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害鼠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 ,由于受气候、耕作、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农田害鼠渐趋严重。老鼠不但取食种子 ,咬啃青苗 ,造成缺苗断垄 ,而且对即将成熟或已成熟的作物取食、盗藏、破坏 ,使粮食丰产不能丰收 ,同时破坏田间环境 ,给耕作及灌溉造成极大不便。我县常年受害面积二十五万亩以上 ,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5 %左右 ,年损失粮食数百万千克。加之龙陵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复杂 ,有利于害鼠的生育繁殖 ,据调查 ,我县平均每亩农田有鼠类10.54只 ,超过防治指标3%夹次的4.51倍。一、农田害鼠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1.主要害鼠种类。调查表明 :我县主要…  相似文献   

2.
广东稻田的主要害鼠有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小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据调查,1只成年小家鼠1晚取食稻谷3~4克。而1只黄毛鼠或板齿鼠、褐家鼠、黄胸鼠1晚一般取食稻谷15~50克。这4种害鼠都咬断稻株,造成严重损失。1只板齿鼠和1只黄毛鼠1晚分别咬断孕穗期稻株161~185株和62~70株,分别损失干谷402~465克和154~175克,为1只小家鼠危害量的33~154倍,由此可见鼠害对稻田的危害非常大,很有必要制订防治鼠害的有效措施。现将防治稻田鼠害的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害鼠的繁殖特征、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灾变规律,对云霄县下河乡四坂村2015年农区害鼠情况进行调查及监测,结果发现:全年共捕获害鼠144只,总密度为2.94%,其中:褐家鼠有73只,占49.65%,为优势鼠种;黄毛鼠54只,占38.30%;黄胸鼠17只,占12.06%.根据鼠密度消长规律,提出最佳防治时机和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农区鼠害监测结果与灾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通过分析1984—2005年贵州省23个县(市、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种类有16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6.35%;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4.88%;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1.68%、13.42%,在部分地区也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5种害鼠的种群繁殖特征和种群数量灾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给雷山县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雷山县1985—2011年农区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农区鼠类隶属1目(啮齿目)2科(鼠科、仓鼠科)7种,其中,褐家鼠、黄胸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住宅区总鼠数的52.54%、29.49%,合计占82.03%;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分别占稻田、旱地耕作区总鼠数的71.67%、49.89%,合计占60.67%。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稻田、旱地耕作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由于受气候、耕作、栽培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害鼠猖獗.老鼠不但取食种子,咬啮青苗,造成缺苗断垄,而且对即将成熟或已成熟的作物取食、盗藏、破坏,使粮食丰产不能丰收;同时破坏田间环境,给耕作及灌溉造成极大不便,已成为农业生产和田间试验的一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省遵义县1987—2013年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类型地鼠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县住宅区和农田区(稻田、旱地耕作区)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社鼠5种,褐家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3.09%,黑线姬鼠为农田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6.12%。住宅、稻田、旱地鼠类多年平均捕获率分别为4.52%、2.55%、3.16%,总体多年平均捕获率为3.42%。褐家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防治时以化学防治为主,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农区鼠类优势种群生态特征,对贵州省兴义市2013—2019年7年系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兴义市农区鼠类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种群占比分别为54.33%、35.67%、10.00%。共解剖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标本300只,总体种群性比为1.31,平均怀孕率为21.76%,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4.62%,不同鼠种、不同月份之间种群繁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可见,黄胸鼠、褐家鼠为兴义地区害鼠优势种,是农区鼠情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为给贵州省瓮安县农区鼠害防治提供依据,基于相关监测资料,对2013—2022年当地害鼠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瓮安县农区主要害鼠种类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4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不同年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有时差异较大、有时差异较小,2014年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最高,之后时升时降,2021年害鼠种群数量最低;不同月份瓮安县农区害鼠种群数量波动较大,3月、6月、9月出现3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全年种群数量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不同季节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及旱地耕作区)害鼠种群数量变化均存在明显区别,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因此,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应列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6月、9月是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澳洲坚果的种植和发展,为鼠类提供了新的食物。