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猪(兰西)垂体在初生时轻于哈白,差异显著,但后期的增重比哈白快。民猪垂体的增长强度高于哈白,差异显著,但它的增长比空体的增长低得多,这反映了垂体属于早熟器官。  相似文献   

2.
胃底腺粘膜的总重量和总面积,两猪种间差异不显著。但在单位距离内,胃底腺的密度,初生和15公斤民猪都非常显著地大于哈白猪。其余各项差异都不显著。民猪的空肠肠腺密度和肠绒毛密度与哈白猪比较,差异都不显著。但在单位距离内,肠腺的高度和肠绒毛的高度,民猪各有一个阶段大于哈白猪。各猪种肠绒毛高度的年令变化,初生阶段两者都显著地大于15公斤和30公斤阶段。初生及30公斤的结肠肠腺的密度及高度,两猪种间的差异都不显著。但十五公斤阶段,在单位距离内,结肠肠腺的密度及高度,哈白猪优于民猪。  相似文献   

3.
猪的部位和器官生长发育的异速生长式(Y=ax~b)品种间的共同规律是与生命攸关的部位和器官具有早期发育的特点,b<1。躯干各部位属于后期发育组织b>1,而且民猪与哈白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各内脏器官的异速生长式民、哈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有肺重,民略大于哈,但差异不显著(p>0.1),民猪到后期,主要管状骨重有超过哈白猪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东北民猪生后卵巢的形态学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时民猪卵巢发育比哈白慢,生后民猪快于哈白,30kg时哈白卵巢仍保持内外皮质区的分区,外区有裸露卵母细胞,而民猪在50—60kg时已成熟。还发现猪卵泡的胚后发育始于共质体状,经合胞体状到裸露的卵母细胞,后围以单层扁平式立方上皮小卵泡;猪卵巢生殖上皮不全是单层,有复层的立方上皮,凹陷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从 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引物对长白猪、哈白猪、大白猪、民猪、香猪、香哈杂交猪及长哈杂交猪共 4 1个个体的核 DNA遗传差异进行了 RAPD分析 ,共获得了 97个RAPD标记。品种内遗传相似度总体看来呈引入猪种→培育猪种→地方猪种递减的趋势 ,品种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是 :香哈杂交猪与香猪聚为一类 ,长哈杂交猪与长白、哈白、大白聚为一类 ,民猪单独聚为一类。本实验得出的结果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采样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九月令东北民猪与哈白猪配种与未配种组排卵期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是有差异的。配种组的卵巢、输卵管、子宫角的重量和长度,差异不显著,只有民猪的阴道和阴道前庭稍占优势;而未配种组,卵巢差异不明显,输卵管、子宫角、阴道和道阴前庭,差异就非常显著。所以,虽然哈白猪在配种前生殖器官发育不及民猪,但配种后受交配活动与激素的刺激,发育速度加快,故配种组两种猪生殖器官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项试验结果表明:1.民猪与哈白猪存在明显差异:标准组民猪头、蹄、骨骼、皮肤、肠系和肾周脂肪比例大于哈白猪;肌肉和皮下脂肪少于哈白猪。2.营养水平对试验猪增重、胴体组织及器官生长有明显影响:营养水平越低,则头、蹄、骨、肌肉、心和肝较早期发育部分、组织和器官所占比例越大。对胴长、胴宽、膘厚和脂肪后期发育部分、组织,则营养水平越低,各项指标和比例越小。3.民猪对低营养(贫乏饲养)比哈白猪似有较大耐受力:民猪低维组减重少于同水平的哈白猪;在饥饿情况下,民猪的蹄、骨、皮、肠系脂肪、肾周脂肪、胴长、胴宽、皮厚、眼肌面积、肺和脾比例大于同水平哈白猪。4.民猪低维组经饥饿与恢复营养处理,比维持和标准组多需14和20天左右弥补饥饿对发育造成的挫折。补偿期间,遭受饥饿影响的维持组和低维组试验猪,增长速度和利用饲料效率,均高于标准饲养的对照组。从饥饿到补偿全期的平均日增重,随营养水平下降而减少,利用饲料效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民猪的屠宰率60公斤以后低于哈白猪。民猪屠宰率低不是由于其胴长和胴宽不如哈白,而是由于臀部发育落后和肌肉生长缓慢。15—120公斤阶段肉脂骨皮的异速生长式(y=ax~b),脂肪生长系数的b值最大;肌肉次之,略小于1,但民猪的肌肉b值小于哈白;骨的b值最小;皮的b值大于骨,但民猪皮的生长系数b突出的大(超过1)。  相似文献   

9.
