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板栗花作为民间用药在临床上已有应用,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为了解板栗花的抑菌效果,本研究将板栗花的水煮提取物制备含0.001g/mL,0.01g/mL,0.1g/mL和1g/mL的板栗花提取物药平板和药敏片,分别对供试菌株大肠杆菌O4、大肠杆菌O8、大肠杆菌O101、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当板栗花提取物浓度为0.01g/mL时,所有供试菌株均高度敏感,这为板栗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板栗花作为民间用药在临床上已有应用,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为了解板栗花的抑菌效果,本研究将板栗花的水煮提取物制备含0.001 g/mL,0.01 g/mL,0.1 g/mL和1 g/mL的板栗花提取物药平板和药敏片,分别对供试菌株大肠埃希菌O4、大肠埃希菌O8、大肠埃希菌O101、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当板栗花提取物浓度为0.01 g/mL时,所有供试菌株均高度敏感,这为板栗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若干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百病消、普杀平、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O2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 μg/mL、2μg/mL、2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μg/mL、4μg/mL、4μg/mL;新配恩诺沙星溶液和室温放置1月后的恩诺沙星溶液对大肠杆菌O2的MIC分别为2μg/mL、4μg/mL、4μg/mL;MBC为4μg/mL、8μg/mL。同时进行的纸片法测定结果表明:O1株、O2株,敏感性感高。而O78株和乌苏分离株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苦豆子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本研究以从蛋鸡粪便样本中分离的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苦豆子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并测定了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生物被膜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子提取物MIC为125 mg/mL,与头孢噻呋联用呈现协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2MIC和MIC的苦豆子提取物可明显抑制菌株的生长;不同浓度苦豆子提取物对菌株生物被膜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和清除作用,1/2MIC和MIC组可极显著降低菌株的运动能力(P<0.01)。表明苦豆子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皿稀释法研究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方Ⅰ、方Ⅱ、方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2、0.02和0.01 g/mL,说明方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优于方Ⅰ、方Ⅱ;三种中草药方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为0.01 g/mL,说明三种方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相近;方Ⅰ、方Ⅱ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大肠杆菌,方Ⅲ对这两种菌抑菌效果相近;对大肠杆菌来说,中草药单方有效成分经定向提取后组方其抑菌效果比复方总提物好.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研究刺槐素对鸡源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和耐药性消除效果。采用药敏纸片判断刺槐素的抑菌效果,对比前后2次MIC的浓度大小判断刺槐素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消除效果。结果:刺槐素抑菌效果:大肠杆菌①的MIC为32μg/mL,大肠杆菌②的MIC为128μg/mL,大肠杆菌③的MIC为64μg/mL,大肠杆菌④的MIC为16μg/mL,大肠杆菌⑤的MIC为32μg/mL。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大肠杆菌①的MIC由1024μg/mL下降为128μg/mL,大肠杆菌②的MIC由512μg/mL下降为64μg/mL,大肠杆菌③的MIC由2048μg/mL下降为128μg/mL,大肠杆菌④的MIC由256μg/mL下降为32μg/mL,大肠杆菌⑤的MIC由512μg/mL下降为64μg/mL。结论:刺槐素对鸡源性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头孢耐药性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平板打孔法检测了6个不同稀释浓度的15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5株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中草药浓度为1.00 g/mL时,供试菌株中的G+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对百部、金银花、鱼腥草、连翘、黄柏、紫草、大青叶等表现为极敏;供试的G-细菌-大肠杆菌则对败酱草、大青叶、金银花和连翘表现为极敏。总体而言,15味中草药对G+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对G-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与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桑叶粉中的活性物质,分别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评价桑叶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供试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测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总多酚质量比为(11.91±0.67)mg/g,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总多酚的含量成显著剂量效应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打孔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苦瓜提取物对4种临床常见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苦瓜提取物对4种菌株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显示,10 mg/mL的苦瓜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苦瓜提取物对4种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mg/mL、2.5 mg/mL、5 mg/mL和10 mg/mL。结果提示,苦瓜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沙枣叶提取物体外抗菌、抗氧化活性,以期为沙枣叶抗菌、抗氧化功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沙枣叶为研究对象,提取沙枣叶醇提物、水提物原液(1 g/mL),将1 g/mL沙枣叶提取物分别稀释为500、333、250、200、100、50、20、10 mg/mL的不同稀释浓度的待测样本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抗菌试验选用鼠伤寒沙门氏菌、马链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白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菌菌株各一株,分别测定沙枣叶提取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沙枣叶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白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具有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枣叶醇提物1 g/mL、500 mg/mL、333 mg/mL及250 mg/mL浓度的样品,200 mg/mL浓度的沙枣叶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白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为低度敏感;其他浓度沙枣叶醇提物及水提物各浓度样品对上述8种菌均为不敏感或无抑菌活性。试验条件下,沙枣叶水提物(1 g/mL)总抗氧化能力略高于醇提物(1 g/mL),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沙枣叶水提物1 g/mL组和...  相似文献   

11.
