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大豆253万~300万hm^2,占全国大豆总播种面积的1/3,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商品率达60%~70%。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黑龙江省生产中使用的大豆种子,一般年份水分为13%~15%,个别年份达16%。依照法律,这些种子水分没达到国家标准不大于12.0%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孙吴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属高纬度地区,非常适宜早熟大豆生产,早熟大豆播种面积在4.67万hm^2左右,是我省早熟大豆种子基地县之一,担负着为黑龙江省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提供救灾大豆种子的繁育任务。从自然条件、生产历史和生产条件看,我县发展早熟大豆种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年种植面积在333.3万hm2,最高年份近400万hm2。平均每667m2产120kg,比全国高20kg;但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单产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大豆生产的发展。随着大豆加工业的崛起,对植物蛋白和脂肪的需求越来越多,大豆加工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4.
1生产现状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生产的主产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40%~45%,总产量占全国的40%~46%,商品率80%以上,是全国大豆的供应基地。大豆是黑龙江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豆作为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最早的作物,入世前后,由于受国外高油大豆的冲击,价格低迷,产量和效益下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面对大  相似文献   

5.
王春英 《作物杂志》2011,27(2):103-105
对1991~2010年间黑龙江省审定的适于第一至第三积温带的142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与审定年份之间表现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随着审定年份的推移,区域试验最高产量逐渐增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0.46%和7.40%,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增产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1《黑龙江省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的修改试行 大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我省农业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随着我国和我省大豆振兴工程的实施,我省的大豆产业已成为种植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保证大豆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益是当前的突出任务。在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已累计选育推广合丰、合农号大豆品种63个,合字号大豆品种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30%~50%,占适宜种植区域种植面积的80%以上,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000万hm2,创纯社会经济效益120亿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大豆生产水平,并推动了大豆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子主要检验指标对出苗率的影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种子公司(161005)黑龙江省克山县种子公司(161600)杨素青林喜云暴雅莉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和活力指数等是当前生产上检验种子品质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对出苗率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大豆胚尖不定芽诱导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胚尖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浸种时间和诱导时间对胚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7个基因型大豆不定芽诱导率变化在35.0%~83.3%之间,黑农48适合于大豆胚尖不定芽再生系统;合丰35成熟种子诱导不定芽产生以浸种48h效果最好;黑农48诱导96h时不定芽诱导率达100%,诱导96h和84h大豆胚尖可形成较多的不定芽。  相似文献   

