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乌龙茶晒青、做青、杀青、包揉、干燥等加工过程综述了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变化,并对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三、杀青机械 乌龙茶杀青亦称炒青,其原理与绿茶杀青相同。目的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做青叶中的酶活性,固定做青品质,散发部分水分,同时通过热化学作用去除“青叶”中的青草气,并发展香气。目前乌龙茶杀青多采用滚筒杀青机和燃气炒青机。  相似文献   

3.
1 传统乌龙茶制茶技术的特点在建国前 ,乌龙茶做青大多为轻发酵 ,晒青失水率大约在 5 %左右 ,以轻做青 ,高香气为特色 ,茶叶市场上俗称北 (武夷山 )尝岩韵 ,南 (安溪 )评香气的概念。台湾乌龙茶制法由于大多数是建国前的安溪人把技术带到台湾 ,保留了轻发酵特色 (当然 ,在品种繁育和外形塑揉上有新的进展 )。五十年代中后期 ,闽南茶区随着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制茶机具如手摇杀青机、木质揉茶机、滚筒式摇青机等已创造或改进 ,对茶叶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2 市场拓展对乌龙茶品质的要求由于当时茶叶是一类管理物资 ,茶叶的经营方式须由国…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制茶条件的变化对感官评审与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福建省特产、含有丰富香气的中国茶。它是通过半发酵的制茶方法而制作的。它的制作过程有晒青,凉请,摇青等特有的制茶工序。人们已知,在这些制茶工序中,以配糖体形式存在的香气成分通过酶的作用而挥发出乌龙茶特有的香气。竹尾等人研究表明:在凋萎时给以适当的加温和摇青,会使香气暴发性地增强。久保田等人揭示:香气成分的生成,除配糖体加水分解之外,还可能有别的途径;并且,乌龙茶的凋萎、做青以外的干燥、入火过程,也对香味的形成给与一定的影响。山西等人报道,乌龙茶香气的关键成分为内酯,其中以茉莉内酯为主。同时他们还指出,凋萎、做青工序所产生的含氧酸,可在干燥工序中通过脱水反应而生成内酯类。如上所述,迄今对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各种制茶工序中的微细变化所引起的香气成分的变化,却未曾有研究报道。因此,我们对做青、杀青、揉捻各工序中的条件变化所导致的毛茶感官评审和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做青工序中,缩短晒青时间,会使茶色变青,涩味增加。从化学成分来看,有低级脂肪酸比例减少,高级脂肪酸含量增加的倾向。另外,延长揉捻时间后,在感官评审上会感到有蒸焖味,化学成分上则有烘烤味感成分增加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为福建省特产,是用半发酵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中国茶。它的制作工序有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六道工序,有着乌龙茶特有的制茶工艺,每道工序对乌龙茶香味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其香味是由富含在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在制茶过程中受物理化学作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其中,内酯类被山西氏等称为是乌龙茶香气的关键成分,茉莉内酯则为其中的主要成分。关于乌龙茶香气成分,目前存在着诸多见解。此次的实验,是在每道制茶工序中进行茶叶抽样,然后用开水冲泡,在可立刻饮用的条件下进行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分析的。结果,检测出的香气成分只有13种,虽然数量比较少,但可根据香气成分变化,掌握香气在各制茶工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做青过程香气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影响乌龙茶香气形成的一系列因素做了阐述,主要是从做青间的温湿度、氧气浓度和做青强度等方面说明对香气形成的影响,讨论了其发展现状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做青环境控制与设备配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名茶,其特有的自然香气和甘醇滋味,来源于优良品种和独特的初制工艺。其中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和滋味的关键工序。长期以来,茶区人民通过乌龙茶做青生产实践的摸索,积累了“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宝贵经验,但只停留在“做茶人懂做茶”的水平上,新手很难掌握,不易推广应用。因此如何应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乌龙茶的理想做青环境进行仿真,摆脱不良气候对做青质量的影响,提高和稳定乌龙茶品质,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984年省科委下达的“乌龙茶综合做青工艺和设备研究”攻关课题,由福建省农…  相似文献   

8.
做青和烘焙是乌龙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与乌龙茶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密切相关.采用轻做青短烘、重做青短烘、轻做青长烘、重做青长烘的不同加工方式制作乌龙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烘焙时间下,轻做青乌龙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重做乌龙茶,总抗氧化能力也是轻做青乌龙茶强于重做青乌龙茶;在相同的做青程度下,短时间烘焙乌龙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均强于长时间烘焙乌龙茶;做青程度与烘焙时间长短对乌龙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影响并不大,起决定性的因素是鲜叶原料的茶多酚含量,鲜叶茶多酚含量越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
以碑坝群体种为原料,综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以做青温度(A)、摇青时间(B)、杀青温度(C)、初烘温度(D)为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从毛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含量等品质指标探讨做青温度、摇青时间、杀青温度和初烘温度等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对陕西乌龙茶毛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是CABD,做青温度和杀青温度对陕西乌龙茶毛茶感官品质、水浸出物总量、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值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摇青时间和初烘温度对毛茶感官品质、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值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制定陕西乌龙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摊晾→做青(温度20℃~21℃,相对湿度70%~80%,做青4次,时间分别为第1次摇青2min晾青1h、第2次摇青5min晾青2h、第3次摇青10min晾青3h、第4次摇青20min晾青9h)→杀青(温度250℃)→揉捻→初烘(温度180℃)→复烘。  相似文献   

