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不少梨农反映:套袋鸭梨果面出现红色果锈,套袋雪花梨果面出现烟熏状果锈,不知道是啥原因造成的,问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2.
套袋对梨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绿皮梨品种西子绿和褐皮梨品种丰水为试材,研究套袋对梨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0 d套袋,至花后60 d,套袋果鲜重高于未套袋果;花后60 d至果实成熟,未套袋果鲜重增加较快,高于套袋果;果实干物质重,只有品种丰水花后27 d套袋果实干物质重高于未套袋果,干物重变化趋势与鲜重基本一致;果实套袋后,果皮叶绿素a含量急剧下降,远低于未套袋果,叶绿素b含量下降缓慢,后期高于未套袋果,套袋后,改变了叶绿素含量,对幼果光合作用造成一定影响,但果重变化动态表明,并不是造成单果重差异的主要原因;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梨树喷施叶面肥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试验目的当前,在梨树栽培上普遍开始应用套袋新技术,套袋对防虫防病,防止污染和改善梨果实外观,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对梨果实的糖度有一定影响。经两年的折光仪测定,套袋梨比不套袋梨糖度下降1度上下,使之造成口感偏淡,品质有所下降。为了探索提高糖分的有效途径。查阅有  相似文献   

4.
梨果实套袋后,成熟时果点和锈斑面积变小,颜色变浅,果面蜡质增厚,果面细净,光洁,外观品质明显优于非套袋梨.新品种梨黄金、绿宝石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梨果实套袋后可有效地避免因尘土污染和枝磨、叶扫造成的果面不净.  相似文献   

5.
在实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造成套袋绿宝石梨品质、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改良的技术措施,对提升梨果业档次、提高绿宝石梨生产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鸭梨产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方法,调查了河北鸭梨产区套袋鸭梨园与不套袋鸭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不套袋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明显>套袋梨园,且各梨园梨小食心虫均世代交替现象严重。在套袋鸭梨园,虫果发生率较稳定;但在不套袋鸭梨园,虫果率迅速增长,至采收期高达91.7%。由此明确了鸭梨园套袋栽培模式对梨小食心虫生活史及其种群消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环保实用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果农在梨果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套袋栽培技术。套袋不仅提高了梨果果面光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果品品质,但有些梨在套袋后,果面上出现了黑点症状。由于套袋后梨果果面更为光洁,因而出现的小黑点就十分显眼,极大地影响了外观,降低了商品价值,严重者还会出现裂口,造成果实腐烂,给梨果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笔者经调查分析,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供果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日灼俗称“日烧”,是梨果受太阳照射而引发的生理性病害,多发于鸭梨套袋初期。 1 发病原因 1.1 生理代谢不畅 套袋梨所处的袋内小气候有别于大田。套袋初期,梨果表皮组织幼嫩,生理活动比较活跃,对不良气候抵抗能力差。套袋后,蒸腾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生理代谢受到抑制,此间为日灼病的高发期。 1.2 环境条件不利 套袋的最佳期为5月底~6月  相似文献   

9.
选择7种不同类型的果袋对新西兰红梨等5个梨品种(系)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研究了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轻微降低大部分梨果实的内在品质。套袋后大部分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套袋能增加大部分梨果实Vc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套袋对‘栖霞大香水’梨果实香气的影响,以套双层袋‘栖霞大香水’梨为试材,不套袋果实为对照,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栖霞大香水’梨果实香气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套袋‘栖霞大香水’梨和对照不套袋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套袋‘栖霞大香水’梨检测到3类34种芳香物质,香气物质总量为2671.53 ng/g;不套袋果实检测到3类42种芳香物质,香气物质总含量为10 040.14 ng/g。套袋导致‘栖霞大香水’梨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对星子县翠冠梨果实套袋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全面推广梨果套袋栽培技术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尚晓峰  王志龙  徐凌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47-15348
[目的]针对陕西乾县梨产区梨疫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研,找出引起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病害防治的有效药剂。[方法]田间实地调查梨疫腐病发生情况,统计树体发病率和果实发病指数,进行不同药剂对梨疫腐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2010年7月份的过多降水过多和高温高湿天气是导致梨疫腐病在陕西乾县泔河梨区爆发的主要原因;果园排水不畅、栽植密度过大也是引起梨疫腐病大爆发的主要因素。64%杀毒矾WP、60%甲霜灵锰锌WP、80%乙磷铝WP对梨疫腐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梨果实套袋也是较为理想防病措施。[结论]梨园生产中应注意改善通风透光,加强果园排水能力,实施套袋栽培,选择对症的内吸性药剂防治疫腐病。  相似文献   

