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意大利蜜蜂春繁阶段群势和幼虫虫体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春繁开始时选用本地意大利蜜蜂25群(群内无花粉贮备),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了不同水平维生素A的试验日粮,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IU•kg-1,并测定各组蜂群群势及幼虫抗氧化活性。【结果】春繁阶段饲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意大利蜜蜂群势及取食量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期末,维生素A水平为10 000 IU•kg-1组群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10 000和15 000 IU•kg-1饲料时5日龄幼虫虫体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除维生素A水平为15 000 IU•kg-1组外,10 000 IU•kg-1组工蜂初生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结论】意大利蜜蜂春繁阶段适宜的维生素A添加水平(10 000—15 000 IU•kg-1)有利于蜂群群势的增长和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0—15周龄鹅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探讨其对鹅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胫骨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1日龄肝用型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维生素D3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00、400、800、1600、3 200 IU•kg-1;试验期为15周,记录其采食量、体重和健康状况,计算生产性能;4周龄末和15周龄末分别从每重复抽取1只和2只试验鹅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和胫骨指标。【结果】(1)饲粮中未添加维生素D3的对照组软骨症发生率为:0—4周36.67%,5—15周26.67%,明显高于试验组;维生素D3添加量3 200 IU•kg-1无临床中毒症状。(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0 IU•kg-1维生素D3可显著提高0—4周龄鹅日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维生素D3的添加可显著提高5—15周鹅日增重(P<0.05),但添加组组间差异不显著。(3)饲粮中添加800 IU•kg-1维生素D3可极显著提高15周龄鹅的屠宰率(P<0.01),显著提高半净膛率(P<0.05);添加维生素D3对胸肌肉色有显著影响(P<0.05)。(4)提高饲粮维生素D3水平可显著提高4周龄鹅胫骨的密度、重量及钙磷含量和15周龄胫骨密度、重量和灰分含量(P<0.05);【结论】(1)添加维生素D3对鹅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胫骨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饲粮中不添加维生素D3鹅的软骨症发生率明显增加。(2)鹅饲粮维生素D3最适添加量为:0—4周471.70 IU•kg-1,5—15周548.63 IU•kg-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湖羊黄体期血液理化指标及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8只经产母羊,于发情周期第6天分别按0.5倍体重维持需要量(R组),1倍体重维持需要量(C组)和1.5倍体重维持需要量(S组)饲喂6 d,第12天每组屠宰6头;剩下的湖羊用于观察发情;分别于发情周期第7、8、10和12天采血。【结果】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3.5 mm的卵泡数量显著增加(P<0.05)、2.5-3.5 mm的卵泡数量显著降低(P<0.05),平均发情周期缩短(P<0.05),血液尿素、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提高(P<0.05);S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血液尿酸、血氨、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和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尿酸、血氨、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具有时间效应(P<0.05)。【结论】绵羊黄体期不同生理阶段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特点,黄体期限饲抑制卵泡发育与蛋白质和脂类合成降低、分解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肉牛卵泡和黄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肉牛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头同期发情肉牛随机分为6组, 每组肉牛分别注射0.75(T1)、1.5(T2)、2.25(T3)、3.0 mg/头(T4)pcISI质粒、3.0 mg/头 pcMV-S空质粒(C1)和3 mL/头 生理盐水(C2),初次免疫21d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探讨抑制素pcISI基因疫苗对肉牛卵泡和黄体发育的影响。【结果】4个剂量组的大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除了T1外,其它3个剂量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3和T4的中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T3和T4的小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无论左侧还是右侧,各剂量组成熟卵泡直径均高于对照组,除了T1外,其它3组两侧成熟卵泡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无论左侧还是右侧,4个剂量组黄体直径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3黄体最大,T1最小,且T3与T1差异显著(P<0.05)。加强免疫后10 d(BM10)抑制素抗体与成熟卵泡大小相关显著(r=0.629,P<0.05),与黄体大小相关极显著(r=0.651,P<0.01)。【结论】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可促进肉牛卵泡和黄体发育,2.25mg为最佳免疫剂量,抑制素抗体水平与卵泡和黄体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 GSPs)和维生素E(vitamin E,VE)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氧化还原状态及肝脏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24头28 d的断奶仔猪(L×Y),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NC组和Diqaut组饲喂基础饲粮,GSPs+Diquat组和VE+Diquat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1 GSPs和50 mg•kg-1 VE的试验饲粮。在试验第10 d对Diquat组、GSPs+Diquat组和VE+Diquat组试猪腹腔注射Diquat(10 mg•kg-1), NC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7 d。