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登陆海南岛热带气旋的时空特征和强度规律,减少其造成的灾害损失。利用1988~2018年登陆海南岛热带气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登陆海南岛热带气旋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登陆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年均1.5个,登陆时间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7月份是登陆高峰期;②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南沿海市县,频数最高的为万宁,占比31.4%,其次为文昌,占比27.5%;③热带气旋主要移动路径以西行为主,占比80.4%,其中心登陆海南岛东南沿海市县,向西横穿本岛后进入北部湾;④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类,其中台风占比最大,达37.3%。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岛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1987年12月11日在42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一项十分重要的决议,从1990年开始,把20世纪的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并开展广泛的国际活动,我国简称“国际减灾十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世界突发性灾害,诸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梅啸、风暴(台风、龙卷风、旋风)、洪水、森林火灾、虫害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敬畏     
2014年编号为第9号台风的“威马逊”7月19日7时在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登陆,其最大风力达15级。“威马逊”成为41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风暴。光坡镇红沙村原本长着稀稀拉拉的马尾松,几年前,才新种了湿地松苗,还未成林,未能抵御“威马逊”的无情攻击。全村1.8万亩蚝排、0.8万亩渔排几乎全部被毁。沙螺寮村同属台风登陆的光坡镇,与红沙村相距约5.5公里。1993年和2011年,林业部门发动群众,发放木麻黄、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天鸽”“帕卡”台风灾后行道树倒伏及复壮调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8月接连登陆的强热带风暴"天鸽""帕卡"对珠海市的园林绿化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城市景观。通过实地调研对台风灾后珠海18条主要干道的行道树种,并结合广州市绿化公司的抢险记录,统计了共35个主要行道树种的台风灾后受损情况。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受灾较严重的包括榕树等19个树种,表现良好的包括棕榈科树种在内的13个树种;并对其中5个当地应用广泛、受损严重的行道树种提出相应的灾后复壮措施,以期为珠海市灾后道路绿化景观的恢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我国是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平均每年约有7个台风登陆影响我国,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超强台风为背景,分析了影响抗台风人群疏散关键性信息,并基于台风动态信息的刷新性,提出了"态势感知-权衡决策-序贯应对"的大规模人群疏散模式。以提高抗台风人群转移的效率,提升抗台风人群转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增强我国应对台风灾害的能力,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较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以及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开展防灾减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防治。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造成经济损失最严  相似文献   

7.
“50年来最强台风刮过中国富裕的海岸线”。也许,这是今夏各路媒体密集报道台风的诸多措辞中,最令人深思的一句话。今年夏季,中国南方水患依旧频繁,一如去年,而且形成的原因也大致相同——短期内频繁的强热带风暴造成频繁的强降雨。如此集中的强降雨,以至于在即使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的福建也发生了不小的洪灾。或多或少,这似乎有点令人困惑。而整个夏季,中国南方也几乎笼罩在一片茫茫雨雾之中。有人说,福建原始森林破坏严重、经济林比重太大,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大大减退。更有甚者,称集体林权改革将山林划归农户承包经营后,对山…  相似文献   

8.
台风是海南、湛江南部橡胶植区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台风在广东登陆次数占全国登陆总次数的60%,居全国第一位。海南岛从1953年大面积植胶以来至1975年,出现8级以上台风37次,平均每年1.6次,1972年20号强台风,风力12级以上,使海南琼山、文昌地区开割胶树断倒33%,1973年14号台风造成东太、南俸、中(土牟)、中建、大丰等农场开割胶树断倒达50—70%,损失惊人。湛江徐海垦区30年统计,10级以上的台风有20次,其中1971年第9号台风,风力12级,开割胶树断倒28.4%,1973年第13号台风,风力12级,开割胶树受害3级  相似文献   

9.
在地处广东省沿海的汕头市市区设置固定风口调查小区,分别在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2005年第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2006年第1号强台风"珍珠"过后进行绿化树种风害调查;以灾后风害木恢复原景观的修复投入比例综合专家咨询确定权重,采用改良加权评分法分析城市绿化树种的抗风性,结果表明:汕头市区66个常见绿化树种,可以划分为4个抗风级别,其中Ⅰ级树种36个,抗风性较强;Ⅱ级树种19个,抗风性一般;Ⅲ级树种7个,抗风性较差;Ⅳ级树种4个,不抗风.  相似文献   

10.
减灾是国际上的一件大事。联合国有国际十年减灾活动,并规定每年10月2日为国际减灾日,各国都成立了“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可见减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减灾呢?自然界的自然灾害是很多的,还有许多人为的灾害,各国的情况不同,减灾的重点也不能一样。 我国自然灾害很多,以水旱灾害为最,据统计,一般年景它们造成的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60%以上。此外,还有风、雹、霜冻、大雪、地震、泥石流、塌方等等灾害。各种传染病又往往与自然灾害相联。 分析我国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产生情况,可以看出它们与山区的关系很大,也可以说主要由山区产生。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由于  相似文献   

