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在3种不同CO2浓度(360 μmol·mol-1、800 μmol·mol-1、1 200 μmol·mol-1)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CO2(360 μmol·mol-1)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3.46 μmol·m-2·s-1、0.273 mmol·m-2·s-1、0.0254 mmol·m-2·s-1,针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800±2) μmol·m-2·s-1和(24±2) μmol·m-2·s-1.当CO2加富到1 200 μmol·mol-1时,针叶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00 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增加了4 μmol·m-2·s-1.在光照强度为50~2 000 μmol·m-2·s-1的条件下,不同CO2浓度下的水分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 2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9.163 μmol·mmol-1,8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2.912 μmol·mmol-1,360 μmol·mol-1浓度下的11.192 μmol·mmol-1.短期的CO2加富降低了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而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则上升.  相似文献   

2.
黑樱桃与山樱桃幼苗光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美国黑樱桃、加拿大黑樱桃、中国山樱桃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是中国山樱桃最大、美国黑樱桃居中、加拿大黑樱桃最小.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6.381 μmol·m-2·s-1、5.550 μmol·m-2·s-1、4.952 μmol·m-2·s-1,气孔导度分别为0.200 mol·m-2·s-1、0.151 mol·m-2·s-1、0.134 mol·m-2·s-1,胞间CO2浓度分别为251.7 μmol·mol-1、234.7 μmol·mol-1、230.1 μmol·mol-1.(2)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有显著差异.(3)3种苗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相似,都呈单峰曲线,但美国黑樱桃达到峰值的时间在上午10时,早于加拿大黑樱桃和中国山樱桃,后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都在中午12时.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都是从早晨开始逐渐下降,到下午降低到最小值,然后又有所增加,所不同的是,美国黑樱桃苗木下降到最小值的时间较早,在14时,而中国山樱桃和加拿大黑樱桃则较迟,都在16时.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3.
桉树无性系苗期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个桉树人工林高产无性系的苗期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净光合速率与光强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光响应的饱和点为1967 7μmol·m-2·s-1。桉树无性系具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不同无性系各项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差异显著,尾×巨桉、尾×细桉等生长量较好的无性系较尾×赤桉和尾叶桉无性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光合能力更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三者日变化进程较为相似,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则与净光合速率相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作用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4.
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以及光饱和点(LSP)等生理参数,研究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对照的Amax、AQY、Rd、LCP和LSP分别为13.41 μmol·m-2·s-1、0.029 mol·mol-1、0.61 μmol·m-2·s-1、20.63 μmol·m-2·s-1和481.85 μmol· m-2·s-1.增雨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Amax、AQY和Rd升高,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增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白刺的光合生理特性,提高白刺的光合生产能力.对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分析表明:气孔因素是限制光饱和阶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完全自然生长不离体的情况下,利用Li-6400测定南召宝天曼生境下山茱萸7月份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山茱萸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且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山茱萸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气孔限制值呈线性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呈二次抛物线型相关,与其它生理生态因子之间没有直接的显著相关,但逐步回归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利用叶片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二因子预测山茱萸净光合速率精度较高;在叶温28C和空气CO2浓度360μmol·tool-1条件下,山茱萸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提高,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25 μmol·m-2·s-1、1000μmol·m-2·s1,在此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胞间CO2浓度呈二次抛物线璎显著相关;在叶温28C和光合有效辐射900 μmol·m-2·s-1条件下,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分别为100μmol·mol-1、1400μmol·mol-1此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均星对数曲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果桑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片是果树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云南省草坝农场果桑试验示范园对果桑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果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且在1 d内的变化趋势类似;光合有效辐射以及温度的走势也极为相似;气孔导度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和随胞间C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果桑的光饱和点为1 841.1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4.8μmol.m-2.s-1.  相似文献   

