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同立地条件桤木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标准地,选择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对比分析不同立地条件对解析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及连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对桤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水湿条件好的立地桤木达到速生.  相似文献   

2.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多次相交。(3)中等木与优势木的材积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潜力大,直至第30年时仍未达数量成熟。(4)心材形成的起始树龄和起始树干去皮直径分别为12.2年、7.73 cm。(5)林分中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拟合方程分别为Gompertz、Richards、Richards方程,其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均≥0.978 691,拟合效果显著;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Schumacher、Richards、Richards方程。(6)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距离工具进行树干解析测定,具有测量结果精准、效率高、成本低及复测易于实现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工测量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白龙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33块样地调查,并对35株样本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6-10年分别是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8年(1.11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87m);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2)建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率、形数的数学模型,并经对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进行模拟得出,它们符合理查得(Richards)生长曲线。(3)18年生材积生长量比云杉、华山松、油松3个树种的材积生长量高2倍以上,生长速度的次序为:落叶松>华山松>油松>云杉。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鄂西南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人工林的生长过程,以石板岭林场39年生日本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2株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Logistic、Richards、Schumacher等6种经验生长模型拟合了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日本柳杉在鄂西南适应性强,39年生日本柳杉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3.2 cm、18.9 m、0.383 9 m3;其速生期在第6—第24年,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峰值均在第24年;胸高形数0.55~6.32,呈反“J”形,第12年后胸高形数趋于稳定;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佳生长方程均为理查德方程;材积连年生长量始终高于平均生长量,林分未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5.
庞泉沟保护区天然华北落叶松林单木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帝山林区的天然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设置了3块标准样地,选取25株平均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Log istic方程和R ichards方程拟合树高和胸径、材积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胸径、树高前5 a生长缓慢,5 a后加速生长,而材积在前10 a生长缓慢,10 a后加速生长。2)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前30 a差别不明显,30 a后立地条件越好,三者的总生长量越大且长势较好,表现出速生丰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大青山人工油松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②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③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 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相似文献   

7.
钻天柳天然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立地条件的钻天柳天然林进行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5~35 a之间;树高生长高峰期在5~25 a间;15~45 a生期间是材积生长的速生期。在12 a生的林分中,低密度林分的胸径平均生长量比高密度林分高9.9%,低密度林分树高平均生长量比高密度高14.5%。在20 a生林分中,沙壤土立地的生长量优于砂砾立地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2020年7月,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雁门林场44 a生柏木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柏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胸径和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10~20 a,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2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均在第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第40年时出现最大值;在44 a期间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达到最大值;胸径生长率和树高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10年,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20年。  相似文献   

9.
系统了解和掌握林木生长规律,是科学合理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承德平顶山林场山地人工中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阴坡和阳坡人工油松林样地调查资料,选择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不同坡向油松树高、胸径以及材积变化规律,以掌握树木个体生长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持续上升;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与平均生长量也较一致;处于阴坡的油松生长较阳坡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选择深山樱分布集中地块设置临时标准地进行调查,伐取平均木做树干解析,分析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采用Logistic方程对树高、胸径、材积总生长量进行拟合,计算出树高、材积生长曲线拐点,分别划分出树高、材积生长阶段,即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缓慢生长期。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在山西省北部地区为减小风沙危害,人们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纯林,但随着时间推移,防护林功能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林分稳定性,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营造了多树种混交林,并收集了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侧柏、刺槐、旱柳、白榆、辽东烁、杏树、白桦、白蜡及山丁子等树种基因资源,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章古台造林树种引种与乡土树种对比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选择造林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在辽宁省章古台试验地,开展了造林树种引种与乡土树种对比栽培试验。试验表明:针叶树以樟子松、彰武松,其次是油松、东宁赤松的适应性比较强,生长量比较高;阔叶树以白榆、怀槐、刺榆、暴马丁香、桑树和色木槭的抗性比较强,生长比较快。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古敖汉旗大五家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林地类型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内不同林地土壤蓄水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油松纯林(1 985.52t/hm^2)〉小叶杨纯林(1 923.81 t/hm^2)〉小叶杨柠条混交林(1 904.22 t/hm^2)〉山杏纯林(1 896.38 t/hm^2)〉油松沙棘混交林(1 867.98 t/hm^2)〉桑树山杏混交林(1 765.13 t/hm^2)〉柠条纯林(1 637.79 t/hm^2)。乔木林和乔灌混交林的土壤蓄水能力明显大于灌木林,其中尤其以阴坡油松林的蓄水能力为最好;立地条件不同,土壤蓄水能力不同,无论何种林地,都是阴坡好于阳坡,下部好于上部。  相似文献   

14.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宁化国有林场开展了混交(马尾松:闽楠混交比例分别为1:1和2:1)和马尾松间伐后林下套种(25%和40%间伐强度)2种培育模式下闽楠生长、材积及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后第1年,马尾松林下套种的闽楠成活率高于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造林后1-4年,闽楠树高、胸径和材积在马尾松林下套种和马尾松+闽楠混交林中没有显著差异;造林后7-9年,马尾松+闽楠1:1混交林中闽楠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株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马尾松+闽楠2:1混交林;40%间伐处理后林下套种的闽楠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株生物量大于25%间伐处理。总体上,造林7年后混交林中闽楠生长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林下套种。因此,闽楠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比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更有利于其生长,但确定适宜的混交比例和加强后期的抚育管理(如间伐)对于闽楠人工林培育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在桂西北乐里林场设置了3个固定样地,对马尾松人工幼林(4~11a生)的胸径、树高等进行了连续8年的监测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胸径逐年总生长为5.50~12.27c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DBH/cm=3.9383Ln(X林龄)+3.7132,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7~2.23cm和1.10~1.31cm。2)树高逐年总生长为3.53~11.73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H/m=1.2186 X林龄-1.5443,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3~1.47m和0.88~1.08m。3)林分逐年总蓄积量为6.5~137.8m3/hm2,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V/m3/hm2=0.0932X3.1119林龄,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5.0~25.0m3/hm2和1.6~12.5m3/hm2。研究充分说明,该区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较为缓慢,林分蓄积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应用logistic模型和有序样品聚类法对小叶杨胸径和树高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进行定量研究,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观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不仅反映出小叶杨生长进程的综合节奏性,更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对小叶杨而言,所获如下结论值得重视:(1)径生长开始进入速生期时,完成了幼龄林阶段;(2)高生长速生期结束时完成了中龄林阶段,此时恰好是径生长速率最大的时期;(3)径生长速生期结束时,基本完成了近熟林阶段。除小叶杨外,文中提供的方法尚可供其他树种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定量研究中参考。另外,还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以时间因子为媒介,推导出一个能准确地描述小叶杨关系的新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  相似文献   

18.
对辽西地区的两大先锋树种油松和杨树的树冠圆满度与其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等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2树种的树冠圆满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与形数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油松树冠圆满度的大小对油松的生长和干形影响很大;杨树树冠圆满度的大小对生长量影响较大,对干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5种四倍体泡桐为材料,研究其光合作用、材积生长量、接干长度、比叶重( SLW)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四倍体泡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Tr)、胞间CO2浓度( Ci)光合因子的日变化规律相同。9月份叶片的Pn、 Gs、 Tr、 Ci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四倍体豫杂一号泡桐( TF4)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余4个种。此外,四倍体毛泡桐( T4)的树高生长量和接干高增长量、 TF4的胸径生长量和比叶重增长量、四倍体南方泡桐( A4)的材积增长量最大。5种四倍体泡桐的树高、胸径、接干、材积的相关性表明,材积与胸径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显著;树高与比叶重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