11.
《热带林业》2005,33(2):1-1
海南的海防林体系是我国南部国家级海防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沿海防护林在防风、护理、固岸、抗御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中作用巨大,被誉为“海岸卫士”。  相似文献   

12.
对2001~2018年在我国浙闽沪沿海登陆的台风进行了统计共计50个,利用安庆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和FNL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登陆台风对皖西南地区风速和降水的影响,着重对在皖产生特大暴雨的0513号台风"泰利"和0808号台风"风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影响过程中,皖西南地区极大风速多出现在台风登陆后6~18 h,最大小时降水多出现在登陆后6~24 h。副高强度较弱时强降水概率较大,台风降水时,低层风场多分为东风系统和西南风系统两类,强降水主要与台风路径、副热带高压及其它系统相互配合有关。东风系统下台风引起特大暴雨主要原因是冷空气进入台风倒槽和迎风坡抬升影响,西南风系统下台风引起特大暴雨的成因是500 hPa台风残存的环流与副高边缘西南急流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为主,对近65年来登陆福建省的台风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台风更经常地从福建省中北部地区登陆;②登台入闽型是福建省台风最主要的登陆路径;③在4种台风登陆类型中,北部登陆型台风平均中心风力及最大风速均最大,危害也最为严重;④厦门、泉州、福鼎、福清、福州、蕉城、莆田、漳浦、诏安是福建省受台风危害最为严重的县(市、区);⑤台风对林业的影响主要有导致林木折断倒伏,林内枯枝落叶增多,台风期间容易导致山洪、泥石流和大面积塌方等地质灾害,对台风的防范对策主要是建设与巩固沿海防护林体系,以形成有效的防御屏障。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敌,如何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也就成了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越南种植和保护红树林、非洲人防灾的“土办法”、发展中国家古巴的减灾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而海地的惨痛教训更要引以为鉴。越南种植红树林既抗台风又创收越南是亚洲常遭台风袭击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 4 场台风从海上呼啸而来,此外还有无数次暴风雨“光顾”该国。从1994年起,越南红十字会开始在北部地区种植并保护红树林。十多年来,他们种植了12,000公顷红树林,并使之“逃”过养虾农民的砍伐。原因很简单:红树林是沿海居民的保护神,使其免受台风侵扰…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海啸带来的震惊波及世界,警示着所有具有沿海版图的国家。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整个沿海地区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和频繁的风暴潮。据统计,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沿海地区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我国在沿海地区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十几年来有效地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少地区还起到了很好的防灾减灾作用。如广西合浦县在工程建设前的1986年,第9号台风来临时,垮海堤1900处,长293.8公里,而工程实施后的1996年,15号台风来临时,强度比1986年9号台风大,却垮海堤43…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是我国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林业系统广大职工在灾害面前,同心同德,奋起抗灾,战胜自然灾害,使全年林业生产仍然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王兴  许哲瑶 《广东园林》2021,43(2):24-28
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绿化每年因台风灾害受到严重损害,构建常态化的园林绿化防灾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珠海为例,城市绿化抗风防灾体系存在防灾机制被动、缺乏统一标准、灾前管养不到位等问题,基于受灾原因分析和总结,构建树种选择、工程施工、养护质量、修剪技术“四合一”的统一标准体系。将减灾任务逐层分解到日常工作中,从源头开始,加强园林绿化抵抗台风灾害的能力,以实现防灾减灾工作常态化。通过在两年多的实际工程案例中进行研究、检验,落实常态化减灾要求,研究园林防台风灾害的种植策略和抗风植物选择,有效减少灾害影响,提升了城市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南部路易斯安娜州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灾害,造成了严重损失,引起世界范围的深思。根据气象专家的研究,类似这次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飓风、今年发生在巴伐利亚的洪灾以及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热浪这样的气候极端现象还将继续发生。迄今为止,今年全球已经发生了11次热带风暴或飓风,相当于往年全年的灾害。专家估计在今后数月还将发生5-8次大风暴。如此频繁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其根源在于地球变暖,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对近地大气层气候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以2017 年8 月23 日珠海市遭受强台风“天鸽”的正面袭击后凤凰山森林可燃物调查和2017 年12 月20 日发生在凤凰山森林火灾火行为变化为基础,根据台风灾害前后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变化状况, 分析了的台风灾害后林火特点,比较了不同灭火方法对灭火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台风灾害后林 火燃烧环境的改变,导致灭火的难度增加,采取以水灭火和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能有效扑灭可燃物大 幅度增加后的森林火灾,灭火效果较好。研究发现,台风灾害后导致的森林可燃物大量增加,影响林火 燃烧环境和林火行为,对于此类的森林火灾,应根据林火环境特征采取针对性灭火措施,从而提高灭火 效果,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常见自然灾害,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大的泥石流灾害事件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十年来,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多亿元,死亡人数近千人 (罗元华2000年),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环境的持续破坏 ,使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趋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研究、评估、预测预报和减灾管理,组织实施经济有效的防治工程,从而尽可能防范灾害的发生和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