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杂交油菜少免耕栽培不同生育阶段施肥配比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菜稻茬少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杂交油菜少免耕栽培不同生育阶段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稻茬少耕移栽高产栽培在氮肥的施用分配上仍需要部分后移作苔肥施用,施用比例以基、苗肥各占30%,苔肥占40%为好;苗肥分两次施用,分别在11月、12月中旬,施用量各为50%;苔肥在1月下旬施用最好。  相似文献   

2.
油菜苗期性状与其稻茬免耕直播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可减少用工,降低冬闲田面积,但其产量常低于翻耕栽培模式。为探讨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制约因素,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各品系苗期根冠比、抗旱性、耐渍性及氮肥利用率等生理指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15个油菜品系免耕产量损失率,并比较苗期各生理指标与免耕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同一油菜品种成熟期性状表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差异因品系而异;(2)与翻耕比,免耕栽培时地上部干重、经济系数或千粒重降幅小的品系产量损失率也小;(3)稻茬免耕直播油菜产量损失率与油菜苗期根冠比、抗旱性及耐渍性显著负相关,与苗期氮肥利用率显著正相关;(4)栽培管理上应选用苗期根冠比大,抗旱性、耐渍性强及苗期生长稳健的品种,抗旱防渍,平衡施肥可提高稻茬免耕直播油菜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湖北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因茬口紧、土壤黏重,晚稻收获后大都未种植下茬作物而形成冬闲田。本研究以华双5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北双季稻区三试验点进行裂区试验,测定油菜各生育期在不同氮素及密度水平下的个体及群体指标,成熟期考察经济性状及产量构成,为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示范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全生育期尤其是苗期显著缩短,苗期生长量严重不足,蕾薹期至开花期油菜生长快,春发特性明显;(2)氮肥及种植密度水平对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增施氮肥可改善个体素质、增加产量,提高密度可提高群体素质、增加产量;(3)湖北各试点每公顷纯氮用量270 kg、种植密度为45万株及60万株处理的产量均接近或达到2 250 kg hm–2,超湖北平均单产,说明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模式可在湖北双季稻区试验示范;(4)生产实践中,应重视氮肥与密度的双重调节,以肥促长、以密补迟,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4.
稻茬免耕油菜不同移栽方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稻茬免耕油菜的最佳移栽方式,设置稻茬油菜不同密度移栽方式正规小区试验。旨在为免耕油菜移栽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捉进轻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苏中地区直播水稻的群体生产力及氮肥运筹的效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近年来直播水稻在江苏等地区扩展迅速,但其栽培和育种的专项研究很少。本研究对江苏省苏中地区直播稻生产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稻直播栽培模式下氮肥施用量和运筹比例试验,探讨直播水稻群体生长和产量形成对氮肥施用的反应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苏中地区普通农户直播水稻的产量平均为7 710 kg hm-2,显著低于机插和人工移栽稻,直播稻氮肥施用量一般在270 kg N hm-2之上,氮肥不合理施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小区试验表明,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均对直播稻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量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产量发挥作用,而氮肥运筹比例主要对每穗粒数产生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施用量270 kg N hm-2,基肥∶分蘖肥∶穗肥=4∶3∶3的产量最高。在上述施肥条件下,直播水稻群体结构较为合理,个体和群体的物质生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经济系数表现合理的较高水平(0.53左右),同时有相对较好的抗倒性能。对直播水稻的增产途径和高产群体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油菜稻茬免耕、免耕直播与育苗移栽技术在产量、生产投入及经济效益上作对比。结果表明:油菜免耕直播(密度为20 000株/667m2)与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油菜翻耕移栽(密度为6 000株/667m2)、稻茬免耕移栽(密度为6 000株/667m2)的单产相当,并可节约生产成本,缓解劳动力需求,提高单位净产值。  相似文献   

7.
油菜稻茬免耕移栽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油菜稻茬免耕栽与其它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油菜稻茬免耕移栽与稻茬翻耕移栽产量无明显差异,两种移栽方式较同品种小窝点播分别增产11.32%和12.77%,达极显著水平,同是小窝点播的甘兰型油菜较芥菜油菜增产20.93%油菜稻在茬耕移栽与稻茬翻耕移栽的主要经济性状差异不大,除千粒重处,两移栽方式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差异不大,降千粒重处,两移栽方式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小窝点播,它们均以较好的幼苗素质,较  相似文献   

8.
正在江南油菜种植区,油菜有多种栽植形式,以稻茬油菜为例,常见的有免耕移栽油菜和免耕直播油菜两种,采用不同的播栽方式,田间发生的杂草也会各有差异,在开展化学除草时,应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合理用药除草,才能收到较好的防除效果。1.稻田免耕移栽油菜。其杂草的发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早。晚稻断水后杂草即开始出土,油菜移栽前已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油菜移栽后表土层未出土的杂草种子开始萌发出土,形成第二个出草高峰,杂草数量多于翻  相似文献   

