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梅农药使用与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杨梅生产中病虫害、生产与登记用药不符、限量标准不足、违规使用农药等问题,提出防止杨梅落果、烂果、果蝇的用药建议,杨梅中推荐登记的农药清单,提出杨梅限量标准制定建议,以及杨梅中农药监测清单,以期从生产和监管两个方面提升杨梅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慈溪市横河镇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杨梅主产镇。长期以来,横河镇推行杨梅生态化栽培,严禁使用农药、化肥和其他有毒有害添加剂,从源头保证了杨梅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为进一步促进横河镇杨梅产业的发展,从园地选择、苗木种植、合理修剪、疏花疏果、机械化林下抚育、施肥、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杨梅生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2004年对采自浙江各地果园的236个水果样品(包括柑橘、杨梅、草莓、梨、葡萄、桃、西瓜等7种水果)进行安全质量检测。结果以杨梅的安全质量问题最为严重,对硫磷、氰戊菊酯、镉和汞的超标率分别达26.67%、5.88%、1.89%和1.96%;其次是草莓,百菌清超标率达4.55%;其它5种水果未发现污染物超标。  相似文献   

4.
东魁杨梅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魁杨梅是我县于1998年从浙江黄岩引入定植的杨梅新品种,2003年试产,2005年开始投产.其适应性、抗逆性强,易栽培、果大、质优、寿命长、效益高,果实成熟期比本省漳州杨梅早熟3~7天,比原产地早熟25~32天,说明我县种植东魁杨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杨梅果实无皮,与草莓一样可直接食用,因此与其它有皮水果相比,在质量安全生产上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现对东魁杨梅无公害栽培管理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品种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早佳’‘Zaojia’和‘荸荠种’‘Biqizhong’2个杨梅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食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有机酸、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在成熟过程中糖和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早佳’杨梅单果质量高于‘荸荠种’杨梅,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总酸质量分数相近。随着果实成熟,2个品种杨梅的总糖质量分数在果实成熟中后期均快速上升,总酸质量分数在果实成熟期都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下降的趋势,而2个品种维生素C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不相一致。成熟果实的品质指标表明:‘早佳’杨梅柠檬酸质量分数占总酸质量分数的92.0%,草酸质量分数最低,仅占4.0%,因此‘早佳’杨梅属于柠檬酸型水果。‘早佳’杨梅商品经济价值优于‘荸荠种’杨梅,成熟期早,完全成熟的‘早佳’杨梅果实中的总糖、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均高于‘荸荠种’杨梅,完全成熟的‘早佳’杨梅中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比‘荸荠种’杨梅高28.0%和51.2%,总酸质量分数接近,糖酸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杨梅成熟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仙居地区优质杨梅品种成熟指标的研究表明,鲜食杨梅成熟度指标依次为外观指标、风味、质地;酿酒杨梅成熟度的指标依次为可溶性固形物(TSS)与总酸(TA)之比、TA、颜色和TSS、果实大小和出汁率。品质最好的鲜食杨梅酿酒不一定最好;但品质最差的鲜食杨梅酿酒也最差,这进一步说明原料的好坏决定了酒的质量。果实的品质对鲜食杨梅采收和酿成酒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温岭市杨梅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浙江省温岭市杨梅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当前温岭杨梅产业发展现状的特点,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明了温岭杨梅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以"优质、安全"来打响温岭杨梅的品牌,并提出了相应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浙江省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杨梅果实重金属铅(Pb)、镉(Cd)、铜(Cu)、汞(Hg)和砷(As)的含量,并采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杨梅果实样品污染因子的质量分指数均小于1.0,铅、汞、砷、镉、铜的含量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果实可以安全食用.杨梅果实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指数大小次序为铅汞砷镉铜,铅污染相对较重,铜污染较轻.不同杨梅品种果实中普遍存在镉、铅、砷和铜4种重金属元素.不同产地杨梅果实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有一定差异,与当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生产的化工产品、施用的肥料农药有一定关系;同一产地不同品种杨梅对不同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富集能力,对同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缙云县出产的杨梅因品质优异深受市场欢迎,标准杨梅园创建项目从改善生产条件、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3方面进行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东魁杨梅是我国四大杨梅良种之一,在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并介绍东魁杨梅采收前后的合理疏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看树施壮果肥、补充修剪、采后管理5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旨在科学指导东魁杨梅生产,促进东魁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杨梅果蝇是为害杨梅果实最严重的害虫。受果蝇为害的杨梅商品果率显著降低,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部分生产者违规使用农药防治杨梅果蝇,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如何让生产者重视并掌握杨梅果蝇的安全防控措施,已成为当前杨  相似文献   