【结果】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注射Diquat导致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添加100 mg•kg-1 GSPs或50 mg•kg-1 VE 均显著改善应激仔猪血清GSH-px活性和抗 能力及肝脏ALT和AST活性(P<0.05),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P<0.05)。与此同时,GSPs还显著增加仔猪血清SOD活性、抗•OH能力及肝脏T-AOC和抗•OH能力(P<0.05),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结论】饲粮添加100 mg•kg-1 GSPs或50 mg•kg-1 VE均能有效缓解Diquat所致仔猪氧化应激,且在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方面GSPs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代乳粉饲喂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7只新生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F1代羔羊随机分为低(L)、中(M)、高(H)3个饲喂水平组,分别按体重的1.0%、1.5%和2.0%饲喂代乳粉。羔羊于50—60、80—90日龄期间分别进行一期消化代谢试验,并在50、90日龄采集血液样品,分析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羔羊的体重(BW)和体尺(BL)随代乳粉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低、中、高3个处理组间的BW和BL差异显著(P<0.05)。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氮(N)、粗脂肪(EE)、Ca、P消化率随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低饲喂水平组DM、GE、N、EE、Ca、P的消化率显著低于高饲喂水平组(P<0.05),但在85—90日龄时,高饲喂水平组的N沉积率最低,仅为70.9%,显著低于低饲喂水平组的78.7%(P<0.05)。50日龄时,各处理间的总蛋白(TP)、尿素氮(BUN)、血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差异不显著(P>0.05),但低、中饲喂水平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高饲喂水平组(P<0.05)。90日龄时,高饲喂水平组CHOL显著高于低饲喂水平组(P<0.05)。【结论】适宜代乳粉饲喂水平可显著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及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改善饲料转化率(FCR)。20—50、50—70和70—90日龄羔羊的代乳粉饲喂水平分别按体重2.0%、1.5%和1.0%为宜。  相似文献   

7.
氧化应激在镉致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镉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步灌流法获得大鼠肝细胞,经过24 h培养,用醋酸镉处理细胞,或者Z-VAD-fmk、NAC和镉共同处理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GSH和MDA含量。【结果】结果表明,肝细胞暴露于浓度为2.5、5、10 μmol•L-1的镉后,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2.5和5 μmol•L-1镉组在1.5 h之前导致细胞内ROS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镉暴露可使肝细胞Δψm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NAC能够显著减少镉引起的凋亡细胞数量和极显著降低凋亡率(P<0.01),可以显著降低单独镉暴露组ROS水平升高和阻止ΔΨm降低(P<0.05);细胞内GSH含量12 h时随镉剂量增高而降低,部分剂量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4 h时随剂量增高而升高,部分剂量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细胞内MDA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大而升高,10 μmol•L-1剂量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caspase-3活性升高,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镉致细胞凋亡无影响。【结论】醋酸镉致肝细胞凋亡与其引起ROS产生并导致氧化损伤的非caspase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吡啶甲酸铬(CrPic)对新生仔猪原代肝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3日龄新生仔猪作为细胞供体,用剪切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分别用0、8、200、400 μmol?L-1的吡啶甲酸铬处理细胞48 h,研究吡啶甲酸铬对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的含量、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对细胞DNA单链断裂(彗星试验)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ROS水平、LDH活力和彗星试验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8 μmol?L-1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8 μmol?L-1组相比,400 μmol?L-1处理组ROS、MDA、LDH和DNA损伤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吡啶甲酸铬添加水平的升高,ROS、LDH分别呈先下降后上升的二次曲线型变化趋势(P<0.05)。【结论】体外条件下适量的吡啶甲酸铬能抑制肝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增强猪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400 μmol?L-1吡啶甲酸铬对猪肝细胞无抗氧化作用,也不会引起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CART在不同发育阶段牛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环磷酰胺诱导产蛋鸡免疫抑制的调控效应。【方法】将270 只健康尼克褐产蛋鸡随机等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Ⅰ、Ⅱ组饲喂基础日粮(维生素E含量44.59 mg•kg-1),Ⅲ、Ⅳ、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 mg•kg-1维生素E。试验第5、6、7天,对Ⅱ—Ⅴ组产蛋鸡注射80 mg•kg-1 BW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第Ⅰ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日粮中添加VE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的产蛋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养分表观代谢率(P<0.05),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脾脏和胸腺的相对重量和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ND)、H5和H9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抗体滴度及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P<0.05);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血浆的PGE2、IL-1、IL-6和TNF-α含量(P<0.05)。