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6份唐山红小豆为材料,研究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生育期较长,为中晚熟品种,株型高大、分枝较多、单株结荚数多、百粒重较大,产量性状较好;②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百粒重>单荚粒数>全生育期>株高>荚长;...  相似文献   

2.
小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大粒小豆品种,本研究以180份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为材料,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解析主要农艺性状对小豆单株粒重影响的主次关系,明确控制小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所有主要农艺性状均明显影响小豆产量,但贡献值具有一定差异,其关联度排序为:主茎粗﹥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单荚粒数﹥株高﹥叶面积﹥荚长﹥粒长﹥荚宽﹥花期﹥粒宽﹥百粒重。小豆单株粒重与主茎粗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一级分枝数与小豆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主茎粗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次之。在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可以选择种植主茎粗和主茎节数较高、一级分枝数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型大豆品种分枝性状均与主茎节数、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负相关,无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均没达到显著相关。(2)无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主茎粒重﹥主茎粒数﹥主茎3粒荚﹥主茎4粒荚﹥主茎1粒荚﹥主茎2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数﹥分枝粒重﹥分枝粒数﹥分枝节数﹥分枝长度。(3)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主茎节数﹥主茎4粒荚﹥主茎2粒荚﹥主茎1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粒重﹥分枝粒数。(4)在黑龙江省育种选择时应根据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农业生产应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小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龙江省的239份小豆地方品种资源材料的粒色、粒形、生长习性、株高、分枝、生育期及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进行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该省小豆种质资源主要以红色籽粒、中粒类型、中熟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5.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3个四川小豆(V.angularis)地方品种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荚粒数、百粒重、荚长和单株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和决定系数极显著,其它性状直接效应不显著且主要通过这两个性状起间接作用.故在小豆育种和栽培中,以选择单株荚数和百粒重为主,并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对取得高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优于大田管理的条件下,以22份小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小豆单株产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除了荚长,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长>百粒重;经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株高>荚长。综合考虑,小豆单株获得高产应选择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EMS诱变"京农6"得到的小豆窄叶、矮秆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选用小豆DR029×NLD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2分离群体中个体的株高和叶形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小豆突变体的窄叶矮秆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为孟德尔遗传。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共11个性状进行相关性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其中株高、茎粗、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达到90%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早代选育的重点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小豆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兴 《农学学报》2015,5(9):57-63
为了简化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30个小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6.38%~5.66%之间,其中主茎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全生育期、生育后期、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主要性状可用5个主成分来表述(累积贡献率达92.3955%)。主成分聚类,筛选出单荚粒数、单株荚数、主茎分枝、生育前期、株高和百粒重6个因子来代替原有的11个性状指标,简化了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经综合评价,唐山本地的2个品种排在前2位,来自东北的几个品种位居最后。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小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小豆品种资源中82份代表样本为材料、对资源各性状的平均表现、遗传变异、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小豆资源生育期类型比较丰富,株型偏大,产量性状较好,子粒大小中等偏上;株高、主茎分枝、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生育前期、小区产量、百粒重及单荚粒数等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效果;在选择效果明显的性状中,生育期、主茎分枝、百粒重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代选择,小区产量遗传力中等,可在遗传基础相对稳定的较高世代选择;而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遗传力较低,宜在遗传基础纯合稳定的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2.
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种子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的关系,对于筛选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SC-G型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对54份野生小豆、55份半野生小豆和255份栽培小豆的种子进行分析,获得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等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种子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变异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从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籽粒逐渐增大,且籽形变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和直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和种子形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7.21%和21.97%,累计贡献率为99.18%。【结论】野生和栽培小豆种质资源的种子表型性状变异明显,性状间相关性显著,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变大趋圆,筛选出6份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选用126份黑龙江小豆种质资源,观察记载供试小豆资源农艺性状,并结合通径与聚类分析研究每种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26份小豆品种资源表现一定变异性,供试小豆资源变异系数9.31%~58.18%,平均变异系数28.85%;多样性指数2.05~1.72,平均多样性指数1.94,供试资源具有较大变异性及多样性。由相关性及通径分析可知,直接调控单株产量的性状有主茎粗、株高、荚长、粒长、单荚粒数,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小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特点,为小豆品种筛选及群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324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632,高于国外材料(1.227)40.5%。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代表了普通菜豆形态多样性的44%。基于形态性状,把我国280份普通菜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三大组群:第一组群,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籽粒较大、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少,生长习性以直立为主,主要来自东北和华北地区;第三组群,表现为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籽粒偏小、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多,生长习性主要以蔓生为主,主要来自于西南地区;第二组群普通菜豆的特征特性介于第一和第三组群之间,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5.
红小豆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红小豆品种(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012-25、012-16、012-26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单荚粒数>节数>株高>荚长.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绿豆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为达到绿豆高产、优质、高效育种目的,[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绿豆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绿豆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株高>荚粒数>生育期>开花期>主茎分枝>荚长。单株荚数对绿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百粒重,荚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在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中,应首先注重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然后再考虑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17.
以唐山红小豆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小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小豆的结荚率、生育期、主茎分枝、单株结荚数及单株生产力的影响较大,对百粒重的影响较低。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尿素溶液能有效提高小豆的结荚率;底施硼肥和锌肥能促进小豆提前开花和分枝;叶面喷施1%的尿素溶液能有效延长生殖生长期、提高小豆单株结荚数及单株生产力,产量比对照增产39.1%。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小豆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在小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尿素溶液。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具有高光效和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育成的14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光合速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不同年代品种在始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期(R6)3个时期光合速率平均值呈递增趋势;各熟期组间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但熟期组内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可以从不同熟期组中筛选光合速率高的材料作为高光效、高产优异的品种资源利用,例如:黑河27、黑河38和黑农41等品种;生育日数有缩短趋势;株高和主茎节数有增加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随年代递增,是产量随年代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