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名优茶采摘基本上是手工采摘模式,由于劳动力严重缺乏,茶叶无法及时有效地采下,采摘问题已成为制约江西名优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是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茶产业稳步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名优茶机械化采摘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1~2]。1材料与方法1.2试验设计1.2.1试验地管理概况2013年4月底修剪,往年剪口下压5~10 cm修  相似文献   

2.
2017—2018年,开展了不同修剪处理对庐山名优茶机械化采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月中旬对茶树进行深修剪和7月中旬对茶树进行深修剪,能有效培育次年春季名优茶机采树冠,并且能获得良好的机采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名优茶手工采摘存在劳动力短缺、成本高以及采摘功效低等问题,名优茶实行机械采摘已是大势所趋。培育优良的树冠是提高机采鲜叶质量与产量的关键,对茶树品种筛选、茶树修剪、茶树水肥管理和留养机制等树冠培育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名优茶机采茶园建设、管理提供参考,助力名优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名优茶生产全面实现机械化一直是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也是茶产业升级的要求,更是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实施名优茶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茶叶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好茶产业,更好地为茶农、茶企服务,多年来景德镇市茶科所、市茶叶技术推广站深入各茶区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指导。尤其是2014年入春以来,景德镇市茶叶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先后奔赴浮梁县福安茶叶有限公司、鹅湖镇、勒功乡、臧湾乡、瑶里镇罗源、江村乡等茶场开办名优茶培训班,讲解有机绿茶与有机红茶的加工工艺、名优茶相关知识和有机茶园的管理。在培训班上重点讲解了整合“浮梁茶”品牌,推进“浮梁茶”整体升级的重要意义。浮梁茶品牌以“崖玉,浮瑶仙芝”等五大产品商标为基础,形成了以“浮梁茶”证明商标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模式。围绕“千年品牌、百年金奖”与“江西浮梁、千年茶都”进行深层讲解。茶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茶园,手把手地给学员们传授名优茶的采摘以及茶树科学施肥、防病灭虫技术。并在桃源公司有机茶制茶车间给学员们现场演示了浮瑶仙芝的手工制作和机器加工名优茶的工艺流程。精心指导学员掌握摊晾、萎凋、发酵、烘制等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术。近一个月来,市茶科所开办的名优茶培训班学员共计8300人次,共发技术资料3.5万份。  相似文献   

6.
《蚕桑茶叶通讯》2011,(1):39-39
为了进一步促进名优茶的发展,引导名优茶生产向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搭建创品牌的平台,培育茶叶品牌,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茶叶学会决定举办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自1994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领域,人力采摘果蔬的果实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在工业生产浪潮下,实现农业果蔬采摘机械化已经是一种趋势.本文就目前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灯茶是系列工艺茶之一,灯茶的特点,一是利用中档原料创造名优茶的价值,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制茶原料,二是不与名优茶和大宗茶争机器设备和劳力,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和初干后在冰柜中低温保存,在春茶结束或夏茶结束后,再用人工扎制,然后烘干,包装贮存。  相似文献   

9.
老竹大方是我国传统的名优茶 ,主产于安徽歙县东北部皖浙交界的昱岭关附近 ,以老竹岭大方山产地而得名。这里群峰竞翠 ,涧水常流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 ,有机质多 ,生态条件十分优越。因此大方茶的自然品质好 ,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日本医药界称大方茶有减肥健美功效 ,而冠以“健美茶”之美名。然而 ,长期以来 ,大方茶一直采用手工制作 ,劳动强度大 ,工效低 ,生产成本高 ,严重制约了这一名优茶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我们进行了大方茶的机制试验。通过实践 ,证明用机械代替手工加工 ,具有产品质量稳定 ,生产效率高 ,经济效益好的优点。1 老竹大方机制工序和技术要领1 1 原料与机型选择1 1 1 “顶谷大方”是大方茶中之极品 ,在谷雨前采摘 ,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 ,长度约 3cm左右。一般大方于谷雨至立夏采摘 ,以一芽二、三叶为主。1 1 2 用衢州市微型茶机厂生产的 6CST - 30型滚筒杀青机 (柴、煤两用 )、6CLZ - 6 0型振动理条机。1 2 工序与技术要领1 2 1 鲜叶摊放 :采摘符合要求的鲜叶。在阴凉通风地方适度摊放 4 5小时 ,厚度约 1 5 2cm。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概括了我国香蕉的生产状况,在香蕉生产过程中认识到发展香蕉采摘机的必要性。系统地认识现今我国香蕉采摘机械的概况,相对人工采摘、索道采摘是香蕉采摘机械化的一个进步,在此基础上,研发液压驱动的夹紧与切割装置一体的采摘机,由此配合索道运送可以更进一步减轻劳动工人的体力劳动及进一步提高采摘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蚕桑茶叶通讯》2015,(1):19-19
<正>"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创办于199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共计4 876个茶样参与评比,是我国茶界历史最悠久的评比品牌。为进一步引导名优茶生产向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搭建平台,培育品牌,扩大宣传渠道,提高茶叶生产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把关茶叶质量,鉴别茶叶品质,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中国茶叶学会决定举办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本届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创办于199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共计4 876个茶样参与评比,是我国茶界历史最悠久的评比品牌。为进一步引导名优茶生产向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搭建平台,培育品牌,扩大宣传渠道,提高茶叶生产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把关茶叶质量,鉴别茶叶品质,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中国茶叶学会决定举办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本届活动  相似文献   

