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马铃薯移栽苗剪插快繁脱毒微型种薯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土栽培生产马铃薯微型种薯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对我国马铃薯产业提升、种薯生产工艺发展以及种薯种性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试管苗脱毒快繁工艺复杂、培养价格高、工期管理程序繁多,造成马铃薯试管苗成本高,扩繁速度慢,而且,夏季高温污染以及移栽苗成活率低等问题,成为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规模扩大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紫薯品种泰中11号为试验材料,对紫薯脱毒苗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S培养基有利于提高紫薯脱毒苗的成活率。最适合紫薯试管苗生长的NAA浓度为0.5~1.0 mg/L。当6-BA浓度为0.1~1.0 mg/L时,更有利于紫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遏制江苏沿江地区多子芋花叶病毒病日益蔓延、优质芋头种性退化日趋严重的势头,尽快推进各地脱毒种芋扩繁体系的建设,根据多年研究结果和脱毒种芋集中快繁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芋头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并对芋头脱毒快繁技术的主要环节、工作流程以及各环节管理操作的量化指标进行规范,为指导优质特色芋头脱毒种芋快繁体系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扦插快繁技术是近年来采取的一项新型、实施较为快捷的实用手段,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推广脱毒种薯,不但能够获得无病毒苗,而且缩短无病毒薯的生长周期,还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文章综述常见的与试管苗壮苗相关的因素,以及不同的光照条件、外源激素浓度、蔗糖浓度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草莓通常用匍匐茎繁殖育苗,生长期间易受病毒病危害,且病毒病种类多、防治效果差。根据草莓脱毒组培快繁的理论依据,我们经过多年研究,在分析试验结果基础上,总结了草莓无病毒苗组培快繁及无病毒原原种苗栽植和培育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草莓脱毒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生姜脱毒组培苗栽培技术措施,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脱毒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7.
<正>提供草莓新优品种脱毒苗!品种有:中莓1号、中莓2号、宁玉、甘露、甜查理(法兰地)、红颜、章姬、红袖添香、京藏香、京泉香、京醇香、京桃香、紫金香玉、太空莓、佐贺清香、幸香、丰香、达赛莱克特、红太后等。提供草莓脱毒原原种苗、原种苗(一代苗)、生产用苗以及脱毒组培瓶苗。承接草莓种苗脱毒、组培快繁、病毒检测等技术合作项目以及草莓生产基地规划设计与技术指导等服务。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脱毒及种薯生产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种薯退化的问题,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生产快繁是整个体系中极其关键的环节之一。进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促壮研究,从而培育健壮、优质脱毒试管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培养基配制、光照条件、外源激素等各项因素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培养的影响,探索了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壮苗的方法,即从培养基制备、选择合适基质及调控环境条件等几个重点环节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指导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9.
草莓组培苗在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自繁苗,生产上应推广采用工序简单、易掌握、生产成本低的组织培养手段进行草莓组培脱毒苗的规模化生产。从匍匐茎选择、组培苗的生产、驯化管理、苗床管理、繁育等方面介绍了草莓脱毒苗的繁育技术,以供草莓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MS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和杀菌剂进行逐步筛选,解决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结果表明:防止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最佳抑茵剂组合MS+ 50 mg/L硫酸庆大霉素+50 mg/L氨苄青霉素+50 mg/L硫酸链霉素+0.4g/L多茵灵,该组合有效降低了马铃薯脱毒苗细菌和真菌污染,提高了快繁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红颜’‘章姬’2个草莓品种脱毒苗和常规苗为试材,比较脱毒苗与常规苗在植物学生长特性和果实抗病性方面的表现,以期为上海地区草莓优质种苗的繁育、母苗选择、育苗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脱毒苗在炼苗期叶片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0%~6%。在相同栽培模式下,‘红颜’脱毒苗的生长势较常规苗株高、冠径、单株匍匐茎和单株花序分别增加了8.40 cm、1.70 cm、1.75条、1.77个;‘章姬’脱毒苗的生长势较常规苗株高、冠径、单株匍匐茎和单株花序分别增加了3.89 cm、0.74 cm、1.60条、1.10个。同时‘红颜’脱毒苗定植后果实病害发生率从常规苗的17.33%降低到脱毒苗的2.66%;‘章姬’脱毒苗定植后果实病害发生率从常规苗的13.33%降低到0%。不同栽培模式下繁苗,‘红颜’脱毒苗在单层X支架式栽培下生长势较单层单列式栽培模式下株高、冠径和单株匍匐茎数目分别增加了6.10 cm、2.48 cm与2.77条。‘红颜’‘章姬’脱毒苗比常规苗在繁苗期生长势更旺盛,‘红颜’脱毒苗在生产时期果实病害发生率比常规苗极显著性降低,‘红颜’脱毒苗采用常规地垄式栽培比立架栽培植株生长势和繁苗率高。  相似文献   

12.
