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全雌性苎麻GBN09为材料,在对其套袋处理的基础上,从现蕾开始,进行连续取材,采用FAA固定和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全雌性苎麻胚囊发育过程,探究全雌性苎麻生殖方式。结果表明:全雌性苎麻大孢子母细胞可以发育成为有功能的大孢子,在没有授粉的情况下,部分功能大孢子可以分裂和分化形成完整的胚,形成种子,同时发现部分功能大孢子不能形成完整的胚,表明全雌性苎麻GBN09属于兼性无融合生殖型,而不是专性无融合生殖型,并排除了GBN09的无融合生殖方式属于二倍体孢子生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苎麻品种川苎1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正常灌水处理(对照),研究了干旱胁迫持续10天、15天、20天对苎麻旺长期植株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苎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含量低7.59%-31.53%,叶绿素b含量低10.15%-36.30%,叶绿素总含量低8.41%-29.78%;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b的影响大于叶绿素a.短时间严重干旱胁迫使苎麻叶绿素a/b值显著上升,轻度胁迫和长时间严重干旱胁迫对叶绿素a/b值影响很小.总之,干旱胁迫降低了苎麻叶绿素含量,降低幅度和显著程度取决于干旱胁迫程度的强弱和干旱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3.
对全雌(GBN-09)和雌雄同株(GBN-08)材料进行开花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苎麻第一花芽(最先分化的花芽)的性别决定整株的性别,如第一花芽是雌花则整株是雌株,如是雄花则整株是两性花。同时对GBN-08和GBN-09的花芽分化进行显微切片观察,其花芽大小为0.20±0.067cm是两性苎麻的性别决定期,此时总节位为28-30节;花芽大小为0.25±0.037cm时是雌性苎麻的性别决定期,此时总节位为24-29节。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钾素可提高苎麻植株生长速度,显著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施钾肥可改变麻株营养状况,提高氮、钾、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钾有促进苎麻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和调节地上部各器官组织分配比例的作用;钾可以显著影响苎麻经济性状和产量,亩施 K_2SO_45—15公斤,每季麻原麻产量与施肥量呈显著正相关,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苎麻品种川苎1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研究了苎麻旺长期干旱胁迫持续18天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苎麻光系统II ( 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 Fv/Fm)、 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 F’ v/F’ m)、 PSII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 )、电子传递速率( ETR)、光化学猝灭系数( 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NPQ)提高;干旱条件下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与干旱胁迫程度密切相关,轻度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小,中度、重度胁迫显著影响苎麻叶绿素荧光特性;苎麻能忍耐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在苎麻生产中,旱情达到中度干旱时应及时采取抗旱措施,确保苎麻正常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6.
以苎麻“中苎一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未种植苎麻的土为对照,设计带根腐线虫土(处理1)、带根系分泌物土(处理2)、连作多年的土(处理3)及消毒处理的土(处理4)四个不同的处理,研究不同连作障碍因子对苎麻的产量性状、丙二醛(MDA)含量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产量均有所下降,处理1、处理2及处理3的株高、茎粗及单株纤维产量都显著地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处理1、2、3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二麻时期处理1的SPAD值显著的低于其它处理及对照,其次为处理2、处理3。总之,苎麻主要连作障碍的因子为带根腐线虫、带根系分泌物、连作多年土壤中毒及其微环境的改变等因素,MDA含量升高,显著地降低了苎麻原麻产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苎麻品种芦竹青为材料,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丝分裂以墩稍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的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的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减数分裂以2%醋酸洋红压片,发现同一株上幼蕾着生的部位不同,其发育进度不一致,以着生在茎的中、上部的幼蕾发育快,同一枝梗上以着生于下部的幼蕾发育早,而同一幼蕾的PMC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后期Ⅰ,末期Ⅰ以及后期Ⅱ、四分体等阶段同步程度高,同时观察到存在一定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对苎麻品种的蔸型、工艺成熟天数、雌花蕾色、三麻出苗到雌蕾出现天数、叶基、叶片形状、麻骨色等性状的研究表明,不同蔸型品种间纤维细度差异明显。采用计算机技术,将苎麻质量性状量化处理,用苎麻品种性状去预测和鉴别纤维细度,确定了不同蔸型品种田间选择纤维细度在1900m/g左右优质材料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苎麻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祥  刘正书 《中国麻作》1995,17(1):10-15,19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起,高产优质苎麻品种的选择应着重在二麻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抗氧化酶和植物螯合肽在苎麻耐镉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苎麻耐性品种‘川苎8号'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5、25、50 mg/L的镉处理,7 d后分别测定其生物量、镉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植物螯合肽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5 mg/L镉处理‘川苎8号'的株高、根长与生物量受到促进,25、50 mg/L镉处理下‘川苎8号'的株高、根长与生物量受到抑制,‘川苎8号'主要将镉积累在根部,不同镉处理下转运系数均小于1,25 mg/L镉处理时镉积累量与转运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镉胁迫后‘川苎8号'地上部和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AD)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上升;5、25 mg/L镉处理时地下部植物螯合肽(PCs)与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50 mg/L镉处理时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差异;PCs和GSH在地上部和地下部承担着不同的解毒作用;各浓度处理的地上部BnPCS1相对表达量均与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浓度(25、50 mg/L)处理的地上部BnGCL1相对表达量与镉含量呈正相关(P<0.01);低浓度(5 mg/L)处理下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与各部位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浓度镉处理时地下部SOD活性与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地下部PCs含量与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分析说明,‘川苎8号'在低浓度镉胁迫时主要通过激活抗氧化酶活性消除细胞中自由基的毒害,高浓度镉胁迫时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和PCs与GSH合成解除镉的毒害。