纯种东北民猪、哈白猪由活重30公斤始施以一个饲粮三个水平的处理:自由采食,作为对照;维持组,能量按165—0.8(体重—20)体重~(0.75)供给;低维组,能量供给为前者的60%。当自由组达到50公斤时,其余两组同时转入自由采食,直至活重70公斤结束全部试验。处于饥饿状态时,民猪全期减重少于哈白猪1.1公斤;析因分析能量、蛋白、脂肪也是民猪减得少。民猪维持需要比哈白猪低,前者为76.8千卡/公斤。~(0.75),后者为91.2千卡/公斤~(0.75)。消化能沉积脂肪,蛋白的部分效率也以民猪高,在维持需要之上,民猪每食入l兆卡消化能沉积脂肪39.96克,蛋白21.70克;哈白则为33.98克与18.88克。饲料可消化粗蛋白的沉积效率,民猪为52%,哈白猪为45%。消化能日增重效率哈白为143.78克/兆卡消化能,民猪为159.78克/兆卡消化能。限食后民猪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含量以及α—球蛋白百分比例均比哈白高。限食并不显著改变两个品种的体灰分百分比及其日沉积量。饲料能量及其它养分的消化率也不因限食而有所改变。限食转入自由采食后,两品种都表现出明显的补偿作用,表现出日增重快以及限食时血糖α、γ、球蛋白,血清总蛋白低的差异消失。补偿期间哈白水分沉积多,故两个品种的饲粮利用总效率相仿。能量及其它养分的消化率也无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初生民猪腹腔内消化器官各段(除十二指肠第2部外)的长度,与初生哈白猪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各段重量间也无显著差异;各段周长(除盲肠外)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肾、脾和肾上腺的长度、重量和比重方面同样也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两品种腹腔内各器官在初生时差异很小。唯一的差异是民猪的升结肠向心曲和离心曲分别比哈白猪多转半圈,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36头剖腹产仔猪行超早期人工哺育,并通过饲养和代谢试验,研究了1—5,5—10,10—20kg 体重阶段的营养需要量和五个饲粮配方的价值。选用五头三江白猪母猪,分娩前行剖腹取胎,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断脐,编号,打牙,称重,编组。仔猪生后2小时内饲以人工代用初乳,7日龄后喂以人工乳和诱食料,人工乳日喂12次,每2小时一次,15天后日喂6次,每4小时一次,20天后停喂人工液态乳,改换干颗粒料喂饲,日喂6次,饮水6次。期间单笼舍饲,舍温范围分期控制在34~25℃之间。5—10公斤体重阶段,比较了三个开食料配方。三组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Ⅰ组—3599.6仟卡/kg;24.33%,Ⅱ组—3572.9仟卡/kg;22.93%,Ⅲ组—3430仟卡/kg;23.61%。Ⅰ、Ⅱ、Ⅲ各配方中奶粉比例分别为30%,20%,10%。另外,第Ⅲ组的蛋白质来源豆饼比例较大。试验结果表明:Ⅰ、Ⅱ组本期日增重(0.398±0.037kg)、(0.312±0.029kg)比第Ⅲ组(0.303±0.014)快,P<0.05,差异显著。饲料效率Ⅰ、Ⅱ组(1.130,1.481),比Ⅲ组(1.854)高。每公斤增重消化能消耗:Ⅰ、Ⅱ组(4.069兆卡)、(5.290兆卡)比Ⅲ组(5.682兆卡)低。消化代谢试验表明:Ⅰ、Ⅱ组平均日采食消化能(1668.4±7.960仟卡)、(1680.3±12.269仟卡),代谢能(Ⅰ616.4±12.25仟卡)、(1640.8±14.61仟卡)均比第Ⅲ组消化能(1624.3±13.69仟卡),代谢能(1580.4±16.80仟卡)多,P<0.05,差异显著。N 的消化率Ⅰ、Ⅱ组(85.2%,84.9%)高于第Ⅲ组(83.0%)。10—20公斤体重阶段,将动物分为二组,第Ⅰ组(24头)为10%奶粉组,第Ⅱ组(12头)为无奶粉组。10%奶粉饲粮含消化能3460.2仟卡/kg;和粗蛋白为23.61%,无奶粉组饲粮消化能为3419.9仟卡/kg 和粗蛋白17.49%。试验结果:10%奶粉组日增重为0.566±0.009kg,无奶粉组为0.472±0.014kg,P<0.05。饲料效率相应为1.733:1.969,以前者为优。组间能量消化量差异不显著,P>0.05。N 的消化率:Ⅰ组为83.02±0.891,Ⅱ组为81.53±1.803。沉积 N/食入 N 比例,第Ⅰ组为50.41±1.917,Ⅱ组为41.79±4.850,可消化蛋白质利用率,Ⅰ组(60.72±1.920)也显著高于第Ⅱ组(51.10±5 354),p<0.05。