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撑篙竹为原料,探讨了乙醇法制浆过程中添加乙酸对浆料得率、硬度、纤维素结晶度、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0%的乙酸后,蒸煮液pH值由7.3下降至4.1,可显著降低蒸煮液的pH值;浆料的粗浆得率由46.64%下降至43.14%,加速了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浆料卡伯值由52.31下降至48.90,促进了蒸煮过程中木质素的脱除;乙酸用量≤6%时,木质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增加,乙酸用量>6%时,木质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有所降低。添加乙酸可使木质素的降解或缩合并存,同时使纤维收缩并变得硬挺,浆料纤维的二重重均长度(Lw)由1.72 mm下降至1.58 mm,二重重均宽度(Ww)由25.27μm下降至19.37μm;成纸的松厚度、撕裂指数有所提升,松厚度由2.16 cm3/g上升至2.30 cm3/g,撕裂指数由130.67(mN·m2 )/g上升至133.33(mN·m2 )/g;而抗张指数、耐折度和耐破指数有较大幅度降低,抗张指数由19....  相似文献   

2.
全球[CO2]变化与植物水分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业已发现增加环境[CO2]可以改善大多数植物的水分胁迫。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较低的蒸腾速率(Tr)与[CO2]增加导致气孔关闭有关。由于[CO2]增加引起蒸腾速率的下降和净光合速率(Pn)的提高,因此,生长在高于环境[CO2]下的植物常常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发现生长在高于环境[CO2]下的植物能够保持较高的总水势(Ψ),增加叶面积和生物量,有较大的根/茎比率(R/S),因而通常比生长在正常环境[CO2]下的植物更耐干旱。[CO2]增加诱导产生的植物结构的变化(比如导管或管胞的解剖结构、叶比导度等),可能与木质部空穴脆弱性的变化有关,也可能与栓塞逃逸的环境条件相联系。这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AlCl3辅助的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毛竹的方法。合成了以氯化胆碱和AlCl3为氢受体,愈创木酚为氢供体的低共熔溶剂,考察了低共熔溶剂中AlCl3用量对毛竹原料的化学组成、物料得率和后续酶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Cl3用量的增加,预处理物料木聚糖和木质素含量逐渐降低,葡聚糖含量升高,葡聚糖酶水解得率显著提高。当AlCl3用量为1.32%(摩尔分数),氯化胆碱、愈创木酚和AlCl3物质的量比为25∶50∶1)时,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预处理物料得率为57.16%,葡聚糖和木聚糖回收率分别为95.95%和12.84%,木质素脱除率为74.88%,葡聚糖酶水解得率由未添加AlCl3时的11.16%提高到96.20%,表明AlCl3可以有效促进DES体系对毛竹中木聚糖和木质素的溶解。通过XRD、SEM和FT-IR分析对预处理后物料进行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物料的结晶度随着AlCl3...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二氧化钛(TiO2)颗粒表面包覆光惰性物质二氧化硅(SiO2),制备出具有抑制纳米TiO2固有的光催化活性、仍保留其原有的紫外屏蔽、可见光透明特性、具有核壳结构、单分散、小尺寸纳米TiO2@SiO2,用于抑制脱木素木材(DW)中残留木质素的光老化,制备耐光型TiO2@SiO2-脱木素木材(TiO2@SiO2-DW),以提高DW基功能材料的耐光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木材高值化及碳达峰、碳中和,为经典、普适液-固-液(LSS)法制备的单分散、脂肪酸保护的其他小尺寸纳米颗粒表面的SiO2包覆、改性及功能化提供可行方案。【方法】采用LSS法制备单分散、尺寸约8 nm、表面吸附油酸分子、分散在环己烷中、锐钛矿相纳米TiO2;反向微乳液法在TiO2纳米颗粒表面包覆SiO2,制备出单分散、粒径约12 nm、分散...  相似文献   

5.
