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十里湾养殖水域环境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四十里湾养殖海域连续发生赤潮,养殖环境质量及变化情况引起养殖生产单位的极大关注。通过连续监测说明了养殖水域各种环境因素和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养殖、海洋环境、赤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2009,(6):20-20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日前称,浙江省近海海域即将进入赤潮高发期。2009年4月23日,温州苍南县大渔湾一带海域发生赤潮,面积约60平方公里,呈块状分布。24日赤潮面积扩大为80平方公里。受降雨影响,25日赤潮已消散。截至目前,赤潮发生海域尚无鱼、虾死亡报告。这次赤潮已临近养殖区,预计近海海域即将进入以甲藻为主的赤潮高发期。  相似文献   

3.
烟台四十里湾位于烟台市北部海域,西北与芝罘湾相连,东邻养马岛,北有崆峒岛、担子岛,海岸线长20km,面积约86.7km^2,属半封闭型海域,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潮流为正规的半日潮流,平均潮差为1.66m。沿岸入海河流有逛荡河、马家河、辛安河和小鱼鸟河,其中辛安河最长,达48.5km。四十里湾海水养殖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最早开展浅海海产养殖的海域之一,  相似文献   

4.
杜琦 《福建水产》1992,(2):54-57
三十五年来,厦门西海域筑堤围海、填海面积超过20km^2,纳潮量减少1.2亿m^2以上,引起潮流流速减少,沉积速率增加,航道缩窄、淤浅,水域环境质量下降,水产养殖生物连年发生死亡,1986-1987年还发生赤潮。筑堤围海、填海使厦门西海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有必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琴瑟 《海洋与渔业》2009,(8):45-46,17
随着近海局部海域环境条件的变化,海水中某些微小生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繁殖,而形成赤潮。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其中1998年-2002年的5年间发生赤潮221起。而2007年我国海域发生赤潮82次,累计发生面积约11610km^2,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6000万元。这些赤潮多数发生在近海港湾、给沿海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广东近年来对水域环境进行不少保护措施,但近海水环境并不乐观。因此,为了确保海洋渔业减少损失,我们要了解赤潮形成原因,对渔业的影响,及防范措施,采取有效的对策,尽量减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健康生活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     
国家海洋局预测今年赤潮来势不减据国家海洋局消息,今年4月之后,我国的莱州湾、渤海湾西部、长江口、珠江口、胶州湾、闽南等还将是赤潮的频发地。据预测,今年赤潮的发生频率不会低于去年。1998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22起,其中南海10起,东海5起,黄、渤海7起。比较以往,1998年赤潮以持续时间长、面积大为特点,不仅出现在近岸水域,而且发现了新的赤潮生物种。3~4月间广东珠江口和香港海域发生持续30余天的大面积赤潮,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9~10月渤海发生持续40余天的赤潮,覆盖面积5000平方公里,损…  相似文献   

7.
厦门海域赤潮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斌 《中国水产》2012,(10):27-29
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西部与漳州毗邻,北接泉州,东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厦门海域环绕厦门岛,主要由同安湾、西海域、东部海域组成,其中同安湾与厦门西海域由高集海堤隔开,并通过一闸口相连.近五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赤潮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冬季赤潮接连发生,引起赤潮的赤潮生物种类也不断出现以前未引起过赤潮的种类. 厦门海域的赤潮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近五年来有关赤潮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没有较系统介绍近几年赤潮现状的报道.本文通过近五年厦门海域赤潮的发生情况,详细地分析赤潮现状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实现厦门海域赤潮研究和控制,海洋保护和管理,改善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乳山湾东流区细菌数量的分布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6~9月对乳山湾东流区的微生物调查资料,研究了乳山湾东流区海水及底泥中细菌和弧菌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与温度的变化相一致,6月中旬~8月中旬,细菌数量增长比较缓慢,8月中旬开始,细菌数量增长较快,到8月底,达到最高值,异养菌为5.71×106cell/mL,弧菌为2.1×104cell/mL。而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水中的细菌量逐渐减少。滩涂底泥中,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均比海水中细菌高l~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秦皇岛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对2005-2017年的秦皇岛市海域海洋赤潮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的赤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大型面积赤潮(大于100 km 2)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青岛近海赤潮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及赤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赤潮发生面积和赤潮藻类的危害类型,将青岛近海发生的赤潮划分为特大、重度、中度、轻度和轻微共计5个灾害级别。结果表明,1990-2013年青岛近海共计发生赤潮33次,以轻微灾害和轻度灾害为主,其它级别尚未发生;其中,发生面积小于10 km2赤潮占总数的51.5%,60.6%的赤潮由基本无害的赤潮种类引起,发生范围以胶州湾和浮山湾近海为主;赤潮次数和面积基本呈现4~5年的波动周期,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6-8月;主要赤潮生物种类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和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甲藻比例升高,罕见种类逐渐出现。赤潮种类的变化反映出青岛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发生了改变,与期间青岛近岸海洋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赤潮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娟 《齐鲁渔业》2005,22(9):19-21
近3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赤潮的发生次数以每10年增加3倍的速度上升;与之相对应,山东省近6年的赤潮发生次数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山东发生赤潮10次,累计面积达3230km^2。综合分析了赤潮的危害、成因、近年来全国赤潮发生和研究的现状及防治措施,并针对山东省的赤潮发生概况,对今后全省在赤潮监测领域应做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渔业信息》2014,(2):163-163
美国北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NPFMC)为了研讨决定2014年美国东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海域的底鱼TAC(总可捕量),于2013年12月中旬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召开会议。在会议上对2014年美国东白令海海域的底鱼TAC和各鱼种的TAC以及对阿拉斯加湾海域的底鱼TAC和各鱼种的TAC作出了如下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青岛开发区海域面积330km^2,占全市海域面积的2.39%,海岸线长144.5km,占全市的19.78%,总体呈现出岸线长、宽度小、海域面积小的特点。在自北向南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分布有前湾、海西湾、唐岛湾等几个海湾,管辖的海域以胶州湾口为界分为湾内和湾外两部分。青岛开发区海域面积相对于全市来说,数量虽小,但承载和支撑的项目却非常多,用海类型也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4.
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指出,预计我国2001年赤潮灾害将发生30次 左右,和2000年大致相同。针对可能屡屡“卷土重来”的赤潮灾害,国家海洋局将加大研究 力度,并采取加强监测等相应措施预防和治理。 不同海域有不同的频繁发生期:南海是3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东海是5月至7月,渤海 、黄海是7月至9月。 赤潮可能在一些海域频繁发生:营口鲅鱼圈、葫芦岛、秦皇岛、黄骅、塘沽、连云港、 舟山群岛、台州列岛、厦门、东山、阳江等地附近海域,莱州湾、胶州湾、大鹏湾、大亚湾 ,长江口、珠江口附近海域。 据介绍,赤潮灾害近…  相似文献   