7.
枣不同品种光合特征及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等仪器测试了壶瓶枣、赞皇枣和梨枣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赞皇枣光饱和点为1 408.25 μmol·m-2·s-1,光补偿点6.67 μmol·m-2·s-1;梨枣光饱和点1 387.66μmol·m-2·s-1,光补偿点10.4 μmol·m-2·s-1;壶瓶枣光饱和点接近1 500μmol·m-2·s-1.在较高光照强度时枣树蒸腾比率提高,叶片对水的利用率增高.三品种叶片下表皮平均气孔密度为70/mm<'2>,且枣树单叶面积小,从光合特征及叶片结构方面解释了枣树喜光耐干旱的生理机制,为枣树优质丰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樟树幼树光合特性及其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用Li COR 6 4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樟树幼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 升高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樟树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0 :0 0 ,次高峰出现在 14 :0 0 ,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中午光照强度大 ,叶片与空气之间的水汽压差达到最大值 ,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达到最小值 ,诱导叶片光合午休。正常大气条件下 ,樟树叶片光饱和点为 12 5 0 μmol·m- 2 s- 1 ,光补偿点 4 0 6 μmol·m- 2 s- 1 ,在 10 0 0 μmol·m- 2 s- 1 光强下CO2 饱和点为 12 0 0 μmol·mol- 1 ,CO2 补偿点为 5 0 μmol·mol- 1 。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不同的CO2 浓度梯度下 ,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 2 4~ 35℃时 ,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 ,温度升高导致樟树光合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2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年内生长固碳和蒸腾耗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尾巨桉年内平均生长固碳速率为0.022 kg·d-1,1 a生长固碳量为7.9 kg;2年生尾巨桉单株年内平均蒸腾耗水3.67 L·d-1,其林分(株行距2 m ×3 m)1 a蒸腾耗水量为221.8 mm。2年生尾巨桉年内生长固碳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7.04 g·kg-1,变化范围为2.21~16.27 g·kg-1,旱季明显高于雨季。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济草堂1号’和‘九丰1号’金银花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差异,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10月和11月2个品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济草堂1号’的净光合速率均值为7.84μmol·m-2s-1,大于‘九丰1号’(7.66μmol·m-2s-1)。2个品种金银花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济草堂1号’金银花平均的气孔导度为0.22mol·m-2s-1、胞间CO2浓度为282.915μmol·mmol-1、蒸腾速率为3.42mmol·m-2s-1、气孔限制值为0.295%、水分利用率为2.265μmol·mmol-1,‘九丰1号’金银花平均的气孔导度为0.205mmol·m-2s-1、胞间CO2浓度为275.685μmol·mmol-1、蒸腾速率为3.53mmol·m-2s-1、气孔限制值为0.315%、水分利用率为2.165μmol·mmol-1。2个品种金银花净光合效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其它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与之呈相对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三种槭树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外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北美引种的红花槭Acer.rubrum'Red sunset'和Acer.rubrum'October Glory'两个品种以及挪威槭A.platanoides'Crimson Sentry'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红花槭的两个品种的光补偿点相似,为20~50μmol·m-2·s-1,挪威槭'Crimson Sentry'较低为0~20μmol·m-2·s-1。红花槭两个品种的光饱和点相同,为1500μmol·m-2·s-1,挪威槭'Crimson Sentry'的光饱和点900μmol·m-2·s-1。(2)3种槭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是不对称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和16:00左右。红花槭'Red sunset'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一致;红花槭'October glory'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近,峰值出现时间稍有不同分别是9:00左右和16:00左右;挪威槭'Crimson Sentry'气孔导度的日变化与红花槭'October glory'的表现相似;红花槭'Red sunset'蒸腾速率基本呈现单峰曲线的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3)三个品种的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呈正相关,全部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为槭树的生理机制和引种研究提供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晴天条件下,研究了蒟蒻薯(Tacca chantrieri)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蒟蒻薯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气孔导度的降低会引起蒸腾速率的降低;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双峰曲线,平均蒸腾速率为0.186mmol.m-2.s-1,平均水分利用率为12.071μmol CO2/mmol H2O。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9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光合生理特性,为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美洲黑杨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光响应曲线,利用非直角双曲线Farquhar模型、二次曲线及直线方式拟合光响应曲线,分析比较光响应特征参数及影响净光合速率因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tn01-78、tn01-38、tn04-n52呈双峰曲线现象,2个峰值出现的时间在11:00和14:00左右,其余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左右;不同无性系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大小范围分别为20.50~31.42μmol·m-2s-1、1.67~3.19μmol·m-2s-1、0.055~0.279μmol·μmol-1、950.83~1 360.83μmol·m-2s-1和29.03~55.2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Pn)变化与气孔导度Gs、水压亏缺Vpdl、空气温度Tair和光合有效辐射VPAR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和大气相对湿度(HR)呈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胞间CO2浓度>大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水压亏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小桐子3个栽培品种(“湛江”、“攀枝花”和“印度”)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探究小桐子光合作用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小桐子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小桐子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30时;湛江小桐子、攀枝花小桐子和印度小桐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6.4,22.3,33.4 μmol CO2·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4,14.3,15.7 μmol CO2·m-2·s-1.(2)不同品种小桐子光合速率均受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共同作用.(3)在高温强光下湛江小桐子、印度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高,是强光性植物;而攀枝花小桐子在光强改变时光合作用的变化较小,对光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5.
光皮树无性系光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3个无性系GY8040、JX3、JX7的6 a生植株开展光响应测定,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及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分别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模拟符合度高,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参数与实测值误差较小,且能直接模拟饱和光强,具较强的适用性.3个光皮树无性系光补偿点分别为24.98,17.27,20.21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1 649.02,2 692.32,1 533.69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43,21.70,14.21 μmol·m-2·s-1,JX3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Li-6400XT测定了欧美杨177幼苗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欧美杨177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中午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限制;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时和14:00时,分别为27.55μmol·m~(-2)·s~(-1)和24.85μmol·m-2·s-1。14:00~18:00时段,胞间CO2浓度升高,气孔限制值减小,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欧美杨177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r=0.976**),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8**),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是空气CO_2浓度。  相似文献   

