加入T-N及HTP,继续反应4 h,所合成的T-N-S能够较好地在水中分散。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当HTP用量为T-N质量的3%~12%时,制备的T-N-S水分散体粒子均为球形粒子,粒径范围100~30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