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产期相近的杜长大35日龄断奶仔猪180头,采用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90头。试验组饲养在发酵床保育猪舍,对照组饲养在高床保育猪舍,试验期35 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4.18%(P0.05),料重比、腹泻率和死淘率分别降低6.33%、4342%和39.96%,头均水、煤、药支出减少19.23元,头均增重毛利增加45.27元。证实发酵床保育猪舍具有提高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及改善猪舍环境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23天断奶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仔猪90头,按体重、性别相近的原则,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仔猪,试验组以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水泥地板饲养方式,试验期135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商品猪的全期平均日增重增加了9.58%(P<0.05),发病率降低。保育期和生长期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7.02%(P<0.01)和8.73%(P<0.05),发病率分别降低32.36%和24.23%,其中腹泻发生头次分别降低了60.71%和25.00%,呼吸症状发生头次分别降低了61.54%和16.67%。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5.77%,但差异不显著(P>0.05),发病率提高了69.49%。可见,发酵床可提高商品猪日增重,降低腹泻、呼吸道疾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保育和生长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冬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选择日龄和体重接近的48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仔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保育仔猪,其30 kg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30.38±4.91)kg、(475±87)g和1.51∶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保育仔猪增0.55 kg(P0.05)、提高22 g和降低0.07 kg,节约用水4.76%,经济效益提高4.73%。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试验选取日龄和体重接近的6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猪,其70日龄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26.96±3.51)kg、(485±75)g和1.55∶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仔猪增0.17 kg(P>0.05)、提高8 g(P>0.05)和降低0.01 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发酵床圈栏可替代普通圈栏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发酵床和“水泥地面+加热垫”两种不同的养殖方式在北方冬季条件下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40头体重7.5 kg左右、28~35日龄正常断奶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开展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床养殖方式下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饲养成本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单纯从北方冬季条件下断奶仔猪的饲养阶段来看,应用发酵床养殖方式有它的优势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以Φ2mm轧花钢丝网为笼底材料 ,制作半网和全网床面仔猪保育笼的方法 ,并系统地比较了两种床面饲养 1 80头 36~ 70日龄约花F1 代断奶仔猪的效果。结果表明 :半网床面和全网床面饲养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54 .0± 31 ) g、(2 82 .9± 41 )g ,前者比后者高 71 .1 g(P <0 .0 1 ) ;饲料利用率分别为 1 .77% ,2 .0 2 % ,前者比后者高 0 .2 5 % ;半网床饲养的仔猪成活率为 93 .3 % ,比全网床 85 .6 %提高 7.7% (P <0 .0 5)。在半网床饲养条件下 ,每头仔猪销售收入增加 2 2 .1 8元。这两种笼的制造成本仅为 75 .0 0元 /笼 ,而现在广泛使用的钢筋床面仔猪保育笼成本为 760 .0 0元 /笼 ,即每只网笼的成本仅为钢筋笼的 1 0 %左右 ,可大幅度降低保育舍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在缙云县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试验选择大长金三元杂种保育仔猪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饲养于发酵床栏舍,对照组饲养于普通水泥地面栏舍。经30 d饲养试验,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速度提高7.02%,饲料利用率提高16.87%,经济效益提高18.85%;且采用发酵床养猪节水省工,粪尿排泄物完全没有向外排出,有效地避免了养猪污染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7,(2)
