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二十年来,我国棉花生产由于受条件、技术和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格局急剧变化调整,由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三足均衡鼎立"演变为西北内陆棉区"一足独大"的棉花生产区域加快集中走势,被削弱之足面临巨大的产业变革和压力。为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者梳理分析了棉花产业的走势及发展支撑,提出了推进山东省棉花生产保护区支撑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主产区生产条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晴 《中国棉花》2007,34(7):8-10
对中国三大棉区的棉花生产概况、区域环境特点及未来布局等进行了分析,各主产区要充分发挥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还需对区域内部的棉花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探讨了发展三大棉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棉花产业又是运城市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 ,适度调减棉田增加其他经济作物面积实属必然 ,但棉花生产仍然是运城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是运城市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运城市棉花生产发展规模和方向做出正确定位 ,依靠科学技术 ,立足节本增效 ,提高棉田效益与棉农收入 ,提高运城市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促进棉花产业的稳步发展 ,对于稳定和发展本市农业经济意义重大。1运城市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地位运城棉区曾经是全国六大植棉重点地区之一 ,棉花生产是全市农村经济一大支柱…  相似文献   

4.
认请形势、贯彻政策,切实搞好九六年度棉花购销工作──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棉花购销工作政策概述棉花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棉区支柱性产业。棉花生产能否到稳定发展,关系到全省棉农的经济收入和纺织工人生产、生活的大事。目前,由于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疲软,使纺织企...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盐城市次仅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是广大棉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棉花生产发展为盐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棉花供需状况及三大棉区生产能力,指出了中国棉花生产定位,并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棉花生产比较效益是棉农收益、棉花生产布局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1989―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棉花主产区生产比较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向。结果表明:(1)西北内陆棉区生产比较效益最优,黄河流域棉区次之,长江流域棉区较低。(2)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变化受棉花播种面积、产量、国家政策、价格和竞争作物等多重因素影响,且各因素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差异。(3)棉花价格和政策对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最显著,自然灾害、机械化水平、植棉收入占比、棉经产值比等较显著。鉴于此,提出完善棉花生产支持政策,健全棉花价格波动预警和发布机制,及时把握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差异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棉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棉区是中国三大主要产棉区之一。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棉花用工繁多、比较效益下降,以及生产中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当地棉花种植面积急剧萎缩。为改变现状,从棉花品种、轻简化机械化管理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长江流域棉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措施及研究方向,为长江流域棉花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河流域”棉区变迁分析的棉花生产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比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质量效益不充分。笔者以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为例,深入剖析其棉花生产变迁成因,提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棉田耕作制度的弊端与调整改革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35万~50万公顷,单产1050kg@hm-2,总产40万~50万吨.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和棉花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湖北棉区特别是主产棉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改革并建立新型的棉田耕作制度,提高棉田整体效益,增加棉农收入,促进湖北棉花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势在必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麻/棉织物服用性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睿哲  梁中波等 《中国麻业》2002,24(5):35-39,22
本文通过试验测定了黄麻/棉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与苎麻/棉,涤/棉,纯棉等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比较,结论表明黄麻/棉织物作为服用织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墨美中三国棉花品种产量和生育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在墨西哥坦马乌利帕斯南部国家试验农场,对墨美中三国的26个棉花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籽棉产量分析表明,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参试品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12个美国品种为高产类型,籽棉产量为2300~2800kg/hm2,包含3个佩马斯特品种,四个岱字棉品种和5个苏热格罗品种;第二种类型7个品种,属中产类型,籽棉产量为2000~2300kg/hm2,其中包括2个中国品种(湘棉10号和泗棉2号)和1个墨西哥品种CESTAM871。第三类7个品种,包括6个墨西哥品种和1个中国品种,籽棉产量为1800~2000kg/hm2。  相似文献   

13.
中国长绒棉研究与生产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剑峰 《江西棉花》2008,30(3):8-11
该文采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简述了世界长绒棉主要生产国的研究与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中国长绒棉育种研究和发展简史及进展,还对中国长绒棉育种研究水平与其它国家进行了粗略比较,并根据育种家们的研究列出了近期中国长绒棉育种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4.
唐杰波 《江西棉花》2001,23(3):15-17
文中回顾了我国植棉业技术的进步和棉花产业在新疆的支柱地位,阐述了加入WTO对新疆棉花生产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了5点加入WTO后发展新疆棉花生产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介绍杂交棉花新品种国华棉1号的选育过程出发,阐述了品种在江苏省区试中表现出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等,并根据品种的特性提出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产生抗性的现状和机理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进展。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室内抗性筛选中,棉铃虫对Bt的抗性已经达到上千倍,但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还未发现大面积抗性的产生。棉铃虫对Bt的抗性机理包括中肠蛋白酶的改变和中肠毒素受体的改变两个方面,其中毒素的受体研究主要包括APN类受体和类钙粘蛋白受体。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棉铃虫抗性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棉籽包衣是一项省工节本,防病治虫保苗效果好的新技术。针对我省沿江棉区生态条件和苗期病虫发生的特点,筛选适用的剂型。在本试验中以福美双7%,多菌灵5%、呋喃丹8%三者组配复制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以鲁棉532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4个种植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9.75万株/hm2)对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逐渐增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减少,铃重越轻;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8.25万株/hm2。鲁西南棉区蒜后直播短季棉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8.25万株/hm2与9万株/hm2之间为宜。旨在为鲁西南植棉区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和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给棉花产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并针对湖南棉区发展高品质天然纤维存在的遗传品质改善,生产品质与加工品质差、遗传基础窄、育种手段受制约、高品质育种观念存在偏差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品质育种力度、创造与引进优异新种质新材料、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纺织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水平、坚持科学采摘、提高加工质量和开发高支纱棉及产业化等进一步发展高品质天然纤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将野生棉的优良性状转育到陆地棉遗传背景中,创造陆地棉新种质并加以育种利用,至今已取得显著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在抗虫、抗病、高产、纤维品质和腺体缓发等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及其应用前景。针对棉花基因工程研究面临着功能基因严重缺乏的状况。以及棉花新品种选育迫切需要的特异种质如高抗黄萎病资源匮乏的窘境,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将出现新的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