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生命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萧  李克斌  尹姣  王冰  曹雅忠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0):2056-2063
【目的】比较小麦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连续2个世代若蚜和成蚜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罩网试验,调查和测量Pm232等10个具有不同抗蚜性的小麦品种上定殖的有翅成蚜数量及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体重、翅型分化和成虫寿命、繁殖力等生命参数。【结果】麦长管蚜对10个供试小麦材料的不选择性有着明显差异,抗蚜材料对蚜虫的趋避作用明显较强。发育历期等5个生理参数的比较表明,抗蚜材料上的若蚜发育历期较感蚜材料明显延长,若蚜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和体重较感蚜材料明显降低或减少,并且这种影响随着小麦抗性的升高而加重。研究还发现抗蚜材料上产生的有翅蚜要显著多于感蚜材料。通过对比不同世代的蚜虫生理参数发现抗蚜材料对蚜虫下世代的影响存在加重现象。【结论】小麦抗蚜品种对麦长管蚜不仅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和抗生作用,而且其抗生性在蚜虫世代间可能存在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22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小麦幼苗对禾谷缢管蚜的抗生性和禾谷缢管蚜对小麦的不选择性,以及叶片叶绿素a、b含量与其抗生性和不选择性的关系,为抗蚜(耐蚜)亲本材料的筛选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禾谷缢管蚜对郑麦9023、衡麦选系、丰优6号、保丰104等4个小麦品种(系)均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拒食性);而对百农64、Amigo、京花1号等仅在黑暗条件下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对农大212、京麦411、豫麦35选系等仅在光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郑麦9023、济麦20、KOK1679、京花1号、衡麦选系、新麦9号、铭贤169等7个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的抗生性。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其有翅蚜着落量呈显著负相关(r=-0.60*),而叶绿素b含量与其有翅蚜着落量无显著相关性(r=-0.24),说明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越高,有翅蚜的不选择性越强;叶绿素a、b含量与其抗生性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非嗜性、抗生性两个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禾谷缢管蚜对不同小麦品种的选择性主要通过味觉刺激;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脯氨酸含量对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作用,脯氨酸含量与蚜虫的发生量、蚜虫的内禀增长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若蚜历期呈负相关。较低的脯氨酸含量是小麦抗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可溶性糖含量对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非嗜性、抗生性两个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禾谷缢管蚜对不同小麦品种的选择性主要通过味觉刺激;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脯氨酸含量对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作用,脯氨酸含量与蚜虫的生长量,蚜虫的内禀增长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若蚜历期呈负相关,较低的脯氨酸含量是小麦抗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可溶性糖含量对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1983-1985年在河北邯郸,广平对216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416品种(次)的抗蚜性筛选鉴定,并对筛选鉴定技术作了研究。根据蚜情指数,将抗蚜性程度分为抗、中抗、感、高感4级,选出多毛早3号等13个抗蚜品种材料;提出了新的蚜害程度分级标准和蚜情指数计算公式,可提高筛选鉴定的效率;室内接虫鉴定技术研究表明,其结果与田问鉴定相一致(r=0.8028,r_(0.01)=0.641);根据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受蚜害后恢复能力(耐害性)的差异,认为棉花品种抗蚜性筛选在苗蚜发生后期进行最为适当,这有利于对品种抗性作出全面评定。  相似文献   

6.
