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开食 鸡刚孵出的前50天为雏鸡。刚出壳的雏鸡体内有足够的卵黄,3-5天内可供给雏鸡部分营养物质,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腹内蛋黄吸收,有利于胎粪排出,促进其生长发育,是育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开食过早会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损害,过晚开食则会消耗体力和营养物质,不利于雏鸡生长发育。雏鸡开食多在孵出后12-24小时,这段时间开食的死亡率最低。雏鸡的开食,可在雏鸡充分饮水3小时之后,一但有6-7成的雏鸡可以随意走动,雏鸡群中有一半的雏鸡有啄食行为时,即可开食。  相似文献   

2.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4.
雏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雏鸡是指0~21日龄的肉用雏鸡,蛋雏鸡是指0~42日龄的蛋用雏鸡。雏鸡刚孵出时,羽毛很短,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散热快,3日龄后又开始换羽,育雏结束时换羽仍未完成。此阶段雏鸡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生产上常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归纳引起雏鸡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现形成文字,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5.
雏鸡运输温度为雏鸡运输质量最大的影响因素。手动控制雏鸡运输过程中车厢内温度,会导致车厢内温度忽高忽低,温差较大,使雏鸡受到较强的冷热应激,影响了雏鸡质量及雏鸡单车运载量。另外,在开启进、排风口时需停车进行,司机劳动强度大,送鸡时间延长。为解决这些问题,峪口禽业孵化场设计并应用雏鸡运输车自动化温度控制系统,达到自动控制运雏车进、排风,稳定车厢内温度,降低司机劳动强度,提升雏鸡质量,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做好雏鸡管理,提高雏鸡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适宜的舍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性技术措施。据笔者多年生产实践经验,要做好雏鸡管理,提高雏鸡成活率。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一)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巧应对1.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饲料和环境的要求高。蛋用雏鸡2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2倍,8周龄为15倍。所以既要保证雏鸡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雏鸡羽毛生长快、更换勤,因此,雏鸡日粮的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高。  相似文献   

8.
种鸡产蛋早期(28周龄)产出的种蛋孵化的雏鸡称之为“小日龄雏鸡”,其在生产性能的发挥上和抗病力上都优于其它的雏鸡,但由于雏鸡个体小,对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雏鸡表现“难孵、难养”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种蛋的孵化成绩及雏鸡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1雏鸡供料 雏鸡到达鸡舍时,不要急于点数,不要将雏鸡盒堆放在一起,特别是夏天如果堆放在一起,容易闷死雏鸡,应尽快将雏鸡放进育雏栏和保温伞下。让雏鸡饮温水2~3小时后再开始投喂饲料。将饲料撒在纸上或开食盘中,1星期以后可用食槽装料喂雏鸡。育雏期投放饲料时,要“少添勤喂”,并且每次添料时要清除纸上、开食盘中的粪便、剩料或垫料。  相似文献   

10.
根据雏鸡动态,判定舍温是否合适适宜的温度,是养好雏鸡的关键。一般来讲,雏鸡舍温度稍高一点,对雏鸡的卵黄吸收及其发育颇为有利。除在雏舍内一定位置放置温度计,经常了解室温外,也可根据雏鸡的精神动态来判断舍温是否合适。温度适宜:雏鸡均匀地分布在热源周围,精...  相似文献   

11.
1雏鸡特点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芷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一 海兰W-36蛋鸡育雏期啄癖及防制 1 育雏期啄癖发生原因 育雏期的啄癖主要表现为啄趾和啄尾。雏鸡脚趾受伤流血最容易引起啄趾,育雏室光线太强或育雏舍内照明灯功率过大,雏鸡脚趾的血管清晰可见,形状如小虫,引来雏鸡啄食,导致啄趾。啄尾主要是啄食雏鸡尾部羽毛,雏鸡尾部流血后就开始啄皮肤肌肉,大面积创伤马上伤及法氏囊,雏鸡不治死亡。  相似文献   

13.
选好雏鸡,是养好高产鸡的重要一关,必须抓好。选好优良雏鸡,一般可根据雏鸡出壳时间和按照雏鸡的膘情、活力、绒毛、腹部、脐部、体重、长相,通过“六看、一摸、一听”的科学方法来鉴别、选择优劣雏鸡。  相似文献   

14.
雏鸡从温度较高(37.8℃)的孵化器出来,在出雏室停留,又经运输到达育雏舍;同时雏鸡出壳后代谢消耗水分,故人舍后应立即给雏鸡饮水,才能保证雏鸡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该工作的成败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以后成年鸡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与鸡场经营效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养殖者要特别重视该项工作。如何才能养好雏鸡呢?概括说来,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精心的管理,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鸡成年后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与养殖者经营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雏鸡的饲养管理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精心的管理,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把好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技术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雏鸡喂醋好     
在雏鸡出壳半个月内,每天坚持用1价醋加10份水.浸泡雏鸡饲料饲喂;或用1份醋加20份水,直接给雏鸡饮用,可预防雏鸡死亡,提高成活率。雏鸡喂醋好  相似文献   

18.
在养鸡生产中,饲料费用约占总成本的 70%左右。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饲料,对于提高养鸡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些养鸡专业户在饲料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造成了饲料的浪费,还造成了营养性疾病发生和生产性能下降等严重后果。笔者结合生产实际浅谈一下蛋鸡的饲养专业户在饲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问题 1.1用肉雏鸡料喂蛋雏鸡 蛋雏鸡所需要的营养较肉雏鸡低,且消化吸收能力比不上肉雏鸡。而肉雏鸡料营养标准较高,蛋雏鸡消化吸收不完全,造成饲料的浪费,加大了饲料成本。更有甚者,由于肉雏鸡料能量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不同光照颜色,强度对雏鸡耗料、活动等的影响,分析了光照条件对雏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性,认为合理光照是培育雏鸡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的光照条件不仅影响雏鸡的食量、成活率,还影响性腺的发育,因此,饲养雏鸡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光照。  相似文献   

20.
一 雏鸡质量标准 谈到质量必然涉及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雏鸡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控制和检验雏鸡质量,就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笔者通过实践和查阅有关资料,认为可设立如下标准:1 体重 由于雏鸡品系的不同,雏鸡初生重(出雏器检出后2-3小时内称重)会有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