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个高油品系(扬36、扬3052)和一个低油品系(扬6002)发育过程中的甘蓝型油菜种子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9个参与脂肪酸合成的编码酶基因和3个相关转录因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和表达水平差异,探讨不同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油脂合成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除ACCase、FAD3、LEC1外,不同高油品系之间多数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表达量相近,说明这2个不同遗传来源的高油品系在油分形成过程中,其油脂合成的主要基因在表达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高油和低油品系之间多数基因的表达模式或表达水平则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FatA、FAD3、L1L等基因的表达量与含油量密切相关,随种子的发育其在高油品系中表达量明显高于低油品系。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子叶细胞内油体与含油量的关系,采用尼罗红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不同含油量品种(花U 606和花17)在种子发育及萌发后不同时期油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中油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在油体数量及大小上差异明显。随着花生种子的发育,油体逐渐增多,直至充满整个细胞且体积变大。萌发后随着油脂的降解,油体数量逐渐减少,30 d时仅在细胞壁周围有油体分布。通过对花生子叶细胞内油体含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种子的发育,油体数量逐渐增加,油体含量也逐渐增加;而在种子萌发后不同阶段,油体的数量逐渐减少,油体含量也逐渐减少。结合子仁不同发育及萌发后不同时期含油量的变化可知,油体含量越高,含油量越高;反之,油体含量越低,含油量也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种子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探索在汉中和杨凌2种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积累的异同,分析油菜角果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种子油分形成的相关性及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显著,汉中花后21~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21d,而杨凌花后28~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14d;在汉中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最低温度、日均最小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在杨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油菜籽粒油分形成过程中,气象因素和积累时间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旨在阐明叶绿素对含油量的影响。以12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在汉中和杨凌两个不同生态区研究角果形成过程中含油量,种子、角果皮中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角果发育过程中,含油量、种子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含油量在初花后49d达到峰值,种子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初花后42d达到峰值;6次取样中,角果皮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在第1次取样时(初花后21d)最大,之后逐渐下降;种子和角果皮中叶绿素a质量分数均高于叶绿素b;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初花后42~56d),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与含油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但没有形成相同的变化趋势。推测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不是造成两地或品系间含油量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不同含油量油莱品种LECl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测定不同含油量品种不同发育时期LECl基因的表达量及含油量。[结果]甘蓝型油菜LECl基因与含油量密切相关,其相对表达量在花期和角果期均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花期的相关系数大于角果期相关系数。[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中国油菜种子含油量偏低的现状和世界范围内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研究成效。并综述了油菜种子形成期间脂肪代谢与其它代谢之间的联系、种子油分形成与关键酶活性和关键物质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要将影响含油量的关键酶及其底物和脂肪合成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物质综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生理生化体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  相似文献   

7.
<正>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AACC, 2n=38)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研究其油脂的合成和代谢对于培育高含油量的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油脂主要是以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s)的形式储存在种子里。目前,针对促进植物油脂积累的研究多集中在甘油三酯合成和降解方面。干旱胁迫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但针对干旱胁迫响应基因在植物油脂合成和代谢方面的作用与机理则研究相对较少。华中科技大学栗茂腾教授课题组在早期蛋白质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发现,相比于低含油量油菜品系,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油菜苔肥不同施用时期对高油油菜品种产量及其性状与籽粒含油量的影响,探讨了高油油菜品种苔肥的最佳施用时期。结果表明:早期施用苔肥、虽然二次分枝角果数减少,但对单株有效角果数以及每角粒数、粒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产量与含油量形成。然而,后期施用苔肥,虽使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增加,且每角粒数和粒重也有所增加,但抑制了主序、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形成,增加的二次分枝有效角的提高。结果还表明,苔肥施用时期对籽粒与含油量的效应总体上是一致的,果数以低效角果为主,从而影响了产量与品质通过苔肥的合理施用可兼顾综合提高油菜籽粒的产量与含油量。从综合效应看,嘉兴地区高油油菜品种的苔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应在2月24日至3月1日,即油菜苔高约5—10cm期。  相似文献   

9.
光强对油菜角果生长发育及几项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华双3号、中油821和北堡6号为试验材料,在角果生长发育期进行田间人工遮光处理并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角果干物质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籽粒含油量在后期迅速下降,在籽粒发育前期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遮光条件下,华双3号和中油821籽粒硫甙含量均明显降低,北堡6号则显著增加;中油821的芥酸含量明显提高,"双低"品种华双3号以及黄籽油菜北堡6号则存在明显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加强油菜的中期管理.不仅能增加油菜的有效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明显提高油菜籽的千粒重,而且能提高油柔籽的含油量。增产效果十分明显。针对油菜中后期的生长规律,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