通过1—5kg,5—10kg,10—20kg 各期人工初乳,人工乳,开食料连续配合使用,构成1—60天的全期试验结果。试验猪全期增重速度较快。58—60天达到20.69±0.263kg,比常态母猪哺育仔猪(16.0:20.69kg)快20.8%,三组之中,Ⅰ、Ⅱ组全期平均日增重0.338±0.005kg,0.327±0.015kg,赶上了 NRC 标准规定(0.300kg)速度。饲料消耗量低于 NRC 标准约10%,而饲料效率则高于标准规定值:第一期高4%,第二期高21.9%,第三期高12.6%。每公斤增重的能量消耗与标准比较,分别为:每一期4.67:4.425兆卡,第二期三组各为4.069,5.290,5.681:5.833兆卡,第三期5.202:6.740兆卡。蛋白质消耗也低于标准。此次超早期断奶人工哺育试验,达到了100%育成率,仔猪发育整齐,匀称,有活力并有较高增重速度、低消耗和高效率。上述结果也与此次试验采用瘦肉型猪种,在小规模范围内,高度集约化笼养,高床饲养,适温控制,饲料糖化,颗粒化,严格卫生,防疫等重要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表明,妊娠期间,民猪每天采食消化能6183千卡,可消化粗蛋白质186.4克。哈白猪为7011千卡和206.8克。哺育期间,民猪每天采食消化能13435千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68.4克,哈白猪为15608千卡和634.8克。在本试验饲养水平下,民猪每窝平均产仔17.2头,存活仔猪15.2头,哈白猪为13.3头和11.5头。双月断乳时,民猪仔猪每头平均重13.91公斤,哈白猪仔猪每头平均重为15.7公斤。  相似文献   

13.
文中指出,考察的组织的早熟性顺位,民猪为骨骼>肌肉>皮肤>腹外脂肪>总脂肪>板油,而长白猪和三江猪为骨骼>皮肤>肌肉>腹外脂肪>总脂肪>板油。肌体组成在多数情况下长白猪具有较高瘦肉率和较低脂肪率,所有各屠宰期长白猪与三江猪之间在瘦肉率和总脂肪率上差异均不显著。各组织阶段增重比值:随着活重的增长各脂肪性状的阶段增重比值相应增加,而肌肉组织的相对增长比值在活重15—30公斤阶段各品种猪均达最高值,此后,民猪显著递降,三江猪缓慢递降而长白猪为降—升—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台系杜洛克猪生产性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95头台系杜洛克母猪和32头肥育猪测定,产仔数,初产7.76头,经产9.48头;产活仔数,初产7.21头,经产8.85头;肥育猪30-100kg阶段,平均日增重754g,饲料利用率2.65;活体测定,背膘厚1.39cm,瘦肉率62.56%;屠宰测定,胴体背膘厚1.41cm,眼肌面积41.18cm^2,胴体瘦肉率67.52%。导入美系杜洛克猪血液25%,50%,75%的肥育猪性能:日增重分别为755,769和815g;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95,3.08和2.59;100kg体重时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44,1.44和1.46cm;估测瘦肉率为62.69%,61.65%和61.66%。台美系杜洛克母猪与台系和美系进行回交,与长白猪或大约克猪进行杂交及横交,产仔数分别为7.88,9.17,9.21和8.69头,产活仔数分别为6.67,8.42,8.46和8.38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厦门乳牛场78头黑白花母牛的有关体尺和实际体重,对我国估测乳牛和黄牛体重应用较广的由胸围和体斜长计算体重的两个公式和国外估测乳牛体重采用的由胸围查出体重的两个检查表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估测的体重都偏高,误差率均在5%以上(9.14%~17.30%)。为此分别用由估重公式推理而得估重系数=体重(公斤)/胸围~2(米)×体斜长(米)和估重系数=胸围~2(厘米)×体斜长(厘米)/体重(公斤)的公式,将两个估重公式的系数加以校正。经验证表明,用校正后的公式,即体重(公斤)=胸围~2(米)×体斜长(米)×81和体重(公斤)=胸围~2(厘米)×体斜长(厘米)+12345计算的体重,误差率只分别为0.19%和0.14%。同时,用测得的胸围(x)和体重(y)的数据,按方程y=ax~b求出样本的估重回归方程y=0.0004x~(2.668)。用这个回归方程计算的体重,误差率只有0.44%。为了简便起见,乃用这个回归方程算出不同胸围的相应体重,并制成新的检查表7。我们认为,上述改正的估重公式和检查表比较适用于厦门地区甚至本省的乳牛。