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一套较完善的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对220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根腐病抗生鉴定,从中筛选出31份表现抗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接种疫霉根腐菌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疫霉病害,对于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很少。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联系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键酶,对于植物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与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关系,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接种24、48、72、96h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感病品种叶肉细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都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但在抗、感病大豆品种中峰值变化幅度不同,表明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甜菜根腐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就新疆甜菜根部损伤、茬口、氮肥施用量、品种和地势与根腐病发生关系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发病率最低,育苗伤根接菌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根腐病菌的最适滋生温度在28℃~32℃,高温利于根腐病菌的生长;甜菜重茬、迎茬、近茬都利于根腐病的发生;低氮和高量氮肥都利于根腐病的发生;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低洼地根腐病严重。针对上述根腐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麦种质资源苗期根腐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国内外205份大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实验室苗期根腐病抗性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有11份材料高抗根腐病,35份材料中抗根腐病,156份材料中感或高感根腐病;以发病严重度为分析变量做品种抗病性聚类分析,取欧式距离为2.14时,品种抗病性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抗病材料(包括高抗与中抗)总共有46份,占供试鉴定材料的22.44%;第二类感病材料(包括中感与高感)总共有156份,占供试鉴定材料的77.09%;获得的抗病材料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材料,为丰富和拓展我国大麦抗病育种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乌克兰共和国西部森林草原带种植的冬小麦,不仅要求品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强,而且要抗叶锈,白粉和根腐病。选择出对病害具有免疫力的品种并大面积种植,是保护作物免受病害的有效方法。为了在区域化品种的基础上得到具有抗病的材料,以及研究抗病性的遗传特性,苏联捷  相似文献   

6.
抗病性日本水稻抗病性的早期工作是有关稻瘟病的抗性问题。本世纪四十年代,日本进行了品种对白叶枯病抗性的研究,印尼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农业部在五十年代进行了对东格鲁病(根腐病)和白叶病的抗性育种。然而对水稻抗病品种选育兴趣的极大增长,则是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采用了高产的水稻品种以后,现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育种计划都很强调抗病品种的选育,(具体病害抗性育种进展略译)。  相似文献   

