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笔者几十年对高寒地区蜂群安全越冬对比和总结发现,在高寒地区因蜂群越冬时间长,普遍出现在同一地点,窖外越冬蜂群比窖内越冬的蜂群越冬期整群死亡率低、工蜂死亡比例小,在同等群势和同样管理方式窖内和窖外越冬蜂群差距较大。在无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窖内越冬的蜂群因通风不良缺氧造成损失占相当大的比例。很多蜂场蜂群越冬效果不佳,不是饲料不足,也不是螨害,更不是蜂群弱。饲料质量很好而越冬蜂群整群死亡率达30%以上,蜂群出窖后工蜂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地区,在蜂群出窖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很大,在蜂群管理上个人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早排泄、晚出窖:越冬期间,饲料消耗量最大是在后期,就是从2月开始至出窖止,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蜂群内部活动逐渐开始,如蜂王产卵、工蜂哺育、清理巢房、采水等,  相似文献   

3.
王福忠 《蜜蜂杂志》2006,26(11):20-20
由于今年早春气温低,出现倒春寒天气,促使黑龙江省的蜂群比常年出窖晚,绝大多数蜂场都在4月8~10日出窖,出窖后气温一直很低,养蜂人员无法开箱检查蜂群,蜜蜂在巢内大约一周不能出巢排泄,加上外界无天然蜜粉源。因此,全省出窖后蜂群普遍较弱。常年山上果树5月10日进入开花盛期,今年由于低温干旱少雨,果树盛花期推迟15天左右,因此椴树生长发育同样迟缓。今年蜂群比常年繁殖慢,达不到采蜜群标准,每个蜂场都有1/3没加上继箱。南方来黑龙江省采椴树蜜的蜂群也普遍较弱。进入5月中旬出现间断性高温,没有影响椴树正常开花。但7月椴树开花期间降水集…  相似文献   

4.
做好蜂群出窖前的准备工作 及时 清除蜂场积雪,撒草木灰可以加快冰雪的融化;排除场地积水,也可在积水处撒上树叶和稻草之类的漂浮物,以防淹死蜜蜂;附近的人畜粪便、垃圾等要清除或掩埋,保持蜂场的清洁卫生。 选择合适的排泄日 正常年份蜂群的排泄时间多在 3 月中旬。当白天最高气温达到 8 ℃ ,天气晴朗、无风时就可出窖;如果蜂群越冬正常、饲料充足,可以等到下一个回暖日出窖,这样可以减少蜜蜂空飞损耗。但是如果越冬饲料不足或者下痢的蜂群则必须尽早出窖排泄,以免造成更大损失。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确保蜂群的排泄安全,有时早排泄一…  相似文献   

5.
<正>蜂群安全越冬相对湿度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相对湿度过大,蜂箱内因空气中水分过大发生霉变,滋生细菌产生疾病,导致出窖后蜂群不健壮;如果相对湿度过低,会使越冬蜂群干渴,因取食困难死亡相对更高,严重影响越冬质量。因此,不管是深窖式、浅窖式、室内或室外越冬都应在适当地方挂上温度湿度计进行监控。采取恰当的办法定期定时对相对湿度和温度进行调控测试,把越冬蜂群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让蜂群安全、健康越冬。  相似文献   

6.
李志鸿 《中国蜂业》2004,55(6):14-14
蜂群越冬是饲养管理难题之一.我省饶河县的红旗岭农场的养蜂人,在高寒地区,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简易、安全的地槽越冬法.十多年来,蜂群出窖率100%,越冬死亡率10%以下,比常规的窖内越冬法节省饲料约30%,疫病少,春繁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正东北的春、夏季是养蜂生产的主要季节,应加强蜂群的管理,让蜂群群势快速增长,培育大量适龄采集蜂,夺得高产、稳产。1春季1.1蜂群出窖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根据当年的气温,室外最高温度达到10℃左右,晴暖无风,蜂场场地积雪化干净的时候即可出窖。出窖前蜂场场地进行彻底消毒,用生石灰匀撒或二氧化氯消毒片对水喷洒都可以。清晨,将蜂箱抬至蜂场,打开巢门,场地要选在向阳、高、干燥处,待温度达到10℃左右时,蜜蜂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肇源县根据历年蜂群越冬的情况总结出了蜂群越冬的方法,具体的是:一、越冬的形式肇源地区蜂群有地上越冬室和半地下越冬室、地下窖等三种,但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地下窖越冬是蜜蜂越冬最安全的形式,既不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又能保持一定衡温,便于管理,蜜蜂也安全。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蜜蜂越冬时间长,给蜂群管理带来很多麻烦。正常气候条件下,我地首次出窖排泄在每年3月上旬,特殊年份气温回暖慢,可以推迟到3月中、下旬。在2月下旬到首次出窖排泄这个关键的越冬后期,由于管理不当蜂群饥饿,导致越冬失败。那么,怎样才能确保越冬蜂群安然无恙呢?笔者在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防范措施,或许对蜂友在越冬蜂群后期的管理有所警示。  相似文献   