12味中药对鸡血清型O_(78)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乌梅、芦荟等12味中药的水煎液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抗菌活性。选取乌梅、芦荟等12味中药加水煎煮以获得中药水提取物,测定其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对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进行体内试验。乌梅、芦荟、白头翁抗菌活性较好,桔梗、连翘、大黄、白芍、白术几乎无抗菌活性,其中乌梅、白头翁与芦荟水提取物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MIC分别为2.57、2.06和2.31mg/mL。乌梅、芦荟、白头翁具有一定的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作用,将为开发新的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测试片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方法对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的各项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测试,并将其应用于食品检测。结果大肠杆菌O157:H7测试片的检测灵敏度高,其对纯菌的检测低限可达3cfu/mL;特异性较强,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21种非目的菌无交叉反应;快速,24h内可报告阴性检测结果。应用该测试片检测各种食品206份,检测结果与SN标准的符合率达到98.5%。结论应用测试片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具有快速、方便、经济、无需昂贵设备等优点。该测试片可适应于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13.
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5种中药对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地方流行株QH1(O78)、QH2(O89)、QH4(O1)的体外抑菌效果,以E.coli标准株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使终浓度为1g/mL;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25种中药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金银花、黄连、乌梅、五味子4种中药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3mm~22.7mm之间,其MIC在15.65mg/mL~31.25mg/mL之间;其他药物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为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秃疮花中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秃疮花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使用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秃疮花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 mL/g、超声时间35 min、回流时间2.5 h、乙醇浓度65%,在此工艺下秃疮花生物碱含量为9.33%;其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0.15和0.3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0.10和0.30 m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抑制效果显著。表明响应面法对秃疮花生物碱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曾礼华  严钫  陈放 《中国家禽》2004,8(Z1):35-37
本试验研究了麻疯树叶的乙醇提取物对鸡常见致病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该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茵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接种量对麻疯树叶提取物抑制鸡大肠杆菌的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接种量升至107cfu/mL,使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增加1倍。碱性条件可增强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拓宽噬菌体宿主谱,本研究通过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特异性噬菌体v B_Eco M_JS09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细菌进行多轮共培养,筛选到了6株能够同时裂解ETEC和EHEC O157∶H7的噬菌体,并多次传代和宿主谱鉴定,选择其中1株噬菌体Bp47-12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双层琼脂平板试验结果表明,噬菌体Bp47-12在平板上均呈现出了典型的裂解性噬菌体特征,空斑透亮,边缘整齐清晰,无晕环噬菌斑;宿主谱鉴定结果表明,ETEC和EHEC O157∶H7菌株均对噬菌体Bp47-12敏感,实现了噬菌体在ETEC和EHEC O157∶H7菌株之间的交叉裂解反应,拓宽了亲本噬菌体JS09的宿主谱;噬菌体Bp47-12能够耐受60℃左右高温,在p H值3~9时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1;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70 min,平均爆发量分别为15;体外裂解试验结果表明,在5 h之内噬菌体Bp47-12能够有效裂解ETEC和EHEC O157∶H7菌株,OD600值下降约0.66;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25 min之内,效价为105 PFU/mL的噬菌体Bp47-12能够完全吸附到宿主菌表面。本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也为拓宽裂解性噬菌体宿主谱和应用噬菌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锦草不同组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以地锦草为主药,组方治疗临床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自拟中药处方6个,经水煮处理制成浓度为1g/mL的受试溶液,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对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20、O48和O161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组方Ⅲ抑菌作用最强,对O48和O161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62.5mg/mL,对O2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25mg/mL。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