15.
赤潮对浙江省海洋渔业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它不仅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更会给海洋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浙江海域是赤潮的多发区,据统计,2001~2009年浙江海域共发现赤潮287起,累计面积约80000km2,其中有毒有害赤潮达38  相似文献   

16.
2000-2013年中国南部近海赤潮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历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灾害公报、南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及相关统计数据,以2000-2013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发生的赤潮事件为对象,研究了中国南部近海赤潮发生的时空动态、赤潮生物的生态演替以及与温度、营养盐、地理水文要素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ENSO)的关联。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赤潮高发期为2月和8月,9月和12月发生频次较低;(2)空间分布上,赤潮集中发生在珠江口以及大鹏湾、大亚湾、深圳湾3个海湾,汕头港、汕尾港、湛江港以及涠洲岛、硇洲岛附近也是赤潮频发海域;(3)引发赤潮的生物共检出31种,包括甲藻20种、硅藻5种、金藻2种、蓝藻2种、黄藻1种、原生动物1种,共检出149次,其中以金藻门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甲藻门的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出现次数较多;(4)赤潮生物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温度和营养盐结构对赤潮爆发及其优势种演替起关键作用,高通量的陆源污染物与弱化的水动力相互叠加为诱发赤潮提供了条件,而厄尔尼诺效应强度与赤潮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于2020年5—11月,对莱州湾和四十里湾贝类养殖海域营养盐含量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用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单因子评价指数法以及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法,对2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和四十里湾贝类养殖海域中ρ(无机氮)分别为0.056~0.277 mg/L、0.047~0.143 mg/L,ρ(活性磷)分别为0.007~0.012 mg/L、0.002~0.019 mg/L,ρ(总磷)分别为0.010~0.057 mg/L、0.008~0.032 mg/L,个别点位的无机氮和总磷超标,其余点位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温度分别为13.4~28.3℃、13.6~24.8℃,盐度分别为2.72%~3.14%、2.92%~3.22%,p H值分别为8.0~8.4、7.9~8.3,ρ(溶解氧)分别为5.51~9.34 mg/L、5.65~8.78 mg/L,ρ(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44~1.92 mg/L、0.32~2.04 mg/L,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2处海域以贫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粤东饶平县柘林湾位于闽、粤两省交界处,湾口朝南,海域面积达68~70km。是我国沿海18个重点海水养殖区之一。海水养殖对海湾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而柘林湾是我国受海水养殖业影响最显著的海湾之一。目前,柘林湾海域环境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1998~2001年的资料,近10年来,由于海水增养殖业的过度发展和周边人口与经济的急速膨胀,加上污水处理能力的长期滞后,该海域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南沙群岛位于我国南海12°00′N以南的海域,其大陆架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面积为12.6万km^2,水深在50~150m,地形平坦,坡度一般为1′30″,底质大多为粉沙泥或泥沙,问有粗沙、珊瑚沙或碎贝壳,是该海域唯一适宜底拖网作业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目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低于历史水平。2004年大亚湾海域内共出现79种(类)大型底栖动物,全海域均匀度(J)、丰富度(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分别为1.17、0.74和2.06。各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较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水平以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亚湾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影响,湿季多样性水平高于干季。湾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因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内小鳞帘蛤Veremolpa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scabra极强的优势地位,导致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多样性水平较低。水温升高而引发的小鳞帘蛤和粗帝汶蛤丰度的变化,造成了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