大豆抗蚜性资源抗性的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田间抗性测验筛选得到的P189、P203、P574和P746等4份栽培大豆抗蚜性资源进行抗性鉴定。【方法】采用选择性、非选择性试验方法以及重复鉴定。【结果】资源P189、P574和P746在蚜虫抗性等级和受害指数水平上和不具有抗性的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P574和P746表现更加稳定,能阻止蚜虫在植株上繁殖,为抗生性品种;P203在田间自然感蚜和选择性试验中与不具有抗性的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感蚜,表现对蚜虫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排趋性品种。【结论】田间自然感蚜,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在划分蚜虫抗性等级和受害指数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在不同的选择压下宿主对侵害者反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小麦品种(系)表现为感蚜虫。小麦遭受蚜虫危害后,产量、容重、千粒重、籽粒沉降值、出粉率均明显降低,与危害前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硬度、面粉沉降值、面筋含量有所增加,但均不显著;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也严重降低,与危害前相比达极显著水平。河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受蚜虫危害后,产量性状和各品质性状的变化最大。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抗耐蚜虫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小麦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量上升速度、高峰值和主要危害期维持较高数值的时间不同。后期麦蚜种群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郑州地区早期以麦长管蚜为主,后期以禾谷缢管蚜为主。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虫优势种群变化不同,不同种蚜虫对品种及在麦株上的分布有一定的选择性。瓢虫在抗蚜性强的品种上的上升时间,晚于抗性弱的,  相似文献   

9.
连续2年调查了田间及网室茶蚜在不同品种上的数量动态,分析茶蚜对福建14个适制乌龙茶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①田间及网室茶蚜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两年份之间茶蚜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不完全一致,但网室不同品种两年份之间的有蚜梢率、蚜情指数、蚜量比值一致性均大于田间两年份之间的一致性;②网室不同品种有蚜梢率、蚜量比值、蚜情指数3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用这3个指标来衡量茶蚜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是可行的;③以网室不同品种两年份有蚜梢率、蚜量比值、蚜情指数为指标,对14个适制乌龙茶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鸡冠、丹桂各自为一类,为易感蚜虫类型,毛蟹、白牡丹聚在同一类,为排趋蚜虫类型,其他品种属于两者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内,麦长管蚜自然种群是以不同虫龄、不同翅型和不同体色蚜虫组成的混合群体.小麦拔节-孕穗和乳熟期以绿色有翅蚜为主,扬花-灌浆期以绿色无翅蚜为主.抗感两小麦品种上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在数量、翅型、虫龄和体色组成等方面差异显著.抗蚜品种上麦蚜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感蚜品种;小麦灌浆期,抗蚜品种上成蚜比例和无翅蚜比例均显著低于感蚜品种.蚜虫自然种群体色结构分析表明,红体色麦长管蚜更喜取食感蚜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寄主生育期和寄主品种显著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Resistant cultivar deploy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ereal aphid management.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preliminary antibiosis resistance screening was conducted on 114 Ethiopian and 22 Chinese spring wheat accessions.  After performing a bioassay to determine antibiosis resistance, aphid feeding behaviour and phenolic acid content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aphid resistant wheat accessions by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respectively.  Among the wheat accessions, two high resistances, 27 moderate-resistances, and 35 low-resistances to Sitobion miscanthi were identified.  The antibiosis resistance test showed prolonged pre-adult and pre-reproductive periods, shorter reproductive periods, lower fecundity, an intrinsic rate (rm) of increase, and a finite rate (λ) of increase of Smiscanthi on Lunxuan 145, Wane, Lunxuan 6, 204511, Lunxuan 103 and 5215 than those on the aphid-susceptible accession Beijing 837.  The changes for the parameters of aphid feeding behaviour, including spending a longer time in the penetration and phloem salivation phases and less time in the phloem sap-feeding phase on the resistant wheat accessions, the aphid resistance may occur during the phloem phase and may be due to mechanicalAdditionally, the HPLC analysis showed higher contents of: 1) ferulic acid in Lunxuan 145, Lunxuan 103 and Lunxuan 6; 2) p-coumaric acid in Lunxuan145; 3) vanillic acid in Lunxuan 145, Wane and Lunxuan 6; 4) syringic acid in Lunxuan 103; and 5) caffeic acid in 5215.  The contents of some phenolic acids within wheat leaves, such as p-courmaric acid and vanillic acid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uration of aphid development, bu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phid fecundit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acids may be the causes of antibiosis resistance to Smiscanthi.  The identification of grain aphid-resistant wheat accessions in our study will be helpful in future breeding program for pest control.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小麦西杂一号、西杂五号及其亲本Fp1,Mp1,Fp2,Mp2为试材,采用幼胚培养一步成苗法研究了胚龄、NAA浓度、基因型对小麦幼胚培养成苗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最适宜的胚龄为16 d;最适宜的NAA浓度为0.13 mg/L;杂交小麦幼胚出苗率明显高于自交小麦幼胚,自交小麦品种中Fp2培养成苗效果较佳。因此,胚龄、NAA浓度及基因型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实践中应协调这些因素的作用,提高组织培养效率,从而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3.
