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穴盘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S3307)及其与水杨酸(SA)复配对万寿菊穴盘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3307及其与SA复配可降低万寿菊穴盘苗株高、冠幅,提高茎粗、根体积、根冠比(R/T)、根活力、全株干重,降低其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提高其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Pro)的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说明S3307及其与SA复配改善了万寿菊穴盘苗的生长状况和生理代谢水平。最佳处理为10 mg/L S3307+100 mg/L SA。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延缓剂提高红茄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盆栽红茄(Solanum integrifolium Poir.)的抗旱性能,试验运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比久(B9)和矮壮素(CCC)在干旱条件下对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并测定其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能提高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和SOD活力,而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其中PP333能提高红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茄的抗旱性,PP333和CCC导致红茄根的生物量下降,并且CCC还会产生药害。总体上,在各自药剂类型和浓度范围内,以浓度为400 mg/L的PP333、6000 mg/L的B9和4000 mg/L的CCC最好。  相似文献   

3.
运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密度和多效唑浓度以及不同处理时期,对窄叶型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及其它性状的影响,明确了高产(>3t/hm^2)栽培的适宜密度与多效唑浓度以及最佳处理时期分别为45万穴/hm^2,80ml/L和苗期+初花期。  相似文献   

4.
黄修梅  惠霖  刘金泉  李明  冯丽 《种子》2016,(8):76-7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6-苄氨基腺嘌呤(6-BA)、比久(B 9)和KH2PO4组合对马铃薯品种克新一号脱毒种苗壮苗培养的影响,以探索克新一号脱毒种苗壮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株高、有效茎节数和茎粗的影响大小顺序为:NAA>B 9>6-BA>KH2PO4;对根长和根数影响最大的是6-BA.新复极差法显著性测定结果显示,处理9和处理13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其中处理13对各项指标的促进作用略高于处理9,表明适合克新一号脱毒种苗壮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NAA+5 mg/LB 9+0.3 g/L KH2PO4+3%蔗糖+0.6%琼脂.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对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其适宜喷施浓度。以向日葵穴盘苗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2种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和烯效唑)6个喷施浓度(0、200、400、600、800、1000 mg/L)。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叶面喷施降低向日葵穴盘苗株高(PH)和叶面积(LA),而增加茎粗(SD)株高比(SD/PH)、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根系干重。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叶片SPAD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长延缓剂对LA的抑制作用;LA×SPAD可综合反映地上部干重(SDW)和植株干重(PDW)的变化。综合SDPHLASPAD建立了衡量多效唑和烯效唑处理下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壮苗指数${{I}_{2}}=\frac{SD}{PH}\times \sqrt{LA\times SPAD}$,该壮苗指数与常规壮苗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2=0.9097**)。对壮苗指数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适宜喷施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600 mg/L。本研究明确了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喷施浓度,为夏季向日葵穴盘育苗中多效唑和烯效唑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亚婷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231-234
为了研究外源激素及切割方式对东方百合‘索邦’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本试验以东方百合‘索邦’鳞片为试验材料,按不同浓度外源激素IBA、B12和纵切方式处理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200 mg/L的外源激素IBA处理,小鳞茎发生率、繁殖系数、直径、根数、根长都显著高于100、300 mg/L浓度处理;200 mg/L IBA+5 mL B12处理,小鳞茎发生率、繁殖系数、直径均显著高于未给予B12处理的鳞片,但生根数与根长显著低于200 mg/L的IBA处理;对鳞片进行纵切,切割处理后的鳞片小鳞茎发生率、繁殖系数、直径、根数、根长都显著高于未切割的鳞片。因此,一定浓度的外源IBA、B12及纵切处理能促进小鳞茎的发生,提高繁殖系数,增加根数、根长。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智锐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144-149
为了探索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最适作用浓度,提高东方百合试管苗的质量及移栽成活率,本试验以东方百合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单因子变量,在MS基本培养基中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PP333(0.5、1.0、2.0、3.0mg/L)和CCC(5、10、15、20mg/L),对照组不加任何植物生长延缓剂,探讨最适合百合试管苗生长的PP333和CCC浓度。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PP333和CCC能提高百合试管苗的生根和不定芽分化数量,表现为株型矮化,叶片增多,根系发达。但高浓度处理后,叶片反卷,甚至出现黄化现象。适合东方百合生长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mg/L,CCC浓度为10mg/L。  相似文献   

8.
