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现将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介绍如下 :一、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该项技术属于免耕播种的范围 ,其作业工艺流程是 :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硬茬播种→喷施除草剂。使用的主要机具为江西南昌旋耕机厂生产的 1JQ - 15 0 (C/D)型甩刀式秸秆还田机和山东德州华北农机厂生产的 4J系列秸秆还田机械。其作业主要由三项环节组成 :小麦秸秆粉…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还田机或者带有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用机械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具体分为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作业和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收获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省农机部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机械化技术,积极开展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和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湖北省日前已拥有秸秆还田机1万多台,到9月中旬,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已达500万亩。  相似文献   

4.
秸秆、根茬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利用机械将田间的秸秆、根茬粉碎直接还田的技术,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是两项可以独立运用的技术组成,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和根茬粉碎还田技术,这两项技术无论在还田工艺还是还田机具的工作原理方面都是不同的。但是,由于这两项技术有粉碎还田培肥地力的共同点,一般将其作为一项技术,下面在论述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方面将其作为一项技术来介绍。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指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灭茬深耕翻埋的一整套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和浪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快捷途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情况下,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路线是:人工摘穗→机械直接粉碎抛撒→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播种。  相似文献   

6.
秸秆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利用得好可以变废为宝,带来经济效益。现在从政府到科研机构.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比较可行的有秸秆种菇、秸秆饲料、秸秆燃气、秸秆板材等.而最实际的做法是把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如机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发酵还田、过腹还田等。机械粉碎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还田机将果穗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粉碎、抛撒还田。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与人工粉碎秸秆还田相比。提高工效50-120倍。连续还田2-3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48-0.2%.增加速磷33-45%,增加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单产20-30%,此外。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能促进文明生产和社会进步。希望农民朋友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方式,利用好秸秆这一宝贵资源。莫再一烧了之。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hm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16万hm2,分别占种植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8.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秸秆还田技术主要用于大麦、小麦、水稻秸秆还田,也适用于玉米、油菜、花生等农作物秸秆的机械化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徐州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10.
1农作物秸秆收获还田机械化技术 小麦秸秆收获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同时,使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专门装置粉碎秸秆,抛洒于地表。玉米收获还田机械化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在玉米成熟后,一是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在收获玉米棒穗的同时实现秸秆还田;二是应用玉米青贮收获技术,在玉米摘除棒穗或连带棒穗时直接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进行过腹还田;三是在人工摘除玉米棒穗后,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  相似文献   

11.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及机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增施有机肥的有效措施,可以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阐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工艺路线与操作要点,介绍与该项技术配套的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常见类型与结构,分析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促进其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秸秆整体翻埋还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一年一作水浇地区域,对秸秆粉碎、翻埋两次机械作业的工艺进行改进,试验成功了一次机械作业即可完成秸秆整体翻埋还田的新工艺,可以达到农艺要求并得到了较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撒于地表 ,随即耕翻入土 ,使之腐烂分解。它对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土地肥力 ,减少资源浪费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沈阳市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沈阳市从1998年开始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及沈阳市城市周围、沈大、沈哈、沈丹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地区的东陵区及苏家屯区全境、于洪区、新城子区及机场毗邻的大部分乡镇实施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程和综合利用工作 ,实施结果表明 :1 1每100kg 鲜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14.
一、稻麦秸秆的出路在于粉碎还田稻麦秸秆的用途有:1.造纸原料;2.牲畜补充饲料:直接饲喂和经氨化处理后饲喂;3.作为制作语气的原料,沼气作为生活燃料;4.直接粉碎还田。工业造纸用量有限,而且对秸秆的质量要求较高;随着近年来农村机械化的发展,牲畜作为耕作动力的地区已越来越少,秸秆作为牲畜补充饲料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农村的生活燃料在逐年由煤或煤气、天燃气代替,秸秆作为偏远农村制作沼气的原料是一个研究方向,但必须先解决好应用技术问题,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技术还不成熟,投资也较大。所以秸秆还田用来改善土壤结构,提…  相似文献   

15.
荆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产量大、种类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秸秆出现了地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露天焚烧秸秆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荆门市着力推广以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为重点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不断拓宽利用领域,发展秸秆经济,取得初步成效。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1.秸秆产量及利用情况荆门市农作物年播种面积875万亩,年产生秸秆406万吨左右。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机作物秸秆量占秸秆总量的77.1%。目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散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机械将收获果穗后留在田间的作物茎秆就地直接还田的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它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近20年来,山西省在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方面已经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技术模式,小麦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也已日趋完善。现就2种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介绍如下。1.高秆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的3种主要模式及工艺(1)直接粉碎还田模式和工艺。①技术原理。采用秸秆粉碎机直接将收获后…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秸秆禁烧是农民期盼、政府想干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2年2月以来,湖北省荆门市市长万勇和副市长郑中华亲自挂帅,市农机局牵头组织"发改"、农业、畜牧及环保等相关部门,在沙洋、掇刀、东宝和漳河等县区的0.36万hm2(5.4万亩)农田开展了以油菜、小麦为重点的机械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工作。试点区共投入机械356台,机械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3566.7hm2(5.35万亩),机械还田率达99%。通过试点工作示范带动,2012年荆门市新增油菜收割机209台,现已达1346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4.5万多hm2(68万亩),占荆门市油菜种植面积的4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