7.
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鉴定85份大豆种质对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在两次鉴定中有95.29%的大豆品种(系)表现一致的抗病或感病反应。本方法所获鉴定结果稳定可靠,利用注射器接种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建议作为我国鉴定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18个甜菜品种的根腐病和褐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筛选出抗病性好的优良甜菜品种,通过2013和2014年对18份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根腐病和褐斑病调查鉴定,其中有8个材料表现出稳定的抗根腐病性,即H809、ST13929、KUHN9046、H003、ZTD305(国产)、TY310(国产)、ZTD304(国产),TY312(国产);有3个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抗褐斑病性,即H809、TY312(国产)、TY310(国产)。上述筛选的抗病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可在东北糖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19个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品种为材料,采用地栽、浅植、深植3种栽培方式研究花发育阶段、测试时期、栽培方式对其DUS测试数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花发育阶段对测试数量性状影响明显,随着开花程度的加深,花序梗长度明显伸长,花序直径、花心直径增长至开放5轮两性小花后停止;测试时期对测试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冬天、夏天测试值均明显低于春天;半年的测量结果表明,上海地区6月最适于非洲菊生长;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地栽方式最利于非洲菊生长,其叶长度、叶宽度、花序梗长度,花序直径等均明显高于另2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感疫霉根腐病的2个品种和一对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为材料,研究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防御反应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目的是明确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效果,鉴定矮秆突变体的抗性.酶活测定表明,接种使大豆叶片的POD和PAL活性显著增强,说明病原物诱导使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加BR接种处理(B P )比加BR不接种处理(B P-)的POD和PAL活性有一定的增强,表明BR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有一定的抗性效果;挑战接种鉴定表明,东农42属于感病,而东泽11属于中间类型,施加BR后对这两个品种的抗性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非洲菊‘G088’为材料,基于本研究所测序得到的非洲菊转录组数据(SRA:SRR9937065)的基础上,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2个病程相关蛋白1(PR-1)基因,分别命名为GjPR-1-like1和GjPR-1-like2(GenBank登录号:MW057342和MW057343),GjPR-1-like1和GjPR-1-like2编码序列长度分别为534 bp和489 bp,可编码177和16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jPR-1-like1属于碱性不稳定性蛋白,GjPR-1-like2属于弱酸性稳定蛋白;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均含有CAP_PR-1和CAP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属于富含半胱氨酸超家族蛋白,含有信号肽、跨膜结构和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表明均位于液泡中。PR-1基因在不同组织(叶、叶柄和根)、不同激素与逆境(SA、MeJA、ABA、NaCl)以及根腐病病原菌处理非洲菊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GjPR-1-like1和GjPR-1-like2均在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在SA、MeJA、ABA和NaCl胁迫以及根腐病病原菌处理下,均显著影响GjPR-1-like1和GjPR-1-like2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GjPR-1-like1和GjPR-1-like2可能参与调控非洲菊生长发育过程,尤其是叶片的发育过程;且可能参与了非洲菊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尤其在响应非洲菊根腐病的抗病防御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切花非洲菊采后弯茎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是重要的切花材料,然而,切花非洲菊采后易发生弯茎现象,是导致采后损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10个非洲菊切花品种为试材比较瓶插期间弯茎进程,发现弯茎现象在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从中筛选出易弯茎品种和不弯茎品种。对非洲菊各品种进行外源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处理,发现非洲菊切花对于乙烯敏感性也存在品种特异性,并且乙烯对敏感型品种的弯茎发生有延迟或促进的不同影响效果。同时,对瓶插期间各品种花茎不同区域干、鲜重情况分析,发现非洲菊花茎距离花盘底部10~15 cm区域的干重、鲜重和水分损失均较高,可能是导致该区域发生弯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本文还发现非洲菊花茎直径和茎段的再伸长与弯茎现象的发生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腐病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大豆根腐病在黑龙江省各农场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左右,是一个新的严重威胁大豆生产的病害。此病系由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腐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从种子萌发后7—10天即可侵染幼根,以后随着生育期加长,病情逐渐加重,花荚期达到高峰。发病与土壤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同时,受茬口、栽培方式、肥料种类及根部害虫危害影响。大豆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但尚未发现高抗品种。在药剂防治方面,多菌灵与福美双或克菌丹混合拌种,对提高保苗率、减轻病情作用较大。被认为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花培大麦新品种"花30"于2001~2003年参加了安徽省的品比及生产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花-30"比对照品种"苏引一号"增产23.5%,对白粉病、锈病、蚜虫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花30"在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西引二号".  相似文献   

15.
杂交育种是选育良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甜菜品种(品系)间杂交,把具有优良性状的两个或几个品种(品系)通过杂交和选择育成新的优良品种。甜菜品种甜研六号就是利用品种间自然杂交方法选育的甜菜新品种,它具有抗褐斑病、耐根腐病、含糖率高的优点。在我国中部地区和东北甜菜产区,褐斑病、根腐病发生的条件下,其优点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甘肃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定西在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的进展,介绍了甘肃中部地区豌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是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s)Sacc)、豌豆丝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等8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根腐综合症;通过选育抗(耐)根腐病品种是解决问题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先后培育出了不同生态类型的豌豆品种定豌1号到定豌5号,基本解决了生产中因根腐病导致的减产、绝收现象,这些品种在甘肃中部、宁夏南部的旱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湘南地区主栽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为对照,对湘南地区6个待选烤烟品种进行全生育期示范,从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烟草品种CZ43在生长势、植物学性状、抗病性、产值各方面均表现优秀,推荐为该地区宜栽后备烟草品种。  相似文献   

18.
花培大麦新品种“花30”于2001~2003年参加了安徽省的品比及生产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花-30”比对照品种“苏引一号”增产23.5%,对白粉病、锈病、蚜虫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花30”在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西引二号”。  相似文献   

19.
前言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生理小种种群多,在我省共有7群39个生理小种,且分布复杂。由于稻瘟病为害,我省常年发生面积约100—200万亩,多的达300—400万亩;轻的损失1—2成,严重的损失5—6成。1981年稻瘟病大流行,全省早稻时瘟发生面积为180万亩,穗颈瘟发生146万亩,仅三明地区就损失稻谷1.075亿公斤。选育抗病丰产的品种是防治本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显著的差异,且品种的抗病性受病原生理小种区系分布和变异的影响,从而影响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新疆审定命名的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新疆早熟陆地棉花抗病育种现状,为各地(市)棉花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新疆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报告,以及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命名时公布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