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下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低温强化混凝对某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去除机理,为微污染水源水饮用处理工艺在低温条件下达标提供方法和参数。采用烧杯混凝试验,测定混凝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紫外吸光度(UV254)的去除率,分析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分子量范围和有机物类型。通过降低pH值,强化混凝可明显提高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率,特别提高了对分子量在1-4 k范围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被强化混凝去除的有机物主要是可被活性炭吸附和难生物降解的部分;由此得出强化混凝是低温条件下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DBPs)前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是饮用水处理的重点控制对象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关注焦点。以长三角地区某典型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基于总有机碳、UV254、三维荧光等指标,考察饮用水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的去除达到71.7%。采用PARAFAC(平行因子分析)算法深入解析工艺流程中不同水样的荧光光谱,解析出3个有效PARAFAC荧光组分,包括络氨酸类蛋白物质(C1)、腐植酸类物质(C2)和色氨酸类蛋白物质(C3)。色氨酸、络氨酸类蛋白有机物是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其中预处理工艺中的臭氧预氧化对三类PARAFAC荧光组分的去除率为33.9%、28.9%和24.7%;深度处理工艺中的生物活性炭对三类荧光组分也有较高的去除率,分别为28.4%、22.0%和35.4%。PARAFAC荧光组分与总有机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并预测水中有机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活性炭滤-砂慢滤工艺对农村饮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为Ⅳ类水的情况下,生物炭滤-石英砂慢滤对水中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和68.8%,对NH3-N、NO3-N、TOC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55.0%、45.2%和93.0%。生物炭滤-石英砂慢滤有望成为一种农村分散式饮水水质净化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用超声波和Fenton试剂耦合处理农村垃圾的渗滤液,考察了超声波功率、H2 O2和Fe2+用量、pH值以及反应温度对农村垃圾渗滤液UV254/UV254o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为125 W,H2 O2浓度为475 mmol/L,Fe2+浓度为4 mmol/L,pH值为3.0时,农村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能够得到较好的去除,超声-Fenton试剂耦合处理农村垃圾渗滤液的温度应该控制在45℃以内;通过超声、Fenton和超声-Fenton试剂耦合对比实验发现,超声-Fenton试剂耦合对农村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要明显好于Fenton试剂和超声波,超声波和Fenton试剂对农村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光谱扫描结果表明,超声-Fenton试剂耦合对农村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EM对生活污水的有机物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生活污水中有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EM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应在好氧条件下进行,(2)当接种量在0.1/1000以下时,EM对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去除率增幅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ZBAF(沸石曝气生物滤池)用于上海市白龙港水质净化厂二级生物处理的工艺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和夏季,ZBAF都可以在HRT1.13h的条件下使出水CODCr和NH4+-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温度在18℃~32℃范围内,改变气水比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浊度去除率影响不大,而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沸石强化ZBAF抗冲击负荷能力;温度是影响ZBAF硝化性能的关键因素;相同条件下,ZBAF去除氨氮效果明显好于页岩陶粒BAF、泡沫滤珠BAF和接触氧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以及聚丙烯酰胺(PAM)三种高分子絮凝剂单独以及配合使用处理长江原水时pH值、温度、絮凝剂用量等因素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PFC与PAM配合使用除浊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PAC、PFC与PAM投加浓度比为30:1时,除浊效果最好,且浊度去除率在较宽的温度范围(10~40℃)和pH值范围(5.0~8.0)内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混凝工艺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有机物及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混凝法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出水有机物质的工艺及条件优化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CODcr,SS的去除率评价混凝工艺效果。实验首先进行混凝剂以及助凝剂的筛选,然后进一步考察了特定混凝剂以及助凝剂的优化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其他混凝剂以及助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是比较优化的组合;2.水力条件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最佳搅拌速度为250~300 r.min-1左右;3.用Ca(OH)2调节pH值为8.6,PAC投加量为2.0~2.5 g.L-1,CPAM投加量为40~50 mg.L-1时效果较优,去除率分别为82.9%与94.78%。因此,混凝沉淀法能有效去除鸡粪厌氧消化液中的CODcr和SS,有效降低后续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工程数据,研究了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和14%,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和69%。湿地内植物系统对CODMn的去除效果有限,是去除NH3-N的主要动力,尤其是沉水植物系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批量及半连续式厌氧消化试验,验证了泰乐菌素生产废水的厌氧可生化性,证明醋酸丁酯可被厌氧生物所降解。去除1gCOD废水产沼气量为518ml。当进水COD负荷在3.4kg-COD/(m3·d)以下时,COD去除率可达50%以上。COD去除率与有机物浓度的关系符合Monod模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运行效果,分析载体、微生物、原水高锰酸盐指数等影响因素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净水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菌人工固定化形成的生物活性炭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去除率较高,并且稳定,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平均40%;出水高锰酸盐指数<2.5mg/L,浊度<1.0NTU,细菌总数<100(cfu/mL),总大肠菌群未检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微污染水中浊度及COCMn超标的情况,试验采用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过滤的方式进行了连续流微污染水净化研究.