10.
正蜂群可按数量和越冬质量分为三个时期,根据不同群势和地域进行调整和管理蜂群。春繁期每个时期没有明显的界限,蜂群是渐渐由一个时期往另一个时期过渡的,但每个时期强群和弱群都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和特点。春繁期蜂数与繁蜂数量成正比。一、春繁过渡期蜂群从出窖到开繁前,这段时间我们把它定为春繁过渡期,蜂群管理主要工作为:1.出窖排列。高寒地区春繁平均群势应在4框足蜂为宜,采取以强补弱达到春繁标准。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20,(2):16-17
<正>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秋季培育的适龄越冬蜂怎样才能安全顺利度过漫长严寒冬天,多年实践证明:蜂室(窖)内越冬,让蜂群更安全度过东北漫长的酷寒冬季。一、蜜蜂室(窖)内蜂群管理蜜蜂刚入室(窖)和越冬末期容易伤热,会过分活跃增加饲料消耗,无法出巢排泄粪便,产生下痢,死亡率增加。越冬室温度控制在0℃~2℃,宁冷勿热,  相似文献   

12.
陈刚  田卫东 《中国蜂业》1991,(6):8-9,42
通过4个越冬期的试验表明,在高寒地区传统采用的蜂群越冬蜂窖温度平均控制在0℃、变幅在-2~ 2℃的做法不是最适宜的,在该窖温下越冬的蜂群,死亡率较高,耗蜜量大。而窖温保持在-5~10℃范围,越冬蜂群存活率最高,耗蜜量最少。  相似文献   

13.
早春蜂巢出窖后.在较短时间(2~5天)内需要进行整理,使之为蜂群创造适宜生活环境.使蜜蜂随着外界蜜粉源的出现逐渐进入繁殖状态。1.重新布置蜂巢。北方冬季漫长.蜂群越冬期长达120~140天,此间受不良环境影响,第二年出窖时原来的蜂巢已不利于蜂群繁殖。为促进群势增强.应在蜜蜂爽身排泄后.把蜂群内的巢脾全部撤出.按其蜂数换上已消毒灭菌的深褐色蜜粉脾.以保障饲料充足。这样调整后不仅利于蜂王产卵.还利于蜂群防病治螨。早春外界尚无蜜粉源.布置蜂巢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现蜂场内蜜蜂飞行较乱.就应立即停止.待蜂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李殿臣 《中国蜂业》2002,53(6):15-15
此法越冬 ,能使越冬饲料消耗和越冬蜂死亡率减少几倍 ,蜂群在越冬期不发生疾病 ,是一种花钱少 ,又简单有效的寒地越冬方法。一、地窖的场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高燥、水位低、土质好的地方 ,挖一个宽 2m、深 1 7m地窖 ,长度可根据蜂群多少而定 ,最好不超过 4米 ,蜂群多可挖两个 ,东西南北均可 ,窖的一端挖一个 70cm宽坡形的抬蜂通道直达窖底 (窖底不能有水 ) ,棚窖时多横几根木棍 ,草和土都要厚点 ,要求窖本身保温要好 ,抬蜂通道不棚 ,窖的另一上头留一个 5 0× 5 0cm窖门 ,下放木梯。二、入窖前管理越冬蜂群要用优质蜂蜜 (不含甘露…  相似文献   

15.
春季中弱小蜂群的管理方法黑龙江通河县电力局调度室(150900)解士忠开春蜂群出窖时,许多蜂场常常出现一些中弱小蜂群,因春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这些弱小蜂群对早春的低温和寒流的应变能力较差,蜂群的繁殖速度非常慢,等蜂群繁殖到强壮时,主要流蜜期已过,形...  相似文献   

16.
齐齐哈尔地区蜂群出窖排泄时间是在3月下旬至4月初,通常蜂群管理措施是:一、出窖前的准备工作2月中旬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蜂箱的消毒预备好空蜂箱,用生石灰水刷洗蜂箱,要把蜂箱四周和底部全部刷干净,不留死角。2.其他用具消毒其他养蜂用具用酒精喷,将1/3的凉白开兑入酒精。3.整理好场地将蜂场的积雪清扫干净,四周做好防风,以免蜜蜂排泄时偏集。  相似文献   

17.
李杰銮 《中国蜂业》2004,55(2):15-15
北方越冬群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蜂群会出现无王现象.此时还不具备育王的条件,为了促使蜂群繁殖,只有采取合并蜂群的措施.早春刚出窖排泄的蜂群较容易合并,而进入恢复期的蜂群合并相对难些,尤其对初学养蜂者,合并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蜜蜂大战",给养蜂生产造成损失.下面谈谈安全合并蜂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早春气温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大。外界蜜、粉源也不利蜂群繁殖。只有人为的采取措施、为蜂群创造适宜的条件。早春选择良好天气,抓住群内无子脾的时机,使用“杀螨一号”彻底治螨1~2次,使螨害降到最低限度;出窖的蜂群全部换上消毒  相似文献   

19.
王志 《养蜂科技》2004,(1):24-25
蜂群的采集力取决于蜂王的质量,人工育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蜂群经济效益的高低,提早有计划地进行育王,是减少分蜂,饲养强群以及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然而,长白山区的蜂群越冬期较长,每年的3月末4月初蜂群出窖,须经过35——40天才逐渐进入增殖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我的蜂群第一次染上白垩病,当时我用了各种药物没能把病情控制住,最后没办法只能忍痛烧毁。2006年我的蜂群又发现白垩病,经过几次治疗,放在一边没管它,等喂越冬饲料时竟然病情好转。2007年春,蜂群出窖后,患白垩病的蜂群没有病症,第一批幼蜂出完,其中一箱蜂加到第六张脾时,蜂群不长也不降,20天后在边二脾上见到患白垩病幼虫。为什么蜂群大多在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