为延长芋头试管苗的保存时间,提高试管苗的成活率,以槟榔芋丛芽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生长延缓剂和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培养条件对芋头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25±2)℃光照培养条件下,PP333、ABA和B9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2.0、2.0、1.0 mg/L;在低温(5±1)℃光照培养条件下,PP333、ABA和B9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1.0、1.0、0.5 mg/L;在低温(5±1)℃暗培养条件下,PP333、ABA和B9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0、1.0、0.5 mg/L。与常温光照培养相比,低温光照培养的芋头试管苗成活率更高,生长延缓剂的最佳处理浓度也相对更低。与低温光照培养相比,低温暗培养的芋头试管苗的存活率相对更高,两者的处理浓度相同,但低温暗培养提高了芋头试管苗的存活率。通过离体保存的试管苗恢复生长后,长势旺盛,与对照株无明显差异,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能有效提高芋头试管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离体早熟梨芽休眠进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早熟梨离体结果枝为试验材料,通过控制温度、光照条件以及喷施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物质来研究影响早熟梨芽休眠进程的因素。试验结果发现在25℃条件下在0.04%、0.08%的乙烯利和0.1mg/L和0.3ABA mg/L都能在一定时间内抑制萌芽,0.3mg/L IAA处理能促进萌芽,而0.6mg/L IAA和 GA3处理效果不明显;而在15℃条件,所有处理的萌芽率都为0;试验结果还表明在1500lx光照强度下光照时间对早熟梨芽休眠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分别对香花槐的腋芽诱导,继代增值培养及无菌苗生根培养和愈伤组织分化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最佳增值培养基为MS+BA0.8mg/L+NAA0.3mg/L;当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0.05mg/L;在愈伤组织分化的过程中,培养基MS+BA0.5mg/L+NAA0.05mg/L分化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试管苗进行复壮研究,以期解决其羸弱纤细、不利于生根培养及生根后成活率低等问题,同时优化复壮培养条件。在课题组已有的白及增殖及生根培养基配方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并改变培养基碳源浓度,以不同继代试管苗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材料和不同植物生长延缓剂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试管苗复壮、繁殖生长、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的影响。实验表明,4代苗在MS+活性炭1.0 g/L+香蕉泥50 g/L+ 6-BA 0.5 mg/L+ NAA 0.01 mg/L+ PP333 0.5 mg/L+CCC 0.1 mg/L+蔗糖40 g/L中获得最佳的复壮效果,培养70天后,试管苗基茎直径平均达(0.26±0.06) cm,繁殖系数2.13,假鳞茎发生率100%;复壮后的试管苗在1/2MS+活性炭1.0 g/L+香蕉泥80 g/L+ 6-BA 0.1 mg/L+ NAA 1.0 mg/L+蔗糖15 g/L中培养60天后,可获得具假鳞茎、根粗苗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亦达100%。本研究完善了白及体外快繁及复壮条件,建立了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2.
乙酰水杨酸对夜间亚低温番茄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阳  姜晶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5):239-242
为了使番茄在北方设施栽培中能更好的适应早春夜间亚低温的环境,选用‘辽园多丽’(耐寒品系)和‘丽佳大粉’(冷敏品系)2个番茄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当番茄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乙酰水杨酸(ASA),通过测定番茄叶片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值以及脯氨酸含量,探讨外源ASA在夜间亚低温9℃胁迫下对番茄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园多丽’番茄品系40 mg/L的外源ASA和‘丽佳大粉’番茄品系120 mg/L的外源ASA可用于番茄幼苗的夜间亚低温防御,对低温胁迫幼苗起保护作用。所以,在番茄幼苗两叶一心期喷施最佳浓度的ASA,可以减少夜间亚低温对番茄幼苗的伤害,从而提高番茄幼苗抵御低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mung bean by spraying 500, 1000 and 1500 ppm CCC, 14 days after the emergence of seedl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CCC application at 1000 and 1500 ppm led to stem shortening.
Dry weight of shoot system, leaf area, leaf thickness an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000 ppm CCC.
CCC at 1000 ppm increased amyl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y in the leaf tissue.
CCC at 1000 ppm increased the pod number/plant, seed number/pod, leading to increased seed yield/plant.
