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资中县喷灌公司积极推广投资少、见效快、适应丘陵地区的移动式喷灌。自1986年以来,整顿巩固原有喷灌基地1185亩,新增喷灌面积3976亩。其重点是发展移动式喷灌机103台套,控制面积2963亩,占新增而积的74.5%。为了推广移动式喷灌,公司采取有效措施:1.利用赶集机会,把喷灌机搬到场镇,进行现场示范,使用户看货识物。.2.在各喷灌站基地带头使用,让附近村、组干群鉴别机具的作用效果.3.有目的地赊销部分喷灌机给重  相似文献   

2.
1982年至1984年夏秋季在浙江省杭嘉湖的海宁县云龙村进行了桑园喷灌田间试验,并在1983年用不同处理(每日喷灌、隔日喷灌、不喷灌)的桑叶饲料养蚕,分别检验了对蚕丝和萤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海浅山喷灌从1975年开始到1980年止,共建起半固定式、移动式和机组式喷灌约10万亩,1982年到1986年在湟中县海子沟、李家山乡建起固定式自压喷灌试验工程3000亩,1989年到1992年共推广自压喷灌2000余亩。到目前为止,浅山自压喷灌已有18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经历了由高潮到低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的柑桔种植面积有50多万亩,大部分在山区、丘陵坡地.因地形复杂。往往只能在大旱时靠人工挑水浇灌.近几年,全省发展柑桔喷灌3.8万亩,经济效益显著。建瓯县芝山镇南山村100亩桔园,1969年定植,1981年底建成固定式喷灌工程.年平均总产量(取连续两年的平均值,以抵消大小年的影响),喷灌前的1980~1981年为24.5万斤,喷灌后的1982~  相似文献   

5.
河南孟县化工乡东光村位于黄河北岸,多为沙壤土,非常适宜葡萄生长,3500亩土地就有1500亩葡萄,是豫北最大的葡萄村。一、喷灌效益 1986年申请喷灌贴息贷款20万元,并于次年5月动工,7月建成1400亩半固定式喷灌工程(亩投资180元),两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从1982年至1985年底,我所连续四年承担部、省下达的轻小型喷灌及管道输水地面灌溉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课题,进行了小麦、花生、苹果树的喷灌、畦灌和旱田的对比试验。到目前为止,全县喷灌机组已发展到25台,管道4万余米。累计喷灌、管道输水地面灌溉小麦26814亩(次),喷灌林果树  相似文献   

7.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地处成都平原北部、千里沱江源头的金堂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从8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喷灌机示范推广,仅2001年和2002年就推广260台手推车移动式喷灌机,喷灌作业面积达5万余亩。尤其是2001年,我们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农业示范项目中的机械化喷灌工程,建成了一处500亩的大规模固定式喷灌示范片。节水农业项目的实施,机械节水喷灌技术的推广运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增强了农民的节水意识。借助媒体的宣传,使广大农民深深懂得节水的重要性,增强了农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一位…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发展喷灌面积已达70万亩、其中棉花、茶叶、蔬莱、柑桔、黑木耳等经济作物占2/3,经济效益显著。全省现有棉花、苎麻、花生、烟叶等经济作物面积约1000万亩,蔬菜110多万亩,还有茶叶、果树、桑树等约200万亩。经济作物发展喷灌前景广阔。为了提高喷灌工程规划设计技术水平,湖北省水利学会于1982年11月20日至25日在湖北十堰市召  相似文献   

9.
一、喷灌的现状和问题截至1982年底,甘肃省从1978年~1982年以来喷灌建设的投资共2400多万元,累计发展喷灌面积12万亩,其中固定式1.17万亩,半固定式6万亩,移动式4.165万亩,引进国外和国产大中型喷灌机14台,控制6650亩。  相似文献   