为研究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选择24日龄同批断奶、体重较小体况较弱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540头进行分组饲养,对照组(72头)采取常规自动食槽干料饲喂模式,试验1组(260头)和试验2组(208头)分别选用2个不同国产品牌自动粥料饲喂器并采取粥料饲喂模式,仔猪24日龄断奶试验开始,至仔猪70日龄试验结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的增重和采食量影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保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27.22%(P0.05)和24.80%(P0.05),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24.94%(P0.05)和24.83%(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保育猪的腹泻发病率有降低之趋势(P0.05),其它疾病发病率分别降低10.46个百分点(P0.05)和6.14个百分点(P0.05),成活率分别提高8.90个百分点(P0.05)和4.00个百分点(P0.05)。试验证明,与常规干料饲喂相比,保育猪采用粥料饲喂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高丽南  王思珍  冯霞 《猪业科学》2010,27(11):44-45
为了探讨生物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生产效益的不同,试验选用600头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依据体重、性别比例相近的原则,将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期3个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42%(P<0.05)和2.76%(P<0.05).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说明生物发酵床养猪既环保又能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270头,随机分成3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仔猪30头。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用5%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豆粕和10%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经42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豆粕能明显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5%(P0.05)和10.6%(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8.9%(P0.05)和9.5%(P0.05)。试验第1周,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腹泻率分别降低54.4%(P0.05)和59.1%(P0.05);试验第2周,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腹泻率分别降低51.9%(P0.05)和59.2%(P0.05)。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豆粕还能明显提高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和背膘接近的60头长大二元分娩后母猪及其仔猪用于试验研究,随机分为3处理,分别实行18d、25d和32d断奶方式,断奶后,所有仔猪在产床上饲养1周,饲喂同一种仔猪教槽料(1周),然后转入保育栏饲养,饲喂保育料(至70d结束)。结果表明:断奶日龄显著影响了仔猪断奶时和断奶1周时的体重(P0.05),与18d断奶相比,25d和32d断奶显著提高了断奶后1周内的日采食量(ADFI)和日增重(ADG)(P0.05),显著降低了断奶后1周内的腹泻率(P0.05);断奶日龄显著影响了仔猪70d的体重,断奶1周至70d之间的ADFI和ADG(P0.05);断奶日龄对仔猪断奶后1周至70d内的成活率和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断奶日龄显著影响仔猪断奶后的生产性能,断奶体重较大的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φ2mm轧花钢丝网为笼底材料,制作半网和全网床面仔猪保育笼的方法,并系统地比较了两种床面饲养180头36-70日龄约花F1代断奶仔猪的效果。结果表明:半网床面和全网床面饲养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54.0&#177;31)g、(282.9&#177;41)g,前者比后者高71.1g(P&lt;0.01);饲料利用率分别为1.77%,2.02%,前者比后者高0.25%;半网床饲养的仔猪成活率为93.3%,比全网床85.6%提高7.7%(P&lt;0.05)。在半网床饲养条件下,每头仔猪销售收入增加22.18元。这两种笼的制造成本仅为75.00元/笼,而现在广泛使用的钢筋床面仔猪保育笼成本为760.00元/笼,即每只网笼的成本仅为钢筋笼的10%左右,可大幅度降低保育舍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与传统养猪生产数据的对比试验研究,评价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劣。分别选择60头二元杂交(长×梅山)断奶仔猪和60头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依据体重、性别比例相近的原则,将2个品种的断奶仔猪分别进行随机分组,即2个试验组、2个对照组,每组30头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同时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猪的增重情况、饲料消耗量、料肉比、死亡情况等。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既环保又能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照组采用以普通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基础日粮配方,试验组在同一基础配方中以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配制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饲料,以早期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对断奶仔猪的饲喂效果。选用30~33日龄长大杂交一代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上述2种日粮。每组30头,分3栏每栏饲养10头。检测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死陶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用于断奶仔猪日粮可提高日增重(14.50%)、降低料重比(9.50%)、降低腹泻率(29.1%)和死陶率(50%);提高血清白蛋白和白球比(18.73%和11.11%)。  相似文献   

15.