10.
白芽奇兰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龙茶是我省特色茶、优势茶,以其浓郁的花果香而著名。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及国内有关茶叶工作者对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形成机制作了一些研究,但多数是以成品茶作为分析材料,未能反映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发生规律。乌龙茶加工过程工艺复杂,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独特风味的关键工序。做青环境不同,影响酶促反应的进行,从而使各阶段在制品的香气成分在量和质上存在差异。本试验根据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对乌龙茶做青过程香气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做青对香气形成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11.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香型乌龙茶是结合了台式乌龙茶与闽南传统乌龙茶的工艺发展起来的,其制作工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而日趋成熟.清香型乌龙茶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色翠绿、汤色淡黄绿,属轻发酵乌龙茶,其做青过程为低温(18~23℃)缓慢氧化,这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利用空调降低做青温度,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适当延长做青过程的凉青时间,对提高清香型乌龙茶的品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工艺在绿茶加工中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茶、乌龙茶的区别,由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而定。乌龙茶独特品质主要是由其制作工艺中关键工序摇青形成的。传统绿茶香气以板栗香或炒豆香为佳,而乌龙茶以花果香等独特的香气吸引消费者。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茶的品味愈来愈高。能否借鉴乌龙茶类似晒青和做青等工艺,使绿茶中赋予乌龙茶的品质风格,达到提香增韵的目的,尤其是花果香方面的香气。本文就晒青、摇青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作些探讨,供同仁指正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做青工艺是乌龙茶加工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对于乌龙茶滋味香气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做青过程中包含了叶片的物理变化及生理生化变化,其中叶片含水量、叶片内生物酶活性及多酚类物质和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较为广泛。做青工艺的不同会形成乌龙茶不同的品质特征。空调环境下的冷做青工艺对于提高夏署茶的品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做青对乌龙茶香气形成的作用 ,采用×AD - 2吸附剂捕集香气、GC和GC/MS分析 ,对乌龙茶做青及晒青工序的香气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晒青能增加香气组分数和香精油总量 ,做青则能改变低沸点和高沸点香气组分含量的比例 ,乌龙茶摇青工序中产生的花香特征化合物为 :苯甲醇、橙花叔醇、水杨酸顺— 3—已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酸和两种未鉴定的组分。 (王日为、张丽霞等 )原载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 2 5卷 3期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的动态变化规律(摘要)  相似文献   

15.
做青温度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岭头单枞乌龙茶不同温度下做青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9℃)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少、精油总量低、特征组分含量低,中温(25℃)、低温(21℃)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多、精油总量高、特征组分含量高。说明做青温度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花香型乌龙茶系列产品,采用高香茶树新品种金牡丹秋季鲜叶为原料,通过对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中晒青、摇青程度的不同处理试验,探讨加工花香型乌龙茶的最佳加工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晒青试验样品的香气与滋味品质均高于不晒青的样品;茶树新品种金牡丹秋茶最优乌龙茶工艺技术参数为晒青程度减重6%,摇青程度180转,加工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75%。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茶业事业的不断发展,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广东乌龙茶的加工技术、产品种类以及消费范围则是发展迅速.本文以广东单丛乌龙茶为对象,对广东单丛茶的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单丛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做青强度(摇青次数)]对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特征的影响。通过“云图”绘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晾青失水”可明显改变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伴随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α-法呢烯、苯乙醛、香叶醇、3-己烯-1-醇和(Z)-己酸-3-己烯酯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醇、吲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乙基苯等成分含量则呈减少趋势,但仅结合不同强度的“单次摇青”将无法促成乌龙茶特有香型品质。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殊香型品质的关键工序,带有类似花果香型的吲哚、反式-橙花叔醇和苯乙醛等香气成分可作为乌龙茶做青工艺品质控制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特有的香气与滋味主要是在做青过程通过晒青,凉青、摇青、堆青工艺的作用遂步形成的。传统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主要是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季节、环境气候条件来灵活掌握。本文探讨在人为控制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每次摇青转数相同,凉青间隔时间相同的做青方法(即“等时等转”的做青工艺)及其与品质的关系,以求实现乌龙茶做青工艺规程化,操作简便化,  相似文献   

20.
谈夏暑茶空调做青制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乌龙茶做青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根据我县茶农长期生产实践和各地科学实验总结 ,乌龙茶做青环境要求做青间温度控制在 2 2 -2 5℃ ,相对湿度在 80 - 85 %之间 ,风力在 2级— 3级之间。在掌握有一定做青技术经验、结合适宜的鲜叶原料 ,一般都可以做出较好的乌龙茶品质。2 空调机的运用空调机在乌龙茶做青间中发挥制冷作用 ,降低做青间的温度 ,使乌龙茶整个做青过程的摇青———凉青这一动静结合能够顺序渐进 ,茶叶的酶促氧化作用控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缓慢进行 ,这就有利于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形成较理想的香气和滋味。3 空调做青技术应注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