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苎麻雄性不育材料时,需要明确其基本农艺性状、与父本花期相遇、开花结实能力及后代生长发育等情况。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研究是苎麻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基础。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了9份雄性不育苎麻种质的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结实能力,结果表明:弯子苎麻和黄小叶的农艺性状优势明显。弯子苎麻在头麻、二麻、三麻年均纤维细度都达到2000公支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种质,高抗花叶病但耐旱性中等。9份种质都可天然结实,黄小叶结实能力最高,达到150 g/蔸,弯子苎麻的结实能力中等,为47 g/蔸。园青5号的千粒重最高,达到0.11 g,弯子苎麻的千粒重为0.08 g。红圆麻和园青5号的发芽势明显高于其他种质,分别达到了36%和29%,弯子苎麻发芽势为15%。综合分析弯子苎麻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俱佳,结实能力中等,发芽势尚可,可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首选亲本。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苎1号"和"中苎2号"苎麻的营养价值进行初步评价,为苎麻作牧草利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苎麻的营养品质优于黑麦草和象草,和苜蓿相近;80cm收割高度下苎麻的叶、茎粗蛋白含量和叶茎比均显著高于100cm和120cm(P0.05)的收割高度,叶、茎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100cm和120cm(P0.05),同时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60cm(P0.05),生长时间相对100cm和120cm分别缩短了8d和13d。此外,"中苎1号"在80cm收割高度下的粗蛋白日增产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收割高度(P0.05)。综上可知,"中苎1号"和"中苎2号"可以做牧草开发利用。综合考虑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生产时间及成本,"中苎1号"和"中苎2号"在"二麻"高温期间整株收获作为反刍动物的饲草开发利用时,80cm左右是最佳的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14.
湘饲纤兼用苎1号是从地方品种咸丰大叶绿的自然变异单株中系统选育的新品种,既可以作为饲用苎麻栽培也可以作为常规纤维用苎麻栽培。2年5点饲用区域试验结果显示:鲜产量为123148.9~138624.7kg/hm^2,平均鲜产量131936.9kg/hm^2,比对照增产17.15%~20.34%,且丰产稳产性好;粗蛋白含量在22.5%,优于对照,粗纤维含量18.5%、粗脂肪含量6.5%、灰分含量13.6%、钙含量3.6%,均低于对照,磷含量0.4%左右,与对照无差异。纤维用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纤维产量2599.5kg/hm2,比对照平均值低5.2%左右;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为2676kg/hm2,减产6.5%以内;平均纤维支数2394.8支,比对照湘苎3号和中苎1号分别提高15.22%、22.06%。表明湘饲纤兼用苎1号是一个高产优质的饲纤兼用苎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4个苎麻品种扦插生根苗开展苎麻品种耐镉性差异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测定了不同品种的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含量,进行了苎麻品种耐镉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揭示了镉胁迫下不同苎麻品种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等苎麻生理生化变化,结果为苎麻耐镉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4个苎麻品种扦插生根苗开展苎麻品种耐镉性差并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测定了不同品种的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含量,进行了苎麻品种耐镉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揭示了镉胁迫下不同苎麻品种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等苎麻生理生化变化,结果为苎麻耐镉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索了不同镉浓度对9个苎麻品种吸收积累重金属镉的影响。结果表明,Cd对苎麻生物量、Cd含量和积累量等有显著影响,且浓度越高,影响程度越大。石阡竹根麻、宜春红心麻和川苎1号三个品种在Cd浓度23-46 mg/L下的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对照;Cd浓度为23、46、91和182 mg/L时,苎麻地上部Cd平均含量分别为22.93,37.22,71.27和88.08 mg/kg。苎麻地上部Cd积累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品种富顺青麻和中苎1号在不同镉浓度处理下表现了较好的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在镉污染地区种植高耐高吸收的苎麻品种既可用于生态修复,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鄂西山区收集的12份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电导法研究了野生材料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表明:在高温处理时所测定的苎麻属野生种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变化范围较大,其中HR-03-03(栽培种野生类型)的耐高温能力最强;低温处理时,不同材料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HR-01-02、HR-01-04(序叶苎麻)等两份材料耐低温能力较强;不同材料对苎麻炭疽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序叶苎麻和艾麻发病时间晚,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其中HR-01-03和HR-01-04的病情指数最低,而两个栽培种野生类型为苎麻炭疽病的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