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通过对“粮-猪农业”和草地农业的综合分析表明:在中国饲料用粮成为粮食生产主要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坚持传统的“粮-猪农业”,饲料用粮需求数量巨大,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势必对中国的食物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将人食与畜食分开,走节粮型、非粮型饲料道路是减小粮食生产压力、优化中国人口食物结构、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粮食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草地农业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草地农业模式的发展相对滞后。本文主要针对基于食物安全的草地农业创新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的食物系统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物的生产和消费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精髓,它决定性地作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作用于生存环境,农业活动主要是建造和利用食物系统.健康的食物系统,使生态系统可能持续发展,生产力成倍增长,可兼顾生态和生产双重效益,是食物安全的保证.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对植物性食物,尤其是谷物的依赖,是我国与全球食物系统调整的方向.其中,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大力发展栽培草地或实行草田轮作,发展草食家畜,减缓对耕地资源的掠夺性利用,是完善食物系统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任继周院士近日倡导,加强草地资源管理,既有利于发展草地畜牧业,又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即,在牧区建设栽培草地,在农区有选择地实施草田轮作,并进一步建成农区与牧区系统耦合的系统工程,使我国草原建设尽快走出孤岛效应的阴影,开创蝴蝶效应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的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任继周说.中国现在及今后面,临的不仅仅是粮食安全问题,而是食物安全问题,发展草地农业是解决中国“食物安全”的长久之策、长期以来,中国食物系统的主要弊端在于把谷物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而对非谷物食物资源和其他动物食物资源未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大食物观要求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加剧、供需数量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一系列挑战,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面临诸多考验,树立大食物观具有强大的时代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为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供要素支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民勤荒漠绿洲的水土资源现状,提出了进行优良紫花苜蓿品种筛选,采取科学合理的轮作套种、节水栽培、节水灌溉及管理、生产加工的苜蓿产业发展技术,并提出进行草畜结合,延伸产业链,发展苜蓿一肉羊草地农业的配套技术。在民勤绿洲形成了以草畜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草地农业模式,促进了民勤苜蓿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节水养地型草粮双丰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示范》技术研发课题以"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为指导,将牧草引入农业系统,使农田与草地结合,实现草粮耦合,大幅提高整个农业系统食物生产能力。课题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所和旱作农业研究所共同承担。2015年课题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试验研究进展情况1.1粮草轮作试验研究1.1.1明确了苜蓿—冬小麦轮作苜蓿最佳翻耕期。随着苜蓿翻耕时间的延迟,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冬小麦出苗率和小麦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为保障冬  相似文献   

9.
正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兰州大学,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是我国草业科学领域仅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立足国际研究前沿和我国重大科技需求,以草类植物资源抗逆种质创新与利用、栽培草地生态系统与食物安全、草地农业系统耦合与管理等三个核心科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发展草地农业系统理论,构建不同生态经济区域优化模式,建立示范样板,为我国食物和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实验室依托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农收入的增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下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稻经轮作模式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实现政府稳粮与农民增收的平衡,既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土地流转难以拓展、轮作主体难以协同和机械化难以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稻经轮作模式难以进一步推广。因此需要切实解决土地流转的障碍,规划和引导经营主体进行协同轮作,提高社会化服务和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进一步提升稻经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的途径、技术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229-3238
草原是中国第一大陆地生态系统,面积近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7%,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资源,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带。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中国草原面临严峻的生态退化、植被生产力衰减、草畜矛盾突出、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生态和生产功能均严重下降,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性区域之一。系统地、可持续地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有效提升草原生态和生产功能,是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挖掘草原生产潜力主要有三方面途径,一是进行退化草原恢复,提高草原生产力;二是进行旱作栽培草地建设;三是发展高效草业。针对不同类型退化草原,采取自然恢复、优化利用、人为改良等改良与恢复措施,可加速退化草原恢复进程,并提高退化草原生产力20%—30%甚至40%—50%。在半干旱区由于水土资源的限制,应重点发展以粮改饲为主的旱作栽培草地,以挖掘本土牧草优异资源为主,选育和扩繁抗旱、抗寒、耐牧型牧草品种,研发和应用旱作草地栽培技术、收获加工技术、土壤保育及耐旱材料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旱作栽培生产效率,可提高生产力2—3倍。在区域水资源条件较好且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如按提高生产力10—20倍计,每年可增加饲草1.5×10~7—3×10~7 t,可解决2×10~6—4×10~6 hm~2草地的优质饲草的生产问题。为保障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挥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长效驱动作用,紧紧把握推进方式转变,在草畜平衡的范畴中鼓励草地优化利用,以不断挖掘政策效益和可持续挖掘草地的第一性生产潜力和第二性生产力;二是建议和实施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研发计划行动。重点开展天然草原饲草生产力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半农半牧区高效草牧业技术模式和示范,突破生产饲草生产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水土生物等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约草畜结合的饲草质量差、调制利用差、转化效率差的技术难题,综合提高饲草转化利用效率。三是建立不同类型区现代草业大示范区。针对不同草地类型的特点和面积进行战略布局,建立区域性的大示范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四是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建立多元主体综合体形式运作市场,助推草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专家调查法,研究了河北省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优先项目。结果表明:以农业生产对象区分的优先发展领域依次为畜禽饲养技术、园艺作物技术、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业特种资源利用技术、林业技术和草原与草业技术;优先发展项目依次为农业节水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生产技术、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技术、生物制剂、农业微生物技术、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业智能化设施工程。  相似文献   

