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亚二号”品种是吉林省延边农科所于1985年以黑龙江双城亚麻所的82—907品系为母本,以荷兰的列几那品种为父本杂交而育成的。平均株高107.6cm,工艺长度为89.6cm,亚麻原茎每公顷产6112.6公斤,比对照爱斯缔乐增产11.2%,纤维每公顷产量1200公斤。此品种原茎和纤维产量高,比较抗病、抗倒、耐瘠性强,适应性较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纤维亚麻亩产350公斤原茎的产量结构及主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亩产350公斤亚麻原茎,其平方米成麻株数1200~1400株,单株重0.65~0.78克;叶面积系数以快速生长末期至开花期最高为3.4~4.6;适宜的光合势7.0~11.0万米~2·日;亩生物产量最大日增长量为12.5公斤;形成350公斤原茎,需耗水185吨,需从土壤中吸收氮8.51公斤,磷4.41公斤,钾11.40公斤。无疑,这些指标对指导亚麻大面积高产稳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南方冬(春)播亚麻获得原茎产量4500-5250公斤/公顷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选用良种、适时适量早播;适施基肥,快速生长前期看苗补施追肥;免耕覆土栽培;二次化学除草;现蕾前期喷施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倒伏,适期收获.介绍了南方亚麻产业化必需的快速生物脱胶技术,可在20h内完成脱胶,且可提高干茎率、长麻率和纤维品质,减少沤麻水污染,每加工1吨原茎可增收节支300元以上.研究出了可显著提高亚麻初加工附加值的亚麻主要副产品-亚麻屑的多梯度利用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关中西部山旱地亚麻亩施纯氮0~7.5公斤,纤维产量呈上升趋势,继续增施氮量,产量虽有缓慢上升但产生倒伏,影响纤维质量和籽粒产量;亩施纯氮6.11公斤籽粒产量最高,二者要求适宜的施磷范围是1.99~2.8公斤  相似文献   

5.
应用Zadoks划分的生育阶级,本研究对冬小麦在第25生育阶段(GS25)的施氮量(N25)进行了测定,其目的在于使先前的预测第30生育阶段(GS30)需氮量(N30)的模型得到更合理的应用。为使施氮量的边际利润最大,在美国弗吉尼亚州6个实验站提出了二次规划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先解决了确定GS25及GS30产生最大效益所需的氮量;其次,在GS25生育阶段分别用0,30,60和100公斤/公顷的施氮水平代替由规划模型确定的施氮量,分别测定各施氮水平的产量和效益。然后再求出规划模型施氮水平所对应的产量(Y)与其他施氮水平各自对应产量(Y~R)之差值(D) (D=Y-Y~R);最后选择D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小所对应的施氮量作为GS25的最优施氮量。另外,本研究采用了3种氮肥与小麦的价格比(2.0,4.0和8.0),结果表明,当价格比为2.0或4.0时,最佳施氮量为50—60公斤/公顷;当价格比为8.0时,则为40—5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氮肥水平对亚麻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量与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和单株茎重呈显著正相关,增施氮肥可以有效促进亚麻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和单株茎重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在新疆亚麻主产区每666.7 m2施用N 3 kg可以保证较高的原茎产量和最高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纤维用亚麻优质高产技术开发是1986~1988年列为吉林省“星火计划”项目。开发范围为延边地区。开发内容为推广爱斯缔乐等优良品种,推广机械条播和化学除草等三项技术措施。合成指标为三年内全州亚麻原茎单产由每公顷1.14吨提高到2吨,平均原茎等价提高到480元/吨,年总产值达到480万元,年增利润达到255万元。经过三年的技术开发,各项指标均达  相似文献   

8.
“爱斯缔乐”为1982年延边州种子公司从比利时引进的优质高产亚麻品种。该品种当年在海南岛南繁,1983年在安图县亮兴乡种植11亩,原茎产量5340~5617.5公斤/公顷。在敦化市韩障乡种植60亩,原茎产量3708公斤/公顷,为了进一步鉴定该品种在不同自然区域中的适应性和丰产  相似文献   

9.
对杂交早稻T78优2155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施氮量有利于促进分蘖,茎蘖数多,有效穗数也多;植株含氮量、每公顷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都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稻谷产量与植株含氮量、每公顷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关系,植株含氮量、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偏低或过高均不利高产;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与施氮量都呈抛物线型关系,施氮量不足或偏高都不利于物质积累和水稻的高产;稻谷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也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关系,干物质过高也不利高产;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施氮量不足或过高,均会降低氮肥利用率;杂交早稻T78优2155高产、高效、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16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狼尾草种子生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探究了密度与施氮量对狼尾草种子产量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狼尾草种子产量的影响比施氮量更为显著,就单株产量而言,密度为40 cm×50 cm处理最高,就每公顷产量而言,密度为20 cm×50 cm处理最高。不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中,处理100、200 kg/hm2比0、300 kg/hm2产量明显提高。40 cm×50 cm处理的穗重、结实率比20 cm×50 cm、30 cm×50 cm显著提高,分蘖数30 cm×50 cm、40 cm×50 cm处理间没有显著区别,但二者比20 cm×50 cm分别提高11.6%、19.5%。在各组合中,以种植密度40 cm×50 cm和施氮量200 kg/hm2组合为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春玉米氮素吸收规律与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春玉米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干物质积累以及氮肥的增产作用,提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膜下滴灌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能力,过量施氮导致干物质及氮素累积降低;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30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此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到最大.采用二次曲线拟合,计算最佳施氮量为291.80 kg/hm2,此时最高产量为14 964.54 kg/hm2.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氮量和施肥策略。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70kg/hm2施氮水平具有最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籽粒产量达到9657.7kg/hm2。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茎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影响显著,以施肥策略S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有助于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形成高产。对水稻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模式而言,270kg/hm2的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的氮肥运筹模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Sark.  A  梁雪妮 《中国麻业》1989,(4):44-46
试验在1981~1982及1982~1983两年度进行,苎麻年收四次,以尿素作氮源,三个施氮水平处理,即每季麻每公顷纯氮(A)25公斤,一次施完,(B)50公斤分二次施和(C)75公斤分三次施。结果是在所有三个施氮水平上,均以(b)处理的纡维产量、干物产量和植株吸氮量最高,每次收割后进行土壤 NO_3—N 含量分析,发现 B 水平处理含量最高,干物产量和纤维产量,在用氮量不超过 B 水平时,随用氮量增加而增加,在用氮量为 C 水平时下降。  相似文献   

