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蚜,又名腻虫。麦蚜是云南省小麦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在23万公顷左右,约占播种面积的46%。危害小麦的主要有4个种,即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  相似文献   

2.
麦蚜是宝鸡市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文章在介绍麦蚜发生危害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宝鸡市麦蚜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做到统防统治;选用抗蚜耐蚜小麦新品种;科学管理,减少蚜虫危害;保护利用好麦蚜天敌;加强药剂防治等措施,以期对今后的小麦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麦田天敌对麦蚜控制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蚜虫是云南省小麦的主要害虫,常年蚜害损失10%至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长期以来主要用化学杀虫剂防治,不仅方法单一使得蚜虫产生了抗药性,不得不提高药剂使用的浓度和数量,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药污染环境和影响小麦的品质。为了探索在综合防治中充分发挥天敌因子的作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小麦的质和量,1984年至1985年对麦田天敌昆虫控制麦蚜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在相同的栽培耕作条件下,保护和利用天敌的麦田内各种天敌繁衍兴盛,共同控制着麦蚜的数量和为害,表明了在综合防治中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麦蚜是营山县小麦上的重要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1万hm^2以上,给小麦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2009年营山县进行小麦重大病虫综合防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小麦病虫的发生为害,减少农药用量,取得了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麦蚜发生危害特点及小麦抗蚜性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麦蚜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常年造成小麦减产10%以上,大发生年份超过30%。由于麦蚜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和较短的生活周期,暴发频率较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在我国,危害小麦的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ane(F)]、禾谷缢管蚜[Rhopolosiphum pa-di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长管蚜是我国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先危害小麦叶片,等小麦抽穗后,再转移到穗部危害,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此外,小麦长管蚜还是小麦黄矮病的传播媒介,引起小麦黄矮病的流行,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南疆地区是新疆果粮间作的主要区域,小麦与核桃、红枣间作的种植模式较为普遍。随着果粮间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小麦长管蚜的发生也呈现加重的趋势,在麦蚜发生重的年份,单纯依靠自然天敌较难控制麦蚜的危害,必须辅  相似文献   