10.
谈棉花喷灌     
一、喷灌棉花的优越性天门县地处江汉平原,素有棉乡之称,耕地面积182万亩,棉田76万亩。喷灌棉花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976年开始采用喷灌,特别近几年来发展比较快,到1982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水利局最近召开了与喷灌有关的厂、试验站和水利部门参加的喷灌经验交流现场会。据会上不完全统计,江苏省自己研制、生产的喷灌机具就有十多种,使用的喷灌机有八千台,受益面积达20万亩。目前,喷灌技术已在许多社队逐步推广,成效显著。睢宁县城北十万亩井灌样板片,去年用半年多时间,基本建成了全省第一个万亩喷灌片。在五个多月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喷灌片麦子可望增产一成以上。南京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对喷灌技术比较系统的开展试验研究和应用。是1974年开始的,1977年底,喷灌技术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1978年被正式列入国家农田水利建设计划,目前,全国喷灌面积大约一千万亩左右。十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喷灌技术在试验研究、机具研制、灌区规划设计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果和宝贵的经验,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喷灌经济作物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上海宝山区大场镇现有蔬菜地12178亩,1982~1990年已建成喷灌站67座,喷灌面积7920亩,占总面积的65%。历年工程总投资56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84万元,乡村自筹177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武昌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耕地面积86.6万亩,其中旱地32.1万亩,农业人平耕地1.97亩。从1978年开始兴建喷灌工程,现已发展喷灌面积9953亩。其中移动式4235亩,半固定式5253亩,固定式465亩。自1987年以来共用喷灌贴息贷款56万元,加自筹经费共建半固定喷灌泵站5座,装机123kw,增购小洲移动机3台套,受益面积共2060亩.八尸半固定式1 740亩,移动式320亩。该县的主要经验: 一、讲求实效,稳步发展武昌县园艺场1982年建成118亩柑桔半固定式喷灌系统,6年来,喷灌较不灌平均每亩增产850kg以上,每亩净收人9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喷灌工作从1975年开始,经过机具研制,建点实验和重点推广三个阶段,到1980年底,已有122个县、市推广了喷灌技术,共投放轻小型喷灌机组25000台(套),喷灌面积达到115万亩,大部份分布在水源贫乏的山丘坡地和平原地区不宜地面灌溉的沙土、黑粘土(俗称“漏风淤”、“三旦地”——湿了是泥旦、干了象铁旦、不干不湿象肉旦)和“上浸地”等。喷灌的作物有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喷灌在湖北省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全省建设了一大批喷灌工程,在振兴湖北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省喷灌建设自1972年咸宁浮山茶场建成第一个移动式喷灌工程起,从此经历了试点、推广、稳步发展三个阶段。据统计,1985年以前,全省共投资2700万元,发展喷灌面积74.16万亩,其中固定式3.87万亩,半固定式5.88万亩,移动式64.41万亩;1985年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嵊县水电局根据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稳步发展的方针,先试点,后推广,使该县喷灌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从1976年开始到目前投入建设资金500万元,建成喷灌面积5万亩,其中固定喷灌23处,面积2000亩。已建成喷灌工程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有50处。在五万亩喷灌作物中,茶叶2万亩、桑叶1万亩,柑桔1万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喷灌建设发展较快,到1982年底止,全省轻小型喷灌机具保有量3.8万台套,完好的3.5万台套,建成固定喷灌泵站1100多座,装机容量约2万千瓦。喷灌面积210万亩(不包括国营农场、茶场等),其中城郊蔬菜地固定喷灌面积11万亩,茶叶、果树等作物半固定喷灌面积4万多亩。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喷灌作为较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北京市平谷县发展较快,在农业生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自1985年至1988年四年内,该县由喷灌贴息贷款、小农水费、周转金及社队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共发展喷灌面积8300亩。1989年还计划发展2万亩。该县水资源局在组织喷灌工程的勘侧设计、施工及试水试压的同时,还向社队群众介绍喷灌系统各部件的名称、性能,帮助群众了解掌握喷灌的有关知识,如喷灌的布置要求,使用方法,保养方法,管理事项等。一58一并耐心解答群众在使用喷灌设备时遇到的问题.组织开办喷灌工程管理学习班,结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以来,金华县因地制宜,积极稳步地发展喷灌,至1988年底已发展喷灌面积6278亩。与此同时,还注意抓好试点。如低田乡浦口村柑桔固定式喷灌工程,喷灌面积为140亩,总造价5万元(其中喷灌贴息贷款3万元)。经过3年运行,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3年的产量产值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