12.
广东杨梅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广东杨梅的栽培水平,规范果农的行为,推行杨梅栽培标准化,在杨梅高效安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杨梅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广东杨梅栽培所要求的苗木培育、适栽品种、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控梢促花、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杨梅侧生器官边界域基因(LBD)在杨梅全基因组中的数量和结构,利用杨梅最新基因组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基因蛋白进行结构、系统进化和共线性分析,对杨梅LBD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分析其分子质量和等电点,为今后研究LBD基因家族在杨梅成长过程和逆境调节中的详细功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杨梅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棚栽培来实现福安井口杨梅的提质提效,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杨梅可提早上市,且延长采收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杨梅果的质量,并增加了杨梅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杨梅生长过程中,其果实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果蝇便是其中一种,会直接导致杨梅落果增加或者果汁外溢,对杨梅的生产质量影响极大。基于此,通过开展试验探讨杨梅果蝇的综合防治技术,得出防治杨梅果蝇的重要技术以及处理杨梅落果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提高杨梅产量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环境选择、栽培技术、防控技术运用及用药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仙居杨梅绿色标准化防控技术,以为仙居杨梅的优质安全栽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景宁提出东魁杨梅单株罗幔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主要内容是:在采前40~50 d将杨梅丰产树覆盖上40目防虫网,同时停用一切农药、激素和营养液,既能保证杨梅产量,又能确保果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浅析青田县杨梅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田县杨梅产业基地,产业布局,产业管理,产业品牌等现状的阐述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制约因素逐一分析,提出政府要推出产业扶持政策,以政策为保障,推进杨梅产、加、销各环节互动发展;以科技为先导,实施杨梅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切入口,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全县杨梅产量和质量;以杨梅精品果园建设为抓手,挖掘杨梅文化内涵,将杨梅产业隔入旅游、餐饮、休闲等产业.  相似文献   

19.
杨梅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因其登记农药种类少,裸果食用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果蝇是杨梅果实成熟期最为重要的虫害,对于果蝇防治药剂的残留风险评估十分必要.生产调研中发现,灭蝇胺在生产中被用于防治果蝇,但灭蝇胺及其代谢产物三聚氰胺有较强的水溶性,为其检测方法的开发带来了困难.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杨梅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Myrica rubra)为我国特有常绿果树,但有关杨梅不同器官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杨梅叶片、茎(枝)、根系中N、P、K质量分数的测定,探讨了杨梅不同年龄各器官N、P、K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杨梅N、P质量分数大小表现为叶、根、茎,K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叶、茎、根;随年龄的增加,杨梅叶中P、K质量分数下降,根中N、P、K质量分数均下降,而茎中的N、K则逐年增高;杨梅各器官N∶P介于12.69~42.97,N∶K介于0.89~2.16,K∶P介于9.10~26.04;随年龄的增长,杨梅叶N∶P、K∶P先降低而后增大,茎、根N∶P、K∶P逐年增高,N∶K在叶中逐渐增高,茎中先上升而后降低,而根中则先下降而后升高。杨梅叶片的N、K平均分配比例达55.3%和43.1%,而在根系的分配比例仅为18.2%和18.4%。影响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P,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