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秋水仙素诱导黄芩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浓度为0.01%,0.05%,0.1%,0.2%,0.5%的秋水仙素浸泡黄芩种子24、48、72 h和96 h,统计种子发芽率;此外,在黄芩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5、10 mg/L和15mg/L的秋水仙素,进行黄芩多倍体的诱导.种子发芽和诱导愈伤形成芽后,取二者幼芽分别固定和制片观察,统计秋水仙素诱导黄芩产生的多倍体细胞率.结果表明:0.01%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24、48、72 h)黄芩种子,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提高;当浓度高于0.05%时,种子发芽率降低,但规律不明显.染色体压片观察表明,以浓度0.1%秋水仙素浸泡处理黄芩种子24h的多倍体细胞诱导率最高,可选49.2%;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但多倍体细胞诱导率仅为9.7%.以上结果表明,种子浸泡或培养基添加秋水仙素均能诱导黄芩根尖或愈伤产生多倍体细胞,但要获得纯合的四倍体或多倍体植株,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苦参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过氧化氢溶液浸种、浓硫酸拌种和浸种、热水浸种和沙搓处理,测定其对种子吸胀率、硬实率、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较,98%浓硫酸拌种能显著促进苦参种子的萌发,其中浓硫酸拌种40min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82%和88%,分别较对照提高167.4%,97%。  相似文献   

3.
苦参种子的硬实特性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方法对苦参种子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物理方法砂擦、砂纸摩擦、热水浸种均可破坏种皮,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砂纸摩擦处理种子效果较好.用化学方法高锰酸钾、硫酸、赤霉素溶液处理苦参种子均可破坏种皮.高锰酸钾和赤霉素溶液对苦参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不显著.用98%浓硫酸处理种子以20 min效果最佳,发芽率可达87.9%.砂纸摩擦处理种子发芽率可达91.3%.  相似文献   

4.
《种子》2014,(1)
以胡枝子种子为材料,研究去果皮、浓硫酸和热水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皮处理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去果皮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能力。萌发温度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有显著影响,25℃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能力较好,10℃条件下种子萌发较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硫酸浸种时间的延长,胡枝子种子发芽能力逐渐提高,以浓硫酸浸种10 min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温度热水浸种对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始温60℃热水浸种处理效果最好,40℃和80℃热水浸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刺槐种子硬实破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硬实是豆科植物普遍存在的现象,硬实种子不透水,必须经过适当处理来提高种皮的透性种子才能萌发。研究表明:热水浸种、砂擦处理、浓硫酸浸泡、切除部分子叶对刺槐硬实的破除均有作用,以热水(100℃)浸种24h为最好,硬实种子发芽率达79.33%,若应用逐次增温处理效果更好。本研究为刺槐硬实种子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铁种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浓硫酸浸种、机械破皮、生根粉浸泡3种处理方法对不同贮藏时间苏铁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苏铁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6h内,可以提高苏铁种子的发芽率;苏铁种子经浓硫酸酸蚀6h后再用生根粉浸泡5h,发芽率可达98.7%;完全去掉中种皮并使用生根粉浸泡1h,发芽率达97.2%;当年采摘的苏铁种子发芽率比贮藏1、2年的发芽率高。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荒漠豆科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与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小芳  韩路  王海珍 《种子》2016,(5):36-40
以塔里木荒漠区3种豆科植物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破除豆科植物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探讨种子体眠原因并寻求打破种子体眠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3种荒漠豆科植物种子属物理性种壳休眠,种皮障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热水、赤霉素、过氧化氢、乙醇、氢氧化钠等化学处理均可破除种子休眠,但种子发芽率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效果不佳.机械破损种皮和浓硫酸处理均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发芽率.种子发芽率随硫酸浓度增加与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提高,80%以上浓度的H2SO4处理效果较好,其中以80%H2SO4处理90 min,90% H2SO4处理50 min,98% H2SO4处理30 min为最佳,种子发芽率超过98%.因此,利用小型机械和浓硫酸处理是破除荒漠豆科植物种皮休眠障碍的最佳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荒漠区人工种植与荒漠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诱变剂和赤霉素处理狭叶薰衣草种子,研究其萌发情况。结果表明:浓度为1.0%的EMS浸种8 h,对狭叶薰衣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作用,而2%的EMS浸种对狭叶薰衣草种子萌发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浸种对狭叶薰衣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均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同时,恒温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浸种,种子萌发更快,且发芽率较室温高;GA3处理能显著提高狭叶薰衣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在GA3浓度为200 mol/L,处理8 h时,狭叶薰衣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是对照的3.43倍和5.86倍,并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叶千斤拔种子发芽最佳基本条件和种子的寿命,为栽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测定种子的吸水率;通过磨破种皮、热水处理和浓硫酸处理等找到破除种子硬实的最佳方法;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发芽床、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种子吸水率为31.26%,种皮透水性差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0℃,发芽前用磨擦种皮+80℃热水浸种4 h的方法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66.67%;光照和发芽床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种子在4℃低温条件下贮藏3年发芽率仍有61%,贮藏4年发芽率降至32%。综上,大叶千斤拔种子为硬实性种子,发芽前需要预处理;种子为高温萌发型、光中性种子;种子寿命在4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芭蕉芋硬实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淀粉作物芭蕉芋适应性强,但其种子发芽率低,极大地限制了芭蕉芋栽培和新品种的选育。