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创意背景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化社会,很多行业已经进入网络化状态。依靠互联网,我们足不出户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购物、人际交往等。那我们学生能不能改变传统的去学校学习的模式呢?我想依靠电子与网络技术开发一种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系统。它将开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们人类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知觉等多种感觉可你知道吗?很多材料跟人一样也具有这些感应能力,它们同样能够感知外部条件的变化,并能自主做出反应。人们把具有这些感应能力的材料称为"智能材料"。这些材料为什么具有灵性呢?均质半导体材料具有光敏特性,它们对光特别敏感,所以这类材料的"视力"非常好。用它们做成的光敏传感器,能让器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且它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我们村是镇里有名的柳编专业村,大部分农户都会编织技术,平常许多人都在家加工订单柳编,足不出户就能赚钱。现在冬季一天也能和夏季一样,每天收入个七八十元。这就叫做冬闲人不闲,一样能赚钱!"昨天,江苏省赣榆县塔山镇前进村妇女张翠芳高兴地说。塔山镇素有"柳编之乡"、"中国杞柳第一镇"之美誉,草柳编织是塔山人民传统的手工技艺,其历史源远  相似文献   

4.
《变形金刚》是年轻一代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自全球上映以来,制片商左手票房钱,右手广告费,可谓左右逢源。真人版《变形金刚》仅仅是植入电影的广告收入,就达到4000多万美元。什么是植入式广告呢?有人曾经给植入式广告下了一个很精辟的定义:"什么时候广告不再是广告了呢?那它就是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5.
赵鹏程 《百姓》2010,(8):52-55
父母渐渐老去,孩子一天天长大,工作地点变更……所以当下使用中的房屋不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想要拥有另一套房子。然而对于多数家庭而言,想要达成这个愿望,只能选择换房。先卖掉当前居住的房子,才能够另置新宅。如何能让旧房子快点出手?同时还能卖个好价钱?只要花费一点点时间和微乎其微的费用,就能让你的二手房成为抢手好卖的"俏房"。  相似文献   

6.
宅经济兴起如今,"宅"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在我们身边流行开来,并随之衍生出了一个新的经济名词"宅经济"。买菜足不出户、工作足不出户、购物足不出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黑龙江)》2014,(12):I0001-I0001
市民足不出户,只要轻点鼠标就会有人将新鲜的农副产品送上门,所购商品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还能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农民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国农产品单品种植、销售情况,合理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上市时间,避免农产品卖难。海南省屯昌县这种“飞梭”式的农产品网上交易形式,已不再是一个构想,整个流程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屯昌,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省级贫困县,希望通过电子商务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化标准设施农业转变,实现由单家独户经营向高组织化转变,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实现致富增收,到2015年底,实现农民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相似文献   

8.
<正>写作文一直是学生们头痛的事情,但在作文批改中,我们往往也能发现一些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棒,通过了解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就能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下笔才能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有助于写作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9.
正农资行业有个词语是大家一直探讨并想实现的——技物结合。有人说农业技术必须要附着在相关产品上,才能实现技术的价值。就像其他行业一样,医生的高超医术要通过药品实现他的价值,老师通过兜售学习资料提高自身价值。到头来,表面是技物结合,看似公平合理,实则是专业技术被某些产品绑架,并不能把技术、知识、文化等个人拥有的东西客观传播或造福社会。现代社会人们不再相信专家,往往称之为"砖家",因为随着信息的不断公开,大家看到"砖家"的言论是为某些利益组织服务的。或者说他们也在把自己的知识、光环通过与某些利益组织结合,实现更多财富积累。所以,大家又开始讨论一个问题,医院开始要医药分开,学校也不再让老师推荐学习材料。那么作为我们传统的农资行业呢?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荡秋千容易,怎样才能像歌词中唱的那样"荡到那天外天"呢?在秋千的每一个摆动周期我们都施加一次外力,外界的驱动频率与系统本征频率接近,产生了共振,我们才能将秋千越荡越高。可是,没有人推一把怎么办呢?难道一个人就不能荡秋千了吗?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大学生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的几乎全部需求,由此也催生出了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宅"居问题。本文首先对高校大学生"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宅"现象是大学生数字化生活倾向异化的一种表现。根据分析的结果,我们编制了调查问卷,对本校的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的结果,我们对"宅"有了更深的认知,之后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最后,我们仍从这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高校大学生"宅"居现象的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12.
坤哥 《中国农资》2014,(39):4-4
<正>一场说来就来的七天长假,不仅快,而且乐,祖国母亲您真的确定不再需要过个农历生日吗?感谢诸多挚友盛情邀请国庆期间,去他们那旮旯观光、玩耍、喝酒,好友就是财富啊,不管去不去,被友人惦记着总是幸福的!近期的肥市呢,除了前期貌似"小苹果"的磷酸一铵有些萎靡不振、不再幸福着,其他品种的涨涨跌跌还是普遍认可、苟且  相似文献   