【结论】环磷酰胺诱导产蛋鸡所产生的免疫抑制可显著降低其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抗体水平、抗氧化功能及PGE2和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免疫抑制蛋鸡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且添加水平为50和100 mg•kg-1时效果优于200 mg•kg-1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高温应激条件下蛋鸡的血液生化指标和产蛋性能的影响。选取健康的41周龄京粉一号蛋鸡360只,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设第Ⅰ组为对照组,第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0,100,200,300 mg·kg-1 ),预试1周,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果表明,在热应激(26~33 ℃、平均29 ℃)状态下,额外添加维生素E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AST)上升(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下降(P<0.05)。产蛋性能方面,3个试验组在料蛋比和产蛋率方面均有提升(P<0.05),添加量为100~200 mg·kg-1时,蛋鸡产蛋性能最好。试验表明,高温应激条件下,日粮中额外添加100~200 mg·kg-1水平的维生素E可以显著改善热应激环境下蛋鸡的生产性能,而对其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环境温热对家禽采食的影响,补充蛋鸡饲养过程中的参数缺失,为蛋鸡的正确饲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周龄的伊莎褐蛋鸡360只,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式试验前将试验蛋鸡分别转入5间智能环控鸡舍预饲1周。采用标准笼养,每笼3只鸡。鸡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育成期每天光照8 h(9:00—17:00光照)。分为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对照组保持基础温度22℃不变;4个处理组采用每日间歇温度处理,即每天10:00—18:00期间分别进行24℃、26℃、28℃、30℃的温度处理,其余时间恢复到基础温度22℃(升温与降温时间均在1 h以内)。试验期8周。试验蛋鸡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周统计采食量,每两周采集一次样品,每组随机挑选12只鸡,称重后断颈处死,称量腺胃重量,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重量与长度。采集下丘脑、腺胃和十二指肠样品于液氮中速冻,-80℃保存。试验结束前连续3 d分别在热处理期和非热处理期统计采食量。【结果】在试验的前4周,与对照组T22相比,T30组的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后4周时,T24组的采食量显著高于T28组和T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粮含不同水平的脱脂DDGS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960只67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DDGS占日粮的比例分别为12%、18%和24%,试验期8周。【结果】各试验组的采食量、蛋形指数、蛋壳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组蛋黄颜色显著加深,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料蛋比、产蛋率和哈夫单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料蛋比和哈夫单位显著提高,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血清中钙、磷、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日粮中脱脂DDGS使用量不高于18%时,对蛋鸡料蛋比、产蛋率、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但会降低蛋重;24%的用量会提高料蛋比,降低产蛋率和蛋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参数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480只54周龄的京红蛋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 g/kg发酵饲料。试验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56 d。【结果】 (1)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蛋率显著升高4.56%(P<0.05)。(2)在蛋品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蛋壳强度极显著提高了17.18%(P<0.01);蛋黄比例极显著提高了7.48%(P<0.01);蛋白比例极显著降低了3.69%(P<0.01);蛋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4.90%(P<0.01)。(3)在血清生化指标和繁殖激素方面,试验组血清钙离子含量显著升高了11.99%(P<0.05);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分别显著升高了24.55%(P<0.05)和12.88%(P<0.05)。(4)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8.86%(P<0.05)和18.54%(P<0.05),肝脏高密度脂蛋白极显著升高17.69%(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在饲粮中添加30 g/kg的发酵饲料,对京红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以及蛋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秀  巩彪  王允  徐坤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6):1171-1179
【目的】生姜具喜温怕热的特性,生产中极易遭受高温伤害。文章旨在通过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外源NO与多胺代谢的关系,以及对PSII的调控作用,探讨外源NO缓解生姜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以砂培‘莱芜大姜’为试材,置光周期12 h/12 h、昼夜温度28℃/18℃和38℃/28℃的光照培养箱内,分别用0.1 mmol•L-1硝普钠(SNP,NO供体)和铁氰化钠(SF,SNP释放NO后的产物)处理植株根系,分别于处理后0、5、10、15和20 d测定功能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多胺代谢途径相关指标。【结果】高温胁迫导致生姜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增加,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天线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P持续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β/α-1和D显著升高;主要表现为PSII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活性降低,即能量代谢途径由光化学反应转为非光化学反应。