1986年我所对早期断奶仔猪实行高床饲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进行了35日龄与28日龄共计116头断奶仔猪的高床与地面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结果:28日龄断奶高床饲养与35日龄断奶地面饲养1~60日龄生长速度基本一致,并且显著地高于28日龄断奶地面饲养组。这表明:高床饲养是保证逐渐提早断奶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选择64头28日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1组为空白对照组,2~4组分别添加0.1%、0.15%、0.2%的发酵黄芩。试验周期为28 d。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黄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发酵黄芩在饲料中的应用价值,确定发酵黄芩在仔猪日粮中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黄芩对断奶仔猪的免疫性能有较大影响,能缓解断奶应激造成的仔猪免疫功能不足的问题,提高仔猪自身的抗病力,刺激仔猪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试验结果证明,发酵黄芩在提高免疫球蛋白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4组结果中3个发酵黄芩添加组IgA、IgG、IgM、TNF-α、IL-4等指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8%(P<0.05)、33.1%(P<0.05)、22.9%(P<0.05)、90.7%(P<0.05)、78.3%(P<0.05)。结果表明,在仔猪日粮中发酵黄芩的添加量为0.15%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不同饲养方式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适合中等规模猪场的仔猪饲养方式,进一步提高仔猪成活率,充分发挥仔猪早期快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笔者在经过长期试验观察、测量记录之后,对不同饲养方式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对母猪采取地面平养和高床限位饲养2种不同的饲养方式.以观察其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高床限位饲养的母猪所产仔猪在35-70日龄时采取网床饲养的方式.地面平养的母猪所产仔猪仍以地面平养的方式饲养.结果表明,高床限位饲养的仔猪断奶成活率比平养高3.56%,30日龄断奶个体重比平养提高了1.80 kg.网床饲养的仔猪其成活率比平养高2.12%,60日龄下网平均重量比平养提高了1.19 kg.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择23 d 断奶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仔猪60 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饲养方式,试验期为137 d,每组设2 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试验过程观察试验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测定肉猪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提前12 h 禁食,称重,每组随机抽样6 头猪血样,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测试仪测定血液生化指标。每组随机抽样6 头猪屠宰,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猪肉中部分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在保育期,试验组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26.47%,在生长期和育肥期,试验组发病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29%和39.50%,各组死亡率没有变化;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了6.76%,差异显著 (P<0.05),料重比降低了5.13%, 差异不显著 (P>0.05);试验组血清中尿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猪血清IgA、IgG含量提明显高(P<0.05),但对血清IgM无影响。各组猪肉肉质感官和部分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标准,说明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是安全性的,可以明显提高肉猪的生长性能,但后期发病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对发酵床温度、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120头体重8.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50%锯末+50%稻壳;试验组Ⅰ:100%菌糠;试验组Ⅱ:15%锯末+15%稻壳+70%菌糠;试验组Ⅲ:25%锯末+25%稻壳+50%菌糠;试验组Ⅳ:35%锯末+35%稻壳+30%菌糠。结果表明,试验组发酵床表面温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Ⅰ、Ⅱ和Ⅲ发酵床下20cm处温度明显升高(P0.05);除试验组Ⅳ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Ⅰ平均日采食量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Ⅱ、Ⅲ和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试验组Ⅳ外,试验组Ⅰ、Ⅱ和Ⅲ均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内容物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提示菌糠可作为发酵床垫料,促进仔猪生长,降低养殖成本,试验组Ⅲ是最佳的垫料配比。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7,(5)
为研究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4日龄同批断奶、体重体况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540头进行分组饲养,对照组采取常规自动食槽干料饲喂模式,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选用2个不同国产品牌自动粥料饲喂器并采取粥料饲喂模式,仔猪断奶试验开始至70日龄试验结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喂料模式对保育猪的血液常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仔猪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提高63.49%和30.56%(P0.05),粥料饲喂的试验1组仔猪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提高26.10个百分点(P0.05)、中性粒细胞比率降低22.27个百分点(P0.05)。仔猪血清抗氧化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TSOD分别提高2.53%和3.07%,T-AOC分别提高10.14%和6.72%,MDA含量则分别降低6.82%和3.18%,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仔猪血清IgG含量分别提高15.16%(P0.05)和7.04%(P0.05)。试验证明,与常规干料饲喂相比,保育猪采用粥料饲喂方式,不仅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其血液常规指标,而且对于仔猪机体抗氧化性能、免疫及健康状况都具有一定的提升与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