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男女老少皆画家,入村遍闻牡丹香。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的平乐村,男女老少以画牡丹为主,所绘出来的画品种繁多,样式独特。该村的牡丹花远销国内外,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河南省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有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的称号。 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地处洛阳汉魏古城遗址,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平乐牡丹画发轫于1980年代中期的汉园书画院,依托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牡丹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洛阳是中国著名历史名城,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不但牡丹文明天下,洛阳偃师的葡萄种植也享誉大江南北。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农民在使用时也是千挑万选。当前农资市场鱼龙混杂,品牌琳琅满目,农民在选择肥料时绞尽脑汁。为了解农民的种植效果,也慕名洛阳牡丹花城的荣誉,6月17日,笔者跟随鲁西集团业务经理来到洛阳偃师唐三藏的故乡唐僧寺。偃师种植葡萄有几十年的历史,当地葡萄品质享誉海  相似文献   

3.
智利红 《河南农业》2004,(12):27-27
牡丹在洛阳种植时间长,花色品种多,雍容华贵,名甲天下,在洛阳已成为重要的种植产业。近年来,除了病虫害影响牡丹的生长势及观赏价值外,杂草的恶性生长也与牡丹相互争夺养分,造成了牡丹长势弱,为病虫害提供了寄生的场所。在众多杂草中,小旋花(俗名大碗花)是再生能力最强、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正用书画描绘美好生活,用文化打造特色乡村。地处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黄河滩区,有这样一个村庄因书画而声名远扬。全村近三成农民从事书画创作和相关产业,先后走出数十位省级书画协会成员,许多村民将孩子送到村里学习书画,先后有30多名学生考入了国家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该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信息》2003,(9):14-15
牡丹是洛阳的一大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洛阳市充分发挥两大优势,实施牡丹发展战略,围绕城市定位,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牡丹产业化经营,坚持牡丹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城市绿化美化与发展创汇农业相结合,使洛阳牡丹的生产开发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  相似文献   

6.
朱震 《河南农业》2006,(1):26-27
为庆祝建国56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书画艺术水平,由河南省农业厅等部门举办的第二届河南农民书画展于2005年10月28日在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在贺信中说,这次河南农民书画大赛,展示了农民的新风采,描绘了农村的新风貌,开拓了农村文化艺术的新天地,为建设河南文化大省作出了贡献。据悉,这次参赛的近千幅作品来自全省14个农民书画协会,评出一、二、三等奖18幅,优秀奖100幅,传统奖300幅,提名奖400幅,洛阳市的李建业和郑州市的朱磊分获书法、绘画一等奖。河南农民书…  相似文献   

7.
研究逐渐干旱条件下牡丹光合指标及荧光特性变化.以胡红、洛阳红两种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土壤逐渐干旱处理,从牡丹光合响应、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牡丹光合与荧光特性.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C02浓度(Ci)升高,干旱降低牡丹净光合作用、限制气体交换.7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最适合牡丹的生长,同时发现与干旱胁迫相比.水分过多更不利牡丹的生长.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胡红比洛阳红更耐旱,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8.
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几种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对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化数为3.4个/株;WPM培养基次之为3.2个/株,培养基中附加2.~3.mg/L 6-BA/与0.mg/LIAA或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24℃和30℃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0℃稍次,30℃下试管苗长势慢、老化很快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9.
在2015年4月,对洛阳国际牡丹园、中国国花园、洛阳王城公园、洛阳国花园、洛阳牡丹园、洛阳花木公司等牡丹园与牡丹生产、科研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查阅了有关洛阳牡丹品种记载的文献资料。同时,对洛阳牡丹进行花色上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因其花大色艳、芳香浓郁,而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同时,牡丹根皮又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通经的功效,用于热血发病、吐血、跌打损伤等.观赏牡丹以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最负盛名.药用牡丹以安徽铜陵的"凤丹"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11.
适合牡丹长季节栽培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和陶粒4种材料,以不同的体积比配成10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牡丹品种洛阳红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草炭∶蛭石∶珍珠岩=6∶2∶2和草炭∶蛭石=7∶3混合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洛阳红在其中栽培时株高与株幅一直能保持较高水平;根系活力也较高,谢花期时为126.7127mg/g.h和120.1191 mg/g.h;叶长、叶宽也较大,分别为21.91cm、14.63cm和23.9cm、14.48cm。并且其pH值、EC值、容重和持水空隙在整个调查期内均在理想基质所要求的范围内,说明其能够给牡丹提供良好的根系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质对无土盆栽牡丹花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洛阳红、银红巧对、璎珞宝珠和似荷莲4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材料,研究了4种无土盆栽基质对牡丹花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红巧对是无土盆栽的首选品种,其次是洛阳红和似荷莲:牡丹无土盆栽基质以蛭石:草炭土=1:1和珍珠岩:蛭石:草炭土=1:1:1的配方最好;其次是珍珠岩:草炭土=1:1的配方.  相似文献   

