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也叫鸭瘟。病理特征主要是呈败血症经过,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  相似文献   

2.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热,血管损伤致使组织、体腔出血,消化道黏膜的疹性损害,淋巴器官病变和实质器官退行性变化为特征。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笔者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做一论述,仅供大家参考。1病原与流行情况鸭瘟又叫"大头瘟"或鸭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为疱疹病毒,是发生于各年龄、性别和品种鸭的  相似文献   

3.
白银荣 《兽医导刊》2020,(6):117-117
鸭病毒性肠炎(DVE),也称为鸭瘟,是鸭,鹅和天鹅的主要传染性和致命性疾病之一。它由鸭瘟病毒引起,该病毒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一员。鸭瘟具有全球分布性,迁徙水禽在各大洲之间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鸭子都容易感染。该病以猝死、血管损伤及继发内出血、淋巴器官病变、消化粘膜脱落、严重腹泻及实质器官变性病变为特征。由此所引发的高死亡率、产蛋下降以及孵化率低下造成了全球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尽管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器官病变情况做出初步诊断,但有效的确诊方法还是需要借助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为了预防鸭瘟,最好在2周龄以上的肉鸭和种鸭上使用灭活和减毒疫苗。目前重组亚单位和DNA疫苗的研制成为了世界各国鸭瘟疫苗的主要研究方向。这篇综述描述了鸭瘟的流行病学,传播以及疫苗研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鸭瘟病毒引起的常见于鸭、鹅、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其特征为血管损伤、消化道黏膜破溃、组织出血、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病禽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部肿大。因鸭瘟病毒在免疫原性上相对稳定,多年来,鸭瘟一直较为稳定,发病较少。然而从2017年开始,在我国养鸭集中区频频发病,给我国水禽业带来重大损失。针对其发病原因,笔者多年来深入一线走访调查,总结其发病原因并提出可行性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鸭瘟病毒引起的常见于鸭、鹅、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其特征为血管损伤、消化道黏膜破溃、组织出血、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病禽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部肿大.因鸭瘟病毒在免疫原性上相对稳定,多年来,鸭瘟一直较为稳定,发病较少.然而从2017年开始,在我国养鸭集中区频频发病,给我国水禽业带来重大损失.针对其发病原因,笔者多年来深入一线走访调查,总结其发病原因并提出可行性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发病禽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部分病鸭头颈肿大,该病俗称大头瘟。该病传播迅速,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鸭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长造  相似文献   

7.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属的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的病变.1923年Baudet首次报道荷兰的家鸭暴发鸭瘟,现在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鸭瘟主要引起鸭的死亡、淘汰和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雁等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软弱、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1]。本病病原俗称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或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一般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11年将该病原种名改为鸭疱  相似文献   

9.
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等常患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病毒病。其特征是病毒引起血管损伤,导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黏膜有出血、坏死病变,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1病原本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常存在于病鸭的血液、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中。鸭瘟病毒不凝集红细胞。不同的病毒株毒力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免疫学特性。本病毒加热至56℃时,10min后被杀死;在22℃下,氯化钙干燥处理病毒9d可灭活;对乙醚和氧仿敏感。  相似文献   

1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及雁形目家禽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丘疹样变、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鸭鹅饲养业的发展。笔者于2003年5月诊治了一起雏鹅鸭瘟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鸭瘟是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着鸭、鹅养殖业的发展.对一例鹅患鸭瘟的诊治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鸭瘟是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破渍、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着鸭、鹅养殖业的发展。对一例鹅患鸭瘟的诊治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商品肉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鸭瘟、病毒性肝炎、大肠杆菌、传染性浆膜炎及禽流感,现介绍如下。1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  相似文献   

14.
鸭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duck plague)又称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主要对鸭瘟病毒的病料采集和保存、分离培养、理化特性及血清学诊断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鸭瘟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血管破裂、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丘疹样变、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鸭、鹅饲养业的发展。2003年5月诊治了一起雏鹅鸭瘟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VE),是鸭、鹅的一种疱疹病毒感染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腿软、走动困难、不愿下水、肿头,故名“大头瘟”,是危害养鸭业的三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鸭瘟 (鸭病毒性肠炎 )是鸭、鹅和天鹅等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因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 ,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退行的病变。本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广泛流行 ,常导致大群死亡 ,损失严重。笔者于2 0 0 2年诊治了一起雏鸭发生鸭瘟的病例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盘锦市兴隆台区某个体养鸭户于 2 0 0 2年 4月从外地引进肉鸭雏 80 0只 ,未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雏鸭于 2 6日龄时开始发病。临床主要表现食欲下降 ,饮水量增加 ,行走困难 ,精…  相似文献   

18.
1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病毒性肠炎,其多发于成年鸭。病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两腿麻痹、两脚无力及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特征。鸭霍乱俗称“摇头瘟”,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20.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及其他雁型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鸭瘟缺少治疗的特效药物,散发流行,不容易引起养殖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一旦发病往往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鸭瘟应以预防为主,在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