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2004,40(5):110-115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2.
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黄土丘陵区野杏表型变异种质43株样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3株表型变异野杏样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电泳谱带丰富、多态、稳定,蛋白质亚基主要集中在14.4 ~ 66.5 KD,分布较广,多数种质都有其特征谱带.依据特征谱带的分子量进行聚类,将43株表型变异野杏样木划分为9类.从蛋白质水平得到的分类结果与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种子蛋白质可作为野杏种内类群划分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表型和分子2个角度揭示黄杨叶栒子(Cotoneaster buxifolius Lindl.)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33个表型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对滇产野生黄杨叶栒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PopGen 32软件计算多样性指数,用SPSS 1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图。[结果]黄杨叶栒子种内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居群间表型性状叶片大小变异系数达25.99%,萼裂片相关3个性状变异达40.66%,差异较大;24条ISSR引物扩增出228条带,其中,153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率为81.5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52 0和0.505 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采用UPGMA法构建遗传关系聚类图,形态和分子标记的2种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分布在同一地区的各个居群多数能聚在一起,地理位置的隔离促进了黄杨叶栒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个别居群未能与同一产区的其他居群聚在一起,而聚进了其他产区的居群之中,其原因可能是同一产区内各居群的小生境不完全相同,在不同产区内也有相似的小生境,导致黄杨叶栒子居群间发生了趋同进化。[结论]黄杨叶栒子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及分布与地理位置、海拔位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福建含笑不同居群间种子特征差异及其与苗木生长的影响,对4个不同居群种子形态特征和百日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多重比较、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个居群的福建含笑种子除了千粒重有显著差异,长径、宽径、长宽比、周长、面积等种子性状均无显著差异,各指标变异系数变幅仅为1.47%~5.47%。在百日苗生长情况方面,后北居群福建含笑百日苗的苗高显著高于其它3个居群,其余苗木生长指标也均大于其它居群,但差异不显著,与种子特征指标相比,4个居群百日苗的生长指标之间虽差异不大,但变异系数有明显增加。这说明福建含笑种子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不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从种子到苗期,福建含笑各居群的变异在增大。并且福建含笑种子的特征指标与生长指标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其种子形态特征会显著影响苗木的生长特征,采用外形较大的种子进行育苗,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苗高、地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5.
川西南13种报春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PD标记对采自四川西南的龙池、康定、木格措和理塘等地的13种报春花属植物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8个引物从85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50条DNA带,大小约为130~1 800 bp,每个引物可扩增4~15条,平均扩增9条,其中多态性带为209条(83.6%);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660 2;采用UPGMA法可将供试材料聚为4类,除中甸海水仙、雅砻粉报春、卵叶报春和高穗花报春各自聚在一起外,其余种均不能完全区分开.研究结果更支持将偏花报春归为灯台报春组,而粉报春组和脆蒴报春组均与其它报春组间差异较明显.聚类可以区分龙池居群与康定、木格措和理塘居群,但不能区分后三者,可见不同生态地理类型对报春花遗传多样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南天竹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并依据不同种质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天竹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共出现11条酶带,且所有种质资源都有2条共同特征的谱带;同时不同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SOD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7.
采用选择性扩增片段多态性(AFLP)技术对马缨杜鹃5个不同完整性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27条带,其中多态带382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2.49%;5个居群间的多态性百分率在52.23%~69.64%之间,居群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57.80%;Nei’s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在0.113 9~0.173 8之间,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6 8~0.277 7;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68 8,表明83.12%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基因流为2.462 4,足以维持居群间现有的遗传结构;AMOVA分析结果表明,18.3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81.6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基于UPGMA聚类结果,可将5个马缨杜鹃居群分为3组,紫溪山和板凳山居群、马雄山和小营地居群之间各为一组,老湾地居群独自一组。研究表明,该物种有些居群虽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8.
无患子种实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无患子分布区7个产地的种实形态性状及种仁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实各性状在产地内单株间的变异程度不同,但多数性状在多数产地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在产地内进行单株选择是可行的.在不同产地间,无患子种实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西峡产地果实和种子较大,与其它产地间差异显著.无患子种仁含油率产地间变异系数最小,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种子质量、种子出仁率在不同产地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且与种实大小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选择较大的果实、种子来提高产油量.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无患子种实大小和种子出仁率有从低纬度产地向高纬度产地变大的变异趋势,因此无患子高产油单株的选择应重点在较高纬度产地果实、种子较大的个体中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收集的来自7个居群的85个思茅松用材林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使用2×Taq PCR Master Mix并利用Touchdown PCR构建思茅松RAPD-PCR反应体系。从12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适用于思茅松遗传多样性分析的20条引物进行PCR扩增,来自不同种源地7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平均值59.48%;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1.350 3;Nei’s基因多样指数H平均值0.206 3;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平均值0.310 0。通过对7个居群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构建UPGMA聚类树状图,从聚类结果看,7个居群可以划分为遗传差异较明显的3大类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香合欢自然居群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百色地区6个居群香合欢种子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讨论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香合欢种子的5个性状在居群内和局群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变异系数在10.68%~49.30%之间,各性状在居群间、居群内个体间均达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7.36%,居群间(31.67%)变异略大于居群内(28.67%)变异,说明二者均是香合欢的主要变异来源。