徐伟华 《林产工业》2022,59(2):13-16,27
以桉木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MAH)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并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与有机磷阻燃剂(D-bp)为复配阻燃剂对其进行阻燃改性。通过锥形量热、热重分析(TGA)对WPC的阻燃性能、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改性NanoSiO2与D-bp添加量分别为3%和7.5%时,协同阻燃WPC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峰值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峰值质量损失速率和峰值比消光面积分别为358.3 kW/m2、103.4 MJ/m2、0.123 g/s和693 m2/s,与未阻燃改性WPC相比分别降低25.7%、21.8%、51.6%和85.5%;失重5%的热分解温度和残炭率为276.2℃和17.9%,分别提高119℃和5.3%;拉伸强度也提高了61.8%。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纳米CaCO3对增强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混炼、注射成型工艺制备纳米CaCO3改性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粒子添加量(1wt%,2wt%,3wt%,4wt%)及粒子预处理(偶联剂,硬脂酸,偶联剂-硬脂酸)对材料拉伸性能与冲击性能的影响。随着CaCO3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力学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质量分数2%时材料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8%与20%,粒子的增韧效果明显。预处理不仅能增强木纤维与聚乳酸的结合,也提高了纳米粒子分散性,增强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其与聚合物界面结合是影响材料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5-氯甲基糠醛(CMF)在纯水或水/丙酮体系中水解生成5-羟甲基糠醛(HMF),探究了水解反应条件(如溶剂体系、碱中和剂、温度和CMF添加量等)对CMF水解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水解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水/丙酮体系有助于减少HMF的副反应,加入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可以进一步阻止腐殖质的产生;1 g CMF在10 mL水/丙酮体积比为1∶4的混合液中,添加0.35 g的CaCO3,温度353.15 K下保温反应28 min,此优化水解条件下CMF转化率为97%,HMF得率可达85%,副产物乙酰丙酸(LA)得率为6%;添加Na2S2O4后,HMF的分离得率可由50%提高到86%。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丙酮体系中CMF水解反应活化能为12.3 kJ/mol,水解速率常数k1=5.56exp(-1.23×104/RT)。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O3和CO2浓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植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植物对O3和CO2浓度变化的复合作用的响应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阐述了O3和CO2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及生物量等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高浓度O3和CO2对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无甲醛的环保型生物基木材胶黏剂,以单宁和纳米SiO2改性脱脂豆粉制备大豆基胶黏剂(DSF),并分析了改性大豆基胶黏剂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单宁和纳米SiO2二元复合改性大豆基胶黏剂(DSF-T-SiO2)在固化过程中能够形成稳定的交联结构;TG分析表明单宁和SiO2改性显著提高了胶黏剂的热稳定性;单宁改性大豆基胶黏剂(DSF-T)可提高干态和湿态胶合性能,纳米SiO2改性大豆基胶黏剂(DSF-SiO2)的干态胶合性能略有提高,但湿态胶合性能无明显改善。经分析以25 g脱脂豆粉、 5 g单宁、 0.1 g纳米SiO2和70 g去离子水混合均匀搅拌得到的改性胶黏剂DSF-T-SiO2-2的起始黏度比未改性的DSF降低了79.58%;DSF-T-SiO2-2的固化胶层水溶解率为(27.5±0.05)%,比对照组DSF下降了28.4个百分点。此外,DSF-T-SiO2-2...  相似文献   

10.
TiO2作为一种新型无机纳米改性剂,对于改善木材尺寸稳定性差、易燃、易朽、不耐虫蛀、易变色、耐老化性差等缺点,赋予其新的功能性具有良好的效果。文中主要对比了TiO2负载木材的方法,即表面涂覆、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的机理和优缺点;分析了TiO2改性对木材内部构造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归纳了TiO2改性对木材吸湿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TiO2在防水、阻燃、防腐、耐候、防变色、光催化和亲疏水双面功能型木材及磁吸附木材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TiO2在改性木材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装饰薄木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在家具饰面、室内装饰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提升装饰薄木的阻燃性能,采用仿生呼吸法将氯化钙(CaCl2)溶液与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分段浸渍于薄木中以制备矿化装饰薄木。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矿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并且采用宏观燃烧试验、热重分析法(TG)与锥形量热仪(CONE),对改性处理后薄木的阻燃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化处理后薄木表面与内部均原位生成了方解石型CaCO3,且CaCO3的生成量随着浸渍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加。附着于薄木表面的CaCO3具有防火屏障功能,当浸渍溶液浓度由0.2 mol/L增加到1.0 mol/L及以上时,矿化薄木的着火时间得到明显延长。CaCO3能催化纤维素热解,有利于产生稳定焦炭,TG结果显示,当浸渍溶液浓度为1.8 mol/L时,矿化薄木残炭率为28.05%,与未处理薄木相比提升了81.55%,阻燃效果最佳。CONE测试结果显示:与未处理薄木相比矿化薄木的热释...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TiO2负载活性炭(AC)的可见光催化再生速率,采用非金属(N、C、P)-金属(Ag)多元素的协同作用对其进行改性。结果表明:Ti以Ti4+形式存在,Ag以银单质形式修饰TiO2,N在TiO2晶格中形成间隙氮,P在TiO2晶格形成了Ti-O-P键。Ag掺杂对抑制TiO2电子-空穴复合的效果低于N,但由于N元素在制备过程中,容易以气体形式逃逸,样品中保留较少,因此N掺杂改性再生效果较Ag差。