介绍了危害澳洲坚果的主要鼠类包括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黄毛鼠、社鼠、黑线姬鼠和赤腹松鼠等的主要分布、生活习性及繁殖特性,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器械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农村住宅鼠类群落结构和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作者1982-2005年在洞庭湖区研究农业害鼠积累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农村住宅的害鼠群落结构和演替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农村住宅区的害鼠种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根据各地鼠类群落中优势种的特点,将农村住宅区鼠类群落结构划分为2个群落类型区,即小家鼠 黄胸鼠群落:该群落区位于洞庭湖的东面平原区和丘陵区,以及湘江以东的丘陵区;小家鼠 褐家鼠群落:位于洞庭湖的西、南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小家鼠 黄胸鼠"群落区的鼠种组成变化特点是褐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增加明显,黄胸鼠有所减少,小家鼠没有变化,而黄胸鼠减少的比例正好是褐家鼠增加的比例。在"小家鼠 褐家鼠"群落区,褐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逐步下降,小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逐步增加。小家鼠已经成为整个洞庭湖农区农房鼠类群落中的优势鼠种,群落两个时间段的鼠种组成差异显著。两个群落的主要差别也就在大型鼠种(褐家鼠和黄胸鼠)在群落中的配置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老鼠发生种类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和我们监测,我省害鼠已知的共有25种.按其生活栖息习性可分为家鼠、田鼠、山鼠、仓鼠、松鼠、竹鼠等.其中室内优势鼠种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野外农田优势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黄毛鼠、黑线仓鼠、社鼠、岩松鼠、花鼠、针毛鼠、青毛鼠、板齿鼠、大足鼠、高山姬鼠、大绒鼠、五趾跳鼠等十几个主要鼠种.老鼠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一、老鼠发生种类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和我们监测,我省害鼠已知的共有25种。按其生活栖息习性可分为家鼠、田鼠、山鼠、仓鼠、松鼠、竹鼠等。其中室内优势鼠种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野外农田优势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黄毛鼠、黑线仓鼠、社鼠、岩松鼠、花鼠、针毛鼠、青毛鼠、板齿鼠、大足鼠、高山姬鼠、大绒鼠、五趾跳鼠等十几个主要鼠种。老鼠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一、老鼠给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老鼠对养殖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破坏养殖场设施、设备。②偷食饲料。据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提供的资料,成年黄胸鼠每日食量为15.97克,褐家鼠为14.83克,小家鼠为8.11克;依此计算每只黄胸鼠每年需饲料5800克,1000只成年黄胸鼠偷食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01-102
为掌握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给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3—2018年贵州省兴义市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兴义住市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住宅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24.82%、59.85%、15.33%;旱地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42.65%、54.41%;稻田区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1.79%、46.43%。住宅区捕获率为3.76%,鼠类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旱地区(1.88%)和稻田区(1.55%)。不同年份间鼠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给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3-2018年贵州省兴义市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住宅区以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35.25%、55.56%、9.20%;旱地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42.65%、54.41%;稻田区以褐家鼠、黄胸鼠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1.79%、46.43%。住宅区捕获率3.76%鼠类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旱地区1.88%和稻田区1.55%。不同年份间鼠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10—2016年对贵州省关岭县住宅、稻田和旱地3种生境鼠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种群组成及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关岭县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有5种,黄胸鼠、褐家鼠为住宅区和农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65.46%、28.75%和68.87%、27.55%,合计占总鼠数的94.21%和96.42%,是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7年平均捕获率为3.57%,明显高于农田、旱地耕作区(1.16%)。住宅区混合鼠种每年5—7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农田区混合鼠种每年7—9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每年5—7月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TBS围栏式捕鼠器的灭鼠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在贵州省岑巩县开展了TBS围栏式捕鼠器灭鼠试验。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1个,捕获鼠类46只,鼠种种类有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以褐家鼠数量最多,占总捕鼠数的50.00%,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当地2011年鼠夹法系统监测结果——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基本相一致。不同月份捕鼠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捕鼠高峰。试验区附近水稻受鼠类危害明显减轻,对农田害鼠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说明TBS围栏灭鼠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农田鼠害监测工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