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氏杆菌病又名转圈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可分为子宫炎型、败血型和脑炎型。在家畜中,绵羊的李氏杆菌病最为常见,并几乎全为脑炎型,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绵羊都可患病;败血型间或发生于10日龄以下的羔羊;子宫炎型多发生于怀孕最后2个月的头胎绵羊。山羊的病型与绵羊的相同。  相似文献   

2.
正羊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简称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绵羊的李氏杆菌病最为常见,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绵羊都可患病,特别是以妊娠母羊和羔羊最易感染。以脑炎型为最多,临床特征是以病羊神经系统紊乱、共济失调、站立不稳、面部麻痹或或转圈运动为主要特征,故该病又称转圈病。10日龄以下的羔羊多表现为败血症型,子宫炎型多发生于怀孕最后两个月的头胎绵羊。  相似文献   

3.
李氏杆菌是人畜共同感染的一种细菌,本病可分为子宫炎型、败血型和脑炎型。绵羊易于感染这种疾病,感染病后以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为特征。本病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流行性强。孕羊比非孕羊易感,年轻羊比成年羊易感。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常见于冬季和早春时节。  相似文献   

4.
<正>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猪感染后主要引起脑膜脑炎、流产和急性败血症,但绵羊的易感性最高,病羊表现以转圈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状,故又称转圈病。该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对某养殖场绵羊所患以神经症状为主疾病的诊断,确诊为李氏杆菌病,并采取了治疗措施,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4年11月,汾阳市某绵羊群,在饲喂了青贮饲料后,突然发病,初期病羊表现食欲减退,精  相似文献   

5.
李氏杆菌病是冬春两季高发的一种神经性疾病,成年羊群较易感染,由饲喂发霉变质并污染了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青贮料引起。李氏杆菌存在于土壤、动物胃肠道及排泄物中。消化道传染为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临床上表现为脑炎及其他症状。脑炎型李氏杆菌病,可根据典型的神经症状做出诊断。通过采集病羊的腰脊髓液,可对该病进行初诊。治疗羊李氏杆菌病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呋、红霉素、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李氏杆菌作为致病菌和腐生植物致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目前己证实可感染40多种动物。在牛、绵羊、山羊、猪李氏杆菌最频繁的引起脑膜脑炎、  相似文献   

7.
李氏杆菌病是畜禽和人的共患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脑膜脑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及单核细胞增多症.家禽感染李氏杆菌而患病后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心肌炎和坏死性肝炎.本文描述了绵羊、山羊、牛、猪、马、兔和家禽患李氏杆菌病的临诊症状和病理解剖特点.另外,也描述了人患该病时的临诊症状.最后,提出了针对该传染病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在冬季和春季流行,李氏杆菌病不仅可引起羊、猪、兔发病,也可引起家禽发病。1 发病情况2006年3月份,吉林省九台市兴隆镇新立村一养殖户饲养的绵羊突然发病。发病绵羊13只,死亡2只,发病率16.3%,死亡率15.3%。发病后畜主曾给病羊注射过青霉素,但没有效果。2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病羊体温升高,多在39℃~45.5℃,以急性脑膜  相似文献   

9.
李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氏杆菌病(listeriosis)又名旋转病(circling disease),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染病。该病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却很高,各种年龄,不同种类的畜、禽和野生动物以及人类均可感染李氏杆菌而发病,主要以幼龄和妊娠母畜较易感,且发病较急。家畜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  相似文献   

10.
<正>鸡李氏杆菌病又称禽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本病的流行特点为散发型,偶尔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低,致死率高(52%~100%)。发病季节多在每年的3~5月份,冬季亦有发生。各种年龄的禽类都易感,但幼龄比成年禽易感,发病也较急,多呈败血经过。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增生性脑膜脑炎、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等症状。1发病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引言绵羊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Listevia monocytogenes)感染伴有脑炎、流产和败血症。近几年来,尽管脑炎和流产很少同时发生,但其发生率却有所增加。由李氏杆菌引起的流产最常见于12~4月,而脑炎的发生率也表现明显的季节性,大多数病例发生于1~5月。发病率增加和本病呈季节性发生同用青贮料作为绵羊的饲料有关,虽然不是所有李氏杆菌病都同饲喂青贮料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犬脑膜脑炎是软脑膜及脑实质发生炎症,伴有炎症脑机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率较高,预后不良,因此,做好预防是防制该病的关键措施。1病因该病大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膜脑炎多由感染或中毒所致,如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李氏杆菌、鼠药中毒等。继发性脑膜脑炎多见于脑部及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如颅骨外伤、中耳炎、败血性子宫炎、眼球炎、脑脊髓丝虫、脑多头蚴、线虫等。此外,中暑、感冒、饲喂腐败食物、过度疲  相似文献   

13.
李氏杆菌病又名转圈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病,以羔羊及孕羊的敏感性最高。典型症状为脑炎,有时可以引起成年母羊大批流产。临床特征是病羊神经系统紊乱,变现转圈运动,面部麻痹。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1isteria monocytogenes)或称产单核白细胞李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或者两个菌体相互乎列或呈V字形排列,有时呈短链状。  相似文献   

14.
猪李氏杆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白1926年首次分离到本病原后,现已呈世界性分布,作为致病菌和腐生植物致病菌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目前已证实可感染40多种动物。在牛、绵羊、猪,李氏杆菌最频繁的引起脑膜脑炎、流产和急性败血病,家禽感染可导致败血症和心肌坏死,实验动物如兔子、小鼠等啮齿类也是主要的易感动物。近年来国内有关动物李氏杆菌病例的报道波及全国十多个省市,涉及动物有绵羊、  相似文献   

15.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猪病,是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李氏杆菌在自然界土壤中广泛分布,耐盐、耐碱,能够在土壤、粪便、干草上存活较长时间。该病一般在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生,死亡率较高。自然感染情况下主要是猪、绵羊、家兔易发,往往导致败血症和神经症状。由于猪肉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加强防治猪李氏杆菌病有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 李氏杆菌病(Listeriosis)是人畜共患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反刍兽的临床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流产伴有胎盘炎及胃肠道消化障碍。该病系由李氏杆菌感染所致。该病在我国多见于猪,而牛的李氏杆菌病极少报道。兹将我们所见乳牛李氏杆菌病脑炎型一例记载如下。 病史 黑白花母乳牛一头,1982年4月30日来院就医。主诉病牛16月龄,体重200公斤,今年3月从福建购来,4月27日发现病牛瘤胃臌气,废食,反刍停止,粪便干、少,呈球形,  相似文献   

17.
李氏杆菌病又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家禽、家畜共患的散发性传染病。临床上感染兔主要表现为幼兔突然发病、死亡,母兔流产、出血性子宫炎和结膜炎等症状。2005年5月,河南省济原市某养兔专业户饲养的豫丰黄兔突然发病,经我所实验室化验诊断为兔李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8.
猪李氏杆菌病是一种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散发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该病的发病率一般不高,但死亡率很高,哺乳仔猪感染的年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主要对一起仔猪李氏杆菌病的诊疗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流产。1流行病学自然发病以绵羊、猪、家兔较多,牛、山羊次之,马、犬、猫很少发生。禽以鸡、火鸡、鹅发生较多,鸭较少。野兽、野禽、鼠类易感。一般仅少数散发,但病死率高,各种年龄的动物均可感染发病,幼畜、妊娠母畜易感,发病也急。有些地区的牛、羊以冬、春发病多。  相似文献   

20.
孙展和 《猪业科学》2003,20(9):69-69
绵羊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两群绵羊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该病做了通俗易懂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