虽然Ag和N掺杂使样品孔隙减少,但样品的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改性后样品的吸附性能得到了增强,且多元素掺杂对抑制电子-空穴复合效果最佳,因此Ag-N-C-P掺杂TiO2改性AC表现出最优的再生速率和性能,从而实现了TiO2改性AC的高效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发竹林气象因子采集系统,分析雷竹林CO2浓度与温湿度等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雷竹林CO2浓度反演模型(简称GA-BP模型),为竹林碳储量、竹林增汇、竹林固碳能力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微气象学相关原理、方法及森林碳通量动态感知的需求,设计基于嵌入式的森林碳通量数据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以成熟雷竹林为监测对象,进行为期2个月(2019年10—11月)的气象数据监测;在此基础上,提出GA-BP模型。【结果】根据GA-BP模型和BP模型反演的结果可知:GA-BP模型反演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86,比BP模型的R2(0.79)提高了0.07;平均绝对误差为8.12 mg·m-3,比BP神经网络下降2.79 mg·m-3。GA-BP模型相较于BP网络具有更稳定的反演性能和更高的反演精度。【结论】可以利用竹林气象因子采集系统获取相关气象数据;基于CO2浓度与温湿度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提...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光催化材料的效率,实现材料的绿色化,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以TiO2为催化材料,通过掺杂Ni-NiO/Fe3O4-GR制备了磁性光催化材料。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Fe3O4-GR(G1F1)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效率明显不同,在光催化材料复合物中,当G1F1添加量占木质纤维素质量的8.3%时,其光催化效率可达91.92%,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Z-型异质结光催化纳米材料因其高效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植物提取物作为绿色、可持续的介质,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中起到了溶剂和结构诱导剂的作用。研究中以五味子水提物为络合剂,首先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BiVO4,然后采用煅烧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率的BiVO4/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形态、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诺氟沙星为目标,考察样品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BiVO4/g-C3N4具有更高的界面电荷转移效率和更宽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当g-C3N4的掺杂率为10%时光降解活性最佳,120 min内实现对诺氟沙星85.6%的降解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能带分析结果证实:BiVO4/g-C3N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光催化氧化法被认为是去除室内空气中甲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氧化钛(TiO2)作为经典光催化半导体,因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害的优点被广泛关注,但由于TiO2的吸附能力低、聚集倾向强,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旨在解决TiO2吸附能力弱、易团聚使其比表面积减小的问题。【方法】以杨木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在其表面负载二氧化钛制备得到TiO2/木材复合材料,探讨不同TiO2溶液浓度对TiO2/木材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的影响。【结果】与不同基底对比,木材的多孔结构及丰富的官能团能使TiO2与木材间具有更好的结合力,使其具有优越的机械稳定性。锚定在木材上的TiO2以锐钛矿型为主并带有少量的金红石型。随着TiO2溶液浓度的增大,TiO2/木材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配置制备的TiO2溶液浓度为0.1 mol/L时,尺寸大...  相似文献   

17.
使用2015~2017年我国29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PM2.5、PM10、O3浓度和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日数据,对每个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然后Meta分析合并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结果表明:PM2.5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除风速)呈相关、PM10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呈相关,而O3也与所有气象变量(除相对湿度)呈相关,但O3与气象变量的相关方向和PM2.5、PM10相反。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2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得到较好程度的解释(R2>0.5)。同时,对影响PM2.5、PM10和O3的主要气象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Ca-Mg-Al组合混凝剂处理并富集烟草薄片废水中烟碱至固相污泥过程、提取固相污泥中的烟碱的工艺流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碱液浸提的方式,再采用溶剂萃取污泥浸提液中的烟碱,最后用HPLC测定污泥中烟碱含量。并对萃取剂种类、萃取剂用量、萃取次数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pH值为10.0,Ca(OH)2、MgSO4·7H2O、Al2(SO4)3·18H2O的摩尔比为12∶3∶4,组合混凝剂投加量为5.0 g/L,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62%,废水烟碱富集率最高可达到58.4%。最终,处理得到的污泥中烟碱含量为1.05%,具有一定提取回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耐磨微粒液相喷涂技术与装备,研究了胶种、调胶工艺、耐磨微粒与表面改性等对强化地板表面耐磨性能的影响,发现了MF性能与耐磨微粒分布均匀度密切相关,并且耐磨微粒材料、表面改性、粒径与喷涂量对强化地板耐磨转数具有影响。当三氧化二铝(Al2O3)耐磨微粒与MF的质量比为0.35~0.45时,表面改性的耐磨微粒(220目的Al2O3)能大幅度改善耐磨性能。此外,调胶工艺与耐磨纸的预固化度对耐磨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M10和PM2.5是大气雾霾重要来源。为探究绿化针叶树种滞尘能力,本研究以冀西北张家口市油松、侧柏、白皮松、青杄4种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月份之间叶片滞纳PM10和PM2.5差异。结果显示:(1)针叶树种PM10滞纳量在1.89~2.64μg·cm-2之间,PM2.5滞纳量在0.63~0.80μg·cm-2之间,其中,油松PM10和PM2.5滞纳量均最大,青杄均最小,不同树种之间均无明显差异。(2)10月PM2.5和PM10滞纳量均最大(1.40μg·cm-2、4.43μg·cm-2),8月均最小(0.41μg·cm-2、1.12μg·cm-2),10月份平均滞纳量显著均大于其他月份。(3)每公顷每年PM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