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希  夏换  韩涛  徐良奎  胡坤  艾志久 《油气储运》2013,(10):1068-1071
在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回拖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回拖管道产生的剩余浮力经常造成管道与孔壁挤压接触,从而导致管道回拖摩擦阻力增大,进而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成败.对回拖管道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主要方法是建立管道在弯曲段和直线段的受力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配液量随管道回拖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实现了大口径管道在回拖过程中配液量的动态调节.在工程案例分析中,利用该函数关系式的计算结果可以达到平衡泥浆对管道产生的剩余浮力、减小管道回拖阻力的目的,进而为管道回拖的施工环节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浅海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按照钻机钻进方向区分,分别论述了陆对海、海对海、海对陆3种浅海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的施工方式,针对每种穿越方式列出施工流程和涉及的施工设备资源等。提出了计算浅海水平定向钻穿越回拖力的必要性,建议计算过程中考虑管道的弯曲变形,提出了钻机操作平台选型建议;提出了穿越泥浆控制的注意事项、应对措施,穿越回拖风险控制的注意事项。结合铺管船、海上操作平台等设备的应用,浅海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西气东输二线泾阳泾河穿越是目前我国管径最大的管道长距离定向钻对穿工程,穿越地层主要为卵石层、粉砂层及粉质黏土层。在φ1219大口径钢管穿越设计中采用"大开挖深基坑埋管+长距离夯套管+定向钻对穿"的组合穿越方案,并在施工中实现了优化扩孔器组合、调整泥浆性能、使用推管机协助管道回拖等多种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两岸厚卵砾石层穿越,河床高硬塑性粉质粘土层扩孔时卡钻、抱钻以及管道回拖卡管等施工技术难题,可供类似管径定向钻穿越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距离复杂地层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钓岛—册子岛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工程穿越曲线超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通过对穿越管道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的分析,在导向孔钻进、扩孔工艺及泥浆控制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解决了超长距离导向孔施工钻杆的失稳问题,以及长距离管道回拖中存在的钻机推力过大、管道易损坏等施工难题,实现了外钓岛—册子岛海底管道的定向钻穿越。  相似文献   

5.
在大型江河定向钻穿越工程中,如何做好穿越管道的防腐层保护,避免管道穿越过程中防腐层的机械损伤,确保工程质量和后期运行安全,同时降低回拖阻力,提高穿越工程的施工效率,是目前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以江都-如东天然气管道项目长江定向钻穿越工程为例,其是国内同管径中最长的大型江河定向钻穿越,工程投资大,质量要求高,为防范回拖过程中砾石层对穿越管道3PE防腐层磨损、划伤及补口套滑脱、撕裂两类主要风险并降低回拖阻力,引用环氧玻璃钢外防护层技术为穿越管道防腐层提供机械性能保护,现场人员结合设计开展环氧玻璃钢防护层涂覆工艺研究,并在该穿越工程大规模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今后同类型江河定向钻穿越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定向钻穿越回拖管道径向变形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庆铁老线嫩江定向钻穿越回拖时管子发生径向变形问题,对管子变形、设计参数和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设计选取的管子壁厚偏薄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不可预见的外力等因素是造成管子变形的主要原因,指出应根据穿越的深度和地质情况,采取增加管子壁厚、限制回拖的泥浆压力等措施,以确保管道设计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镇海炼化-杭州康桥成品油管道定向钻穿越设计进行动态模拟计算,建立了钱塘宽定向钻穿越钻导向孔,预扩孔,管段回拖三种工况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的分割计算,得到穿越过程中每个节点的受力状况,从而为钱塘江定向钻穿越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钱塘江定向钻一次穿越2308m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孔底泥浆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水平定向钻(HDD)回拖过程中孔底泥浆的流动假定为幂律流体在同心环形空间中的稳定流动,考虑内管轴向运动对流场分布的影响,根据Navier-Stokes方程推导泥浆压力梯度与管道外表面泥浆剪切应力的解析计算方法。基于搜集的HDD工程实例采用该解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与现有Baroid经验公式、SPE经验公式和Polak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解析方法求得的泥浆压力梯度与实测值相差最小;泥浆拖曳阻力是回拖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中不可忽略;扩径比是泥浆压力梯度与剪切应力计算中敏感性最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是目前管道铺设施工的一项重要施工工艺,在世界各国及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穿越距离较长,作业带难以满足管道一次性预制需求,3 300 m长江定向钻穿越作业带可用部分只有1 km,要达到一次性预制存在巨大的拆迁量,而采用"二接一""三接一"等施工方法对长距离管道回拖存在较大风险,为了确保管道一次性回拖成功,采用弹性敷设、过路、过河等措施实现长距离管道一次性预制。通过对管道强度进行应力计算以及现场多次测量,最终采取管道弹性敷设漂管进美人港河的预制方案,实现了1 km管道陆地部分预制,2 km管道进入美人港河漂管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该措施大大降低了管道回拖力,减少了拆迁量,为管道的一次回拖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长距离定向钻穿越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参6)  相似文献   

10.
管道回拖是定向钻穿越的最后环节,在回拖过程中导向孔四周坚硬的岩石容易破坏管道外3PE防腐层,因此仅用传统聚乙烯热收缩带对管道进行保护是不够的。研发了耐磨性能更好的新型定向钻穿越管道保护材料。在川渝管网北外环二期工程涪江定向钻穿越工程中,首次引入了FB(Fibertec)光固化套与Strong Pipe管道定向穿越耐磨保护材料、PP-KJ光固化套及传统的聚乙烯热收缩带一同进行试拖试验。结果表明:FB光固化套耐磨性能和抗剪切性能较好,能够适应川渝地区的地质条件,较好地保护3PE层,但FB光固化套与3PE层间的粘结较弱,因此应根据工程费用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试拖试验可用于验证管段保护材料安装方案的优劣性,同时填补了该材料在川渝管道工程中安装应用及效果检验方面的空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