草莓无病毒苗产量较普通草莓苗提高3 0 %左右 〔1〕,而且无病毒植株抗性强、果实品质好。国内草莓脱毒多采用茎尖培养技术 ,通常其脱毒率仅为 60 %~ 80 %〔2〕,采用花药培养技术 ,脱毒率为 94%~ 1 0 0 % 〔3〕,获得的植株虽有变异 ,但仅占 2 %左右。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对近年新引进的草莓品种进行了花药培养脱毒试验 ,以期为其无病毒化栽培提供更有效的繁苗技术。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草莓品种为鬼怒甘、幸香、五丰二号、美香莎、吐德拉、西班牙 1 1号 6个品种。  夏季 ,从田间采取供试草莓品种花蕾 ,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 ,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蔬菜》2013,(1):38-38
山东省莱芜市农业科学院自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葱姜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子项目“大蒜种质创新及姜蒜现代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以来,组织精干科研力量开展研究,攻克了生姜脱毒快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建立了生姜试管苗的“双基快繁技术”,繁殖系数较原技术提高121.47%;建立了“1126炼苗移栽技术”,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0%;建设了生姜试管苗快繁中心和各级良种繁育基地66.67hm。(1000亩),建成了生姜现代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农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梁凤龙 《现代园艺》2013,(20):23-23,25
以7个草莓优良栽培品种的匍匐茎为起始材料,试验出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BA 0.5 mg/L诱导草莓匍匐茎芽和茎尖植株再生、增殖、生根的培养基,确立了草莓组培快繁技术方法,同时探讨低成本下草莓试管苗的快繁技术,不仅能快速培养出大量脱毒苗,而且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蔬菜》2013,(1):38
山东省莱芜市农业科学院自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葱姜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子项目"大蒜种质创新及姜蒜现代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立"以来,组织精干科研力量开展研究,攻克了生姜脱毒快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建立了生姜试管苗的"双基快繁技术",繁殖系数较原技术提高121.47%;建立了"1126炼苗移栽技术",试管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组培脱毒室,专门开展草莓等果树脱毒快繁技术研究。常年为广大果农提供草莓优良品种脱毒原原种苗、原种苗、一代苗及生产用苗。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供应繁苗用种苗,8~10月供应生产用苗,全年开展种苗预定业务。对于销售的草莓苗,将通过物流、客运、铁路、空运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户手中。重点提供品种:适合保护地栽培品种红颜、章姬、日本1号、佐贺清香、幸香、改良幸香、贵美人、丰香、鬼怒甘、阿玛奥、枥乙女、甜查理、法兰地、太空2008、美  相似文献   

17.
甘薯脱毒苗的快速繁殖与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苗是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法.详细介绍了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苗以及甘薯脱毒苗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工厂化生产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的基础上,建立无病种苗圃——三级苗圃制,温水脱毒种苗通过一级、二级、三级专用种苗圃扩繁,由三级专用种苗圃直接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无病种苗。同时,配套以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可提高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繁殖倍数和增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是恢复草莓优良性状、防治草莓病毒病、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草莓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应综合考虑生产效率、脱毒效率和生产成本,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验证用茎尖脱毒培养、增殖和生根培养方法培育草莓脱毒苗的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长度为0.2~0.5 mm的茎尖、1/2 MS培养基培育草莓脱毒苗,虽然成活率较低,但脱毒率较高,既可简化脱毒环节、保证芽苗的增殖倍数、提高生根效果,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在保证一定的脱毒率和成活率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早春大棚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技术是马铃薯两季作区春季繁种常采用的方法,其应用原理就是利用大棚的保温性能,使种薯提前播种,把生长期安排在蚜虫未大量发生的时期,主要利用时间差躲避病毒的侵染,从而保证了脱毒种薯的种性.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