10.
王江  侯帅 《中国种业》2011,(Z2):66-68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栽培作物,栽培面积大约446.67万hm2,重迎茬面积30%~50%,病虫害比较严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所以,及时科学诊断和防治大豆主要病虫害,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确保大豆栽培丰产丰收有着重要意义。1大豆主要病害1.1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病害,比其他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达50%~90%,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抗旱保墒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生产的最大省份,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40%~44%.是中国大豆的主要商品粮供应基地。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3左右.大豆种植是该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大豆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200万hm^2以上。2000年种植面积为280万hm^2,2001年种植面积为240万hm^2,2002年种植面积为220万hm^2,约占全国大豆面积的30%。大豆在我省大宗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最高年份出口达15万t,占全国的80%。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为全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区,依据比较优势指数法对黑龙江省垦区大豆生产优势进行了研究,为制定新的大豆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彭业芳 《种子》1991,(3):74-78
用体外培养大豆种子和子叶的方法研究了其细胞延伸(种子的水分净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在母株上的种子达到生理成熟(种子干重达最大值)之后,生长在含200mol·m~(-3)蔗糖的完全营养液中的种子或子叶仍能继续积累干物质达16天以上。种子或子叶含水量在培养期间不断增加,保持在600g·Kg~(-1)鲜重以上。这些结果表明种子干物质积累的终结受到种子的生理环境所控制,而不是种子预先决定的特性。在培养介质中加入600mol·m~(-3)甘露糖引起种子含水量和水分浓度的下降。这种介质中生长的种子在接近550g·Kg~(-1)的水分浓度下就不再积累干物质。由此可见,大豆种子的干物质积累只有在种子吸收水分引起细胞延伸时才能继续进行。如果没有水分净吸收,干物质积累就会导致种子脱水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比较适宜,机械化程度高,大豆种植面积大,每年达100多万hm2,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4左右,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亦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生产上急需明确该区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提升该地区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该区大豆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豆的生产和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 我国和世界大豆生产的发展 1.1 世界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从1949年到1999年,大豆生产获得快速发展.1949年全世界大豆面积1277.8万hm2,总产1400.6万t,1999年面积已达7205.2万hm2,总产15774.4万t,面积增长5.6倍,产量增长11.3倍.大豆生产发展快的国家,也是目前大豆的主产国家有美国、巴西和阿根廷.1999年,美国大豆面积2964.8万hm2,单产2550kg/hm2,总产7561.5万t,占世界大豆产量的47.9%; 巴西大豆面积 1297.5万hm2, 产量2376kg/hm2,总产3082.1万t;阿根廷大豆面积747.0万hm2,单产每hm2 2410kg,总产1800万t,这三个国家大豆产量居世界前三位.美国以出口原豆为主,巴西出口豆粕,阿根廷以出口豆油为主.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近些年印度大豆生产发展也很快,1999年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645万hm2,总产610万t,但单产低,单产946kg/hm2. 1.2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概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豆生产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36年大豆总产量1130万t,大量的大豆、豆饼和豆油从大连港源源外运,大豆作为大宗农产品大量出口.以后由于战乱的破坏,农业生产萎缩,1949年我国大豆产量仅有509万t,不及历史最高年产量的一半.50年代大豆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195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274.8万hm2,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粮食压力大,大豆种植面积逐步下滑,"三五”计划期间(1966~1970)大豆面积平均800万hm2,"四五”(1971~1975)733万hm2,"五五”(1976~1980)只有667万hm2.改革开放后大豆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1991年恢复到800万hm2,1986年大豆总产1160万t,花了整整50年,总产才超越历史最高水平.80年代后期总产稳定在1100万t上下,90年代初又下滑到900多万t.1993年国家抓紧大豆生产,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800万hm2,总产1300~1500万t,尤其1994年大豆面积922万hm2,总产1600万t,是我国大豆产量最高年份.近几年大豆面积仍可保持800万hm2以上,总产量在1300万t徘徊,1999年大豆面积820.5万hm2,单产1671kg/hm2,总产1370.5万t.大豆供应不足,大量进口大豆和豆粕, 进口量相当于我国产量的一半. 1.3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及其原因二战后由于食用油短缺,加上饲料的蛋白源不足,促进了大豆生产迅猛发展.1954年美国大豆总产超过我国,20年后1974年巴西又超过我国,再过20年阿根廷大豆生产与我国不相上下,近两年面积虽然不如中国,但因单产高,总产也已超过中国.我国曾是大豆生产第一大国,现已降为第四位,1999年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的8.7%.我国大豆生产波动大、单产水平低、比较效益差,是制约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造成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去单纯强调粮食生产,大豆受挤压,往往是抓一抓好一点,不抓就下滑,粮食减产也下滑.从客观上讲,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在保证基本供给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发展大豆的问题,但大豆又是必需农产品,因此大豆下滑到一定程度,又要抓一抓.一般情况是大豆种植面积下滑到700万hm2,大豆会严重短缺,国家就要抓紧大豆生产.其次,人为的挤压大豆也是比较普遍的,往往由于讲政绩,粮食要不断增产,而大豆由于其自身产量相对较低,强调种高产作物,致使玉米等作物多年连作,大豆面积减少.再一个原因是大豆的比较效益差,也制约大豆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往往选择效益好的作物种植,尤其大豆与  相似文献   

17.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是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黑龙江省约有1500万亩大豆受害,其中严重受害面积200余万亩(减产30%以上)。近年由于大豆经济价值高,农民不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迎茬面积逐年增加(可高达20~30%),致使大豆孢囊线虫病区扩大,危害日趋严重。大豆孢囊线虫是土传病原物,幼虫入侵感病大豆根系后,由表皮而达皮层,在寄主根系组织内吸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种植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半壁江山,肩负着保障国家大豆产业安全的重任。研究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对策,对提高黑龙江大豆供给能力和国产大豆的竞争力,推进国家大豆产业振兴意义重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的问题有:(1)品种与技术应用问题;(2)生产条件与生产规模问题;(3)生产效益问题;(4)政策支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品种和栽培技术水平;(2)加快成果转化,促进品种与技术推广应用;(3)促进大豆规模化生产,提高效益保障供给;(4)调整结构合理轮作,实现生态补偿;(5)发展食用、特用大豆生产,保障粮食安全;(6)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大豆生产中,有3种栽培模式,分别是大豆大垄(130cm)密植栽培、45cm双行密植栽培和传统的"垄三"栽培,3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的年份中均有较好的产量,为验证哪种栽培模式更适合我市的大豆生产,加快大豆模式化栽培的进程,特设立小项试验,为今后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充氮气调储藏对大豆老化的影响。控制氮气体积分数分别为98%和78%,比较了水分含量,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大豆发芽率、浸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氮储藏和普通储藏的大豆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发芽率会逐渐下降,水分12.2%的大豆在20℃储藏180d时发芽率保持在85%以上,而高温(30℃)高水分(14.9%)储藏大豆储藏至90d时,发芽率已降至零,种子完全丧失活力;充氮储藏的大豆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比普通储藏的对照组大豆低,根据相关性分析,发芽率、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充氮气调储藏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大豆在储藏过程中的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