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2014年多地点的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朝阳县常规施肥下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二、试验处理1.处理每个试验设8个处理,包括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2.小区排列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具体办法是选择1个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目的为确保红枣专用配方肥的准确性,减少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后的应用风险,通过与常规施肥对比,验证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提高和优化测土配方施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试验设计1.供试品种嫁接3年灰枣。2.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昂格特勒克乡2村2组。3.试验处理试验设5个处理,2次重复,1行枣树为1个小区,长度10米,按株数施肥。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昭阳区常规施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马铃薯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状况,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靖安镇松杉村进行马铃薯肥料利用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配方施肥比当地常规施肥种植增产2.42%,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提高了6.49%.试验进一步掌握了马铃薯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为今后马铃薯高产稳产打下了...  相似文献   

4.
新和县棉花“3414”试验方案与养分校正系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目的 获得棉花最佳旌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酱用番茄不同肥料配方及施肥方法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加工番茄均衡施肥配方及施肥方法,2001年玛纳斯进行了不同施肥配方及施肥方法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3414"试验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模型,设置了不同配方验证试验,通过田间配方验证试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配方结构与施肥用量,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单季稻生物学性状优于习惯施肥处理,增产显著;配方施肥处理纯收益达20174.55元/hm2,比习惯施肥多增加收益621.6元/hm2.  相似文献   

7.
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当前施肥方式不科学、深施肥开沟阻力大、肥料分层覆盖效果不理想、不同深度肥料施用量不可调等问题,研制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利用卫星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对行分层深施肥的作业模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与增产.【方法】对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结构进行设计,理论分析开沟铲的受力情况,利用EDEM仿真软件和田间验证试验对肥料分层深施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玉米对行分层深施基肥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的生长状态和产量.【结果】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对行开沟分层施肥铲作业性能稳定,肥料分层深施的深度稳定性较好,施肥深度仿真值与试验值接近,分层施肥模式对玉米的生长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结论】田间对比试验表明,本试验设计的施肥铲肥料分层效果和施肥深度一致性较好,浅层施肥平均深度为11.8 cm,深层施肥平均深度为19.5 cm.相对传统肥料撒施深翻模式,利用精准对行分层施肥技术对玉米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单株质量增加3%,单产增加8.74%.  相似文献   

8.
指数施肥技术在草坪培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指数施肥技术对草坪成坪前培育进行了大田施肥应用试验 ,并与传统的施肥试验进行比较 ,以期找出草坪在出坪前培育阶段最适宜的施肥技术 .结果表明 :指数施肥的草坪草生物量积累、草体内N的浓度及单株草的含N量分别比常规施肥量高出 32 %、35 %及 70 % ,均显著高于常规的施肥方法 .同时 ,指数施肥方式肥料用量较少 ,仅占常规施肥的 5 7% .指数施肥技术能够用较低的施肥量达到最高生长速率和最佳营养积累 ,是较理想的施肥技术 .  相似文献   

9.
一、试验目的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组装成一套配方施肥技术模式与当地常规施肥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研究小麦配方施肥增产效果,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蔗电脑诊断施肥效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蔗电脑诊断施肥和习惯施肥进行小区试验和简比试验.结果电脑诊断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增糖,提高经济效益.表明广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甘蔗电脑诊断施肥决策是比较合理的,准确性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1.
玉山县水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多地点的田间氮肥、磷肥、钾肥对比试验,逐步摸清玉山县常规施肥下早晚稻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二、试验安排1.小区设计选择六都乡下濂溪村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地块,先分成2个大区,即常规施肥区和配方施肥区。在2个大区中,各设置4个小区,分别为常规施肥小区,常规施肥无氮小区、常规施肥无磷小区、常规施肥无钾  相似文献   

12.
那万江 《农民致富之友》2013,(16):102-102,105
试验目的:为了验证大堡乡农民常规施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玉米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状况,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特在凤城市大堡乡黎明村进行玉米肥效利用率试验。一、试验材料方法1.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2011年4月15日至2011年12月27日。试验地点:凤城市大堡乡黎明村2.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地形:平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早稻最佳施肥配方、施肥量、施肥方法,摸清玉山县土壤供肥能力、养分校正系数、化肥利用率,为玉山县早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据,特进行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玉山县六都乡六都村曾志林责任田进行,供试  相似文献   

14.
山地绿竹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方施肥是根据经济作物生物学性状和平衡施肥原理开展科学施肥的一项技术措施,是研制其专用复合肥的基础.试验以N、P、K肥为原料,并辅以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应用混料试验设计方法对山地绿竹进行试验,建立山地绿竹施肥各配方方案与经济收益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筛选出生产上适用于山地绿竹的专用复合肥最佳配方.预期本专用肥推广应用后,山地绿竹经济收益平均可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稻草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大新县的应用效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小区试验。试验设置:A.农民常规施肥、B.测土配方施肥、C.测土配方施肥加秸秆还田、D.空白对照4个处理,三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对四个处理的产量结果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比单纯的测土配方施肥每666.7m2增产33kg,增长8.9%,增效46.1元;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增产31kg,增长9.1%,增效65.3元。表明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在大新县有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应当在该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目的为获得我县棉花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材料1.供试作物供试棉花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惠远710。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不同氮肥对比试验,获得玉米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为提高施肥水平和产量提供依据,也为我县建立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二、试验设计1.供试肥料SODm尿素(含N≥46.4%、SODm≥0.05%),普通尿素(含N46%)。2.供试作物玉米,品种为M753。3.供试土壤条件试验地设在裕民县新地乡乌尔吉也克西村一排  相似文献   

18.
张金子 《现代农业》2014,(12):36-37
<正>在总结2012年田间试验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田间肥料效应试验,以获取准确可靠的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和完善凌源市推荐玉米施肥的土壤有效养分分级指标体系,构建土壤养分数据库与施肥模型,简化推荐施肥方法,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一、试验材料方法1.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2013年4月至2013年11月。试验地点:凌源市松岭子镇尧阳杖子村孟翠芝家2.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地形:坡平地土壤类型:褐土土壤质地:砂壤土土壤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从多个处理中推选出适合番茄生产施肥的理想方案,试验结果,平衡施肥对番茄产量、质量和效益提高有明显的作用.从肥料投入及产量效益的回报看,比较理想的番茄施肥方案(NP2O5K2O))有24.4018.2442.50和20.0014.0027.50,为番茄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工模拟降雨不同施肥方式下紫色土养分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紫色土在表施肥和混施肥两种施肥方式下磷、钾养分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径流中养分浓度均随时间呈幂函数下降,但表施肥径流中磷钾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混施肥,且在降雨产流初期表现尤为明显;在养分流失量方面,两种施肥方式径流中可溶性P及速效K累积流失量均随时间呈近似直线增加,表施肥明显大于混施肥,但混施肥养分流失50%~70%在开始降雨产流的前10 min内发生,而表施肥养分流失贯穿整个产流过程.同时试验发现施肥方式对坡面产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