种子性状均与海拔呈正相关,与年均降水量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香合欢良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对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香合欢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花黄牡丹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RAP标记对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6对引物从5个自然居群79个单株中共检测到396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15%,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Ηsp)平均为0.2521;居群水平上的Ppl为31.82%,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0.0694~0.3428,平均值(Ηpop)为0.1307。上述遗传参数表明,大花黄牡丹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多样性,5个居群中自然居群C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pl=82.32%,Ho=0.3428)。据AMOVA分析结果,总的变异中有41.5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8.42%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分化较显著(ΦST=0.4158,P<0.001),由POPGENE1.32得到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4309)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例(0.4816)也表明了类似的遗传结构。Mantel检测表明地理距离和Nei’s遗传距离间相关不显著(P>0.05)。利用NTSYSPC(2.1)软件构建大花黄牡丹5个居群79个个体的UPGMA聚类图,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47~0.99,大多数居群内的个体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如居群B,D,E),但也有一些居群的个体未聚在一起(如居群C)。依据大花黄牡丹居群遗传变异特点,初步探讨其保护和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松野生种群不同植株的果实与种子为材料,对其性状多样性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株的球果大小、种翅大小与特征、种皮特征、果鳞开裂程度等性状均存在差异或明显差异。各植株的平均出种率均值为1.1%,变化范围在0.28%~2.65%之间;各植株种子的成熟粒百分率的均值为82.7%,变化范围在56.5%~94.0%之间;种子千粒重变化范围在6.6~11.5 g之间,均值为8.3 g,株间差异极显著(F0.01=550**),主要由遗传差异所造成。长白松野生种群不同植株间的种实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南天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种质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天竹种质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共出现10条酶带,所有种质资源都有3条共同特征的谱带,同时不同种质资源酶谱带数目、迁移率(Rf)、酶活性及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OD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4.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小果油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RAP分子标记,从12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引物,对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9个居群514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组合总共扩增出226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20.5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26,占条带总数的100%.19个居群的遗传距离为0.021 6~0.164 5,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UPGMA聚类结果表明,除了福建6个居群和江西3个以外,其余地理位置相近的居群未能聚在一起.多态性比率(PPB)、Nei's基因多样度(H)及Shannon信息指数(I)变化幅度分别为84.96% ~ 95.58%,0.321 3~0.388 7及0.473 2 ~0.567 6;从物种层次来看,PPB,H,I分别为100%,0.422 3及0.612 6,揭示小果油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在小果油茶总的遗传变异中,居群内占86.58%,而居群间仅占13.42%.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野生牡丹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5个野生牡丹种和1个亚种(紫斑牡丹、杨山牡丹、卵叶牡丹、红斑牡丹、保康牡丹5个种和林氏牡丹1个亚种)的人工繁殖和育苗管理技术,通过多年采用不同的繁殖方法、地类土质和季节分别对比试验,摸索出对不同品种人工育苗的比较适宜的地类土质、季节和繁殖方法等,以为大量繁育湖北省野生牡丹品种苗木、推广和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枣树6个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应用蛋白质SDS凝胶电泳进行了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6个枣树品种在蛋白质谱带构成上有特异性,不同品种的枣树蛋白质谱带间有差异性;(2)通过对临泽小枣试管苗、移栽小苗及定植苗的蛋白质谱带比较,证明代射旺盛时期蛋白质谱带多,随着生长的减弱,一些特异蛋白质谱带逐渐消失。(3)通过本文研究,掌握了枣树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及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蛋白质谱带变化趋势,为枣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划分及枣树鉴别提供了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11~5.46 mm,勐堆乡居群种子最长,勐罕镇居群种子最高,物茂乡居群种子千粒重最重;东面种子较北方种子圆,年平均温度越高种子越高,西南方种子最重;木棉种子第4 d开始发芽,最高发芽势为49.25%,最高发芽率为57.05%,种子萌发变异系数为53.20%~93.32%,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显著;木棉种子越大,萌发时间越长,但发芽率越高和发芽较整齐;根据种子形态指标可将西南地区木棉种子分为6个种群,种子形态未随居群种子地理位置连续或就近原则分类。可见,木棉局域性居群环境因子形成种子特有形态,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度影响种子长、高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为选择适应宜昌市丘陵岗地栽培的观赏牡丹品种,探索合适的栽培措施,从山东菏泽引进了42个观赏牡丹品种。采取搭棚和根部覆膜两种不同栽培措施,以无覆盖露天栽培措施作为对照,在7、8、9月分别调查牡丹叶部感病程度,并对牡丹不同品种间、不同栽培措施间、不同月份间的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牡丹不同品种间、不同栽培措施间、不同月份间抗病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岛锦"等18个牡丹品种抗病性良好;采取搭棚栽培措施能显著降低牡丹叶部感病程度;随着高温高湿天气持续,牡丹叶部病害由轻到重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种群野生多花黄精的表型变异规律,运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全分布区选取的9个种群和12个表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多花黄精的12个表型性状除果实横纵比外,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36.24%)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5.37%),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28.84%,种群内变异是野生多花黄精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16%,变异幅度范围为4.76%~23.63%,叶片数、全株叶面积、地径、株高、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00%、23.63%、16.88%、16.14%、14.75%,表明种子的稳定性高于叶和茎。经度多数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经度的增加,叶片数、地径、株高、果实纵径和种子千粒重均呈现减小趋势;采用欧氏距离对9个野生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3类,但表型性状的聚类并不随地理距离上的相聚而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4个滇牡丹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多态性高、稳定性强的10条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96条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条带有82条,多态性百分比为85.42%;滇牡丹总体基因多样性为0.3438, Shannon 指数为0.5009;通过Nei’ s和聚类分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7973,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79.73%,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只有20.27%,表明滇牡丹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因此,滇牡丹虽然为分布区狭窄的特有种,但是与一些典型稀有和濒危的物种相比,遗传多样性并不低,滇牡丹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呈现狭窄化、缩小化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受人为过度采挖,生境受到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