13.
<正>一看这题目,你会很惊讶,减肥跟分数能有什么关系呢?不过,这种事情确有发生。一女大学生就是因减肥过度导致大脑损伤,其智力水平仅相当于四五岁的小孩。虽然事情比较极端,但也表明减肥真的会对大脑有损伤,当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成绩了。至少,很多以节食方法减肥的人,多多少少都出现过萎靡不振、头晕目眩的情况,是不是在提示你再这样下去大脑就会出现问题了?那么依靠燃烧脂肪才能达到的减肥会不会"减"大脑了呢?  相似文献   

14.
一卡通     
正每去一家医院看病,就得办一家医院的就诊卡,这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烦恼。为提供更加便捷的诊疗服务,河南郑州开通了"就医一卡通服务",并结合支付软件的信息共享功能,通过人社系统基础信息平台认证,为参保人签发电子社保卡。患者就诊,通过手机就能完成建档、挂号、就医和结算流程。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类器官"小孩子淘气顽皮时,耳朵总是最"受罪"的器官。一旦不听话,大人们就会拧耳朵或揪耳朵。站在理性的角度来看,听不听话其实和耳朵并没有关系,或者说拧疼耳朵也不会让调皮的孩子听话起来。那么,能不能换一只"听话"的耳朵呢?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我们只需要借助"类器官"研发领域的一些新技术大致上就能实现这个愿望。不过,要搞清楚类器官领域的新技术,我们首先就得知道什么是类器官。  相似文献   

16.
经营服装生意,出奇另类比循规蹈矩更能赚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缺衣少穿,但是缺少的是浪漫,这不在美国的一脚袜子行就出现袜子不再成双,单只销售更好。随着年轻人对时尚的追逐,袜子混搭成了一种潮流。袜子为什么一定要配对呢?奇妙的搭配不是更有趣?  相似文献   

17.
别人家的黄牛生下的牛犊最多能卖几百元,而泰兴牧业公司的黄牛产下的牛犊一落地就值1万元。原因何在?原来,该公司采用了胚胎移植技术,通过“借腹怀胎”,本地黄牛生出的却是纯种荷斯坦牛犊,不值钱才怪呢?去年春,汤源县农民马万兴落户东山区东方红乡,投资创办了泰兴牧业公司。马万兴头脑灵活,科技意识非常强,别人养黄牛,走的是繁殖、育肥的老路,而马万兴则不同,他要用黄牛繁育优质高产奶牛。他的想法得到了东山区和东方红乡的支持。去年六、七月间,他请来东北农大的专家为公司的60余头黄牛进行“胚胎移植”,今年2月前后相继产下40多头纯种荷斯…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业》2007,(11):38-39
大米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不过说到米饭的做法,你又能想到多少种?每天一成不变的焖米饭,是不是也觉得有些厌倦了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最流行的吃"饭"法,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创造性"的灵感。扬州炒饭  相似文献   

19.
<正>信息化的"短板"在农村,如果能找准路径、找对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起到巨大作用。轻点鼠标,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蟹农也能给自家水塘里的蟹苗喂食。以前一家4口人一天才能喂完几十亩水面的蟹苗,现在通过"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用不了10分钟就能搞定。同样通过互联网,农户们只要点点鼠标、接接电话,足不出户就能让各种农产品"飞"往全国各地。农业信息化图景十分美妙。在召开的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人们发现,精准农业与自动控制、无线传感、物联网、云计算……这些现代信息  相似文献   

20.
电视机使我们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世界的缤纷;微波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空调使我们冬暖夏凉,不必忍受夏日的暑炎,冬日的酷寒……可以说家用电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但家用电器真的对我们只有便利了吗?家用电器对人有利是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可以学习,可以娱乐,可以足不出户知天下,可以洗衣做饭,可以冬不怕凉、夏不怕热、夜不怕黑,可以防盗、赚钱、防身,可以保健。但家用电器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