13.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抗褐化物质对"洛阳红"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生根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0~3.0mg/L BA与0.5mg/L IAA或0.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而附加玉米素ZT效果不佳;20~25℃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30℃下试管苗很快老化、枯死,不宜采用:1/2MS附加0.2mg/LNAA或2.0mg/LIAA与2.0mg/L IBA配比可促进"洛阳红"牡丹试管苗不定根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附加0.5g/L PVP可有效减轻‘洛阳红''牡丹组培苗褐变,促进继代苗分化、生长,但对生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神奇的地脉造就了举世无匹国色天香的牡丹,但洛阳农业与之相较则寒碜许多。洛阳地处豫西,境内山川丘陵交错,"五山四岭一分川",而且大多为山岭薄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靠传统粮食作物增产增收空间十分有限。这是制约洛阳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5.
对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洛阳牡丹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中国药典》记载,牡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抗菌消炎、镇痛、降血压、抗痉挛、除风湿和滋补等功效.自古以来皆用其根皮入药,名曰"丹皮".牡丹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 "花中之王"的美称.目前已形成安徽的凤丹和亳(亳州)丹、山东的菏泽牡丹、河南的洛阳牡丹,3省四大主产区的格局.其中河南的洛阳牡丹、山东的菏泽牡丹以观赏为主,安徽的凤丹、亳丹以药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以洛阳牡丹、苏杭花卉、成都海棠以及扬州芍药的文献为代表,论述其花卉文献形成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遮荫及蔗糖喷施对牡丹花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遮荫和蔗糖喷施对‘洛阳红’牡丹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值有较大影响.遮荫对‘洛阳红’牡丹花瓣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遮荫处理下喷施一定浓度的蔗糖能使牡丹花瓣花色素甘含量增加(P<0.01),但喷施蔗糖最佳浓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牡丹催花中,补充光照有利于改善花色,‘洛阳红’牡丹的最适宜光照强度(PFD)在350~1 700μmol.m-2.s-1之间.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的4月中旬,是洛阳牡丹花盛开的时节,奔赴洛阳看牡丹的游客络绎不绝。不过牡丹花的花期十分短暂,许多喜爱牡丹的游人如果错过了牡丹盛开的时间,想要一饱眼福就得等到明年,因此洛阳市一直尝试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来延长牡丹花期,让牡丹盛放的时间延长。驻马店宏盛源肥业有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牡丹专用生物菌复混肥,有延长花期的效用,公司找到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以及洛阳国花研究院,共同开展了牡丹专用生物肥实验。此次@农家参谋长范小红与驻马店宏盛源肥业  相似文献   

20.
关于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冲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28-228,230
通过洛阳观赏牡丹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洛阳市观赏牡丹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并从扩大宣传、农业产品结构调整、观赏景点建设、科学研究、调整牡丹结构品种等方面提出了洛阳牡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