由于用检查表估测体重,只要测得胸围即可查出体重,而且如果把胸围和体重一并标在软尺上,还可于测量胸围时直接读出体重,所以这个估重方法尤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三月龄雅南小母猪18头,平均分为三组在90—135日龄和135日龄—配种(230日龄左右):高、低水平组分别按比中水平组高或低10%、25%,中水平组按四川标准饲养(按摄入DE计),来研究营养水平对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和验证四川后备母猪饲养标准。结果表明:随营养水平增加,初情体重呈显著地线性增加(P<0.01,r=1.00077),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高、中、低水平组初情年龄、发情周期和受胎率分别为157.83、154.83、140.83天,19.67、21.77、21.17天和100%、100%、100%,差异皆不显著(P>0.10);后备期90—135日龄、135日龄—配种、90日龄—配种间DE摄入与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P<0.10),回归方程y1=0.0268X1+4.29(r=+0.999P<0.05)、Y2=0.0394X2+4.27(r=+0.995p<0.10)和Y3=0.0347X3+4.36(r=+0.993p<0.10),可分别根据预期日增重确定四川后备母猪20—30kg,30—50kg和20—50kg阶段DE的需要(其中:X1、X2、X3为预期日增重,单位:克;Y?  相似文献   

17.
淮南猪生长发育与肥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淮南猪5 4头公猪和30 8头母猪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并对82头育肥猪进行了屠宰测定和胴体分析。结果表明,淮南猪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在3月龄以前公母猪无明显差异,4月龄以后母猪的体重和体尺逐渐大于公猪。后备猪6月龄体重,公猪(4 1.2 8±3.2 3)kg ,母猪(4 5 0 8±3.86 )kg ;体长,公猪(88.37±4 .2 )cm ,母猪(90 .6 9±4 .36 )cm ;体高,公猪(5 1.73±3.94 )cm ,母猪(5 3.0 4±4 .4 2 )cm。胴体组织的早熟顺位为骨、皮、肉、脂,体躯各段的早熟顺位是蹄、头、腰、腿臀、颈胸。其体型大小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居中等。育肥期日增重(375 .182±4 0 .2 6 )g ,屠宰率为70 738% ,瘦肉率为4 9.0 75 % ,眼肌面积(2 3.32 8±3.75 2 )cm2 ,含脂率为33.5 % ,与多数地方猪种含脂率相当。育肥猪适宜屠宰体重90kg左右,适宜屠宰期8月龄,饲料转化率3.84∶1。淮南猪肉质优良,肉色3.5 ,为正常鲜红色,大理石纹3.5 ,肌肉脂肪分布为理想分布,pH值6 .3~6 .5 ,属正常范围,无PSE肉  相似文献   

18.
此项实验结果表明,正常饲养情况下,哈白猪的半胴肌从30公斤体重开始,逐渐大于民猪,到50公斤体重以后则绝对优于民猪。在骨长度方面,民猪的后肢骨和荐尻尾椎在30、50和70公斤体重阶段都优于哈白猪。在骨重量方面,两品种三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从30公斤饥饿到50公斤体重阶段,民猪在肌肉重、骨重和骨长度方面,对饥饿的抵抗力非常明显地强于哈白猪。当饥饿组从50公斤恢复正常饲养到70公斤体重时,民猪骨重的补偿力低于哈白猪;脊柱长的补偿力也低于哈白猪;肌肉重的补偿力有低于哈白猪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放牧绵羊微量元素舔砖的制作工艺及饲用效果。[方法]以石粉、食盐、饲料级微量元素、膨润土和糖蜜等为原料研制放牧绵羊微量元素饲用舔砖,并研究所制舔砖对新疆细毛羊生产母羊和育成羊的饲用效果。[结果]添砖的最佳制作工艺为:微量元素预混料8%,石粉5%,食盐66%,膨润土9%,糖蜜12%,冲击压力50t,阴干时间9d;试验组育成羊体重、毛长、体高、体长分别增加6.12kg、0.96、4.90、6.99cm,而对照组(自由舔食食盐)分别增加1.60kg、0.36、3.73、5.46em;试验组生产母羊的羔羊初生体重、断奶育成羔羊数、羔羊成活率和母羊繁殖率分别为4.02±0.91k/只、64只、94.1%、128%,而对照组分别为3.81±0.86kg/只、54只、81.8%和108%。[结论]所研制舔砖对绵羊的饲用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