以贵州兴义地区的绿叶红花芋种子为试材,采用针尖刺破、沸水浸种和98%浓硫酸处理3种方法解除芭蕉芋种子硬实,研究发现:3种方法可不同程度提高芭蕉芋种子萌发率。沸水浸种24h后种子发芽率可提高到55.56%,针尖刺破法可使发芽率提高到60%以上,但种子萌发很不整齐。浓硫酸处理效果最好,当处理时间为90-120min时,发芽率均可达100%,且发芽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对国槐花粉进行提早采集和保存,避免人工辅助授粉和杂交授粉带来的不便,延长花粉授粉期间的生活力。以国槐花粉为实验材料,使用培养基萌发法观察花粉萌发情况,测定花粉萌发所需时间,找出适于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同时比较花粉在室温(27℃左右)和冰箱冷藏室(4℃)2种保存方法下的寿命。结果表明:6种培养基中最适于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1g琼脂+1g蔗糖+100mg/L硼酸;花粉的萌发时间为萌发60min;保存相同天数的情况下,冰箱冷藏室花粉萌发率明显高于室温萌发率,冰箱冷藏室保存5天的花粉可用于国槐授粉,此时的花粉萌发率大于50%。实验获得了适于国槐花粉进行野外授粉的保存方法,旨在为研究槐属植物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苦参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参种子硬实的最佳破除方法、最适发芽的温度、光照条件及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8%浓硫酸处理、烫种和砂纸磋磨处理均可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98%浓硫酸处理40min为最佳处理方法;25℃为苦参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光照条件非苦参种子萌发的必备条件;适量的NaCl(<5 g/L)有利于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浓度的NaCl(>7 g/L)则明显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3.
外源赖氨酸对苦参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苦参为材料,测定苦参根中生物总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研究添加外源赖氨酸对苦参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赖氨酸后,苦参总碱的含量都有所升高,添加量为600 mg/L时最有利于苦参总碱含量的增加,7、8、9、10月4个采样时间苦参总碱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59.43%,168.33%,137.97%,144.52%;灌根和叶面喷施2种添加方法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添加600 mg/L外源赖氨酸后,7、8、9、10月4个时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02.38%,77.79%,48.63%,51.15%。因此,添加适当浓度的外源赖氨酸可提高苦参中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苦参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霞  纪瑛 《中国种业》2009,(11):54-55
采用称重、测量、解剖等方法,研究苦参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吸水特性,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选取来源于岷县和成县的苦参种子,经过沙擦处理和未处理研究其萌发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苦参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0%以上,经测定种子生活力为78%,种子存在吸水困难。未经处理的种子萌发速度缓慢,置23℃恒温条件下的种子吸水膨胀后第5天才有胚根露出种皮,15d完成萌发过程,且萌发率低。经过沙擦处理的种子,其吸水速度加快,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的种子,说明坚硬的种皮是阻止种子吸水和萌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芸  崔芬芬  陈亮  王立  乔永刚 《种子》2017,(7):48-50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苦参种子的形态,并且对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的苦参种子横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的种子呈卵圆形,平滑而有光泽,种皮呈黄褐色,有明显的种脐.苦参种子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最外层为栅栏组织逐渐加厚而形成的角质层;表皮层下面为“工”字形的骨状石细胞;种脐部位有较为发达的维管系统;苦参子叶较大,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加厚的角质层和骨状石细胞增强了苦参种皮的保护功能,这一特征可能是苦参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观察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种子休眠和硬实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槐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槐树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槐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光照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为光中性种子;种子出苗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0%~25%;种子在沙壤中出苗率最高;播种深度对种子出苗率无显著影响,但以1~3cm为宜;种子粒径大小对出苗率有显著影响,粒径〉6mm的种子,其出苗率和苗高显著大于粒径〈6mm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对地榆槐米蜜饮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槐米提取液添加量,地榆提取液添加量,冬瓜皮、槐角、山楂肉、何首乌、乌龙茶混合提取液添加量及蜂蜜添加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了生产地榆槐米蜜饮基本的加工工艺。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得出地榆槐米蜜饮的最佳配比为槐米提取液添加量16%,地榆提取液添加量13%,混合提取液添加量7%,蜂蜜添加量2.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山豆根种子在室温下和5℃冰箱里分别贮藏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时间和持续发芽时间.结果表明:贮藏对山豆根种子的始发芽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影响不大,而对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极显著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和发芽势都呈下降趋势,室温环境快于5℃的低温环境,贮藏9个月,发芽率就从95%降为0,而5℃低温贮藏的发芽率为59.2%.山豆根种子为短命种子,其寿命按一般标准为6个多月,按农业生产标准则为3个月,5℃的低温贮藏环境能延长寿命3个月.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山豆根种子不宜长贮,短期贮藏最好置5℃的低温环境下,春季应尽早播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方法对白刺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刺花种子为试材,采用热水浸种,砂纸摩擦后不同温度浸种、过氧化氢、硝酸钾、赤霉素以及浓硫酸溶液浸种等不同方法处理种子,测定其对白刺花种子吸胀率、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纸摩擦后不同温度浸种能显著促进白刺花种子的萌发,其中砂纸摩擦后25℃恒温浸种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7.67%、74.33%,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5.67%、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