过滤前投加混凝剂后采用纤维球进行助凝,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试验结果证明,石英砂过滤加活性炭吸附过滤工艺在运行初期对微污染水中的浊度及CODM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及CODMn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但运行后期,该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CODMn去除率较低,且反冲后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因此,活性炭的有效再生是活性炭用于净化微污染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清河再生水厂出水为研究对象,构建100 cm土柱模拟河岸渗滤系统,研究长周期供水条件下,持续淹水与交替淹水落干2种补水方式下渗滤系统对再生水中有机物和总氮(TN)的净化效果及系统稳定性。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发现,持续淹水与交替淹水落干补水方式下,渗滤系统对再生水中有机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5%和50.8%,交替淹水落干补水方式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略优于持续淹水的情况。有机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溶解氧浓度较高、微生物数量最多的上部0~40 cm土层范围内。2种补水条件下渗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年际间变化不大,系统净化性能稳定。2种补水方式下渗滤系统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2%和80.7%,交替淹水落干补水方式对T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淹水的情况。2种补水条件下渗滤系统对TN的去除率逐年增大,系统净化性能随时间呈增强趋势。试验期间,水温在15~31℃范围内变化时,2种渗滤系统对TN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增大呈指数或对数趋势增加,当温度在30℃以上时,交替淹水落干补水方式下系统对T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再生水经过河岸渗滤系统后,总氮和有机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去除,再生水回补河湖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制药厂生产废水COD值高,可降解性差的特点,围绕分解或去除废水中抑制或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进行混凝预处理的研究。分析混凝法进行预处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达60.52%,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浮/改性凹凸棒土(M-ATP)/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有机物与营养物质高的微污染地表水,重点探究了组合工艺对浊度、色度、CODMn和NH+4-N四类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由试验结果可知,组合工艺对地表水的感官污染物、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对浊度、色度、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3.2%、80.2%、73.5%和57.7%。同时可知,气浮、M-ATP和膜在浊度的处理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浮和膜在色度的去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浮和M-ATP在CODMn和NH+4-N的去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为期3个月的运行周期内,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膜污染性,真空表读数变化较小,试验初期装置的跨膜压差(TMP)约为2.1 k Pa,试验末期约为4.7 k Pa。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水源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过滤性能,选取黄河水及再生水2种典型滴灌水源,测试了3种粒径石英砂滤料,5种滤速条件下砂石过滤器颗粒物去除率和水头损失,重点对比了2种水源下砂石过滤器过滤性能的差异.研究发现: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效果优于黄河水,浊度去除率提高5.95%~65.30%.在黄河水条件下,砂石过滤器水头损失大于再生水,水头损失增加了34.90%~68.40%;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率缓慢上升,而对黄河水的浊度去除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随过滤流速增加,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率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对黄河水的浊度去除率随流速增加并未有明显变化;黄河水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过滤参数建议选择粒径1.00~1.70 mm,过滤流速0.012 m/s,再生水建议选择粒径1.70~2.35 mm,过滤流速0.015 m/s.结果为不同水质条件下过滤器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1)水泵的第一级叶轮应浸入动水位1m以下,机组浸入静水位以下不得超过7m,其底部距井底不小于5m。(2)水温不高于20℃。(3)水中含砂量(重量比)不得超过0.01%。(4)水中酸碱部pH=6~8.5。(5)水中不应含有油类。(6)水源出水量应保持电泵连续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硫酸铁、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铁、碱式硫酸铁等混凝剂对微污染原水进行强化混凝处理实验,以有机物去除率、脱色率和出水浊度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碱式硫酸铁更适合于处理微污染原水水质,而且该混凝剂具有较好的二次絮凝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去除水产养殖行业中由于使用抗生素带来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污染,采集了渔业养殖废水作为处理原水,构建了以沸石为主要填料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基因丰度,研究了在氯化亚铁的作用下,人工湿地实验槽对磺胺类ARGs (sul1和sul2)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ARGs的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氯化亚铁后,人工湿地实验槽对sul1的去除率提高,并且会随着氯化亚铁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但人工湿地实验槽对sul2和16S rRNA去除率并未随着浓度提高而提高。综合分析得出,当氯化亚铁添加量为80 mg/L时,人工湿地实验槽对sul1和sul2的去除效果最优。添加氯化亚铁对原水TP (总磷)、TN (总氮)和NH4-N (氨氮)的去除效果也提升明显,当氯化亚铁添加量为40 mg/L时,对常规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合适。此外,添加不同含量的氯化亚铁能够改变实验槽进水和出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使sul1宿主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细菌在出水中的相对丰度降低,从微生物群落层面影响ARGs的去除。因此,添加氯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13.275 mg/L亚甲基蓝溶液为试验对象模拟农业有机废水,分别以电解时间(5、10、15、20、25、30和35 min)、pH值(2、4、6、8、10和12)和电流密度(2、4、6、8、10和12 mA/cm2)为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电解时间、pH值和电流密度为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试验,处理效果以废水中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为参考标准,得到以Fe2O3-GAC为三维电极的电解试验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三维电解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解时间30 min、电流密度8 mA/cm2和pH值为6,在最佳参数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59.7%,脱色率达到88.5%,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