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海市是粮食高产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高产出低收入”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市农业局与东园镇农科所联合实施稻-稻-瓠高产栽培示范,即早、晚稻采用特优63组合,冬季种植"福州长瓠”,每667 m2年产粮1125 kg,年产值达5687元,实现了粮钱双丰收.  相似文献   

2.
“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祖坦 《福建农业》2006,(10):10-11
充分利用闽侯县紧靠福州市地理优势,发展“稻-稻-萝卜”种植模式,既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又能达到培肥地力效果。我局于2004年在荆溪镇关东村示范推广“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经现场验收,每亩早稻产量493.5公斤,晚稻产量483.8公斤,萝卜产量3250公斤,比种植双季稻增收一季萝卜,增加产值1950元,增加纯收入1065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9,(10)
磐安县地处浙中地区,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和出口的重点县之一。自90年代以来,磐安县利用中药材生产优势,在三熟制地区大力发展药材—稻—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近几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左右,已成为三熟制水田的主要耕作制度,代表类型是“元胡-稻-稻”。据1996~1998年验收,元胡-稻-稻种植模式每亩可生产商品元胡130.4千克,产值1956元,早稻504.3千克,产值605.16元,晚稻439.2千克,产值658.8元。全年合  相似文献   

4.
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在永安市已示范推广5年,该种植模式的早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地、节本、避蚊、避寒、高产的优点,并且早稻再生稻比两季稻生育期缩短59d,特别是再生稻比晚稻提早26d,为冬季种植飞桥莴苣提供了条件。5年来永安市早稻再生稻一莴苣栽培模式累计推广4000hm^2,早稻再生稻平均产量15.3t/hm^2,莴苣(飞桥莴苣)平均产量47t/hm^2,平均产值7.3万形hm^2,纯收入5.04万形hm^2。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农民调结构稳增收,在原有“早稻-再生稻-莴苣”“烟叶-晚稻-莴苣”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推广“甜玉米-中稻-莴苣”种植模式。该模式在2020年高产示范种植中,每667平方米(1亩)甜玉米产量1485千克、中稻产量760千克、莴苣产量4050千克,每667平方米年产值达13088元。“甜玉米-中稻-莴苣”一年三茬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2003—2005年三明市在海拔300—500m耕作区,示范推广稻(烟草)-稻-莴苣、辣椒-稻-莴苣、早稻-再生稻-莴苣、菜(西瓜)-稻-莴苣等一年3熟多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3年共示范推广1万hm^2以上,其中示范片1000hm^2,一般田块早稻产量400kg/667m^2、晚稻产量500kg/667m^2,全年稻谷产量900kg/667m^2;  相似文献   

8.
葛小妹 《福建农业》2007,(12):11-13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建阳市在传统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烟—稻栽培模式是近几年来推行的粮经高效栽培模式之一,改变了原来只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一般烟—稻栽培的早季烟叶亩产135—160公斤,产值1600—1850元,烟后种晚稻亩产600—650公斤,产值780—965元,全年亩产值2380—2815元,扣除成本后,每亩纯收入1400—1950元,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适宜我市海拔300米以下地区种植。采用烟—稻栽培模式有利于减轻病虫为害,有利于烟稻增产。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9.
自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来,我县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瓜-稻”栽培模式在丹阳、蓼沿、潘渡、东湖等乡镇普遍推行,2005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万亩.已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瓜-稻”比“稻-稻”每亩年可增收1640-3140元,除头一季西瓜获高效益外,还能充分利用西瓜后作土壤肥力、光温资源等优越条件,夺取晚稻的超高产,每亩晚稻产量可达到600-700公斤:  相似文献   

10.
稻-稻-蚕豆模式是福鼎市传统的三熟制栽培方法,在2000年之前都是分散种埴,体现不出规模效应、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自从2001年开始,店下镇率先开展稻田蚕豆连片种植,从当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目前的上万亩。稻-稻-蚕豆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在我市蓬勃发展,带动了秦屿、硖门、山前等乡镇,促进了全市冬季农业全面发展。店下镇已成为我市优质蚕豆生产和销售中心,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01,(8)
位于宁绍平原的余姚市泗门镇从1998年冬开始,把长期种植在棉区旱地的榨菜移到稻区试种,获得成功,三年间累计推广面积5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亩产3423千克,亩产值961元,净收入681元,而且榨菜瘤茎病斑少,空心率低,品质优于棉区旱地种植的,效益显著高于种植油菜。稻板榨菜收获后种植早稻可不施或少施肥料,早稻还可增产12.3%。2000年,余姚全市稻区冬季种植榨菜面积达到了1.2万亩。稻板榨菜的推广为加快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站推广稻一鱼轮作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推广该模式2600亩。实现早稻亩产610公斤,鱼亩产410公斤.年亩产值4500元以上.效益是种植双季稻的3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油一稻一稻种植模式下磷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磷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17.01%.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晚稻施用磷肥没有增产作用.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一稻一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菜时施用磷肥.而在种植早晚稻时只施氮钾肥.  相似文献   

14.
目前,杂交水稻在我省主要是适于作迟熟中稻和一季晚稻的组合,在肥稻稻早熟早稻田也已大面积作为晚稻栽培,并获得良好成绩。在三熟田引种杂交水稻是进一步提高三熟三高产特别是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扩大杂交水稻栽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在油稻稻三熟制中进行试验,在保证早稻高产的条件下,力求杂交晚稻更高产。通过二年试  相似文献   

15.
大田县石牌镇处于中、低海拔丘陵地区,由于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制约,山区耕作制度比较单一,一般种植传统的一季或两季稻,劳力资源和温光资源严重浪费.2002年以来,笔者对烟叶、水稻、甘蓝的栽培模式进行了深人探讨、示范和推广,总结出适宜中低海拔地区的"烟-稻-菜"栽培模式,可有效协调粮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市是福建省马铃薯主要生产基地及高产示范基地,为进一步挖掘马铃薯的增产潜力,发展马铃薯无公害生产,介绍了稻茬马铃薯冬季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实施稻稻薯三熟栽培模式、选用优良品种种植、适期播种、科学施肥、稻草包芯培土、强化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控、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7.
墨江县稻-稻-豆一年三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稻-豆栽培模式在墨江县低热河谷地区的推广试验,获得了稻豆双收的成果,实现了一年三收的目标。作者介绍了墨江低热河谷地区稻-稻-豆一年三收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闽北地区以早稻--荸荠一年两熟的栽培模式,取得粮经双丰收,元坑镇五板桥村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并形成固定的栽培早稻--荸荠模式,据调查荸荠每亩产量1100千克,产值5500元;早稻每亩产量500千克,产值1500元。合计年每亩产值7000元,扣除每亩生产成本2000元。纯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如下:一、早稻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莲之乡”建宁县依据自然资源状况,调整农业结构,采用复合种植模式优化配置农田。莲-烟-稻高效栽培模式是利用当年新植莲子的水田,冬季翻梨晒白整畦栽植烤烟,第2年烟叶采收后轮作水稻,实现了两年三熟制栽培。莲-烟-稻高效栽培模式有效地协调了烟粮、烟莲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玉米-稻轮作这一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总结出玉米-稻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