13.
《蚕桑茶叶通讯》2015,(3):33-33
<正>"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创办于199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共计4 876个茶样参与评比,是我国茶界历史最悠久的评比品牌。为进一步引导名优茶生产向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搭建平台,培育品牌,扩大宣传渠道,提高茶叶生产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把关茶叶质量,鉴别茶叶品质,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中国茶叶学会决定举办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本届活动  相似文献   

14.
名优绿茶是我国绿茶中的珍品,其优异的品质要求达到三绿:即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黄绿。怎样才能确保名茶三绿呢?笔者总结十几年来研制名优茶的经验,认为关键要把好如下三关。1 鲜叶关优质鲜叶是做好名茶的先决条件。名茶的制作原料,要求新鲜不渥,无紫芽,无花果,无其它杂物。也就是说要有很高的鲜度、嫩度、净度和匀度。因此,采摘要选择良种茶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通常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并以清明前后采摘的品质最佳。采摘时要注意四不采,即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芽叶。采叶用提手采摘方法,切…  相似文献   

15.
修剪是茶树栽培的主要部份,是定向培育树型,扩大采摘面,适应采茶机械化先决条件。务源县茶叶机械化试点,于一九七九年引进了一批日本茶树修剪机,在务源县武口茶场进行了几种不同的茶树修剪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罗田县石桥铺镇产茶历史悠久 ,在宋朝就是全国十大茶叶集散地之一。著名“团黄”茶原产地 ,名泉“兰溪水”流经此。近几年 ,该镇杨家冲茶厂、落今河茶场 ,狠抓名优茶生产 ,创制“碧杨峰”、“梅花令”等名茶 ,多次在省、县名优茶评比中获奖 ,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现就碧杨峰茶采制技术简述如下。1 碧杨峰茶的品质特征外形细秀卷曲 ,色泽翠绿披毫 ,内质香气高长 ,汤色清绿明亮 ,滋味鲜醇爽口 ,叶底细嫩匀整成朵。2 原料标准及采摘要求高档级别要求为一芽一叶初展 ,采下的芽叶要做到嫩度、大小、长短、颜色四个“一致…  相似文献   

17.
浅谈扁形茶的机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名优茶加工绝大多数尚停留在传统手工炒制上,其工效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且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极大地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名优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推广机制名优茶技术,逐步提高机制名优茶比重,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对茶叶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市从1996年春起,引进了一整套机制扁形茶加工技术,分别在罗山、铁路等乡(镇)试点、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根据我们近几年经验结果和生产实践,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摸索了一条比较合理的机制扁形茶技术规程,具体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整形辉锅。因鲜…  相似文献   

18.
谈名优茶新产品研制程序与策略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近十年来,我国名优茶发展速度很快。花色品种不断增多,产量迅速增加。实践证明,名优茶的蓬勃发展,不仅合理调整了茶叶产品结构,适应了市场需求,而且促进了茶叶生产的技术进步,提高了茶叶质量,促进了茶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西省茶园管理机械化现状,立足建立茶园耕作、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土壤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茶园灌溉等田间管理环节全程机械化体系,通过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深入茶叶生产重点县、乡镇和村调研茶园管理方式、耕作培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茶园管理机械使用情况等,查找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推进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名优茶地方群体种的遗传改良方法研究唐明熙(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研所)目前,各地以现有老茶园进行名优茶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施以重修剪或台刘,并加强肥培管理,这些措施虽然起到了提高名优茶产量和品质的效果,但使用周期不长,故根据名优茶要求,有些需要改良的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