13.
西北牧区退牧还草工程生态补偿依据与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西北牧区退牧还草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依据草地承载力理论和草畜动态平衡原理,采用西北牧区草地资源数据,结合草地生态经济系统中单位草地的净初级生产量和载畜量,确定退牧区不同草地类型禁(休)牧饲料粮、围栏、补播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4.
• Grassland-based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cover large areas in China. • China is facing degradation of rangeland and has great shortage of forage. • Five types of mixed crop-livestock systems in China described. • Improving crop–livestock integration requires S&T and policy supports. Interactions between crops and livestock have been at the core of the evolution of many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crop-livestock systems, with a focus on grassland-based systems, as these cover large areas in China, and face several challenges. Follow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original hunting and foraging systems to a sedentary lifestyle with integrated crop-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some 8000 years ago, a range of different mixed systems have developed, depending on rainfall, solar radiation and temperature, culture and markets. We describe 5 main types of integrated systems, (1) livestock and rangeland, (2) livestock and grain production, (3) livestock and crop – grassland rotations, (4) livestock, crops and forest (silvo-pasture), and (5) livestock, crops and fish ponds. Next, two of these mixed systems are described in greater detail, i.e., the mountain-oasis-desert system and its modification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nd the integrated crop-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general, crop-livestock interactions in integrated system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crop production, livestock production, energy use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profitability. We conclude that improved integration of crop-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for achieving a m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agricultur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三种优良牧草白三叶、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在不同播种方法情况下的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混播牧草比单播牧草在杂草防除、叶面积指数提高及生物学产量的增加有显著的优势,试验结果可为当地的饲料生产及草地改良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春  王明利 《农业展望》2013,9(9):46-49
在研究中国牧区半牧区县肉牛生产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肉牛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牧区半牧区县的牧业人口数总体保持增长;牧区半牧区县牛出栏量呈上升趋势,牛肉产量保持增长,两者年平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由此表明牧区肉牛生产能力在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牧区仍面临繁育提供架子牛重任、草原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方式转型等.未来,牧区肉牛生产将逐步由繁育和育肥为主向全产业链发展,养殖模式呈多元化,注重草原生态保护的肉牛养殖将受到重视,总体生产发展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学学报》2014,13(6):1193-1205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like are increasingly facing the difficult question of how to feed more people amidst a host of emerging demographic,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in addition to food quantity, increased attention is being given to food quality attributes, in particular nutrition and safety. This is especially evident in China, where concerns are on the rise regarding the ability of China's food production systems to deliver nutritious and safe food to a growing, urbanizing and more affluent population. These food and nutrition concerns come at a time when China is an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actor within the global food security network through activities such a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We argue that China has the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both nationally and globall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policy agenda that focuses on institutional reforms, investments for and in agriculture, productive social safety nets, mutually beneficial trade, and the exchange of know-how and technologies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onors. This agenda will help China adapt its food production systems to the changing face of agriculture and to play a vital role in addressing the emerging challenges facing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within and beyond China in the coming decades.  相似文献   

18.
刘玉朋  王萌  胡宝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73-6375,6378
为了对我国畜产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搜集了2001 ~ 2013年共计278个畜产食品安全事件,并将这些事件按照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4个环节进行梳理,每个环节归纳出多个风险因素,并运用风险矩阵分析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等级评估.结果显示,“使用有害投入品”、“兽药残留”、“使用不合格原料”等因素最为突出,基于此提出了我国畜产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牧结合系统不仅能实现食物(粮食及畜禽产品)的可持续集约生产,而且有助于国民经济软着陆,仍可能是未来农业的主导生产模式之一。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农牧结合的重要意义,并详述其主要内容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农牧结合的演变过程实质是农牧结合系统集约化、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饲喂动物所需的作物和食品产业的副产品在过去1个世纪快速增加,目前全球大约有30%的耕地用来生产动物饲料,投入了大概同比例的肥料。此外,畜禽生产产生的动物粪便总氮含量超过全球化学氮肥的总氮含量。因此,强化农牧结合系统内的氮磷循环非常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牧结合研究与推广对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