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南阳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由于遭遇灾害天气造成秋作物晚收、晚茬(红薯、棉花等)秋作物收获较晚以及播种期出现干旱、雨涝等不利情况等原因,致使每年南阳市都有一定面积的晚播小麦。为了探索晚播小麦在南阳市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研究救灾应对措施,2011~2012、2012~2013年南阳市连续两年安排进行了弱春性品种为主的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晚播试验,从试验结果情况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麦晚播只要技术措施和管理跟得上,在不影响南阳市下茬秋作物在适期内播种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不错产量。因此,2013~2014年在前两年开展小麦品种晚播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组装出晚播小麦综合配套技术,继续开展了小麦晚播试验,现将今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晚播小麦大多于寒露后播种,冬前只能长出3-4片叶.分蘖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因此.晚播小麦除在播种时注意四促一补外.春季管理尤为重要。今年。由于小麦茬水稻直播面积相对较多.播期推迟到10月20日以后.晚播小麦面积增多.因此要抓住明年春季管理这一关键时期,根据苗情、地情,合理运用促控措施.以弥补晚播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于不良天气如小麦适播期持续阴雨等,或前茬作物茬口的影响,每年总有一定面积的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小麦晚播,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好,易造成小麦减产严重,品质下降。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我们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晚播小麦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晚播是小麦增产的障碍性因素之一。在大面积生产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使部分麦田误时晚播。一般年份全省小麦晚播面积约占10~20%,如遇干旱、雨涝,晚播面积会更大。1983年我省小麦播种期间阴雨连绵,晚播面积达60%左右。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了生产上的“拉  相似文献   

5.
晚茬小麦独秆栽培群体形成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迟熟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收获期推迟,导致下茬小麦晚播面积逐年增加,影响麦子单产。为研究本地区晚播麦群体形成特点,为大面积晚播小麦  相似文献   

6.
小麦晚播栽培的几个技术问题王建中(新疆农科院,乌鲁木齐,830000)到本世纪末,新疆粮食总产要达到850×104t,任务十分艰巨。小麦占新疆粮食总播面积的60%以上,提高小麦产量是粮食高产开发,保证总产任务实现的重要方面。新疆小麦单产已由1991年...  相似文献   

7.
正为稳定引黄灌区小麦种植面积,促进小麦产业发展,提高小麦种植效益,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研部门决定,2016年在小麦种植区域大面积推广春小麦耕播一体化匀播技术并设立示范区。2015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宁夏综合试验站从河北省引进了小麦无垄匀播耕播一体化技术,项目组根据  相似文献   

8.
旱地小麦机械沟播增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小麦机械沟播,已是陕西省旱塬区小麦增产的成功经验。为了探讨该技术在三门峡市旱地小麦栽培中的增产效果,分析其增产原因,1990~1992年我们对此进行了试验示范。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渑池县西阳旱农基点进行。采取人工开沟播种模拟机械沟播。大区面积2.5...  相似文献   

9.
面对近几年我县水地小麦前茬作物收获晚,小麦播前整地时间仓促,造成晚播小麦播种质量差、弱苗面积大、产量下降的情况,探索我县水地小麦在"底墒水+拔节水+灌浆水"模式下的适宜播期播量。  相似文献   

10.
小麦混播紫云英,是合理利用土地,扩大冬种粮、肥面积,能增收一造粮食,提高麦田地力,又为春耕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绿肥,达到早稻全面平衡增产的一个间、套种形式。1962年我县在灰寨、锡场公社,重点进行小麦混播紫云英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以后,混播面积逐年扩大。1964年全县冬种紫云英15856亩,其中小麦混播面积达6000多亩,普遍获得良好收成。据各地春收产量调查(表一):一般每亩可收小麦150-250斤,紫云英鲜茎叶2500-5000斤。同时,通过混播绿肥,麦田地力有所  相似文献   

11.
磷酸二铵的施用时期、数量对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陈雨海,刘玉文,赵新生,宋学正,刘占国,朱照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胜利油田农业开发公司)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麦棉、麦油等一年.两熟种植方式的发展,山东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1991~1992年...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不同播期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培 《农村科技》2007,(10):9-9
小麦播期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选择适宜播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新冬20号。播期分别为:9月16日、21日、26日、10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六行一区,行距18厘米,小区行长5米,宽1.2米,面积9米^2。重复3次,每行播450粒种子。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小麦主茎叶片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叙述了淮北地区小麦主茎叶片的一般消长规律。研究了影响小麦主茎叶片的消长因素。正常年份这期播种,冬性小麦主茎叶片数13~14片,半冬性小麦主茎叶片数12~13片,春性品种11~12片叶。运期早播达上限,适期迟播达下限。土壤水分含量在18%~22%范围内,麦苗生长健壮。土壤肥力与主茎叶面积呈正相关,与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本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在稻茬晚播条件下进行了品种产量对比试验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农田鼠害发生和危害呈周期性上升趋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1994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8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3%,1995年发生面积182万亩。占总播面积62%。全盟农区鼠害呈中等偏重,局部地区呈重发生程度。损失粮油5%~10%。据1994年春调查,正镶白旗星耀乡双山村小麦地有效鼠洞达49个/公顷,  相似文献   

16.
于20072009年在洛阳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生态型和筋力型冬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弱化度均表现为适播处理显著高于早播和晚播处理;在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方面,半冬性品种均表现为晚播处理显著高于早播和适播处理,弱春性品种均表现为适播处理显著高于早播和晚播处理;不同筋力型品种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均以晚播处理较高,而中筋品种和弱筋品种的弱化度以适播处理较高;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拉伸比均以早播处理较高,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均以晚播处理较高;弱春性小麦品种的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均以晚播处理较高,最大拉伸面积以早播处理较高,而延伸度以适播处理较高;不同筋力型品种的拉伸面积均以晚播处理较高。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滨海县越冬栽培的主要农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栽培模式改变,小麦上茬玉米、水稻收获期发生较大改变。上茬为玉米茬口的早播(10月10—20日),面积为1.67万hm~2;上茬为稻套麦播种(10月25日至11月5日),面积为6 666.67 hm~2;上茬为水稻偏晚播及极晚播种(11月15日至12月30日)的稻后麦,面积为3万hm~2。本文分析了滨海县小麦早播和晚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熟制高效种植模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末县2011年示范推广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和套(复)播不同种植模式及其配套综合栽培技术,据统计,复播作物面积7113公顷,红枣套种棉花栽培面积4267公顷;红枣套种小麦收后复播西甜瓜三收制早熟栽培面积947公顷;冬麦复播玉米两收制栽培面积为1900公顷。  相似文献   

19.
于2007~2009年在洛阳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生态型和筋力型冬小麦品种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弱化度均表现为适播处理显著高于早播和晚播处理;在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方面,半冬性品种均表现为晚播处理显著高于早播和适播处理,弱春性品种均表现为适播处理显著高于早播和晚播处理;不同筋力型品种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均以晚播处理较高,而中筋品种和弱筋品种的弱化度以适播处理较高;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拉伸比均以早播处理较高,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均以晚播处理较高;弱春性小麦品种的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均以晚播处理较高,最大拉伸面积以早播处理较高,而延伸度以适播处理较高;不同筋力型品种的拉伸面积均以晚播处理较高。  相似文献   

20.
晚茬小麦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早熟晚粳面积的扩大及后期用肥的增加,特别是直播稻、机插秧等稻作方式的迅速发展,扬州市水稻成熟期推迟、收获腾茬越来越晚,小麦迟播面积不断增大,给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影响。近几年来,通过对晚茬小麦进行跟踪田间调查和研究,初步形成450kg/667m^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