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棉15是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 2012年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580,1 449.8,1 297.5 kg/hm2,分别较对照鲁棉研28增产7.6%、8.8%、8.6%.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结果,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945.0,1 551.0,1 471.5 kg/hm2,分别比对照鲁研棉28增产8.1%、8.1%、9.9%.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生育期110~122 d,霜前花率94.9%.  相似文献   

2.
百棉9号是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棉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2012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单产分别为3 856.5 kg/hm2、1 533.75 kg/hm2、1 410.75kg/hm2,依次较对照鲁棉研28增产14.3%、12.5%、13.8%.2013年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中,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单产分别为3 831.5 kg/hm2、1 492.4 kg/hm2、1 391.6 kg/hm2,依次比对照鲁研棉28增产11.8%、9.1%、10.8%.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生育期113~116 d,霜前花率96.2%.  相似文献   

3.
张金宝  王清连 《种子》2016,(9):113-114
百棉985是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广适棉花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1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的单产依次比对照品种中植棉2号增产10.9%、13.3%和14.0%,均居同期参试品种第1位;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单产依次比对照品种中植棉2号增产8.7%、11.0%和11.9%,均居同期参试品种第1位.抗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4.
棉花品种 中植棉2号 国审棉2006001,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乡县七里营新植原种场、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试,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2公斤、93.7公斤和86.8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2.4%、12.2%和11.9%.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0.2公斤、92.5公斤和90.3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9.8%、10.1%和10.5%.  相似文献   

5.
科棉 1号由西南农业大学育成 ,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 ,2 0 0 1年初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特征特性1 .1 产量高 ,增产潜力大在江苏省抗虫棉区试和生产试验中 ,科棉 1号平均单产皮棉分别为 1 4 0 8.5kg/hm2 和 1 52 4kg/hm2 ,均居参试品种之首。 2 0 0 1年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 ,其实收皮棉达到 1 875kg/hm2 ,大丰市棉花原种场种植 ,产皮棉达 2 1 4 4kg/hm2 ,比对照苏棉 1 5增产 9.8%。1 .2 蕾铃体积大 ,单铃重高根据试验测定 ,科棉 1号蕾铃体积明显高于苏棉 1 2、苏棉 9号和中棉 2 9,平均单铃重达 5 .9g ,较…  相似文献   

6.
潍豆20 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2013 年以潍豆126 为母本、齐黄34 为父本通过系统选育与混合选育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 年参加山东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年每667m2 平均产量214.3kg,比对照菏豆12 号增产4.5% ;2021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0.9kg,比对照菏豆12 号增产8.8%。该品种产量高,抗倒伏,抗病好,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42.17%,脂肪含量21.58%,2022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豆20220003。  相似文献   

7.
苏棉15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1985年配置的杂交组合(冀合328×泗棉2号)×徐州576,通过病圃筛选,南繁加代,多次连续单株选择于1991年得到株行1186。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突出 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域试验,平均子棉产量3645kg/hm2,皮棉产量1469.4kg/hm2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2.40%和7.38%,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99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生产试验,平均子棉产量3553.95kg/hm2,皮棉产量1440.45kg/hm2,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9.82%和7.37%。纤维品质优良 经品质测试和大样试  相似文献   

8.
孙世贤 《种子科技》2000,18(5):307-308
10 棉花10 .1 鄂抗棉 3号 :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农科所选育 ,1995年湖北省审定。全生育期 14 2 d左右。株高110 cm左右 ,果枝清秀 ,分布均匀。铃卵圆形 ,单铃重5.54g,衣分 39.72 % ,籽指 11.4 g。 2 .5%跨长 31.5mm,麦克隆值 4 .4 ,比强度 2 1.6 g/ tex。 1995年、1996年参加长江流域抗病品种区试 ,籽棉单产 2 17.3kg/6 6 7m2 ,比中棉所 12增产 8.4 4 % ;皮棉单产 85.97kg/ 6 6 7m2 ,比对照增产 8.0 8% ,增产极显著 ;霜前皮棉单产 6 4 .36 kg/ 6 6 7m2 ,比对照增产 6 .82 %。适宜种植密度 2 50 0株 / 6 6 7m2 ~ 32 0 0株 / 6 6 7m2 。全…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丰产、抗逆、纤维品质好、综合表现优良的棉花品种,新疆农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选育的早熟高产陆地棉‘MB013’(新垦棉2号),于2017-2019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新垦棉2号’(审定编号:甘审棉20210001)。该品种全生育期133 d,霜前花率91.4%,平均籽棉产量363.2 kg/667m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 mm,整齐度指数85.9%,马克隆值4.8,断裂比强度31.0 cN/tex,伸长率5.9%,反射率78.5%,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51.1,耐黄萎病,高抗枯萎病。本研究为甘肃及新疆北部早熟棉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梁邦平  刘艳  张中起 《中国种业》2021,(11):121-122
菏豆39是由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菏豆17号作母本、中黄1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21.0kg/667m2,较对照品种菏豆12号平均增产5.5%,2019年参加山东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2.9kg/667m2,较对照菏豆12号增产6.1%,平均百粒重22.3g;经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 SC-3和SC-7株系均表现为中感。该品种高产、优质、商品性好,202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品种特征特性、产量变现及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短季棉新品种豫早275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90年用早熟丰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豫早1109为母本,以高产优质新品系鲁399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1996~1998年该品种参加了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中棉16增产8.8%、9.9%、12.4%,霜前皮棉增产达显著水平.棉纤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早熟、丰产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综合性状优良.1999年通过国家品审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冀创棉一是利用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与抗病材料5013杂交育成,突出表现为抗棉铃虫、高产、抗病、优质。在河北省区域试验中2年皮棉总产分别比对照新棉33B和DP99B增产21.5%和19.2%,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该品种适宜冀中南棉区和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威芋4号原名克选10号,是威宁县农科所从黑龙江克山农科所引入的"克疫"品种实生籽后代,采用单株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抗病性好、食味佳、淀粉含量高、用途广等优点,集食、饲、加工等兼用。2004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37.5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0.13%;2005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825.6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17.4%;两年平均产量2131.6kg/667m2,比对照增产18.9%,17个试点16增1减,增产点次达94.1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34.5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3.2%,该品种适宜在海拔800~2500m地区种植。200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薯2006002号。  相似文献   