14.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了确定安徽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氮42~56 kg/ha基础上,每公顷施氮量0~360 kg范围内,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济麦20和皖麦50在施氮量300 kg/ha时籽粒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为240 kg/ha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烟农19则以施240 kg/ha氮素时籽粒产量最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加大均呈增加趋势,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大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40 ~300 kg/ha.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9,(4):39-43
以种植面积较大的2个杂交粳稻品种9优418和隆优1715为材料,设置0、120、240、360 kg/hm2 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粳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豫南地区杂交粳稻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以360 kg/hm2施氮量的产量最高,但其与240 kg/hm2施氮量的产量差异不大。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总颖花数以及干物质积累量也随之提高;同时,提高施氮水平,抽穗—成熟期叶绿素含量衰减率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从而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但是,提高施氮水平,结实率、千粒重、粒叶比以及茎鞘物质转运、转化效率明显降低,从而限制了杂交粳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6.
全国棉花氮肥施用技术联试江西点2010年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施全国棉花氮肥施用技术联合试验江西点2010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施用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施氮水平时产量及效益影响较大,无氮处理平均子棉单产1599 kg/hm2,比各施氮处理分别减产99.3%~129.1%.达极显著水平.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走势.经济效益亦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抛物曲线,各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依次增值16 461元/hmz、18 846元/hm2、17 541 元/hm2、9 162元/hm2、19 653元/hm2.以施纯氮300 kg/hm2增产增值效果为好.而且结合施用有机肥效果更佳.且得出氮肥效应方程拟合:y=1 613.694+15.795 0X-0.591 207X2+0.006 563X3,最高产量施氮量为300.9 kg/hm2,最高产量达3 592.5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288.9 kg/hm2,经济最佳产量为3 590.6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设立小区进行了两个试验,以研究稻草和肥料处理策略对小麦吸收土壤氮和标记氮的影响.第一个试验以~(15)N标记硫酸铵,施用量折合氮素113公斤/公顷,稻草按以下4种方式处理:①焚烧,免耕;②小麦播前6周,稻草混入土壤;③小麦播种时,稻草混入土壤;④稻草置于地面,免耕.结果是:处理①使小麦吸收氮量增加47%,吸收水稻茬地残留氮(~(15)N示踪)的量从1.2增加到2.1公斤/公顷.处理④使水稻茬地残留氮吸收量增加到2.5公斤/公顷.第二个试验设120个小区,其中60个施氮100公斤/公顷;另外60个不施氮.施氮小区的稻草产量为21吨/公顷,不施氮小区为11.5吨/公顷.这两种稻草产量水平与5种处理方式(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加上焚烧后翻耕处理)组成联合因子试验.~(15)NH_4~(15)NO_3在播种期或分蘖期一次全量施用,或两期各半施用.不论是否焚烧稻草,翻耕比免耕减产0.7吨/公顷,土壤氮吸收量减少了12公斤/公顷,化肥氮吸收量减少了10公斤/公顷.小麦播种时,将稻草混入土壤的处理,对小麦长势明显不利,但却增大了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延迟施肥亦可增大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在稻麦轮作制度下,不论是否焚烧稻草,免耕都可促进小麦吸收土壤氮和化肥氮的活性,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表明,地处江淮的六安地区完全可以种植纤维亚麻,原茎产量以黑亚14号在播种量120kg/hm2水平下最高,种子产量则以阿里安在播种量60kg/hm2水平下为宜.而播期只对亚麻各生育时期的生长速度有影响,对原茎和种子的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1988~1990年在波兰西部小麦良好生长及黑麦生长良好或很好的复域土壤(Complexdells)上进行田间试验,冬大麦品种为ErfaBo。ma、Dmp和Maron,每英亩播300万、400万或500万粒种子,每公顷施N4O、80或120公斤。每公斤N生产的谷粒产量,效率最高。的是Drop品种每公顷施120公斤N。对于其他品种,以每公顷施80公斤效率最高。Maron品种每公斤N获得最高的蛋白质产量。Erfa与Maron部分小区发生倒伏。在不倒伏小区,随着施N量增加到120公斤/公顷,产量随之提高。但当发生倒伏时,则80公斤N产量最高。播量对Bo。ma与Maron品种的产量不产生…  相似文献   

20.
密度和播期对六安地区亚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地处江淮的六安地区完全可以种植纤维亚麻,原茎产量以黑亚14号在播种量120kg/hm^2水平下最高,种子产量则以阿里安在播种量60kg/hm^2水平下为宜.而播期只对亚麻各生育时期的生长速度有影响,对原茎和种子的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