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浆土是形成于北温带温凉较湿润气候下的酸性土壤,红壤是形成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酸性土壤,二者的形成过程不同,土壤淋溶的程度和方式亦有差异。白浆土上层的酸溶性无定形铁高于红壤,40cm 以下的土层则相反,白浆土重结晶铁为无定形铁的2~6倍,红壤则为10多倍。白浆土的铁锰没有明显的淋溶趋势,而多在本层土壤的孔隙中集中。两种土壤的全铁量比全锰都高,高一个数量级,二者锰的差异小于铁的差异。白浆土两种形态锰的含量,均略高于红壤。白浆土白浆层锰的含量略高于黑土层,淀积层较低,红壤的游离锰未见有淋溶移动的趋势。红壤酸性铝高于白浆土,铝比铁有更多的存在于无定形部分中。活化度。红土的游离铁多于白浆土。以重结晶态者为主,活化度反低于白浆土。两者土壤游离锰的活化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几种土壤中不同形态铁及无定形硅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三类土壤不同形态铁和无定形硅铝表明,游离氧化铁的量在各类土中均为表层大于底层;铁的活化度白浆土高于黑土,而白浆土的白浆层又高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无定形硅、铝在白装土中层次之间分异明显,说明有淋淀现象发生,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差异不大;新鲜有机质对铁的活化有显著作用,络合态铁和土壤腐殖质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白浆土母质是由河湖淤积而成,土壤质地粘重,土壤中铁锰的含量较高。而铁锰含量随着剖面粘重程度的增加亦增加。其中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表层最低,白浆层居中,淀积层最高。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之间呈正相关。Yi_(游离铁)=0.075+0.365x,r=0.853~(**),n=12。络合态铁随着剖面的加深而含量逐渐降低。络合态铁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Y_(络铁)=158.8+109.2x,n=6,r=0.945~(**)。无定形铁在剖面中的变化,为表层和淀积层高而自浆层低。白浆土中铁向粘粒部分的富集率>1。全锰和活性锰的含量,表层最高,其次是白浆层,淀积层最低,随着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含量减少。白浆土铁锰在表层的含量较高,活性铁锰的含量也高,在一般生产条件下,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不必再施铁锰肥料。  相似文献   

4.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太白山北坡基带土壤腐殖质累积较弱,淋溶作用中等,土壤溶液呈中性反应,阳离子代换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剖面分化发育好,形成具有典型硅铝特性的粘化B层,铁的游离度低而活化度高,土壤风化弱,发育程度较低。基带土壤属于系统分类中的简育干润淋溶土土类、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亚类。  相似文献   

5.
化学分析和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延边地区四种主要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差异很大,同一土壤剖面发生层次的主要粘土矿物虽然基本相似,但是次要及伴随矿物则有所差异.暗棕壤、白浆土的主要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蛭石;草甸土为蒙脱石、蛭石;冲积型水稻土为蒙脱石。游离铁、无定形铁的含量及铁的游离度、活化度为白浆土>暗棕壤>草甸土,反映了某些成土环境对土壤发生的影响;三种土壤的氧化铁结晶指数在全剖面中基本相似.在生物气候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引起粘土矿物差异主要与地形、母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由沉降法分离提取玄武岩赤红壤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胶体,分析其基本特征,并通过厌氧培养试验测试不同剖面土壤胶体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特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胶体中铁的游离度表现出A层>B1层>AB层的趋势,铁的活化度则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XRD、FTIR的表征结果显示,玄武岩赤红壤胶体中铁氧化物主要是结晶较差的赤铁矿和针铁矿。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胶体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均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A层土壤胶体铁氧化物易被还原且累积量较高,可达(0.104±0.003)mg/g土。Fe(Ⅱ)的最大累积量随着土壤胶体中无定形铁的含量和铁的活化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速率常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江并流区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云南省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8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第三纪古红土和玄武岩母质上的土壤全铁含量较高,铁游离度较低,活性铁和铁活化度也较低。不同类型土壤全铁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棕壤〈红壤〈石灰土〈暗棕壤。棕壤、石灰土的土壤铁富集明显,处于富铁化阶段;红壤、紫色土、黄棕壤的土壤铝富集超过铁,铁的游离度很高,已进入富铝化阶段;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的土壤风化发育尚停留在脱盐基的硅铝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了四川盆地9种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中铁、铝氧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游离铁为钙质紫色水稻土>中性紫色水稻土>酸性紫色水稻土,无定形铁为中性紫色水稻土>中性紫色水稻土>钙质紫色水稻土,络合态铁以中性紫色水稻土较高,络合态铝以酸性紫色水稻土最高,酸性紫色水稻土无定形铝比中性和钙质紫色水稻土高5-30倍。在中性紫色水稻土中,<0.002mm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游离铁、无定形铁和铝分别为土壤的32.8-58.3%、68f.3-91.8%和66.7-93.0%;络合态铁、铝集中分布在<0.002mm和0.01-0.002mm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肥施用对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铝具有明显的影响。有机质与无定形铁,铝和络合态铁,铝的相关关系数分别为0.9473**、0.4950、0。9412**和-0.8322**。络合态铁和铝间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r=-0.7998*)。在水旱轮作下,施用有机肥有利于紫色水稻土铁-腐殖质复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耕作红壤改水田6年中,磁化率逐年下降,平均下降速率为5×10~(-6)CGSM/g,3种稻作制的下降速率差异不大,绿肥处理对土壤磁化率有较大影响,用量愈大,磁化率波动幅度愈大,不施绿肥的处理则一直平缓下降,6年后不施绿肥处理土壤磁化率高于施绿肥处理,不同地下水位对植稻土壤表层(0~20cm)磁化率影响很小,而对底层(20~40cm)影响大。磁化率动态和无定形铁有负相关性,而和游离铁之间相关性差,不同绿肥用量及不同地下水位处理6年后磁化率和无定形铁及铁活化度之间反相关明显,植稻6年后土壤磁化率为稻地同母质老水稻土的8倍,比幼年水稻土也高得多,估计红壤旱改水后至少连续种植10年以上才能形成幼年水稻土,结合其它性状考察,磁化率可能作为鉴定水稻土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莫莫格芦苇沼泽、芦苇—羊草草甸和羊草草甸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游离铁和无定形铁的质量分数以及铁活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为春季最明显,其次为夏季,秋季最弱;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则表现为夏季明显,秋季次之,春季最弱。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游离铁质量分数逐渐降低,至60~90 cm处略有升高;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则表现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3种类型湿地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比较,羊草草甸最高、芦苇沼泽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无定形铁质量分数则表现为芦苇沼泽最高、羊草草甸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湿地土壤铁的活化度夏、秋季节高,春季低;土壤表层铁活化度高于底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杂交茄子新品种"呼茄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茄5号是以9101-1-3-3为母本,8802-1-2-2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种。该品种中熟,始花节位7节~8节。果实椭圆形,果皮黑红紫色,光泽度极强,耐老化,萼片带绿色,果肉紧密,绿白色,商品性好。平均单果重量450g左右,露地每667m2产量4 500kg左右,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水稻套袋测自交结实率因光强减弱、通气不良和湿度增高的穗部环境,不利于光合作用,并助长霉变感病,妨碍正常结实,使测得的实际值偏低,不适于不育水稻育性的群体遗传分析.在套袋作业未臻完善的条件下,掌握不育株的标准在田间逐株鉴定自然结实率,仍为保证不育水稻育性鉴定准确性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