CCC had no effect on the 1000 seed weight.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乔纳金、金矮生、嘎拉组培苗为试材,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比久、矮壮素、多效唑及脱落酸,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和生长抑制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种质保存的效应。结果表明:比久、矮壮素均有明显抑制苹果组培苗生长的作用,且茎尖存活率高,试管苗生长状况较好,转入常规继代培养基当代即可恢复生长,可用于苹果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比久适宜的浓度为80mg/L,矮壮素为75mg/L左右;多效唑处理虽能明显抑制苹果试管苗生长,但易使有些品种试管苗玻璃化,可选择性应用;脱落酸作用过于剧烈,绝大部分处理苗死亡,不宜在苹果种质保存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非洲紫罗兰叶片外植体再生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三种叶型的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叶片作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叶片外植体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非洲紫罗兰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和MS+6-BA 0.5 mg/L+NAA 0.5mg/L,培养4周左右,诱导率达100%,绝大多数愈伤组织上都有芽的分化。采用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3 mg/L继代一次后,每个愈伤组织上分化产生的芽可达30余个,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成芽能力差异不大。非洲紫罗兰品种A和C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1NAA,品种B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1IBA。生根苗转入纯蛭石栽培时,用1/4MS大量与微量元素进行叶片追肥,成活率90%以上。移栽至腐殖土栽培成活率95%以上,3个月栽培后栽培苗成花。本研究为非洲紫罗兰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莲花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野生金莲花资源因被大量采摘而受到严重破坏,对野生金莲花进行引种驯化,并将之运用于园林绿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金莲花种子为初始材料建立金莲花离体培养体系,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金莲花成苗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对金莲花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筛选获得适宜金莲花增殖和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研究结果如下:用0.1% HgCl2对金莲花种子灭菌20 min可有效抑菌;适宜金莲花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是1/2MS+1.0 mg/L 6-BA+0.1 mg/L NAA,适宜金莲花生根、壮苗培养的培养基是1/2MS或1/2MS+0.05 mg/L NAA。试验结果将为金莲花快繁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肇东紫花苜蓿和Pleven6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再生体系。结果如下: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肇东苜蓿为MS+2.0mg/L2,4-D+0.5mg/LKT+3%蔗糖,Pleven6为MS+1.5mg/L2,4-D+0.5mg/LKT+3%蔗糖;分化培养基:MS+2.0mg/L6-BA+0.5mg/L NAA+3%蔗糖;分化继代培养基:MS+0.3mg/L6-BA+0.1mg/LNAA+0.3mg/LKT+3%蔗糖;生根培养基:1/2MS+0.5mg/LNAA+1.5%蔗糖。两个品种的子叶均较下胚轴分化时间短、分化效率高,肇东苜蓿诱导率和分化率明显高于pleven6苜蓿。  相似文献   

18.
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刺果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刺果瓜(Sicyo angulatus L.)是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破坏严重,幼苗期是刺果瓜生命周期相对薄弱环节,研究其幼苗的生长机理,对遏制刺果瓜的繁殖和扩展有很大的帮助。[方法]本试验以刺果瓜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四个不同浓度(3 μmol/L、30 μmol/ L、300 μmol/ L、3000 μmol/ L)的生长素(IAA)、生长素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赤霉素(GA3)、赤霉素抑制剂矮壮素(CCC)、IAA+GA和TIBA+CCC对刺果瓜长出第一片真叶的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量6个时间点( 1天,2天,3天,5天,7天,9天)刺果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等生理特性,探究IAA和GA对刺果瓜幼苗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300 μmol/L的IAA处理植株株高与根长长势超过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而3000 μmol/L的TIBA植株株高与根长得到明显的抑制。3000 μmol/L的GA3处理组株高、干重值、鲜重增长速度最快,为刺果瓜的最适浓度范围;3 μmol/L GA3处理,植株增长速度最慢;300 μmol/L CCC对刺果瓜的矮化作用最好,但干重、鲜重值增加;接近3000 μmol/L的CCC矮化作用较好,对干重、鲜重几乎无促进作用,为控制刺果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浓度为3000 μmol/ L的TIBA+CCC处理对刺果瓜幼苗的影响极为显著,在喷洒激素6 h后就可以看到刺果瓜幼苗受到抑制出现萎蔫,刺果瓜有极强的抗逆性,所以在12 h后萎蔫状态消失,虽然仍受到抑制,但仍然缓慢生长着。9 d后,浓度为3000 μmol/l的TIBA+CCC处理刺果瓜幼苗仅长高5.53 cm,而对照组长高18.70 cm。浓度为3000 μmol/l IAA+GA处理的刺果瓜幼苗长高34.47 cm。浓度为3000 μmol/l的TIBA+CCC对刺果瓜的抑制作用极其显著。[结论]通过研究刺果瓜的生长机理,使用外源激素对刺果瓜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抵抗外源入侵植物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