17.
对5个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1 a生苗木进行光合响应测定和分析,研究香椿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UE)5个指标对光量子通量密度(PFD)的响应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值从大到小分别为重庆彭水种源、广西那坡种源、湖南凤凰种源、福建漳州种源、贵州独山种源.表观量子效率(AQY)变幅为0.041 ~0.052 μmol·mol-1,偏大,香椿的叶片在较弱光强下的光能转化率较高.光合补偿点(LCP)范围为19.483 ~33.594 μmol·m-2·s-1,光合饱和点(LSP)范围为318.25 ~513.586 μmol·m-2·s-1.重庆彭水种源适应性最强,广西那坡种源适应强光的能力较强,其余3个种源对强、弱光适应性都较弱.  相似文献   

18.
采用Li-6400光合仪和OS1-FL调制荧光仪分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低度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平均光合速率最大,而在严重水分胁迫下则最小;欧李的气孔导度在无水分胁迫下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但在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变化不明显.欧李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低度水分胁迫、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8.447±0.831、6.811±0.690、2.658±0.756、1.474±0.469 μmol·m-2·s-1,前2种条件下与后2种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水分胁迫下欧李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类似.(2)荧光参数初始荧光与非光化萃灭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最大光化量子产量、光系统Ⅱ潜在活性则均降低.这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PSⅡ反应中心受到破坏或可逆失活,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欧李可能通过热耗散消耗掉过剩光能,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3)低度水分胁迫即土壤含水量为21%~24%时,欧李光合生理指标达到最佳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214±0.112 μmol·mmol-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乾安地区人工栽培的甘草其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变化情况的测算研究,表明甘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日间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平均净光合速率10.46±0.25μmol·m-2s-1左右;计算得知,甘草叶片光补偿点(LCP)=722.61μmol·m-2s-1,光饱和点(LSP)=53.22μmol·m-2s-1,光合速率最大值(Pmax)=20.7516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Q)=0.031。  相似文献   

20.
以引种栽培的短梗大参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短梗大参叶片的光合参数,探讨了其光合生理特性,为短梗大参引种及在园林上推广应用提供栽培基础。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曲线,不存在"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生理因子为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在夏季6~7月维持在较高水平,春季和秋季较低,冬季最低。短梗大参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没有强光抑制现象,采用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估算出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6.902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 013.16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LCP)4.794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为0.290μmol·m-2s-1,表明短梗大参耐荫性强,具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适合在遮阴环境下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