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1991—2010年中国和黑龙江省大豆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情况及其在全国大豆生产中的优势地位,并利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对近20年中国各地区的大豆产量进行显性比较优势分析,系统分析当前中国及黑龙江省大豆的生产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优势显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平均为5.51,位居全国第1,且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应从提高大豆品种的单产和品质,发展绿色、有机大豆产业及拉动相关产业等几方面继续发挥优势并发掘新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该研究分析了2006—2018年黑龙江省3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综合优势,对不同粮食产区优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综合优势属全国中等水平,但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今后应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弥补效率优势的不足;玉米综合优势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尽管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调减,但从长期发展角度看仍是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产业和工业原料加工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大豆综合比较优势较高,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大豆产业尤其是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目前虽然已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在黑龙江省仍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2011年新疆小麦生产形势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11,7(7):39-41
新疆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其小麦生产对地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2011年新疆小麦的生产情况,指明了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未来新疆小麦产业发展的定位及潜力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条促进新疆小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澳大利亚小麦生产的概况,探讨了澳大利亚小麦产业在栽培管理措施、科学技术研究、小麦产后管理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优势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小麦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进一步提出了适合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的借鉴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业结构调整,如何充分发挥山东小麦的优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山东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从小麦市场前景、山东小麦的优势和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山东优质小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以便为山东省小麦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整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进展,并通过黑龙江省各地区种植生产优势的比较,明确依据黑龙江省大豆区域优势配套集成相应的栽培技术模式,为解决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黑龙江农垦、黑河和齐齐哈尔大豆生产跃居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前三位,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在综合优势比较分析中占有发展优势,根据上述地区大豆生产特点和气候条件配套相应栽培技术模式将是今后研究发展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江苏小麦产业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区域优势,为进一步促进江苏小麦发展,提出了江苏小麦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以来中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小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华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小麦生产的优势地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战略的实施已显成效,相关地区应利用发展时机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确保中国小麦产业持久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在过去10a,黑龙江食品加工产业增加值年增幅均超过20%,是全国的绿色食品大省之一;生态环境优良、原料充足优质、质量体系完善、劳动力和土地供应充裕且成本低、能源及运输保障条件好等是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突出优势。为进一步明确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定位,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龙头的优势发挥以及利用科技优势支撑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地区小麦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楠  张晓颖  韩一军 《农业展望》2012,8(5):28-32,37
西北地区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经济欠发达和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小麦生产水平较低,供求平衡压力较大,但同时也是中国小麦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通过深入分析西北地区小麦产业发展特点和制约因素,研究该区域粮食及小麦供求形势,提出促进小麦产业稳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地区小麦产业发展特点、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资源条件错综复杂,小麦生产水平较低,但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通过分析该地区自然资源以及小麦产业发展特点和面临问题,研究其粮食和小麦消费特点,提出促进该区小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多方面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安全及市场体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色食品安全质量、完善绿色食品市场体制等解决对策,以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亚麻产业发展历史、种植及加工现状、产品优势、生产的良好基础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了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信阳稻茬麦区小麦生产具备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指出了发展小麦生产的出路和具体措施,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豫南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元龙 《古今农业》2006,(4):70-78,107
20世纪初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种植面积较大,品质较好,小麦的贸易量也很大,但是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同时,黑龙江省的小麦生产受到气象条件和病害以及国内外贸易的严重约束。20世纪初是黑龙江省小麦生产、贸易、加工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为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作为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的重点地区,以其独特的天然优势和地理条件,加上政府的有效引导,使克山县成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克山县的马铃薯种薯生产特色明显,科技支撑力量雄厚,销售渠道广泛,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背景下,克山县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形成了4种模式,有"农户+经纪人"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加工企业+农户"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4种模式是共同存在并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逐层递进的关系。通过实地调研和总结,从克山县现存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中,发现克山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存在部分小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产业中缺乏专业的营销组织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阻碍着克山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17.
为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2001—2016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和《河北省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汇编》的数据为资料,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河北、山东和河南省的小麦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河北省的小麦总产及单产呈不断增加趋势,小麦生产效率优势指数高于河南省和山东省,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较低。针对河北省小麦综合优势较弱、生产总成本投入较高和净收益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适当调整小麦生产成本投入,充分发挥生产效率优势,统筹耕地保护,加强用地监管,培育小麦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优化生产结构等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玉米和小麦被称为中国的三大粮食作物,这三种粮食作物支撑起了中国的粮食产业。农垦在种植小麦方面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呈现出面积产量不断上升、优质小麦品种不断涌现、灌溉技术不断改进及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态势。本文在全面分析农垦小麦产业发展在农垦粮食产业掌控能力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加快农垦小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农垦小麦产业发展在农垦粮食产业掌控能力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世界和中国小麦产业均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动引起小麦价格波动,对中国小麦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改变中国小麦供求状况以及国内其他粮食产品的价格,最终对中国小麦生产和消费行为造成影响。文章对目前世界和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研究,着重探索小麦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小麦供求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从而制定合理的小麦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谷子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掌握谷子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需求,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对黑龙江省的谷子生产现状及技术需求进行了调研。据此对黑龙江省谷子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黑龙江省谷子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