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伴随着的大量农地非农化现象造成的生态破坏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应针对我国的农地非农化现象进行生态补偿。结合我国农地的现状、相关管理政策,借鉴国外经验对造成农地非农化现象生态补偿的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对象、方式以及相关制度和立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构建农地非农化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效益补偿的范围与基本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效益补偿包括对遭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以及对造成污染的生态环境的直接补偿和给予因环境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特定区域内的居民补偿的间接补偿两类,生态效益补偿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原则,公平原则,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等。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补偿是以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2019年新修订的《森林法》对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仍在法律制度建设、生态补偿金标准、补偿金来源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以保护公益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范畴和机制。通过国内森林生态补偿历程的回顾,对森林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和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遏制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进一步恶化,政府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鉴于此,首先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及理论基础,探讨了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接着对当前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征地现象频发,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也日趋多样化。通过发放问卷和走访的方式,充分调查了河北省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式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政府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的现状,对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机制和补偿效应评价等方面研究内容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提出了展望:①生态补偿概念的确定和科学定位;②加强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价值和补偿标准的研究;③加强中小流域的区际补偿标准与补偿模式的研究;④加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和补偿意愿的研究;⑤加强生态补偿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和资源环境的定量化影响研究;⑥加强生态补偿标准实现的GIS时空分配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毕节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与完善,从补偿策略、补偿标准制定以及补偿实施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探索性建议,指出应通过生态补偿优先级规划来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方案,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建设成本相结合制定补偿标准,根据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生态补偿管理机构框架,以期为推动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现行区片综合地价法存在公平补偿原则含义不明、土地增值收益缺位、市场价值体现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借鉴法国、德国、美国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国外补偿标准对我国的启示;厘清公平补偿原则实质为完全补偿,要求损益对等;明确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预补偿应得部分给被征地人;优化补偿标准,适用相对市场价格标准,以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流转价作为参考,以市场方法将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纳入评估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现行区片综合地价法存在公平补偿原则含义不明、土地增值收益缺位、市场价值体现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借鉴法国、德国、美国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国外补偿标准对我国的启示;厘清公平补偿原则实质为完全补偿,要求损益对等;明确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预补偿应得部分给被征地人;优化补偿标准,适用相对市场价格标准,以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流转价作为参考,以市场方法将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纳入评估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地区教育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林恭华  李元庆  赵之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78-10881
在分析国内外对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对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结合三江源地区生态及人文环境特点,提出了教育生态补偿的概念,并对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现行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方式仍然很不完善,灾后不仅给政府财政、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使灾民生计面临困境,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找出各个因素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影响,最终为建立合理、高效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周建国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6):163-165,162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存在补偿标准低、补偿范围窄、补偿分配不合理、补偿程序不完善和补偿安置方式简单等弊端,应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范围、构建合理的征地补偿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征地补偿程序及构建失地农民的安置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183-184
农村贫困地区往往又是生态环境保护区,两者具有高度的重叠性。本文探究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的减贫效果,发现现金型补偿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减贫效果,而且也不利于激发贫困人口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并不是长久之计;岗位型补偿方式能有效地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的重要方式。研究结果对于合理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江源省际生态补偿模型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华  史晓燕  邹新  林美芳  陈建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69-9171,9238
通过对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补偿模型,为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矿业迅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讨论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现实需求、现实意义和国内近年来生态补偿实践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补偿的实施标准和补偿方式及途径,并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具体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确定生态建设补偿标准的方法主要有生态建设服务价值法、生态建设成本法、生产成本加适当利润法、市场法和协商法等,实践中可依据不同补偿对象采用不同的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意义与其形式,并从加快生态补偿的法制建设,加快生态补偿各个层次的财政政策设计,建立共同管理体制,鼓励地方创新多样的补偿形式,生态补偿总体设计要与试点示范相结合,加强技术扶持,增强保护区经济当地自我发展能力6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我国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在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法律依据。结合我国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路。第2期曹小玉等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