7.
平衡施肥与小麦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谷城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与防治现状1.1病虫害发生现状我县是主要农作物病虫多发、重发、暴发及有害生物灾害地区,常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达18种次左右,主要危害水稻、小麦、油菜及玉米,病虫累计发生面积在230万亩以上,造成产量损失达3500万公斤以上,重发生年份达5000万公斤以上。近年来小麦、水稻保持常年偏轻发生水准的有小麦纹枯病、麦蚜、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稻曲病;持续偏重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麦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为了掌握麦蚜和天敌的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的控蚜效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天敌防治麦蚜,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1984~1989年我们进行了麦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控制效果的研究。材料与方法一、麦田蚜虫及天敌的系统调查:选择生长中等偏好、长势均匀的麦田2亩,小麦全生育期不施任何农药。5点取样,5天调查一次,记载麦蚜及各种天敌的发生数量。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青海省的优势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在20万公顷以上。但油菜病虫害也呈逐年上升态势,尤其是黄条跳甲、油菜茎龟蟓,常年发生面积达13.33万公顷左右,危害率达40%-100%,导致的油菜产量损失达20%-40%,严重年份拆种现象时有发生。日益猖獗的油菜害虫严重威胁着油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保护利用天敌控制麦蚜为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控制麦蚜的天敌优势种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天敌利用指标为:麦蚜盛发期百株蚜量500~600头,瓢、蝇有效虫态数量之和与蚜量之比为1:80以下,三日蚜变系数为1以下;或蚜茧蜂寄生的僵蚜率20%左右,三日内蚜量趋于下降。改善种植结构、使用选择性药剂、改进用药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控制麦蚜为害,示范面积100万亩,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麦豆连作田套种油菜对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6、1987和1990年在皖北麦豆连作的夏大豆产区进行了于小麦生长后期套种油菜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油菜可有效地增殖豆田天敌数量,较对照田高1.67~2.14倍,从而大豆害虫得到有效控制。百株蚜量较对照减少61.4%~73.3%(豆蚜大发生年份)和20%左右(豆蚜轻发生年份),豆天蛾数量减少36.8%~90%,大豆食心虫虫食粒率降低34.9%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控制蚜害,经过全面调查,多年积累共鉴定整理出蚜茧蜂8属24种。麦田蚜茧蜂种群数量动态划分为4个时期,与麦蚜数量和小麦生育期密切相关。应用塑料大棚人工繁殖寄主和蚜茧蜂田间释放,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保护利用蚜茧蜂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必然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3.
麦蚜发生规律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多年系统观测,关中麦区麦蚜种类为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蚜、麦无网蚜和玉米蚜。麦长管蚜是小麦生长后期危害优势种;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西部小麦生长前期的优势种分别为麦二叉蚜和禾谷缢蚜。据麦蚜混合种群数量消长规律,提出渭北春季麦蚜混合种群发生量峰值预测式。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在渭北非极端寒冷年份可以成、若蚜安全越冬,未谷缢蚜只部分年份可以越冬。小麦适期晚播可减少黄矮病的发生,但对麦蚜却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1.白粉病:拨节至孕穗期病叶率达10%以上,齐穗至扬花期病叶率达20%以上,或齐穗期病指达4以上,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40—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53—66克喷药。 2.赤霉病:在小麦开花到灌浆阶段进行防治。一般小麦扬花期发现病穗,气温在15℃以上,有连续3天阴雨天气,或在10天内有5天以上降雨天气;同时,正是大量病菌预散发期,即有赤霉病发生,应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或50%多菌灵乳剂1000倍喷雾,还可用80%多菌灵微粉,每亩50克加水10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对个别重病田应喷两次药。 3.麦蚜:在抽穗至扬花期,百穗蚜量在300头以上,应用50%抗蚜威5克,或2.5%敌杀死乳剂10—15毫升,或20%速灭杀丁15—20毫升加水10—15公斤,用低量喷雾器喷洒。但要注意保护天敌,当蚜虫与瓢虫或食蚜蝇及草蛉比例在100:1左右,或蚜茧峰寄生率达80%以上时,天敌可控制蚜害,均勿用药。 4.小麦吸浆虫:在小麦吸浆虫发生地方,要根据淘土测报确定是否防治,淘土每小方(5寸见  相似文献   

15.
倪汉祥 《中国农资》1998,(1):11-12,16
<正> 1 1997年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 1997年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与我们在1996年底分析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总体为中等发生,部分地区为中等偏重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1·1 虫害发生继续重于病害 近几年麦蚜、麦红蜘蛛都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麦蚜发生面积在1300万公顷次以上。据山东省植保总站调查,1997年危害小麦最严重的病虫害是麦蚜,全省发生355万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麦田蚜虫,保护生态环境,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采取组合生物措施,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可有效控制麦蚜,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瓢蜂菌组合生物控制麦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麦田蚜虫为害,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相组合生物措施,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避免害虫再度猖獗,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于同翅目蚜科. 麦蚜主要有两种,即麦长管蚜在小麦生长期间,在麦株上看见的麦蚜主要是成蚜和若蚜,成蚜又分有翅型和无翅型.麦若蚜额瘤明显,触角长于身体;麦二叉蚜额瘤不明显,触角短于身体.两种麦蚜在全国麦区范围内普遍发生,成蚜和若蚜群集叶部和穗部刺吸汁液,对小麦千粒重有明显影响,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是农业常见的危害非常严重的害虫.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害生物田间越冬基数、农作物种植情况、小麦苗情、生态条件,结合2010年冬季气候实况和2011年春夏季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11年上半年我省主要农业有害生物总体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2010年,发生期稍早于常年。其中:麦蚜、棉花苗蚜、保护地蔬菜灰霉病、  相似文献   

20.
<正>昭苏县气候冷凉湿润,适宜春油菜种植,油菜常年播种面积近5.3万公顷,是全疆重要的油菜产区。为增加本地农民收益,自2010年起,昭苏县与青海农业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在昭苏镇吐格勒勤村开展合作制种。制种5年来,年均667米2产量80千克,最高可达100千克。现将油菜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