13.
梨中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梨样品氯氰菊酯农药低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对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在田间对梨进行套袋与不套袋处理,利用优化的检测方法对梨不同部位(果皮、果肉、全果)进行测定,然后进行残留动态分析.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梨不套袋与套袋处理中,梨果皮、果肉和全果中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农药残留量随时间延长呈现一定的动态残留规律,套袋处理中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在梨中残留量明显低于不套袋处理,农药主要残留在果皮中.在不套袋处理中洗涤后的梨果皮,农药残留量比不洗涤所含的农药残留量低,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相差越来越不明显,而套袋处理中洗涤与不洗涤所含的农药残留量相差不大.最终残留量试验证明,按推荐用药量施药,500倍的5.0%氯氰菊酯在不套袋的情况下是不安全的.1 500倍的4.5%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套袋与套袋梨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是提高梨果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随着南方优质梨套袋面积的增加,入袋黄粉蚜的为害也随之增加,经济损失很大。分析梨黄粉蚜的发生为害规律,提出3个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冬季清园;适时采取药物防治;规范果实套袋程序。  相似文献   

15.
果锈是套袋黄金梨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套袋梨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使套袋效果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套袋黄金梨发生果锈的原因,提出了防止果锈发生的技术措施。采用与黄金梨果实发育特点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正确实施套袋防护措施,可有效预防黄金梨果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梨果套袋是生产无公害梨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但在近几年的套袋实践中,梨黄粉蚜对套袋后酥梨的侵害十分猖獗,严重影响着套袋酥梨的质量和套袋效果,钻进果袋里的梨黄粉蚜也给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为此,我们在太谷县北洗乡白城、三台等村,进行田间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17.
梨套袋后可明显改善其外观,提高商品性能,但套袋对梨的甜度有一定影响,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套袋梨的糖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梨的规范套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梨的套袋技术,包括套前疏果、病虫害防治及套袋的具体方法,以期为梨套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吕素霞 《新农业》2006,(9):28-29
套袋是提高梨果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但随着套袋面积的扩大,黄粉虫入袋为害也逐年加重,已成为当前梨树生产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一、发生规律黄粉虫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内、老翘皮下越冬,春季梨树开花时,开始孵化幼虫吸取树液。此虫在河北中南部梨区,套袋梨园6月下旬至7月初开始入袋,8月为害最重。入袋后先在果肩部(入袋处)吸食梨果,进而移动到梨萼处群集为害。使梨果变黑腐烂,黄粉虫喜阴怕光多在背阴处从内膛开始为害,逐步发展到中上部,严重时遍布全树。二、严重发生的原因1.果袋的保护套袋是绿色果…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河北省泊头市出口梨园面积不断扩大,但随着原有特效药有机磷农药的禁用和毒死蜱等的限用,加之大量不合理用药致抗性提高和天敌减少,造成梨小食心虫日益严重。这几年出口园套袋梨平均蛀果率7%~8%,裸梨蛀果率在70%以上,全市年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梨小一旦蛀入即成残次果,少量蛀痕不明显果采摘后加工主要靠人工剔除,如出口前未脱果,无法剔除,造成退柜,给出口商造成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