高温胁迫下游离态、结合态多胺含量先升后降,束缚态多胺持续上升,腐胺/多胺(Put/PAs)比值显著升高。外源添加NO可恢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电解质渗透率,促使叶绿素荧光参数趋于正常水平,提高高温胁迫下多胺代谢水平,恢复Put/PAs比值。【结论】38℃/28℃的高温胁迫导致生姜叶片受损,PSII功能紊乱,多胺代谢异常;外源添加0.1 mmol•L-1 SNP可降低高温胁迫下生姜叶片损伤程度,维护PSII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多胺的正常代谢,进而提高生姜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6, TRPV6)在蛋鸡卵巢、输卵管的膨大部、峡部以及子宫部的表达分布。【方法】本试验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TRPV6在蛋鸡不同生殖器官的定性表达,同时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其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卵巢,TRPV6蛋白主要分布在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在输卵管的膨大部、峡部以及子宫部,TRPV6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的纤毛上皮细胞游离端(面向管腔),其中子宫部黏膜上皮的基底层也有少量分布。另外,与卵巢组织相比,膨大部和峡部TRPV6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膨大部TRPV6蛋白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子宫部组织TRPV6 mRNA水平低于卵巢,蛋白水平则相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RPV6在卵巢、输卵管的膨大部、峡部以及子宫部均有表达,且卵巢和输卵管的子宫部表达量较高,提示TRPV6可能参与卵泡的发育成熟,对蛋鸡输卵管的子宫部Ca2+ 转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取868只280日龄产蛋率相近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高温组(33℃)、益生菌组(枯草芽胞杆菌+33℃)、室温组(26℃),试验期为20 d,研究益生枯草芽胞杆菌HDRa BS1缓解动物热应激的可行性及其机制。结果发现,与高温组相比,益生菌组在全期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质量方面分别提高了2.60%(P0.05)、2.91%(P0.05)和0.96%(P0.05),但没有达到室温组水平,且在腹泻率、蛋破损率方面均有降低;血清内毒素、IL-1水平分别降低了37.41%(P0.05)和20.98%(P0.05),IL-10含量提高了41.05%(P0.05);益生菌显著上调盲肠紧密连接基因occludin、ZO-1和JAM-A mRNA的表达(P0.05),上调肠黏膜修复基因EGF mRNA的表达(P0.05),显著提高肠绒毛高度,而隐窝深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添加枯草芽胞杆菌HDRa BS1能有效缓解蛋鸡热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产蛋鸡等级前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IGF-I受体在鸡等级前卵泡中的表达,研究IGF-I对鸡早期卵泡发育的影响。【结果】IGF-I受体在等级前卵泡颗粒层和膜层均有表达,且随着卵泡的发育其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在小黄卵泡(SYF)阶段达到最大;同时,卵泡体外培养结果表明IGF-I(100 ng•mL-1)、FSH(10 n•mL-1)及IGF-I+FSH处理可显著增加SYF中膜层和颗粒层的厚度及细胞密度,且IGF受体在颗粒层和膜层中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其中以IGF-I+FSH联合处理组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IGF-I能显著提高产蛋鸡SYF颗粒层和膜层的细胞数目以及厚度,同时增加IGF-I受体的表达,并可与FSH联合作用以提高IGF受体的表达,促进鸡卵泡细胞的增殖,进而调节鸡等级前卵泡的发育,此结果有助于揭示家禽卵泡发育的局域性内分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营养素来源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影响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关注热点之一,文章旨在探讨蛋白来源对高峰期产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88 只32 周龄京红1号产蛋鸡,分别饲喂以豆粕、脱酚棉籽蛋白、双低菜粕、豆粕+4%黄粉虫为蛋白来源的4种日粮,每个处理6 个重复,每个重复12 只鸡。试验日粮在等能、等氮、相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模式基础上配制。试验期内蛋鸡自由采食和饮水,光照时间16L﹕8D,相对湿度50%-60%,舍温(16±2)℃,试验期8 周。【结果】(1)试验期全期,各处理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软破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的日产蛋量显著降低(P<0.05),双低菜粕组有降低趋势(P=0.084),4%黄粉虫组无显著差异(P>0.05);棉籽蛋白组和4%黄粉虫组的日采食量低于豆粕组(P=0.091),双低菜粕组的日采食量高于豆粕组(P=0.091);相对于豆粕组,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饲料效率有降低趋势(P=0.052),4%黄粉虫组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蛋白来源对产蛋鸡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8 w末时,与豆粕组相比,4%黄粉虫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棉籽蛋白组蛋鸡血浆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显著降低(P<0.05);4 %黄粉虫组TP、白蛋白(ALB)和GLB与豆粕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w末时,4%黄粉虫组ALB显著高于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P<0.05)。(3)8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蛋壳强度(P=0.084)、蛋壳厚度(P=0.062)均有降低趋势,而4%黄粉虫组均有提高趋势。4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蛋白高度分别降低4.02%、3.41%(P=0.091),4%黄粉虫组提高3.87%(P=0.079);试验期内各处理组蛋白pH均无显著差异(P>0.05)。(4)4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蛋清比例分别降低1.67%和1.18%(P=0.099),4%黄粉虫组提高1.70%(P=0.099);4%黄粉虫组蛋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菜粕组(P<0.05)。【结论】对于京红1号高峰产蛋鸡而言,在日粮等能、等氮、相同可消化氨基酸模式下,棉籽蛋白和双低菜粕可降低日产蛋量,降低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同时降低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等。可见,豆粕及4%黄粉虫部分替代豆粕较适合作为其蛋白源饲料,双低菜粕和脱酚棉籽蛋白稍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