9.
通过油菜氮肥后移试验表明,油菜氮肥施用以基肥:苗肥:腊肥:苔肥=2:2:3.5:2.5比例最好,比对照以基肥:苗肥:腊肥=2:3:5比例增产20%左右,肥料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直播油菜施用缓释配方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浅耕人工撒播和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探讨全营养长效缓释型油菜配方肥在油菜直播上的施用技术及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基肥一次性施用全营养长效缓释肥单产可达150kg以上,纯收入比对照(不施肥)增加122.3元/667m~2,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加18.5元/667m~2,与NPK配方肥处理相差不大;而在机播示范中,纯收入为252.1元/667m~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68.5元/667m~2。一次性施用全营养长效缓释肥只进行一次性施肥,可减少追肥用工,减轻劳动强度,较适应当前油菜轻简栽培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1.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12.
种衣剂对免耕直播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种衣剂对免耕直播油菜幼苗生长、苗体酶活性及氮、磷、钾、硼等含量的影响,用丸化型种衣剂WHY-11和薄膜型种衣剂YCY-11分别包衣杂交油菜和常规油菜种子,进行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丸化型种衣剂和薄膜型种衣剂包衣处理后,油菜防控病虫害的能力分别提高了32.73%~79.44%和10.91%~70.61%,油菜幼苗茎粗分别提高了7.96%~11.54%和3.45%~6.90%,叶面积分别提高4.21%~38.31%和20.56%~21.08%,鲜重分别提高了11.84%~46.86%和18.80%~25.83%;而高脚苗率分别降低了5.66%~10.23%和15.11%~18.90%;苗体氮、磷、钾、硼含量分别提高了7.44%~19.22%和0.95%~5.52%,2.0%~2.8%和18.74%~38.83%,3.57%~4.49%和2.85%~4.30%,7.82%~9.07%和9.05%~10.72%;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7.64%~44.56%和27.61%~33.05%,85.54%~86.46%和19.62%~66.56%,8.46%~19.35%和14.99%~27.73%。表明2种种衣剂具有促进油菜幼苗生长、增强抗逆性、提高苗素质等作用,其作用程度在杂交品种和常规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丸化型种衣剂的综合作用效果优于薄膜型种衣剂。  相似文献   

13.
稻田三熟制油菜谷林套播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江西三熟制稻田季节矛盾,确保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通过采用二晚稻田油菜谷林套播栽培方法,研究这一栽培方法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晚接茬油菜相比,谷林套播油菜尽管个体发育受到抑制,植株比较瘦弱、总角果数、每角粒数较少、千粒重也较小,但其每公顷株数最多,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挥了群体生长优势,因而产量最高,为1680.59 kg/hm2,比前者增产30.49%;每公顷的净收益也最大,为3044.95元/hm2,是前者的2.3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水稻秸秆还田对直播油菜的负面影响,实现水稻秸秆还田下直播油菜全苗、壮苗,本研究以‘沣油737’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浸种剂处理,探究不同浸种剂对水稻秸秆还田下直播油菜发芽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C1(40 mg/L赤霉素+200 mg/L钼酸铵+2000 mg/L磷酸二氢钾+400 mg/L的硼酸)和C2(100 μmol/L褪黑素+200 mg/L钼酸铵+2000 mg/L磷酸二氢钾+400 mg/L的硼酸)试剂浸种处理后水稻秸秆还田下直播油菜每平方出苗数分别较CK增加23.28%和3.97%;C1试剂浸种后油菜幼苗根长增加,下胚轴的伸出长度变长,C2试剂浸种后油菜幼苗的根长变长,下胚轴长度较CK有所降低;C1、C2试剂浸种后幼苗干物质积累较CK增加。C1、C2试剂浸种一定程度缓解秸秆还田对直播油菜出苗的不利影响,C2试剂浸种更有利于促进油菜根系发育,促进秸秆还田下直播油菜壮苗。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初步了解免耕油菜根系与产量之间关系,同时探讨秋旱季节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油菜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翻耕(CT)、免耕(NT)和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R)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T处理相比,NT处理增加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降低了饱和含水量和总孔隙度,抑制了油菜根系生长。油菜产量表现为NT>CT>NTR,NT处理产量比CT增加17.04%,NTR处理产量比CT降低5.83%。除根颈粗外,油菜苗期根系指标总体呈现NT>NTR>CT趋势;而角果期植株根体积、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颈粗和干物质重呈现CT>NT>NTR趋势。与CT处理相比,NT处理能有效降低干旱胁迫对油菜幼苗根系的损伤,保障了油菜产量;NTR处理油菜角果期单位面积分枝数和角果数及根系指标均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因此,在干旱季节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可降低植株受到的胁迫损伤,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茬口条件下,比较油菜两种飞播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为鄂东地区晚收稻田油菜轻简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冬油菜为试材,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两种飞播种植模式的油菜产量和效益数据。与旋耕飞播相比,两年免耕飞播的油菜籽产量平均增加561.5 kg/hm2,增产率平均为25.7%,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角果数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28.6%;两年免耕飞播的油菜产值平均增加3023元/hm2,毛收入平均增加4523元/hm2,主要原因是免耕飞播减少了秸秆离田、种子农药用量、旋耕整地和除草防病四个方面投入,两年投入共计平均减少1500元/hm2。油菜免耕飞播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油菜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效益,具有节本增效的优势,适宜在鄂东晚收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直播油菜的磷肥产量效应,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且油菜产量与磷肥施用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当磷肥施用量为90~180 kg/hm2时,油菜获得较高的产量。提高磷肥用量,油菜的磷肥偏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农学利用率规律不明显。施用磷肥后油菜的经济效益显著,处理P180产值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7080.21元/hm2和6540.21元/hm2。产投比以处理P45和P90较高,分别为11.84和11.53。综合考虑油菜施用磷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安徽省沿江地区以每公顷施用90 kg P2O5为最佳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沿江地区直播油菜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安徽省沿江地区直播油菜的钾肥产量效应,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钾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直播油菜有显著的增产效应。3个不同土壤肥力的试验田块均是以处理K120获得较高产量。提高钾肥用量,油菜的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均有降低的趋势。油菜施用钾肥后的经济效益显著,处理K120产值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6556.61元/hm2和6052.61元/hm2。产投比以处理K60和K120较高,产投比均高于2.0。综合考虑油菜施用钾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安徽省沿江地区以每公顷施用120 kg K2O为最佳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