对杂种小麦西杂一号制种中使用外源激素NAA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喷施NAA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西杂一号制种母本的异交结实率。NAA的喷施时期为母本见穗5%,喷施量以100~150g/hm2为宜。研究还表明,NAA对异交结实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柱头活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SDS-PAGE方法对我国49份优质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3种亚基和16种亚基组合。结果表明:高分子量谷蛋白(Glu)变异较为丰富,Glu-A1位点有3个等位变异类型,Glu-B1有6个等位变异类型,Glu-D1有4个等位变异类型,而且还发现一些稀有亚基13 16。优质亚基5 10、2~*亚基在供试品种中的比例较高。供试品种HMW-GS品质得分为5~10分,平均为8.04分,表明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已注重加强优质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小麦品种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陕西省主要小麦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农家种亚基类型单一 ,育成种和早期国外种亚基类型分布不尽合理 ,3类材料均缺乏优质亚基 ;近期国外品种 Glu- 13个基因位点优质亚基数量较多 ,特别是 5 +10亚基 ,应加强引进、研究和利用 ;亚基 1(Glu- A1a) ,14 +15 (Glu- B1h) ,17+18(Glu- B1i)和 5 +10 (Glu- D1d)分别对多种加工品质性状效应较大 ,均为优质亚基 ;3个基因位点对加工品质的贡献值大小次序为 Glu- D1>Glu- A1>Glu- B1。  相似文献   

16.
周宝红  张福生  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93-6194,6197
[目的]通过主要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选出适合邗江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方法]对供试的9个品种进行生育期观察,并从茎蘖动态、穗型结构、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这9个小麦品种.[结果]各小麦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最早成熟的品种是宁麦13,宁麦16与扬麦16的成穗率高,宁麦13产量最高.[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扬麦16产量较为稳定、稳型中等偏大,成熟期较早,适合于大面积上继续推广应用;扬辐麦4号产量稳定,穗型中等,但熟期较迟;宁麦13穗型中等,千粒重较高,生育期短,产量较高,可以积极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会宁县旱地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会宁县旱地条件下,进行了10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05052-14-6-7、05044-12-8生育期均为115 d,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表现早熟;出苗率分别为86%、89%;折合产量分别为2702.25、2828.5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0.45%和5.54%。且综合性状好、抗旱性强、抗倒伏,小麦熟性好、色泽好,建议推荐进入区域试验。05152-6-1-8生育期为117 d,出苗率84%,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建议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以异质小麦品种(Ae.uniaristata)-Chris为母本,两个不同细胞质的正反杂交后代株(系)为父本1和2,先后进行了杂交和成对连续置换回交,培育出稳定的单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并用一批小麦品种(系)对其保持性和恢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型不育系既不同于粘类,更不同于提类.是一个稳定的新不育类型.其突出特点是:(1)仅少数小麦品种(系)是其稳定的保持系:(2)恢复源很广泛,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对其不育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力,并且恢复度高于80%以上的恢复系比其它具有较广泛恢复源的不育类型在普通小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3)长势正常,种子饱满,胞质无不良的母性影响.为杂种小麦与常规育种更好地结合,常规育种的最新成就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小麦,加快杂种小麦的选育和生产应用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