14.
承泓良  陈国平 《种子科技》2000,18(5):302-303
苏棉 17号 (原名宁杂 30 7)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 ,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产量表现苏棉 17号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自育的品系 92— 0 97。 1993年组合比较试验 ,皮棉产量 14 80 .5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18.7% ,列参试组合之首位。 1994、1995年在江苏南京、安徽铜陵、湖南华容、浙江慈溪四地进行鉴定 ,平均皮棉产量 1311.0 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 16 .3%。1996、1997年在江苏省杂种棉区试中 ,平均皮棉产量 14 92 .9k…  相似文献   

15.
绵阳30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特色的最新优良品种,其组合为绵阳01821/83选13028/绵阳05520-14,原代号为绵阳96-12,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丰产性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1997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折667m2产303kg,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13.48%,1998年品比412.3kg,比对照川麦28号增产10.15%;1998、1999两年参加四川省雅安地区区域试验,平均667m2产252.7kg,比对照绵阳26号、川麦28增产11.2%;1999年参加全国长江上游组区试,20个试点平均667m2产281kg,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7.5%,2000年继续区…  相似文献   

16.
以中棉所3013、中棉所49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地处新疆塔里木地区的三十一团、三十四团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参试品种均适宜作为机采品种,中棉所3013产量最高,籽棉产量6 046.5 kg/hm2,比对照新陆中35号增产10.2%,皮棉产量2 696.7 kg/hm2,比对照新陆中35号增产15.1%;中棉所49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略低于对照新陆中35号。  相似文献   

17.
苏棉14组合为苏棉5号/徐141//中棉所19,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通过南繁加代,扩大群体,单株选择,多点鉴定,于1995年育成。1999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徐州市区试,平均总产皮棉比泗棉3号原种增产20.0%,居首位。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试,籽棉产量3331.65kg/hm2,皮棉产量1441.8kg/hm2,比泗棉3号增产5.36%,达极显著水平。1997年邳州市岱山乡示范11hm2,平均皮棉产量1875kg/hm2。1998年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皮棉产量1328.7kg/hm2。1997~1998……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06,(12):45-49
(接第九期)棉花品种名称:鄂杂棉16F1品种来源:荆州市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区试代号:龙杂142。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6001。品质产量: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29.4毫米,比强29.8cN/tex,马克隆值4.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03.85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9.28%。其中:2004年皮棉亩产105.82公斤,比鄂杂棉1号增产11.68%;2005年皮棉亩产101.88公斤,比鄂杂棉1号增…  相似文献   

19.
新单2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杂交组配的中早熟玉米单交种。1999-2002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单22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适宜在陕西、河北、山东等黄淮海夏玉米区及西南夏玉米区种植。1产量表现1997-1999年连续3年参加本所产比试验,平均667m2产626kg,比对照豫玉12增产34.74%,比掖单22增产10.52%。1999年参加新乡市玉米生产试验,平均667m2产616.62kg,比郑单14增产24.1%。2000-2001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两年17点次,平均667m2产571kg,比对照郑单14增产14.6%。2002年参加河南…  相似文献   

20.
钱冠云  房健  于忍  姜辉 《中国种业》2024,(7):89-95,100
为探究新疆棉区审定早熟棉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特点,对 2017-2022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的 33 个早熟棉品种的产量、纤维品质、早熟性及抗病性等相关农艺性状的特点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对品种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皮棉产量、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生育期、霜前花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皮棉产量为 142.6kg/667m2,铃重为 5.76g,衣分为 42.73%,生育期 121.3d,霜前花率 96.55%,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 30.58mm,断裂比强度 31.51cN/tex,马克隆值 4.4,27 个品种达到 II 型;皮棉产量、籽指、枯萎病指数及黄萎病指数变异系数较大,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聚类分析将 33 个品种划分成 3 类,类群Ⅰ包含 4 个品种,该类群的突出特点是黄萎病指数较高,说明黄萎病抗性较差;类群Ⅱ包含 23 个品种,该类群中大部分品种的黄萎病指数较低,说明黄萎病抗性较好;类群Ⅲ包含 6 个品种,具有高产的特点,平均皮棉产量为 160.0kg/667m2。以上结果可为“十四五”新疆棉区早熟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